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地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路徑選擇研究
——以長三角地區上市企業為例

2023-11-08 01:30謝先達
生產力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專精特新專精門檻

徐 晉,陳 語,謝先達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一、引言

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2013 年開始,工信部在全國開展“專精特新”的中小型企業培育工作,促使一批有條件的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之路?!皩>匦隆钡陌l展與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自主創新”“服務升級”和“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是相符的,因此,“專精特新”已經是我國中小型企業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一條創新之道。

工信部2020 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開發力度為6.4%,平均每一家擁有12 個發明專利①數據來源:工信部網站。?!皩>匦隆毙【奕似髽I在業內扎根已久,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術,在產業鏈中居于核心位置,為解決“卡脖子”問題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技發展既是發展問題,又是生存問題。只有通過加強技術革新,走創新專業化和精細特色化的道路,才能把企業建設成為具有鮮明特點的“單打冠軍”“輔助高手”。

二、文獻綜述

我國學者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路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本文將部分對于“專精特新”發展的觀點做出梳理(見表1):

表1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研究觀點

由表1 可知,國內學者對于實現“專精特新”的路徑給出了很多自己不同的觀點,根據觀點的整合與整理,最終歸納出四個具體路徑的假設:不斷提高創新的能力;培養技術人才;加大研發投入;企業成長的前進。根據四個具體路徑的假設進行下一步的研究。

國外學者主要從“專、精、特、新”四個方面對此問題分別進行研究。

“?!笔菍I化,包括技術專長或專門化資源、專門化技術團隊、專門化市場,特別是專業化的技術、專業化的產品或服務。Garcia-Vega(2006)[12]認為技術專門化促進了公司的產品和商業之間的知識轉讓。Breschi 等(2003)[13]認為,當公司的技術基礎較窄時,技術人員可以在熟悉或相似的技術領域迅速吸收相關知識,并獲得較高的學習效果,從而使企業從專業活動中獲益。Gompers 等(2009)[14]從經驗上分析了公司的組織結構是否合理是實現其專業化戰略的關鍵。

“精”是指精益求精,它包含了精湛的技術、精密的制造工藝、精細的管理流程、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具體是指企業的管理文化,運用前沿的技術、精密的制造流程來生產產品或服務,為顧客提供精良的產品或服務。Shah 和Ward(2007)[15]把精益生產看作是一種綜合的社會-技術體系,它通過削弱供應商、客戶群體和企業內部的變化來減少成本。Eduardo Lander(2007)[16]認為生產流程的穩定性、客戶訂單的穩定性和政策法規的可預測性等因素影響精益生產。

“特”是產品特色,是指產品的外觀、技術、功能等。企業擁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和資源利用能力,是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的最基本方式,也會使顧客對產品的選擇偏好產生獨特的作用。

“新”是“創新”,包括產品、工藝、市場、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新產品、新服務、新工藝、新系統的商業化,能夠為企業帶來足夠的利潤,也是最有希望的企業發展道路。

從國外研究文獻可以看出,目前國外學者對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研究集中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或創新化等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方面,涉及工信部提出的專精特新發展路徑的研究文獻相對貧乏。

從已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大力扶持專精特新的政策,一般都是從專精特新的全局考慮,綜合考慮專精特新四個要素,但也指出了一些問題:一是多數側重于專精特新的政策,缺乏對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選擇。二是在選擇特定的指數時,由于收集資料的方便,多數使用主觀性的指數,缺乏客觀的評價。本文根據長三角地區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共61 家的3 年年報進行相關數據采集,并運用統計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主要由哪些路徑發展并分析這些路徑因素與“專精特新”發展的關系。

三、長三角地區“專精特新”發展路徑實證分析

(一)基礎模型構建及指標說明

通過泛讀以往的文獻,發現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提升不僅和企業創新能力相關,人力資本、研發投入、企業成長等因素均會對其產生顯著影響,因此本文將基礎模型構建如下:

式(1)中,i 代表企業,t 代表時間。閱讀眾多文獻后,根據高春南等(2021)[10]的專精特新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發現,測量專精特新的綜合評價可以根據企業成長情況、研發投入情況、科技人才情況和創新能力這四個一級指標去計算,而專精特新發展能力主要由資產總額增長率來體現。因此,本文使用abilityit資產總額增長率表示i 企業第t 年的專精特新發展能力;企業研發投入本文使用RDexpensesit表示i 企業第t 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增長率;企業創新能力體現則使用patentit表示i 企業第t 年的專利申請量;企業成長方面,本文選取incomeit表示i 企業第t 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人力資本方面,大多數文獻都采用學年制的方法測算人力資本,但是企業創新的主要力量大多來自科研人員,因此本文采用humanit表示i 企業第t 年的高素質人才數量,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εit為擾動項。為減少數據單位和體量的差異對于估計結果的影響,本文對所有絕對值變量數據(patentit、humanit)進行對數處理,而相對量數據(abilityit、incomeit、RDexpensesit)不做處理。

