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巴楚蘑菇現狀、問題及發展建議

2023-10-29 06:10李旭東王靜靜羅燕娜楊雅舒黃晨陽
新疆農業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巴楚馬鞍菌根

李旭東,王靜靜,羅燕娜,楊雅舒,黃晨陽*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農業科學研究所,五家渠 831301

2.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業微生物資源收集與保藏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

巴楚蘑菇和阿魏菇是新疆知名的兩種食用菌。巴楚蘑菇因生長在新疆葉爾羌河流域的巴楚縣、麥蓋提縣、莎車縣等天然胡楊林區,以巴楚縣產量分布最多,故稱巴楚蘑菇,當地又稱“木耳蘑菇”[1]。巴楚蘑菇具有特殊的香味和鮮味、營養豐富、健康功能強大[2-4],在新疆當地被認為是最美味的食用菌。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巴楚蘑菇的消費需求日益強烈。

巴楚蘑菇是一種馬鞍菌。由于尚未實現人工栽培,來源只能靠野生采集。近年來,由于人為無序采集,自然數量銳減,市場價格逐年攀升[5],干品價格超1 000 元/kg。為滿足人們需求,開展巴楚蘑菇野生資源調查、原生態保育和人工馴化成為重中之重。本文通過對巴楚蘑菇的分類學地位、營養價值、功效、馴化研究、生態因子等進行綜述,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以期為巴楚蘑菇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1 新疆巴楚蘑菇現狀

1.1 分類學地位得到明確

長期以來,巴楚蘑菇的分類學地位較為混亂[6]。曾被稱作木耳蘑菇、粗腿羊肚菌。有學者認為是白柄馬鞍菌[3-7];有的認為是裂蓋馬鞍菌[5]。2016 年趙琪等利用形態解剖學和ITS、28S等分子手段對巴楚蘑菇進行了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學的分析,認為巴楚蘑菇并不裂蓋馬鞍菌,而是一個新種,即巴楚馬鞍菌[8]。最新研究表明,巴基斯坦境內也有巴楚蘑菇的發生[9]。

1.2 含有豐富的營養

巴楚蘑菇中富含蛋白質、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礦質元素等(見表1)[1,3,4,10-13]。蛋白質的含量在22.11%左右,分別為平菇、香菇和黑木耳的2.4、1.5 和1.8 倍。氨基酸含量比常見的雙孢蘑菇、香菇、平菇、黑木耳都要高10%以上。脂肪酸組成非常豐富,含有16 種脂肪酸,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為57.528%。不飽和脂肪酸中以油酸、亞油酸為主,這兩種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必須脂肪酸”,在維持新陳代謝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10]。

表1 巴楚蘑菇與其他幾種食用菌營養成分對比

1.3 健康功能強

研究發現巴楚蘑菇中含有皂甙、內酯、香豆素、生物堿、甾醇及三萜、揮發油、強心苷等化學成分[12]。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抗腫瘤活性、延緩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巴楚蘑菇甲醇提取物對超氧陰離子、羥自由基、二苯代苦味?;杂苫胁煌潭鹊囊种谱饔?,最高清除活性分別達72.72%、54.90%、92.08[14]。巴楚蘑菇提取物能夠明顯提高小鼠肝臟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15-16]。巴楚蘑菇甲醇提取物對H22(肝癌實體型)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使荷瘤小鼠的脾臟、胸腺指數趨于正常[17]。巴楚蘑菇不同溶劑提取物和多糖對黑腹果蠅壽命延長具有一定的作用[18]。巴楚蘑菇多糖能明顯提高雞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能夠明顯提高雞淋巴細胞的轉化率,還能夠提高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功能[19]。服用巴楚蘑菇粉后,試驗小鼠胸腺法氏囊指數變化增強明顯,新城疫HV 抗體影響性、趾皮膚厚度明顯提高,抗氧化能力大幅度增強,且有利于提高小鼠免疫功能[20]。最近研究表明,巴楚蘑菇多糖對炎癥性腸病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及對腸道菌群的組成與豐度有顯著的影響[21]。

