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研究

2023-11-08 09:37郭曉琳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23年19期
關鍵詞:智化文科轉型

郭曉琳

(廣東白云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450)

新文科這一概念由美國希拉姆學院在2017 年率先提出,強調對傳統文科進行學科重組、文理交叉,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課程中,打造綜合性的跨學科教育[1]。在我國,新文科作為“四新”(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高等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關注,其內涵與發展也不斷豐富與深化。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高校翻譯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在傳統的翻譯學科中,翻譯教育以語言、文化和語言學理論為主。而隨著數字人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學科交叉、職業細分和能力跨界融合成為新趨勢,高校翻譯人才培養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翻譯教育存在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匹配的問題,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未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忽略了特色發展和全面發展,未能形成跨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2022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這既是我國數字技術與現代教育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盵2]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高等教育向數字化、智能化階段轉型。目前,“數智化”正引領教育變革和創新。進行“數智化”轉型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新變化,已然成為外語教育創新和變革的必然選擇。然而,我國外語教育“數智化”轉型探索開展較晚,針對翻譯教育和人才培養“數智化”轉型的研究非常有限,從宏觀層面探索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框架和路徑的研究和實踐仍相對不足,能夠面向科技革命、打破學科壁壘、推動學科聯動、推進多元化協同機制的研究較少。本文立足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存在的問題,提出本土化、切實可行的具體路徑[3-4],聚焦新文科和“數智化”轉型時代的特點,探索高校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的框架和具體路徑,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翻譯教育深度融合,推動翻譯教學“數智化”轉型升級。

1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新文科宣言》[5]的發布,為高校推動文科專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價值引領和行動指南。翻譯類專業作為外語學科的核心,需要積極響應并推進數字技術與翻譯學科、翻譯教育的交叉融合。目前,在新文科建設和“數智化”轉型背景下,部分高校對翻譯教育改革的探索起步較晚,且涉及范圍小、層次淺,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面臨一些問題。

一方面,翻譯教育改革的創新程度有限。在新時代,“數智化”轉型已成為翻譯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任務,要求翻譯人才具備大數據思維、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目前,高校翻譯教育尚未能較好地適應數字化、智慧化、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傳統翻譯教育存在供給端與需求端不平衡的問題,翻譯人才培養未能匹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社會亟需具備翻譯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思辨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翻譯人才,這就要求高校轉變翻譯教育的目標和方式,重視培養學生跨學科思維、批判性思維、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審美能力,推動翻譯專業“一專多能”發展,同時將“數智化”技術融入教學,開展“數智化”多元協同校企合作。只有實現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才能夠更好地對接智能技術驅動的行業新需求。

另一方面,“數智化”技術與翻譯教育的結合不夠深入。傳統翻譯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如翻譯多場景訓練不足、師生互動不足、教學數據聯動性不足、教學評價形式單一[6]。特別是在當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翻譯教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翻譯學科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改革、評價體系、社會服務和師生技術素養等方面亟需改進。同時,傳統翻譯教育區域差異大、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協同融合水平不高[7],亟需通過“數智化”轉型,形成共建、共創、共享的環境,促進各地區翻譯教育合作與共同發展。因此,智能化數字技術能夠激發翻譯教育創新的潛能。

2 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框架的構建

本文基于“數智賦能、多元協同”的理念,以培養具備翻譯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思辨與創新能力等的復合型、創新型“數智化”翻譯人才為目標,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技術,對高校翻譯教育的學科整合、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教學改革、評價體系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數智化”轉型探索,構建“數智賦能、多元協同、六位一體”的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框架,如圖1 所示。首先,通過學科整合,將“數智化”理念引入翻譯專業結構,實現專業結構的優化和重構,聯動課程體系,重構教學內容。其次,深化翻譯教學的“數智化”改革,完善評價體系,推進校企協同育人的“數智化”賦能。此外,高水平“雙師雙能”“數智化”師資隊伍為高校翻譯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數字學習資源和平臺為專業“數智化”提升和課程改革提供有效支持。最終,實現高校翻譯教育的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創新和持續升級。

