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現狀與熱點趨勢評析

2023-10-31 06:08張克英
西安理工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文獻數字

張克英, 蔣 淼

(西安工程大學 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48)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深度融合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增長方式,我國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創業是數字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引擎,諸多基于數字技術開展創業活動的數字企業如字節跳動、谷歌等,憑借數字技術的巨大優勢,不僅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創設了當前全球創業活動的主流模式。在此過程中,數字創業也成為學者關注的重點議題。

數字創業指組織或個體基于數字技術(數字組件、數字平臺和數字基礎設施),追逐創業機會的過程[1]?,F有針對數字創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①針對數字創業的概念、特征、內核要素或理論框架的梳理性探討:學界對數字創業概念的理解經歷了從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片面認識[2],到關注數字創業的內核構成[3],最終到圍繞創業機會,基于數字技術特征定義數字創業的轉變[4]。在此基礎上,也有研究通過對比數字創業與傳統創業方式的異同,構建數字化背景下的創業研究理論框架[5]。②探討數字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及作用路徑,研究多集中于數字技術[6]、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企業或個體行為[9]等因素對數字創業活動發展的影響。③針對數字創業延伸概念的探討:伴隨著數字創業活動的深入發展,學者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10]、人工智能創業[11]等新興創業平臺或創業形式進行了研究。

雖已有研究從上述多個角度探討了數字創業,但多為實證或案例研究,針對數字創業熱點與發展脈絡分析的文獻明顯不足。且現有相關的文獻計量研究多單一關注中文或英文文獻[4, 11],系統梳理并對比中英文獻差異的相關研究較少。而由于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政治制度以及數字技術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當前國內外數字創業在研究視角與側重上差異顯著。其次,數字創業源于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且具有十分鮮明的階段化特征,已有研究通常僅基于發文數量梳理其縱向演變過程,忽略了數字技術進步與特定的現實因素對數字創業及其研究發展的驅動作用。最后,由于數字技術與各學科有強兼容與深融合的特點,不同學科交叉領域內的數字創業研究差異性顯著,且常與“互聯網創業”“電子創業”“技術創業”等概念混用[12]。因此,基于數字技術發展歷程與特定現實情境因素,綜合對比分析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厘清其發展脈絡并預測未來走向,就顯得尤為必要且重要。

基于上述問題,本文結合全球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發展歷程,對國內外數字創業相關研究進行定性閱讀、文獻計量與數據可視化分析,以期明確以下內容:①數字創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②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的差異及產生原因;③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發展脈絡及未來發展方向,并為數字創業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與支持。

1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檢索平臺的SCI、SSCI索引數據庫及CNKI檢索平臺的北大核心及CSSCI索引數據庫進行文獻搜尋與數據獲取,檢索流程如下。

1) 通過試驗搜索與探索閱讀,了解中外數字創業及相關研究的大致時間分布,結合中外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的發展實際,將互聯網技術起源更早、相關學術氛圍更濃厚的外文研究的文獻時間檢索范圍設置為2000年1月1日—2023年02 月19日(論文修改階段)。2010年前后,我國在美團、淘寶等移動互聯網平臺在智能終端的聯動下,開啟了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因此,將中文文獻的檢索范圍設置為2010 年1月1日—2023年02月19日(論文修改階段)。

2) 基于各平臺的檢索規則,搜索以數字、人工智能、大數據或云計算等為主題,且與創業相關的文獻,并將文獻類型設置為期刊論文(article),語種類型分別設置為英文和中文,進行系統搜索(具體搜索規則見表1)。

表1 本文檢索流程與規則

3) 為了防止遺失重要文獻,本文對國際四大創業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和國際頂尖管理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和Journal of Management以及國內主要的經濟與管理科學期刊包括管理世界、經濟管理、南開管理評論等所發表的相關研究進行定向搜索,并補充到文獻集中。

4) 為保證檢索文獻準確有效,通過粗略閱讀文章題目與摘要,剔除無關或學科跨度過大的文獻,最終得到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獻英文620篇和中文345篇。

2 研究現狀與熱點趨勢

2.1 數字創業研究文獻分布

英文文獻的年代分布見圖1(a),由統計結果可以發現,總體而言數字創業研究呈現遞增趨勢,年均增長率為37.8%,其中,發文量的增長的高峰分別為2017年與2020年,環比增長率分別為88.9%和121.7%。同時,自2020年以來,英文數字創業研究的發文量持續增長,各年環比增長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這也體現出近年來國外學術界對數字創業領域的密切關注。在對英文文獻發文量進行曲線擬合后,二次項曲線的擬合值R2達84.1% 。

