?

在場與離場: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的時空要素表達路徑探析

2023-10-29 21:32王昊旸
西部廣播電視 2023年15期
關鍵詞:時空受眾歷史

王昊旸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從2017年開始,文化類節目成為電視熒屏上的熱點節目,文化類節目的關注度在幾年之間迅速攀升。2019年以來,文化類節目開始在細分類型領域逐漸發力,出現了詩詞歌賦、經典書籍、歷史文化古跡、博物館、傳統節慶等傳統文化題材的綜藝節目。在兩年時間內,各大衛視和網絡視頻平臺相繼推出了《上新了·故宮》《登場了!敦煌》《我在頤和園等你》《遇見天壇》《了不起的長城》《還有詩和遠方》《書畫里的中國》等一系列節目,這些節目通過嘉賓的歷史探尋、專家學者的文化解讀等路徑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加工,從時空關系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電視時空展現。在節目中,通過嘉賓、環節等方面對歷史進行解構,將節目元素進行時空的在場與離場設計,使受眾可以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文化所處的時代語境,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這也成為傳統文化題材的綜藝節目的表達新路徑。

1 時間在場,人物與內容的“歷史”再現

“文化”一詞出自《易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傳統文化是經過時間的漫長積累,并經過各個歷史階段的人物、事件等共同作用形成的。綜藝節目本身是一種壓縮時間的呈現方式,與傳統文化的歷史性存在差異。綜藝節目不拘泥于時間的線性表達和共同空間的視覺呈現,將歷史再現于電視熒屏。

1.1 人物的歷史性

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文化的形成是作為發展的、動態的符號集合,人物是歷史發展長河中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傳統文化是長久以來,人民生活實踐所累積的、富含時代結晶的共同記憶。英國文化研究學者雷蒙德·威廉斯曾對“文化”提出了三個相對獨特的意義:一是藝術與藝術活動;二是習得的、首先是一種特殊生活方式的符號的特質;三是作為發展過程的文化。歷史文化的記憶往往是在人和事件的共同作用下產生,歷史的長河中,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往往也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內容。

這些文化符號采用“歷史精神、時代精神;時代環境、歷史氛圍;事件的組織和時空的結構;人物的精神氣質、內心世界;語言”幾個維度體現。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的人物歷史性一般通過人物的精神氣質、內心世界及語言兩個維度體現[1]351。首先,選取具有時代意義的典型人物作為文化符號的重要載體,他們所發生的故事、事件及蘊含的時代意義,是現代社會以古鑒今的素材之一?,F代演員通過在節目中塑造古代人物并呈現相應時代,從而形成一種虛擬在場,塑造出歷史人物的精神氣質和內心世界,受眾通過節目感受人物所體現的人物特質并體會文化特性?!兜浼锏闹袊氛宫F了《論語》中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師生關系、《離騷》中屈原和楚懷王的君臣關系等,將流傳千年的文化故事重新進行演繹,并將其中流傳千年的文化內涵、人物氣質等濃縮展現于電視熒屏。其次,歷史語言的使用。語言是一種社會的產物,具有一種超越時空的穩定結構,是社會規制的產物。在節目中,人物通過古漢語重現歷史,受眾可以直觀體會歷史人物對話,產生歷史共情?!兜浼锏闹袊分胁扇×嗣科谝徊康浼耙晃缓诵娜宋锖凸适碌臄⑹龇绞?,人物在古代場景中使用古漢語,受眾由語言代入歷史場景,加深對歷史典籍的沉浸式體驗,從而使得受眾以一種感同身受體驗人物的歷史性、產生一種歷史的共時性,營造一種時間的在場。

1.2 內容的歷史性

內容的在場,是傳統文化符號在場的另一種表征。內容的形成是一種文化的歷時所得,形成邏輯也具有強烈歷史屬性。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在節目的文化在場性層面,往往采用一種題材、內容的歷史在場,使受眾可以更輕松地接近并領悟。

第一,題材、內容的歷史性。目前的綜藝節目市場中,詩詞、國樂、節慶等內容作為一種“習得的、首先是一種特殊生活方式的符號的特質”,在流傳過程中,是一種長久以來具有歷史相似性的文化符號,是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產品的一種中間介質。節目借助流傳至今的歷史文化內容,通過歷史扮相、歷史內容的借用等方式,將歷史內容展現在現代的節目中?!督浀湓伭鱾鳌穼⒐旁娫~賦以新曲,《明日歌》《別君嘆》《苔》《聲律啟蒙》等古詩詞,通過現代音樂律法進行演唱,借助知名音樂人的推廣,歌曲被推廣的同時,也使得傳統文化內核被推廣傳播。