(二)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批共計4 762 家公司中,296 家已在A 股上市,其中有128 家在上交所上市,另168 家在深交所上市。按照公司屬性(控制權歸屬)劃分,民營公司占絕對優勢地位,共計258家,占比超過87%,即大約10 家中有9 家屬于民企;地方國有公司10 家,公眾公司10 家,央企8 家,外資公司7 家,其他3 家。

行業分類上,專精特新上市公司覆蓋18 個一級行業。其中,傳統制造業中的機械設備行業公司最多,共有76 家,化工行業48 家,醫藥生物行業34 家,電子行業28 家,電氣設備行業22 家。這五大類行業共計有208 家公司上榜,占比超過七成(見圖1)。

圖1 專精特新上市企業行業分布①數據來源:巨潮資訊網。

以城市維度看,作為一線城市的上海、深圳、北京,上榜公司數量排在前三,蘇州以15 家上榜公司排在第四,大大超過了成都、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見圖2)。

圖2 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地區分布②數據來源:巨潮資訊網。

考慮到研究樣本數據的可得性,本文根據“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名單共269 家,并選取2018—2020年擁有完整年報的長三角地區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共61 家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本文所用到數據均來自巨潮資訊網中各企業的年報披露。

(三)計量模型的構建

1.門檻模型。Hansen(1999)[17]提出的門檻回歸模型在對一些非線性模型的解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關于自變量與因變量間可能存在的非線性“倒U 型”關系的解釋。本文擬采用反證法,用門檻模型的非顯著性證明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間的線性相關性,再根據自變量前系數的正負,判斷正負相關性。本文以各影響因素為門限變量,在模型(1)的基礎上,分別設立如下多門檻模型:

式(2)中,lnpatentit為門檻變量,I(·)為示性函數,γn為門檻值,在不同門檻區間內,patentit的系數θ 是不一樣的,即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他變量的含義如上文所述。

式(3)中,RDexpensesit為門檻變量,I(·)為示性函數,γn為門檻值,在不同門檻區間內,RDexpensesit的系數θ 是不一樣的,即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他變量的含義如上文所述。

式(4)中,lnhumanit為門檻變量,I(·)為示性函數,γn為門檻值,在不同門檻區間內,lnhumanit的系數θ 是不一樣的,即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他變量的含義如上文所述。

式(5)中,incomeit為門檻變量,I(·)為示性函數,γn為門檻值,在不同門檻區間內,incomeit的系數θ 是不一樣的,即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不同,其他變量的含義如上文所述。

2.面板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單位根檢驗是序列的平穩性檢驗,如果不檢驗序列的平穩性直接OLS容易導致偽回歸。面板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可以保證估計結果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使用Stata 15 對數據進行了ADF-Fisher 檢驗,確保后文估計結果的無偏性,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所有變量均顯著拒絕了面板數據包含單位根的原假設,認為本文的經驗數據為平穩過程,所以可直接運用數據進行回歸檢驗。

3.實證結果分析。為了比較線性回歸模型和門檻回歸的差別,并且驗證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受人力資本、研發投入、企業成長等因素的影響程度,本文使用Stata 15 計量軟件對線性模型(1)式進行OLS回歸,并將其回歸結果和門檻模型的回歸結果放置于同一張表中,如表3~表6 所示。

表3 實證結果(lnpatentit 為門檻變量)

表4 實證結果(incomeit 為門檻變量)

表5 實證結果(RDexpensesit 為門檻變量)

表6 實證結果(lnhumanit 為門檻變量)

由表6 結果可知,所有影響因素的單門檻和雙門檻模型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可以認為,企業創新能力、人力資本、研發投入、企業成長等因素對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影響是線性的,因此下文只對OLS 模型進行分析。

在OLS 模型中,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均為正相關,且營業收入增長率(incomeit)的影響最大,即企業營收增長率每增加一個單位,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預計提升19.99%個單位,可見唯有企業業績不斷增長,方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投入,提升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在本行業做大做強。

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才能形成自身的技術積累,從而更具市場競爭力。研發投入(lnRDexpensesit)水平對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OLS 回歸結果也證實了其是顯著正相關的影響。即企業研發投入每增加一個單位,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預計提升7.97%個單位??萍际瞧髽I最重要的生產力,加大研發投入,重視科技發展,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人力資本水平(lnhumanit)對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影響在實證模型的結果中為正,即人力資本每增加一個單位,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預計提升0.037 5%個單位。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本水平直接決定了該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吸收外來先進技術的能力?!皩>匦隆逼髽I應加大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維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源動力。