圖1 數字創業文獻發文量年代分布

中文文獻發布量年代分布見圖1(b),我國數字研究同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58.7%。我國數字創業研究從2017年開始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趨勢,該年環比增長率為87.5%。同時,2020年發文量開始急速增長,環比增長88.5%,此后我國數字創業向相關研究保持穩定增長趨勢,環比增長率始終在60%以上。對中文研究發文量進行曲線擬合后,二次項曲線的擬合值R2達97.4% 。

從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的發文量來看,數字創業研究的發展可以初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 萌芽階段(2016年及之前)

該階段有極少數學者將信息互聯網技術與創業活動相聯系,緣于此時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初步發展,數字經濟尚未成形。

2) 增長階段(2017—2019年)

2016年為全球數字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使數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收益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各國制定了相關政策以大力發展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隨著全球互聯網信息與數字技術的深入融合與進步,該階段中英文數字創業研究均表現出了增長趨勢,且英文研究的增長趨勢更加顯著。

3) 擴張階段(2020年至今)

2020年以來,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進一步驅動了全球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創業領域的研究視野逐漸聚焦到數字創業領域,該階段中外相關研究的發文量均急速增長,且未來必將持續攀升。

2.2 作者及合作關系分析

2.2.1核心作者及合作關系分析

為準確分析數字創業領域內核心作者的引領作用,本文基于Price定律計算核心作者,一般而言,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數為:

(1)

式中Npmax為作者最高發文量。中外研究發文量最多的學者分別為孫新波、Satish Nambisan,發文量均為10篇,則Mp≈3 ,即發文量大于等于3的作者為核心作者。經統計,在289位英文作者中,發文量大于等于3的共計16名,占總發文量的11.6%。在244位中文作者中,發文量大于等于3的共計10名,占總發文量的13.3%。由此,中英文研究的核心作者發文量占總發文量均不足50%,說明當前中外數字創業領域內核心作者的引領作用尚不夠明顯,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中英文文獻核心作者分布

為進一步分析數字創業研究領域內相關作者的發文與合作情況,本文進行了作者共現分析。由圖2可知,英文數字創業研究已有部分學者形成了較為緊密且完善的合作網絡,但中文數字創業研究的作者網絡分布仍較為分散且規模較小,過于獨立且規模較小的合作網絡往往不利于研究向縱深的發展。由此可得,相較于外文數字創業研究,我國數字創業研究領域的學者合作聯系不夠緊密,尚未形成成熟的學術體系。

圖2 數字創業文獻作者共現分析

具體而言,英文核心學者Nambisan通過梳理數字技術促進創業活動的作用路徑,對數字創業進行界定,并在多種情境下討論了數字創業發展的影響因素[1,13-14]。Ghezz則針對數字創業情境下的企業資源拼湊與商業模式創新、外部資本對企業的促進作用開展了多項研究[15-16]。中文學者孫新波主要從組織層面,基于案例研究等方法,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等方面的概念、實現機理進行探討[17]。朱秀梅圍繞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內核、協同機制以及動態演進展開了詳細論述[4,18-19]。劉志陽則圍繞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針對數字創業的概念、特征進行了界定與總結,并提出了未來數字創業研究的理論框架[11, 20]。綜上,中英文核心作者均對數字創業及相關概念進行了梳理性研究,并基于案例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探討內外部因素對數字企業與創業者的影響。

2.2.2機構合作情況

為更好地分析各研究機構在數字創業領域的合作關系,本文進行了機構共現分析,圖3為中英文文獻機構共現分析圖。由圖3發現,英文研究機構間形成了以凱斯西儲大學、米蘭理工大學、蒙彼利埃高等商學院、圖靈大學、蘭卡斯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斯旺西大學等為中心的緊密合作群體;而中文文獻研究機構主要形成了以上海財經大學、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大學為中心的小型合作群體,但合作水平較低,局限于機構內部學者的合作。