第二,內容話題展現過程具有歷史感。嘉賓解讀過程是一個將歷史內容還原和歷史價值進行現代化轉譯的過程,對于傳統文化中一些“晦澀難懂”的文化符號,專業嘉賓會進行相應的現代語境解讀,從而使電視節目受眾獲得更通俗、更日常的文化理解。文化嘉賓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解構、進行深入解讀,實現一種文化意義的歷史與現代的內容互通?!兜浼锏闹袊分性O置了訪談間、觀訪間和典讀會,節目通過多種空間營造一種歷史在場,通過訪、談、說、評、誦等環節充分解讀歷史文化,嘉賓在訪談中解讀典籍的歷史,在說和評的過程中以現代語境解讀歷史事件和人物,受眾在誦的過程中感受典籍所處時代的文化場景和情境??梢哉f,受眾在節目的播出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歷史想象,感受內容話題解讀過程中的歷史。

2 空間在場,情境與場景的雙重作用

在傳統文化題材的創作中,空間的真實性是受眾可以真實感受的前提。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絕對空間確定了一種嚴格的形式:即它的立體須經過仔細測量、放空和密封,而且按照邏格斯和宇宙統一體的理性來構建……且同樣地適用于精神和社會生活?!盵1]341文化情境、文化場景是一種建立在真實空間上的文化場域,傳統文化空間是一種難以移動的或留存遺址的場所,長久以來的文化精神和社會活動在場所中均有所體現[2],同時也是現代人感受古代的重要途徑,而這十分考驗節目的空間構造能力。

2.1 假定的歷史情境

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其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中提出了“情境”這一概念,從演員塑造角色的層面指出,演員創作角色所面對的規定情境內容包含了劇本的情節、事實、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生活環境、演員和導演對劇本的理解以及動作設計、演出、美術設計的布景和服裝、道具、照明、音響等。通過歷史情境的“挪用”,是眾多節目拉近歷史與現代空間在場的主要路徑[3]。

第一,傳統文化題材的綜藝節目中,通過真實的舞美等形式,還原歷史相關情境,嘉賓在節目中仿佛置身于歷史場景之中,在假定情境中完成對歷史的重新演繹,從而使受眾可以深入地了解歷史中的史實與文化習俗。在《端午奇妙游》中,節目將傳統的端午的賽龍舟、吃粽子、緬懷屈原、飲雄黃酒、艾草祛病等端午習俗戲劇化地表現出來,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驅毒辟邪、追思先哲、愛國為民”的文化內涵在節目中得以凸顯。節目通過“唐小玉”等角色的視角,藝術化還原了賽龍舟、吃粽子、緬懷屈原、飲雄黃酒、艾草祛病等端午習俗。第二,通過現代技術還原歷史情境?!稌嬂锏闹袊分?,飛行嘉賓通過3D技術穿越時代回到畫中進行情境演繹,在每一期節目中,嘉賓都會與古人進行交流,探尋書畫背后的傳統文化,表現書畫所在時代的古代文明。比如穿越到魏晉南北朝,還原《洛神賦》中曹植與神女洛神傾訴自己思念亡妻崔氏的故事,感受“至情”之美;穿越到唐朝感受唐朝女子的穿著、妝容、儀態等中國古典傳統女性之美來感受“共美”主題。

2.2 真實的文化場景

場景的選擇是關乎傳統文化符號表征展現的關鍵,場景背后往往蘊涵著題材所處的時代、環境、文化等內容,一個完整還原的場景是對時代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的有效反映。文化場景是時間變化的記錄和文化符號痕跡,目前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主要的創作途徑,是將相關文化場景在節目中展現,嘉賓則在相關的歷史場景中進行相關文化解讀、文化內容展演[4]。節目通過營造一種空間的在場形態,使得受眾可以置身于歷史場景中,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與歷史。

第一,現代人探尋古代場景?!艾F代人”對古代的探尋是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創作的主要路徑之一,通過實景的在場進行探尋,嘉賓引導受眾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理解,感受文物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渡闲铝恕す蕦m》三季節目將龐大的故宮進行解構,節目錄制地點包含暢音閣、乾隆花園、書房等,嘉賓“帶領”受眾深入場景之中?!蹲蠲乐休S線》中,嘉賓以“一音一世界,一步一中軸”為核心線索開展拾音之旅,在旅程的過程中探討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通過音樂形式將文化寫進歌曲中。