圖1 高校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框架

3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升級的實施路徑

3.1 學科整合與專業“數智化”建設

翻譯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一部分,需在新文科的引領下,與其他學科交叉互動、協同創新[8],強化翻譯學科的現代性、實踐性與創新性,加強建設,構建數據驅動的翻譯教育體系。具體路徑如下:(1)翻譯教育以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文化優勢及自身的發展特色為導向,如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的高??赏七M“翻譯+數字+經貿”“翻譯+數字+外宣”等跨學科/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翻譯與不同學科/專業之間的有機融合,拓展翻譯人才的知識領域和專業能力,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2)數字化與智能化的發展為翻譯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學科視野和多元化的知識體系,通過“數智化”技術賦能,翻譯學科可以為翻譯人才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臺,如虛擬空間、視頻會議、社交媒體、在線文化交流平臺等,實現各國文化的數字化和可視化,有利于翻譯人才加深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從而提高翻譯質量和水平。(3)數字翻譯學是數字技術與翻譯學科融合的產物。數字翻譯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生成等技術實現翻譯自動化,提高翻譯效率和質量。高校翻譯教育需將數字技術融入人才培養過程,例如翻譯軟件的使用與開發、數據挖掘與機器翻譯技術的理解與應用、翻譯項目管理等。數字翻譯學作為數字人文和翻譯學的交叉領域,為翻譯學科整合和專業結構優化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新的思路。以上措施,能夠推進翻譯學科整合與專業建設的“數智化”轉型升級,實現高校翻譯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3.2 課程體系“數智化”重構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翻譯類“數智化”課程的目標應以滿足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為定位,以數智時代新技術賦能翻譯學科/專業融合與創新為方向,探索基于翻譯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新文科“數智化”本科課程體系,構建新文科“數智化”翻譯教學的新范式。具體路徑如下:(1)除開設傳統的翻譯類基礎課程外,高??杉{入與數字技術相關的課程,如翻譯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將翻譯理論和實踐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注重專業與課程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及系統性,科學、合理地融入“數智化”技術,讓學生形成跨學科/專業的思維和方法,提高數字素養和能力,激發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2)高校應注重將“數智”驅動的新文科翻譯課程體系與傳統的翻譯類課程有機結合,避免翻譯技術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在翻譯實踐類課程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對翻譯技術的合理應用,如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索、語料庫等數字化技術解決翻譯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搜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翻譯的效率和質量。翻譯類技術課程應基于真實的翻譯實踐案例,與商務翻譯、科技翻譯、應用翻譯等傳統翻譯類課程緊密銜接,共同培養具備科學思維、數字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應用型翻譯人才。(3)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積極調整翻譯專業的課程設置,在課程體系中增設符合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數智化”課程模塊,例如,通過“數智化”技術,模擬翻譯項目管理全過程,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翻譯工具與技術的使用技能,同時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項目管理思維,使學生提高對數智時代新形態和行業發展新趨勢的適應能力。此外,高校翻譯課程“數智化”轉型升級也需要更高質量的互聯網資源和教育資源共享,形成課程共建、共創、共享的環境。

3.3 課堂教學“數智化”創新

“數智化”時代的翻譯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這就要求高校充分了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特征和需求,探索技術賦能翻譯教學的創新路徑。智慧課堂教學的應用是創新教學理念、推動課堂教學“數智”賦能的核心,它將智能技術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數智化”時代的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9]。具體路徑如下:(1)高校引入數字化教學資源、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實踐性教學、智能語音室、數字化考試等多種“數智化”技術,積極促進數字人文與翻譯教育的深入融合,形成以翻譯訓練場景數據化、工作崗位翻譯核心能力專業化為特征的數字化學習場景,如通過應用Second Life 虛擬空間技術,學生可以在虛擬的情境中通過自己的“化身”(Avatar)與其他學生進行實時的互動和交流,這種臨場感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習的內容,增強沉浸感和交互性。(2)高校通過融合翻譯教育相關技術,創新翻譯教學“數智化”轉型模式,推動翻譯教學信息化升級。高校依托先進的翻譯教學平臺和工具,將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構建學習共同體,打造智慧教學平臺。(3)高校依托數據賦能,實現翻譯教學精準化和個性化?!皵抵腔苯虒W平臺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痕跡,包括翻譯錯誤類型、教師點評修改、同伴點評修改和機器評分,形成翻譯學習電子檔案袋;通過深度挖掘數據,構建學生畫像,教師可以“以學定教”“因材施教”“以評促教”[10],實現翻譯教學精準化。這些教學大數據還可用于追蹤學生翻譯能力培養、教師教學效果評估以及企業用人標準參考。同時,學生可依據數據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加個性化、科學化、合理化,更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11]。以“數智化”教學平臺為依托的翻譯教學能夠拓展外語翻譯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空間,形成高效、精準、可持續的翻譯學習循環。