圖3 數字創業文獻機構共現分析

2.2.3共被引分析

共被引分析主要針對英文文獻,能體現研究領域內作者間文獻被引及聯系情況。節點大小即代表該作者文獻被引用情況,節點界的連線則體現文獻間的共引情況。圖4為被引頻次大于等于30的英文文獻數字創業共被引分析圖。由圖可得,學者Nambisan發表的多篇文章被學界廣泛引用,其于2017年在學術期刊Entrepreneurship Theory Practice上發表的Digitalentrepreneurship:towardadigitaltechnologyperspectiveofentrepreneurship一文中(被引頻次為172次),對數字技術情境下的創業活動展開研究,將數字創業界定為利用新的數字組件、數字平臺和數字基礎設施追逐創業機會的過程。這篇文章在奠定數字創業領域研究基礎的同時,被學者們廣泛引用[1]。隨著數字技術對創新活動影響的日益增強,為了優化以往傳統的創新創業理論體系,Nambisan 進一步構建了數字創業的理論框架[13],強調了創業活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并呼吁學者們關注數字創業中個人、社會及利益相關者間可能存在的沖突及其緩解問題[14]。

圖4 文獻共被引分析

為了進一步挖掘共被引文獻的主題分布,本文對其進行了聚類分析,并提取前6 位(見圖5),整體聚類標簽的Q值為0.802(大于0.3),聚類結果顯著。同時,聚類標簽0~5(數字創業、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分析、數字創新、社會資本、IT戰略)的S值均大于0.8,聚類同質性高,形成了網絡結構。其中,數字創業、數字化轉型的節點較多,分別為 97、80,聚類范圍居于前列。數字創業聚類中包含了數字創業、人工智能、創業意愿、資源動員、數字技術、數字創新、創新生態系統等關鍵詞。實際上,數字技術是數字創業活動穩步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數字技術的開放、無邊界等特征也提高了創業者獲取并調動資源的效率,從而提升其創業意愿。數字化轉型聚類則包含了數字化轉型、動態能力、企業績效、社會資本、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等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是企業迅速接入數字時代,創造新增長機遇的關鍵前提。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企業利用數字技術感知潛在風險并做出反應,提升企業的動態能力,進而促使企業基于市場環境的變化創新商業模式,最終實現企業績效提升與價值創造。

圖5 文獻共被引聚類分析

因此,上述聚類應當為英文數字創業研究的重要話題與關注領域。整合發現,國外數字創業的研究視角整體較為微觀,多從組織層面探討戰略化行為(如數字化轉型[13]、數字技術運用[3]、數字創新等[16])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或從個體層面,關注開展數字創業活動意愿與效率的影響因素(如角色沖突、資源存量等)[14]。

2.3 研究熱點與前沿領域

2.3.1研究熱點

文獻計量學認為,關鍵詞是某領域研究重點的集中體現,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代表知識網絡體系中的研究熱點。本文對中英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了共現分析。在對相似關鍵詞合并后,共統計到英文文獻關鍵詞443個、中文文獻關鍵詞285個,具體見表3。

表3 關鍵詞頻次與中心度統計表

圖6(a)為英文文獻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圖,圖中共包括443個節點與1 779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8。節點越大表明該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圖中主要體現為數字創新、數字戰略行為、數字技術、企業績效、數字創業、商業模式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業教育、價值共創等關鍵詞。

圖6 數字創業文獻關鍵詞共現分析

圖6(b)為中文文獻的關鍵詞共現分析圖,共包括285個節點與397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98。同樣的,節點越大表明該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圖中主要體現為數字創業、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經濟、大數據能力、數字化轉型、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等關鍵詞。

2.3.2核心變量

基于前文所述,由表3可得,在英文文獻的關鍵詞頻次分布中,數字創新、數字技術、企業績效、數字創業出現頻次最多,但由于本文是基于數字創業背景下的研究梳理,數字創業應當為該研究領域的底層變量,因此不納入核心變量的分析(中文文獻采用相同的處理辦法)。Nambisan強調,數字創業是基于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平臺數字組件等)展開的創新創業活動[1]。其中,數字技術所驅動的持續性的數字或商業模式創新是數字創業自主成長,提高績效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上述變量在解釋數字創業內在構成與機理的同時,也成為了數字創業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