1.4 人工馴化尚未獲得突破

野生菌馴化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營養類型的角度看,腐生菌更易馴化成功,而菌根菌難于成功,主要是菌根菌對宿主植物的依賴性。菌根類食用菌馴化栽培仍面臨巨大挑戰,大多尚不能人工栽培[22-23]。馬鞍菌屬營養類型復雜,大多數屬于菌根菌[24],以皺柄馬鞍菌復合群為代表,主要與殼斗科、楊柳科、松科植物形成較強的共生關系[25]。馬鞍菌屬也有腐生型,以彈性馬鞍菌復合群為代表[26]。

關于馬鞍菌屬食用菌的馴化和栽培目前報道的較少。對于棱柄馬鞍菌,有學者利用孢子分離法成功獲得菌絲體,并進行了人工仿野生探索[27]。有學者對采集于山西當地的野生棱柄馬鞍菌進行了人工馴化栽培,雖然生物學效率只有5%,但是成功獲得了子實體[28]。對于皺柄馬鞍菌,有學者通過組織分離得到了菌絲體,并對其生長特性進行了相關研究[29]。最新的研究表明,牛肝菌目的菌根菌是由褐腐習性經過長期的進化逐漸轉變為外生菌根共生習性,在進化過程中顯著地丟失了植物細胞壁降解酶系的關鍵基因,但是仍保留了一定的降解能力,小牛肝菌科中的Phlebopus還保留了雙重生活習性[30]。棱柄馬鞍菌是否也存在著一定的腐生能力,從而能夠被人工分離和馴化成功,值得深入研究。但是,巴楚蘑菇的人工馴化和栽培還未取得突破。推測巴楚蘑菇可能沒有腐生能力,所以無法實現獲得純培養物。

1.5 影響巴楚蘑菇的生態因子

巴楚蘑菇自然發生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林、新疆楊、庫爾勒香梨地面土或腐質落葉層中。不少學者對巴楚蘑菇生境的宿主植物、溫度、濕度、土壤、降雨量、光照等因素進行了探索,但尚未發現明顯的規律。

宿主植物:巴楚蘑菇自然發生于胡楊林、新疆楊、庫爾勒香梨林中,老苜蓿地中也有發生。初步分析巴楚蘑菇并非與一種植物專性共生,宿主植物范圍較廣。

溫度:巴楚蘑菇自然發生于4-5 月。研究表明,巴楚蘑菇發生的最適土壤溫度為13℃~23℃、空氣溫度15℃~20℃,存在較大的溫差[31-32]??赡芎痛蠖喾N類的食用菌一樣,溫差刺激是子實體發生的必需條件。

含水量:巴楚蘑菇生長地周年降水量極低(17.4~42.8 mm)而蒸發量非常大(1 125~1 600 mm),只有冰雪融水能夠提供水源,每年的4 月中下旬至5 月中上旬,冰雪融化之后,溫濕度等適宜巴楚蘑菇菌絲體扭結,但是出土后由于氣候干燥,有的子實體會出現萎縮現象,不再扭結[33]。土壤含水量10%~16%,空氣相對濕度20%~35%,這與其他食用菌區別較大,可能原因是其菌根通過和植物根系的相關聯系,子實體發生時所需的水分不完全依靠土壤和空氣。

土壤:檢測表明,巴楚蘑菇子實體發生的檢測樣地土壤pH 均為弱堿性,pH 值在8.10~8.25之間,地面下10 cm 處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20~36 g/kg,平均28.66 g/kg,全氮含量0.8~1.3 g/kg,速效磷含量1.0~3.2 mg/kg 和速效鉀含量189~293 mg/kg。但統計分析顯示巴楚蘑菇發生的多寡和上述因子間沒有正相關性,巴楚蘑菇與土壤生態因子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需要進一步系統的研究[33]。

光照:子實體發生時日平均光照強度介于3 000~8 000 lux,但是現有的研究表明光照強度與巴楚蘑菇的生長沒有必然聯系,這可能與巴楚蘑菇多數生長于地表5~10 cm 以下并且地表覆蓋有腐葉層有關,枯枝落葉和其他植被能夠形成天然的屏障,即使外界光照強度較大但能直接照射到子實體表面的也有限,具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33]。

