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森林康養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2023-11-03 05:42
遼寧林業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康養森林文獻

王 歡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森林康養是以優質的森林資源為基礎,借助醫學技術開展一系列養生、療養、康復和休閑的健康養生活動,與普通的森林旅游不同,森林康養幾乎可以適應不同階段人群的不同需求[1]。森林康養這一概念最早在19 世紀由德國提出,起初被稱為森林浴,德國建立了全球首個森林浴基地后,日本、韓國等國家也開始建立森林療養基地并成立了森林醫療研究會,森林浴一詞也從森林療養演變為更多內涵的森林康養。目前,國內森林康養發展道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開展了對森林資源評測、森林旅游和森林療養等一系列森林康養相關研究,在浙江、四川、湖南和貴州等地開展試點基地建設實踐[2]。森林康養不僅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推進當地生態林業與生態經濟的轉換,還是促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1 數據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中國學術期刊知網(CNKI)作為數據源收集森林康養相關文獻。將檢索條件設定為“主題=森林康養、森林浴、森林養生、森林療養、康養產業、康養旅游”,檢索時間跨度為1980-2021 年,文獻檢索日期為2022 年1 月8 日,共檢索到相關文獻1 785 篇。剔除會議、報紙、訪談、成果介紹、無作者等較低質量或重復的文章,以Refworks 格式導出有效文獻1 125 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使用CiteSpace 軟件5.8.R3c-bit 版本,將知網導出的文獻文本格式進行轉換、去重,通過數量統計繪制聚類視圖、時間線和時區視圖,對森林康養文獻的特征進行研究,包括森林康養研究的發展歷程、期刊分布、學科交叉情況、共現關鍵詞、研究熱點、核心作者群和未來研究趨勢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文獻基本特征

2.1.1 文獻時間分布與學科分布

從文獻時間分布圖(圖1)看,從20 世紀80 年代到2015 年,森林康養當時被稱為森林浴,只有少數學者通過國外研究了解到對森林資源環境與心理治療和身體養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張建中[3-4]較為全面地介紹了森林康養養生機理、森林浴場和森林醫院的建設。進入21 世紀后,隨著國外森林康養的不斷發展,該研究領域逐漸獲得了學者們的關注,開始研究森林療養、森林養生和森林公園,出現海南、浙江、黑龍江等地的森林公園建設規劃的研究。

圖1 文獻時間分布圖

2015 年是第一個增長點,國家在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要重點發展森林旅游休閑康養產業,隨后關于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森林康養產業、森林公園等研究出現井噴式的研究趨勢。從2015 年到2018 年的短短3 年,發文總量已經達20%,森林康養的研究進入大步成長階段。2018 年是第2 個增長點,2018 年中國森林康養與鄉村振興戰略論壇召開,提出要發展森林康養新業態和新模式,與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相結合[5]。2019 年《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20 年建設康養基地300 處[6]。2018-2021 年一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發文總量達60%,是前一個階段增長期的3 倍。

文獻的前十學科分布(表1)占比較多的是林學(557 篇)、農業經濟(402 篇)、旅游經濟(400 篇)、商業經濟(379 篇),可以看出森林康養在我國研究主要涉及森林與經濟學。其中對于森林康養的產業發展現狀的思考與提出發展對策就有308 篇文獻[7],但對森林與康復和養生相關學科的研究較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87 篇,臨床醫學54 篇,主要研究森林康養對2 型糖尿病患者[8]和高齡患病者的影響等[9]。除此之外,森林康養還涉及一些環境學和城市經濟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

表1 文獻學科分布

2.1.2 基金分布與期刊分布

從1 125 篇基金分布(表2)來看,共有138 篇文章參與了基金資助,占比達12.27%??梢钥闯?,國內森林康養研究受到省部級相關政策的支持較多,也影響各個省份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者積極參與對本省森林康養的研究,助推各省森林康養基地與產業建設。

表2 基金論文分布

從文獻期刊來源(表3)來看,1 125 篇文章期刊來源多且雜。普通期刊發文占比93.7%,其中發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國林業產業》和《湖南林業科技》,發文量均達到47 篇。核心期刊總發文量78 篇,占比6.93%,其中《林業經濟》發文最多,達28 篇,核心期刊的發文占比相對較少。森林康養研究文章的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文章的質量有待提高。

表3 期刊來源分布

2.2 文獻可視化分析

2.2.1 關鍵詞共現與聚類分析

關鍵詞反映論文的研究主題與核心,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對1 125 篇文獻進行關鍵詞一欄的分析,得到關鍵詞共現圖譜(圖2)。

圖2 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2中節點數量634 個,譜連線數量1 678 條,密度為0.008 4。節點大小與出現頻次成正比,即圖中圓圈越大表示節點中心性越強、出現頻率越高,表示森林康養研究的核心與熱點。圓圈較大的是森林浴、森林康養,中心性較為明顯的主題詞還有森林旅游、森林公園、新業態、產品開發和鄉村振興等。關鍵詞是連接熱點的重要節點,將關鍵詞進行排序(表4),表4 中中心性大于0.1 的被認為是影響較大的關鍵詞,包括:森林康養(0.91)、森林?。?.91)、森林療養(0.15)、森林公園(0.10)。