在中文文獻的關鍵詞分布統計中,除去底層變量數字創業外,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經濟及大數據能力出現的頻次最多,說明上述變量具有較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認為是我國數字創業研究領域的核心變量。數字金融作為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產物,在推進創業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數字紅利”。已有研究指出,數字金融不僅能顯著緩解女性創業者的流動性約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約束,還能優化相關主體的創業決策,促進數字創業活動的發展[8]。此外,組織或個體對大數據的管理與分析能力可顯著提升其動態能力,進而優化業務流程,創新商業模式。由此,本文認為,在中文數字創業研究領域中,數字經濟作為數字創業活動發展的重要驅動,數字金融作為數字創業者參與創業者的重要資金來源,大數據能力作為創業過程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均對數字創業起到了核心解釋作用。

此外,本文發現,中英文文獻中,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對創業活動的支持作用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數字創新或平臺理論對傳統創業研究的顛覆式影響受到了學者們的共同關注[10,14,17]。

2.3.3重點主題

通過對英文文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發現,提取前9位(見圖7(a)),整體聚類標簽圖的Q值為0.733,整體聚類效果較好。同時,聚類0~9(數字創業、商業模式創新、數字創新、企業績效、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創新績效、人工智能、資源拼湊)的S值均大于0.7,聚類同質性高,形成了網絡結構。其中,數字創業及商業模式創新的節點數較多,分別為50、45,聚類范圍居于前列,可見,由數字技術進步所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開展數字創業活動的重要標志。

圖7 數字創業文獻關鍵詞聚類分析

其中,數字創業聚類包括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價值共創、數字創業、數字技術、數字金融等關鍵詞。實際上,數字技術與金融的快速發展極大降低了數字創業的進入門檻。同時,相關主體基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所實現的資源互補與價值共創又進一步促進了數字創業的發展;數字金融則通過降低進入門檻與信貸約束,進一步促進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

商業模式創新聚類中則包括數字化轉型、企業績效、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等關鍵詞。共享經濟對各行業的深遠影響、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都是企業創新商業模式的重要動力,而商業模式創新又使企業把握發展新機遇,實現績效的穩定增長。

通過對中文文獻關鍵詞的聚類分析得圖7(b),提取前11位,整體聚類標簽圖的Q值為0.964,整體聚類效果較好。聚類0~10(影響因素、數字化轉型、數字普惠金融、大數據能力、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技術、云計算)的S值均大于0.5,聚類同質性高,形成了網絡結構。其中,影響因素、動態能力、數字普惠金融的節點數較多,分別為 35、31、27,聚類范圍居于前列,可見,數字化背景下,創業活動的影響因素、組織動態能力及數字普惠金融應為數字創業領域的重點關注話題。

其中,影響因素聚類包括商業模式創新、技術性外溢、數字經濟、戰略轉型及創業機會等關鍵詞。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數字創業活動注入了活力,企業圍繞數字創業機會所展開是戰略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是數字創業活動重要表現形式。且已有研究指出,數字產品獨有的經濟與物理特征更易產生橫向或垂直技術性外溢,進而能帶動整個創業生態系統成員的進步[21]。

數字化轉型聚類包括數據賦能、動態能力、適應性匹配、數字化轉型、資源編排、財務績效等關鍵詞。大數據相關能力的充分應用是企業邁向數字化的重要標志。研究指出,基于大數據的管理與分析能力所實現的數字化轉型能幫助企業感知并規避潛在風險,高效利用資源,適應市場變化并與之匹配,進而提升自身的績效水平。

綜上所述,各聚類中的關鍵詞能夠反映聚類的總體知識結構,即上述聚類應當為中英文數字創業研究領域內的重要話題與關注領域。

2.3.4前沿領域

關鍵詞突顯值分析用于統計某關鍵詞在特定時間段的迅猛增長情況,相較于關鍵詞共現分析,能更好地體現特定研究領域內的變化趨勢。通過首先對英文數字創業文獻進行突顯度偵測,剔除部分無關詞后,得到各突顯關鍵詞及其突顯強度,見表4。在英文數字創業研究領域,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突顯強度分別為3.56、3.21與2.89,突顯時間分別為2017—2020年、2018—2022年、2020—2021年,這也體現近年來學術界對其關注度的迅速提升。