2 新疆巴楚蘑菇的困境

2.1 自然發生量銳減

受經濟利益驅動,當地人是掠奪性采集,巴楚蘑菇子實體沒有成熟的機會,更沒有彈射孢子的機會,從而使其從根源上處于枯竭狀態。近幾十年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系統破壞嚴重,退化(包含有退化趨勢)面積為57.6 萬hm2,占51.04%[34]。林地退化將嚴重使巴楚蘑菇賴以生存的宿主植物規模銳減,威脅巴楚蘑菇的生存。另外,目前塔里木河流域各業用水總量363.9 億m3,已遠遠超過預劃定的2030 年用水總量紅線285 億m3[34]。地表水位的下降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態更加惡化,巴楚蘑菇的生境遭到嚴重破壞,威脅其生長和繁育。

2.2 科技創新投入不系統

雖然巴楚蘑菇美名遠揚,但是,相關研究工作僅僅停留于生物學分類地位、營養成分分析等基礎研究,未有馴化相關研究,未能切實解決一線需求。另外,大多研究是點式分布,既不成串,也不成線,不成系統,未能形成合力,沒有獲得突破性結果。

2.3 食品安全隱患

采集野生菌時易混入有毒種類,野生菌中重金屬含量不可預測,采集地土壤和環境的重金屬超標都可能導致食品安全風險。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屢次發生食源性蘑菇中毒事件,輕則住院,重者威脅生命。

2.4 巴楚蘑菇產業鏈價值有待提升

對于巴楚蘑菇等尚不能實現人工栽培的野生食用菌而言,自然發生量受氣候條件的制約明顯,總的產量較小,無法形成規模優勢,難以帶了規模效益;同時,總產量低導致巴楚蘑菇相關的加工業發展空間有限;在巴楚蘑菇相關的第三產業方面,尚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的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等資源??偟膩碚f,巴楚蘑菇存在產業鏈短、價值鏈偏低的問題,亟待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3 新疆巴楚蘑菇發展建議

3.1 重視原地保護

在尚未實現巴楚蘑菇人工馴化栽培成功前,要重點開展野生資源的保護和人工促繁工作。在夏河林場、夏馬勒林場周邊的胡楊林等地建立巴楚蘑菇保育區。一方面避免人為采集過度,另一方面要保障生態環境,從而破除巴楚蘑菇銳減和生產環境破壞的不利影響。

3.2 重視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經費和人員的投入。系統開展四方面研究:一是解析環境、宿主等對子實體發生的影響機制,破除制約因子;二是加大原生境促繁研究,遏制自然發生量銳減的趨勢;三是深度挖掘巴楚蘑菇的健康功能,明確功能因子,提高消費者的認可度;四是開展人工馴化攻關,分環節突破菌根菌馴化的難點。

3.3 創建質量可追溯體系

對巴楚蘑菇的野外采集、分級包裝、質量檢測等建立可追溯體系,全方位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快速提升新疆巴楚蘑菇品牌。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防范混入其他種類的毒蘑菇,防范產品中重金屬超標,同時也可以動態監測巴楚蘑菇的野生發生量。

在采集量降低的同時,增加采集者收益。通過打造新疆巴楚蘑菇品牌,鍛造金字招牌。

3.4 鍛造巴楚蘑菇品牌

巴楚蘑菇是中國新疆特色野生食用菌,目前無法實現人工栽培。所以野生巴楚蘑菇具有較強的稀缺性,同時也具有不可復制性。打造巴楚蘑菇品牌,提升消費者對的巴楚蘑菇認可度,是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徑。

3.5 重視科普工作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多渠道科學引導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重點地區(巴楚蘑菇自然發生地)、關鍵節點(巴楚蘑菇自然發生時間)開展巴楚蘑菇采集原則和方法的培訓,確保野生巴楚蘑菇得到科學采摘,遏制自然發生量的銳減趨勢。

猜你喜歡
巴楚馬鞍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菌劑的制備及保存研究
馬鐙與馬鞍
跟著唐詩去旅行——巴楚流韻
雕花馬鞍
巴楚傳奇
紅馬鞍
巴楚視覺元素在文化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方法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區大型膝褶帶的發現及油氣勘探意義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菌根技術的應用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玉米小斑病發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