第二,“古代人”探尋歷史場景。嘉賓化身“古人”,將受眾帶入特定的時代和空間,受眾可以沉浸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歷史文化場景中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吸收。演員通過扮演等方式,沉浸于傳統文化內容所處的場景中,感受文化場景所蘊含的文化背景、歷史意義,感受不同場景背后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對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播[5]?!兜浼锏闹袊窇騽』庾x典籍所寫的時代場景,演員通過戲劇化的形式將歷史再現;《書畫里的中國》中知名演員通過數字技術在戲劇中展現文物背后的文化場景;《了不起的長城中》嘉賓化身古代戍守邊疆的戰士,再現古代戍邊的情景。受眾在觀看這些節目時,能夠通過“古代人”身份沉浸式帶入,對歷史場景進行深入探尋,達到一種空間的在場。

3 時空離場:跳出歷史時空的現代視角展現

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譯是擴大受眾、影響受眾接受的重要路徑,時空上的離場往往會使得受眾從節目的時空語境中抽身出來,以一種脫離時空語境的視角進行觀看。傳統文化題材節目的離場,通常的做法是采取一些非現場的方式進行表達,通過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的“不在場”,跳脫開歷史的束縛,以一種現代的視角進行解讀,使受眾可以有更深層次的歷史意義獲得[6]。這種方式通常會以歷史、文化、傳統技藝等為主題,通過講故事、講解、展示文物等方式,向受眾傳播傳統文化的知識、經驗和文化意義。

首先,時間的離場,以現代時間視角重新審視傳統文化。時間成為現代與古代的連接。節目通常采用講解歷史事件、展示歷史文物等方式,讓受眾了解到傳統文化的背景和歷史淵源。但是,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中逐漸呈現一種“曲高和寡”的姿態,大眾對很多傳統文化的認知出現斷檔,對傳統建筑、節日、習俗等并未有較為完善的認知體系。電視等大眾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綜藝化創作傳播,其娛樂化、解構化的表達方式往往能吸引大眾的關注。目前的文化題材綜藝節目往往會邀請多個嘉賓進行敘事,不同行業嘉賓代表著不同的敘事視角,嘉賓自身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等差異造就了了解傳統文化內容的角度差異。多個主體通過多個視角互相分享個人經歷、學習體驗等,共同彌合傳統文化題材背景的完整性,還原歷史時空下的文化事件與內涵,形成完整的歷史觀表達,塑造傳統文化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核。在河南衛視的端午晚會《端午奇妙游》中,節目《粽橫一面》以現代說唱、電子音樂等形式展現端午吃粽子這一傳統習俗;節目《祈》用現代水下攝影的技術手段,展現古代端午祈禱儀式;節目《蘭陵王入陣曲》在展現琵琶曲的同時講述了蘭陵王的故事,節目表現形態新穎、傳統故事解讀到位,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基因植根于節目中。

其次,空間的離場,脫離“傳統文化情境”空間的“新空間”。列斐伏爾曾指出,“藝術帶我們走出當下,走出封閉,走出空間表象,走進遠離我們的東西,走進自然,走進象征,走進表征性空間”。傳統文化從一定層面上來看,是一種“從治理、精神和美學發展的一般過程;一群人、一個時期或一個群體的某種特別的生活方式;智力和美學所創造的作品和實踐”,是一種歷時的、共同空間下的文化生產。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節目通常會設立一種脫離歷史的文化討論場景,并以一種現代性的文化視角去審視傳統文化[7]?!兜浼锏闹袊分芯筒捎昧恕皯騽?文化訪談”的方式進行表現,“文化訪談”以一種脫離歷史、跳出歷史的方式進行講述,通過歷史的離場來探索典籍展現出的故事、亮點,以及在現代視角下所體現的現實意義。

4 結語

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在綜藝市場環境中,因其所蘊含的內容給大眾一種“曲高和寡”的印象,難以有效打開市場。在現代化的今天,隨著娛樂產品的日益增多、中西文化的交流越發增多,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呈現出一定時間的真空狀態,傳統文化被現代文化發展擠壓生存空間,受眾逐漸減少?,F代的大眾娛樂產品是大眾文化消費的主要產品,傳統文化的綜藝化表達是一種將文化與大眾娛樂進行綁定并產生良好傳播效果的途徑之一。河南衛視的傳統節日晚會快速出圈、央視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的層出不窮等,都證明傳統文化綜藝化、年輕化、精品化表達是行之有效的路徑。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時空元素的表達探索,運用深入解讀、戲劇化演繹、數字呈現等方式,對綜藝節目的時空內涵進行多層次重構,對綜藝節目的文化表達路徑進行策劃創新,是傳統文化題材綜藝節目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的突圍之徑。通過寓教于樂的表達方式,能夠使傳統文化在綜藝節目中完成現代轉譯。

猜你喜歡
時空受眾歷史
跨越時空的相遇
鏡中的時空穿梭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新歷史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時空之門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