表4 數字創業領域突顯值統計

其中,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所具有的快速彈縮、資源池化等特征極大促進了組織間的數據與資源互換,這一過程中的大數據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關鍵核心資源,與之相關的大數據分析、管理與計算能力更是推動企業順利邁向數字化的重要保障。已有研究指出,企業基于云計算平臺,對大數據的分析與管理能進一步提升其敏捷營銷與數字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自身財務與創新績效[22]。同時,人工智能作為當前備受關注的創業支持設備,在機會與風險識別、產品評估、信息處理與商業決策等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與優勢。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創業者的關系愈發受到國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van Gelderen等[23]通過與權威創業期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和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編委會成員的訪談,同樣提出了關注人工智能在創業活動中的支持作用的熱切期望。此外,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作為兼具創業支持、創業資源、數字基礎設施的復雜系統,同樣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普遍認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能通過促進數字技術、資源的互補,實現創業活動的快速成長。綜上,本文認為在英文數字創業研究領域內,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與數字化轉型可表征為數字創業領域未來的前沿研究問題。

在中文研究領域內,人工智能的突顯強度為3.97,突顯時間為2017年—2020年??梢?近期人工智能在我國數字創業研究領域同樣受到了密切關注。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對創業機會開發與利用、創業意愿、創業決策等因素的顯著影響在極大程度上挑戰了現有的創業理論框架,且呼吁學者關注創業者與人工智能的交互對創業過程的影響機制[11]。同時,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突顯值為3.72,突顯時間為 2020—2022。諸多研究指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通過加強各主體間的信任、分享、協同機制,可推動數字創業活動持續發展[10]?;ヂ摼W+的突顯值3.29,突顯時間為2016—2020年。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驅動新一輪產業革命,進而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以及案例研究的突顯值同樣處于前列,終止年份均為2021年??梢?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探討企業數字創業活動同樣十分關鍵。綜上,本文認為,人工智能、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均為我國數字創業領域的前沿研究問題。

2.3.5研究演進

通過中英文文獻的關鍵詞共現時區分析(見圖8),可發現國內外學術界對數字創業的研究重點正不斷轉移并向縱深延伸。本文通過分析結果確定了數字創業發展的三個時期,萌芽階段(2016年之前)、增長階段(2016—2019年)、擴張階段(2020年—至今),每一個發展時期都是由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的進步促成的,且受特定現實背景的影響。

圖8 數字創業文獻關鍵詞時區分布

1) 萌芽階段

資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診于北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婦產科、泌尿外科、男科門診等多個臨床科室患者的樣本;排除重復檢測樣本標準:以第1次檢測結果為準,再次送檢結果與第1次不同按再次感染計算,納入統計中。如第1次結果為陽性,之后檢測為陰性,按第1次計算。如第3、4次結果與之前任何一次相同,也剔除;如為陰性,剔除檢出率統計,計入好轉中;如檢測幾次均為陰性,只記1次陰性。所有檢測結果按以上標準剔除后,男性207例、女性663例,共計870例,年齡14~66歲,平均(35.06±8.87)歲。

萌芽階段是數字創業研究領域的沉淀過程,該階段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數字布局之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在全球地位穩步提高,數字創業也開始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該階段的英文研究主要包括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數字創業、互聯網、競爭優勢、開放式創新、動態能力、企業績效等關鍵詞。這表明隨著數字經濟技術的初步發展,數字創業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關注。但此時的數字創業研究主要是基于對互聯網技術或電子商務的理解展開,與實踐發展尚存一定差距,缺乏系統的數字創業研究框架建構。該階段的英文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方面。①基于互聯網或數字技術而來的數字創新如何作用于企業的績效增長、企業應當采取何種數字戰略,以完成數字化轉型等。研究指出,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可以拓寬社會網絡,積累并管理所需資源,鞏固競爭優勢,最終提高企業績效。②從多個視角探討數字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網絡能力、先前經驗、市場導向以及創新能力等因素均會對數字創業及其績效產生影響。然而,從上述因素也可以發現,該階段被學者廣泛探討的因素與數字創業活動的關系并不緊密,這進一步說明了該階段學界對數字創業的模糊認識。

而該階段的中文數字創業研究則主要探討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資本對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或圍繞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探討互聯網創業活動?;ヂ摼W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數字技術之間的概念常出現替換使用的現象,對數字創業活動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該階段研究主要包括數字創業、互聯網創業、數字創新、數字化轉型、政策建議、金融監管、創新驅動、萬眾創新、電子商務等關鍵詞。這一方面表現出學界對企業依托數字技術實現戰略轉型的關注;另一方面,政策建議、萬眾創新等關鍵詞也進一步體現出我國的政策導向對該領域的中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影響。