3.4 評價體系“數智化”賦能

隨著新文科建設的推進,翻譯教育進行“數智化”轉型,其評價體系的創新也需與教學方法的革新相輔相成,貫徹“數智化”轉型的理念及產出導向理念,構建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評價體系。同時,高校應推動數字教學資源、智能化評估平臺的開發和使用,切實提高翻譯教學的質量。具體路徑如下:(1)在評價體系方面,高校應重視數字技術賦能,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翻譯數字能力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包括對翻譯技術、信息搜索、數據分析和處理等核心數字技能的考查。同時,高校也要遵循新文科建設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以及歷史、文化、人文等素養的全面發展。(2)教師應堅持深度學習理念,將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新技術、新方法、新范式融入翻譯教學,運用MQM、BLEU 等翻譯質量評估模型或指標,對翻譯質量進行認定、評估、反饋,依托“數智化”教學平臺,對翻譯教學實施智能化、系統化、多元化評價,構建翻譯教學“數智化”轉型評價模式。課前,教師形成“‘數智化’學習場景+針對性產出+師生評價、同伴反饋”流程;課中,教師構建“‘數智化’教學平臺+師生、生生有效合作”的模式[12];課后,教師采用“‘數智化’輔評+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點評+企業專業點評”的評價方式,實現評價對象、評價方式、評價時間、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與可視化,為翻譯教學提供客觀、科學的評估和反饋。(3)高校應協同行業企業完善翻譯教育評價機制,根據“數智化”培養目標,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通過建立學生翻譯能力發展數字檔案、自適應評價模型等方式,實現翻譯教育評價體系“數智化”轉型,提高外語翻譯人才的培養質量。

3.5 社會服務“數智化”協同

協同社會多方力量,搭建合作育人平臺,是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重要一環。具體路徑如下:(1)高校應積極開展與翻譯行業的交流和合作,持續追蹤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引進真實翻譯案例,借助智能生成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為翻譯教學提供具有交互性的多維空間,展示翻譯案例情境,模擬翻譯實踐項目,開展翻譯質量評估,通過虛實協同的培養模式賦能產教融合及翻譯人才培養“數智化”轉型。(2)高校應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及專業人員為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專業指導,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開展數字化實訓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自身能力與翻譯行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引導學生對實踐進行思考和總結,培養學生項目管理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服務意識,同時收集學生在翻譯實踐中的全方位數據(包括學習數據、行為數據、心理數據等),以數據為驅動,推進高校與企業共同制定翻譯人才培養方案。(3)基于AIGC 等技術,高校與企業共建翻譯教育多模態語料庫,開發交互式的數字化、智能化翻譯教材,提供翻譯教學案例資源,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數智化”翻譯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3.6 師資隊伍“數智化”建設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內驅力[13]。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翻譯教育的“數智化”轉型升級,離不開師資隊伍的“數智化”能力。具體路徑如下:(1)高校應該加強翻譯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教師提供全面、系統的“數智化”教育培訓和支持;引進和培養具有“數智化”背景的跨學科復合型教師,提升翻譯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語言服務實踐經驗,從而推動翻譯教育的“數智化”轉型和融合創新。(2)教師需提高自身的“數智化”素養,增強對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能力,掌握常用的翻譯工具和軟件,并能根據翻譯教學環節的特定需要研發相應的“數智化”教學平臺或工具,提高線上線下教學的效果和質量。(3)教師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數智化”教學設計和創新能力,能夠融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情境化教學環境,構建更具吸引力和交互性的翻譯教學模式。此外,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利用“數智化”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 結語

教育“數智化”轉型是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新文科建設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亟需具備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和數字素養、批判性思辨與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翻譯人才?!皵抵腔鞭D型為翻譯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模式,通過構建“數智賦能、多元協同、六位一體”的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框架,高校探索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具體路徑,為創新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然而,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新時代對高校翻譯教育的要求也會不斷變化[14],高校應不斷完善翻譯教育“數智化”轉型升級的框架,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教育與“數智化”技術的融合發展,以實現翻譯人才培養的新突破。

猜你喜歡
智化文科轉型
叉車數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沙冒智化的詩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沙冒智化的詩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