表4 關鍵詞中心性排序

2.2.2 作者合作網絡

Citespace 對森林康養研究領域的發文作者進行共現分析,在軟件控制面板選擇作者一欄進行數據分析,并生成作者共引聚類知識圖譜(圖3)。圖3 中結點有558 個,連接有516 個,網絡密度為0.003 3。從合作網絡來看,從事森林康養的研究人員之間沒有形成較為密切的合作,研究者之間相對獨立且沒有形成核心作者群體。其中出現頻率較多的是李慧與莊偉杰、申倩倩、李見哲,他們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其次以南海龍為中心構成的作者關系網絡頁比較密集,其他的作者分布就相對比較獨立。

圖3 作者共引聚類知識圖譜

從作者的被引用率和中心性排名表(表5)可以看到,被引用率排前面的是李慧、莊偉杰、叢麗、侯英慧等;從中心性排名看,南海龍和王蕾并列最高,其次是劉艷波、杜培革、王煥琦等。

2.2.3 研究趨勢分析

研究趨勢的分析與研究前沿的追蹤,可以幫助研究者梳理學科領域的發展脈絡、研究主題與內容的變化,同時發現學科研究存在有待發展的空間和未來研究的方向。本研究通過關鍵詞(Citation burst)突發性檢測算法,得到關鍵詞的詞頻和時間分布圖譜(圖4),分析得出森林康養的發展3 大趨勢階段。

圖4 關鍵詞的詞頻和時間分布圖譜

第一階段是1984-2015 年,圍繞森林?。ㄍ滑F度34.53)開展研究森林的資源利用(突現度10.15)、影響因素(突現度9.95)、空間分布(突現度9.25)、產品開發(突現度7.54),同時將大自然(突現度5.12)與旅游業(突現度3.79)相結合推動森林康養的相關產業發展。其中南海龍等[10]分析了日本森林療法設計理念和理療師的資格考試制度。鄭群明[11]對日本森林康養的基地審核標準、基地建設和人才培育進行了經驗總結,同時對國內森林保健旅游提出建議。王艷英等[12]通過開場試驗(OFT)研究國內森林環境的保健功能,為森林康養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理論基礎。劉甜甜等[13]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發拓展旅游業養生領域,從創新產品類型與市場營銷策略提出了對森林康養旅游的建議。

第二階段是2015-2018 年,國家開始重視森林康養,“林業局”(突現度4.09)提出森林康養這一“新業態”(突現度5.09),從前一個階段的理論分析到這一階段的實踐探索。在圖4 中的突現關鍵詞可以看到開展的較多實踐有森林療法(突現度4.01)、森林養生(突現度5.78)、森林旅游(突現度8)和森林體驗(突現度5.29)。2015 年以來,在實行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和黨的高度重視為森林康養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14]。宋維明[15]對森林康養從業態內涵與邊界、基地規劃、服務市場等7 個方面完善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路徑。在產業模式上,鄧三龍[16]以健康管理為中心,以森林養生、療養、康復和休閑為途徑構建“一個中心、四種途徑”森林康養模式。就森林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叢麗等[17]在追求開發與保護平衡的基礎上,就森林康養旅游的作用機理、實證效果進行科學性的探索。王燕琴等[18]提出森林康養產業要加強政府政策支持、構建基地評價指標體系[19]、挖掘產業潛力與品牌建設[20],讓森林康養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第三階段即2018-2021 年,在圖4 中研究的前沿趨勢主要是根據森林康養已有的實踐和發展,結合鄉村振興(突現度4.72)戰略對康養旅游(突現度6.88)、相關產業發展(突現度6.41)、產業融合(突現度4.36)和林下經濟(突現度4.22)的發展提出建議與指導。張慧琴等[21]構建多產業融合創新體系分析框架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黃婷[22]認為從優化康養環境、開發品牌等方面提升森林康養服務。除了森林康養旅游產業促進鄉村旅游為農民帶來收入的增加和鄉村繁榮以外,發展林下經濟業也是實現森林康養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方法手段之一[23],因地制宜地應用林藥、林禽、林菌復合經營模式促進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借助林下經濟產品助力森林康養產業發展[24],實現林業生態向林業經濟的轉換??偟目磥?,我國森林康養研究趨勢從單一到多層次、多領域,發展前沿從理論分析到實地建設,逐漸發展新產業,探索新模式。

3 結論與展望

3.1 結 論

通過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發現:一方面,森林康養相關的文獻從1984-2021 年發文數量持續增加,研究領域涵蓋林學、經濟學和醫學等多個學科,趨勢上看仍在快速增長階段。另一方面,從文獻的科學知識圖譜來看,關鍵詞聚類可以看到森林養生、森林旅游、森林公園、新業態是研究的核心課題。核心作者群體還未形成,作者之間的合作網絡有待加強。從突現關鍵詞可以看到,未來森林康養的研究前沿在鄉村振興、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產業融合和林下經濟。

3.2 展 望

未來研究和實踐應該注重以下幾方面,一是加強研究者機構之間的合作,可以在各個高校和機構之間建立合作項目,進行省內和跨省研究。二是發展地方性特色的森林康養產業,通過借助大數據技術、結合地方性知識與構建多產業融合體系,加快開發地方特色康養產業,形成品牌效應。三是以森林康養和康養旅游為抓手,增加農村經濟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森林康養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需要注重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舉,以推進森林康養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康養森林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康養太極:太極康養教學教研實踐創新初探
康養小鎮“康養+”發展模式探析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即墨溫泉:未來康養休閑之地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