2) 增長階段

增長階段是全球創業活動的重要轉型期,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我國消費、制造業等領域都在發生了“數字蝶變”,特別是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更是全面開啟了全球數字經濟與創業活動的蓬勃發展期。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開始出現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為便捷、多樣的產品,也為創業者獲取數據、開展創業活動提供了便利。數字創業研究在這一時期也獲得了快速發展,主要體現為形成了統一的概念與研究理論框架,研究數量快速增長,研究內容逐漸統一明晰,研究視角不斷豐富與延伸,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學者對數字創業的研究逐漸深入到核心要素及其內部作用機制。

從英文文獻關鍵詞時區分布圖上看,該階段研究熱點主要為大數據分析、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共創、云計算、創業導向、創業機會、女性創業、研究框架等。具體而言,Nambisan[1]率先對數字創業的概念及內核進行了界定,并建立系統性研究框架,為后續的研究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后,學者們進一步肯定了數字技術對數字創業活動顯著的促進作用。研究指出,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會對企業的原有業務產生顛覆性影響[24],助推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組織績效[16]。同時,也有學者關注到了女性創業者參與數字創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提升,該階段中文數字創業研究也取得了明顯進展。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大數據能力、商業模式創新、數字普惠金融、制度創業、云技術、案例研究等關鍵詞得到關注。具體而言,余江等[5]通過分析數字技術對創業的作用機制,明確了數字創業的內涵與未來發展趨勢,這為我國數字創業研究后續的縱深發展奠定基礎。此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真正在數字化背景下,探討數字技術、數字金融、數字經濟等因素對創業活動的顯著影響[8,18]。已有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不僅能提升地區創業活躍度,還能通過降低金融服務門檻等途徑,促進農民工創業者積極參與創業活動。綜上,該階段的中外研究均對數字創業的內核以及數字技術對創業活動的作用機制展開了深入探討,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保障。

3) 擴張階段

結合時區分析結果,2020年后,隨著數字技術的縱深發展,英文研究開始關注人工智能、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創業教育、深度學習、社會創業、冠狀病毒等問題。該階段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通過智能化決策與生產系統,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與競爭力。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則通過整合各類創業組織與資源,為數字企業間的合作交流與縱深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3]。同時,也有學者開始關注數字化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問題。研究指出,數字技術能直接增強創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但創業教育與數字技術仍需進一步融合[25]。該階段數字創業的“成本”問題同樣被學術界廣泛探討。例如,Nambisan等[14]提出,數字創業者在內嵌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開展創業的過程中可能遭受角色沖突,進而影響其壓力感知與創業績效。此外,基于數字技術開展的社會創業活動應如何平衡經濟與社會的雙重目標導向,也受到了學者關注。

受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該階段我國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寬。與之對應的數字創業研究逐漸深入并細分到其內核與組成要素,多關注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人工智能、創業教育、家庭創業、政策穩定性、女性創業、數字創業者等問題。劉志銘和鄒文[26]在已有研究基礎之上,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構成要素進行分析,認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由非平臺型數字創業、數字多邊平臺、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用戶等要素構成。朱秀梅等[10]則基于案例研究,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不同階段的內在機理和動態演變過程進行了深入探討。劉志陽和王澤民[11]則圍繞人工智能促進企業、創業者與創業團隊的創業決策效率、創新商業模式展開研究。同時,針對數字經濟推動居民與流動人口創業[8]、數字經濟時代下創新創業教育應如何發展[27]、國家數字創業支持政策的穩定性對數字創業活動的影響[21]等方面的研究數量也不斷增加。此外,也有學者嘗試從微觀視角,研究數字創業者或女性創業者實施數字創業的影響因素。

總的來說,該階段中外學者的研究視角一方面已經逐漸拓寬至數字創業的相關延伸概念,且考慮到了諸多特定現實因素對數字創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關注到數字創業的“黑暗面”,即數字創業的獨有特征如何負面影響特定群體(如數字創業者、女性創業者、數字社會創業者等)的創業表現等。

2.3.6中外研究對比

為進一步把握中外數字創業研究的異同,本文對前文述及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對比分析。數字創業研究的演進伴隨著數字經濟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概念混淆、特征界定與內核要素逐步明晰、研究問題逐漸下沉深入等歷程。從研究演進進程來看,國內外數字創業研究演進階段趨勢大致相同,但英文研究的時間跨度更長,本文認為可能源于西方國家互聯網信息技術起步較早,為其數字經濟與技術的萌芽起步奠定了基礎。與之相比,我國自2015年以來系列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扶持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前期數字技術發展的空缺,甚至在某些層面實現了“彎道超車”。因此,雖然2017年以來中外數字創業研究的發展趨勢大致相同,但研究內容與視角尚存差異。

本文認為,這種差異可能是由國家間不同的政策導向及經濟發展方式所導致的。相對而言,西方國家政府參與市場調控的力度較小,更為活躍的創新創業活動使學者們更關注中小創業企業的發展及其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這也導致英文相關研究多從微觀視角,探討數字技術或企業戰略行為對創業者及創新績效的積極作用,具體表現為數字創新、數字技術、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績效、云計算等關鍵詞的多次出現。而我國新興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性較為明顯,2015年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以來,我國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增長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建設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使得我國的數字創業研究多從宏觀視角,探討數字經濟、數字普惠金融及相關政策制度,對區域或組織開展數字創業活動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數字普惠金融、數字經濟、鄉村創業、居民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建議、城市創業活躍度、區域政策穩定性等關鍵詞在各研究發展階段的頻繁出現。

3 研究結論與未來展望

3.1 結論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國內外數字創業相關文獻進行科學計量分析,對其時間分布、學術合作、核心變量、重點主題、發展脈絡與前沿領域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梳理。研究表明,當前數字創業的學術關注度正在逐年攀升。相較于英文研究,中文數字創業研究的成熟學術合作網絡尚未完全建立。同時,宏觀層面的數字普惠金融、微觀層面的組織與個體數字創新分別是中外數字創業研究的核心解釋變量。此外,雖然中外研究在演進趨勢上大致相同,但各發展階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仍各有側重。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外學者對數字創業的不同理解。最后,本文發現,幫助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顯著改變創業方式的人工智能、為數字創業發展提供良好氛圍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已成為近年來中外數字研究領域關注的主要方向。

3.2 理論貢獻

1) 補充了現有的創業研究框架,為創業理論的延伸發展提供體系支撐。由于數字創業與各學科的強兼容性,當前的創業研究框架并沒有完全將數字創業納入其中,數字創業研究呈現碎片化的特點。由數字技術驅動的數字創業憑借低邊界、高互動、多元化等特點,對傳統創業活動的研究范式與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相較于傳統創業,數字創業在創業主體上更加多元,創業組織形式上更加虛擬化,創業機會上更加豐富,創業過程上邊界更模糊、資源獲取難度與創業成本更低。在創業理論框架上,傳統創業研究通?;谫Y源保存、不確定性等理論,關注有形資源,而數字創業研究則基于數字創新理論或平臺理論展開,關注數字技術或信息交換。

數字創業對原有的創業研究產生了多層面的顛覆式影響,但當前與之對應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較為缺乏且分散,尚未形成穩定體系。本文通過梳理數字創業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從數字技術賦能傳統創業活動的視角,將數字創業納入到傳統創業理論框架之中,一方面能為后續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相關研究提供見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豐富現有創業研究框架,為后續傳統創業理論在數字創業領域的進一步延伸與發展提供參考。

2) 補充了當前數字創業相關的文獻計量分析研究。正如前文所述,當前針對數字創業的文獻計量分析研究單一地關注中文或英文文獻,且簡單地從發文量劃分研究發展階段。而區域間的要素差異會導致學者對數字創業產生不同的研究視角。同時,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作為數字創業活動的主要驅動力,這兩者的發展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早期研究的階段劃分方式忽視了現實因素對數字創業學術研究演變的重要影響。本文基于國內外數字技術發展歷程,梳理并對比分析中外數字創業研究現狀,明確研究視角的差異所在。對現有數字創業綜述性研究做出有益補充的同時,進一步明確數字創業的研究熱點與趨勢,為數字創業的后續研究提供指引與參考。

3.3 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結果,本文認為數字創業領域內的部分議題仍需要被持續關注與探討。

1)人工智能與數字創業的融合的相關問題。人工智能作為當前時代最重要的技術革命成果之一。對信息的高效處理與自動學習可以實現復雜問題的快速解決,致使眾多學科的顛覆性變化。例如經濟學中的預測工作、管理學科中管理方式的變革、心理學領域的身心健康檢測、創業管理領域的機會識別與風險感知等?;诖?學者們開始在個體先驗經驗的基礎上,考慮人工智能與創業者之間的支持與替代作用[23],或通過構建人工智能賦能創業活動的理論框架,進一步挖掘其對創業活動的作用路徑。

因此,本文認為針對人工智能,未來數字創業領域可以關注如下幾個方面。①人工智能賦能創業的研究框架構建與探索:當前針對人工智能創業的梳理性研究仍較為欠缺,人工智能通過何種途徑影響并改變傳統創業活動的理論探索尚不充分,后續研究可以通過對人工智能概念與內核的深入探索,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賦能創業的理論框架,為量化分析奠定基礎。②人工智能對數字創業的作用機制探索:人工智能對創業活動的支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二者的內部作用機制尚不明明確,人工智能通過何種途徑賦能創業,且這種賦能作用主要體現在心理層面還是資源層面同樣值得深入探討。③人工智能賦能創業的邊界條件:在厘清上述兩個問題的基礎之上,后續研究可以進一步關注人工智能推動數字創業的邊界條件,已有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在某種條件下可能會對創業者的創業行為產生消極影響[23]。因此,探究何種邊界條件下人工智能可以促進或抑制創業行為同樣很有必要。

2)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相關問題。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是支持數字創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相關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于概念界定及理論框架構建、研究動態梳理等方面,對實踐發展的反應不夠靈敏?;诖吮疚恼J為,未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相關研究可以關注如下幾個方面。①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包括如何構建完善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哪些主體應該如何提供支持等。②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融合提升:包括如何整合各種因素,使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更加完善,提升各主體協同合作效率與效果等。③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評價:包括構建評價體系,科學評估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產出與績效等。

3) 數字創業領域的實證研究問題。①當前針對數字創業的實證研究數量鮮少,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框架體系構建。雖然學者們普遍認為數字技術顯著促進了創業活動的生存與發展,但上述觀點缺少實證研究予以驗證,數字技術通過何種途徑賦能創業也需要進一步探討。②數字初創企業獲取成功的途徑和先決因素研究并沒有得到關注,如何建立預測數字創業成功的理論模型、個人先驗知識與數字技術是否是數字創業取得成功的關鍵也較為模糊。③從創業者視角來看,何種因素左右其數字創業的意愿也是未來研究中值得關注的議題。

4) 數字創業教育如何開展的相關問題。數字創業時代是全民獲取信息、參與創新創業的時代,創業教育在線上的蓬勃發展也進一步加速了這一過程。在此背景下,未來相關研究可以關注如下幾個方面。①創業教育面向何種創業對象以何種形式、何種內容展開,如何助力創業者識別、開發創業機會,值得學術界的進一步關注。②對于創業者而言,特別是女性或農民等特殊創業群體,自身因素會如何影響其接受數字創業教育的意愿與效率,何種因素又會進一步促進或阻礙這一過程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③針對創業后備軍——高校大學生而言,高校應如何開展數字創業教育,如何設置課程體系設計、如何開展創業實踐等一系列問題同樣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5) 政府扶持數字創業發展的相關問題。鑒于數字經濟對國家經濟轉型,綜合實力提升的關鍵作用,未來研究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政府層面如何有效為數字創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持。還應根據國家相關扶持政策,進行案例研究與統計分析,以期為促進數字創業賦能持續增長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

6) 數字金融影響數字創業發展的相關問題。當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數字金融通過降低創業準入門檻、緩解信貸約束、提供資金與資源支持等途徑提升了創業活躍度[8]。然而數字金融構建的發展雖然在極大程度上為新生創業者提供了支持,但在某種程度上,低風險、高效率的數字金融可能會降低創業者的風險警覺性,對創業機會評估產生干擾,最終影響創業活動的成敗。因此,未來研究可關注進一步探究數字金融對創業支持的“雙刃劍”作用機制及其邊界條件,或在某種特定情境下,數字金融是否存在一定的“黑暗面”,以及如何消解“黑暗面”的消極作用。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文獻數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答數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數讀人工智能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數字看G20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