企業創新能力的產出(lnpatentit)對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影響為正,但模型回歸結果顯示系數較小。這種情況印證了日本經濟學家小島清的“邊際產業擴張論”,即發達國家將本國落后的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繼續盈利,而生產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這些邊際產業帶動本國的就業,實現國民經濟的增長。但是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企業的科技實力仍有較大差距,企業創新產出相對較低。出口的貨物大多都是初級農產品,或其他初級工業制成品,對于其科技實力的提升影響較小,所以相較于其他指標而言,對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能力的提升相對較低。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中小企業選擇“專精特新”之路的內在邏輯

中小企業選擇“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是企業發展的內生需求。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許多中小企業依舊處于全球價值鏈的底層,普遍存在著缺乏資源、缺乏人才、技術薄弱、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要求他們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特定的行業或“縫隙”市場,集中精力提高其產品的性能和技術特征,精心設計、制造用戶滿意的產品,從市場需求來看,由于消費者的層次越來越復雜,消費者的“求異”和“自我滿足”的消費心理傾向,消費者的獨立、自由、產品和服務的專有性和獨特性傾向的日益突出,為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中小企業選擇“專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業實現構筑新的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結果顯示,發展中國家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俘獲效應”“縱向擠壓”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其在全球價值鏈的底層,最終淪為“世界裝配工廠”。研究發現,我國的中小企業在核心技術、品牌培育、營銷渠道等領域都受到了國外大型買方和跨國企業的打壓,在價值鏈的高端發展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尋找新的發展道路,探索針對我國企業價值鏈的低端鎖定問題,構建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小企業選擇“專精特新”之路是中小企業轉型成長的關鍵因素。在全球化和新的經濟背景下,世界貿易的全球化和新的經濟條件下,貿易費用的減少,促使世界范圍內的分工不斷深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工已經由單一的加工業和混合工業的分工轉向了垂直的分工。近幾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聚集區域。中小企業可以“專精特新”加速轉型,借助外部環境和資源保護,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增強盈利能力,參與到國際分工的某些環節或部分的生產活動過程中,努力成為“隱形冠軍”。

(二)中小企業選擇“專精特新”之路的關注重點

一是中小企業要樹立戰略思維,提前進行科學規劃。無論何種中小企業,都要根據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變化、經濟活動特點和自身的發展路徑,制定專門的發展策略,實行精益經營、專業化發展、創新化、特色化。第一,要建立全方位的戰略思考,重視提升全體員工的職業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企業的工匠精神。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的方方面面,并以“精益求精”為激勵,推動企業的產品與服務持續提高。第二,要正確地把握宏觀和微觀經濟的發展,正確地把握自己的市場地位,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第三,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資源的分配狀況,對目標市場進行精準定位,實行差別生產、差別經營,實現差異化發展,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目的。

二是中小企業要提升創新能力。在“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上,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是關鍵。因此,首先,要使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成為主要的力量。鼓勵和引導中小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解決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其次,充分處理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缺失的情況,積極探索建立開放式創新模式。要提高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充分運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集成;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動中小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實現有效對接,著力打造符合自身特點的產學研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長效合作。最后,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構建完善的法治制度。知識產權的使用與保護,專利技術的申請與商標的建立要切實有效。要大力發展一大批“專精特新”的骨干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三是中小企業要健全人才評價制度,注重人才團隊培養。要進行科學有效的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最關鍵的是人才培養和企業績效激勵,要讓科技人才有動力、有拼搏的參與研發創新,為“專精特新”道路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一要充分發揮人才評估機制的指揮棒作用,推動科研體制改革,建立激勵創新人才評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效益;二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人員和技術創新團隊,增強企業的綜合創新能力,增強各類人才的創造力。

四是中小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實現企業創造性活動。為了獲取知識和技術,中小型企業需要在技術、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投資。所以,在開展科研工作時,必須要有充足的財政資源來支撐。所以加大研發投入,增加企業的創造性活動,是實現專精特新的必經之路,可以為企業注入更多自主能動性。同時,中小型企業也可以根據現有技術研發新產品,適應市場需要,增加公司的營業利潤,更好地促進公司的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專精特新專精門檻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網絡作家真的“零門檻”?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實踐及建議
新常態下鯉城區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突圍發展探析
實體書店多元經營的創新嘗試及思悟
讓鄉親們“零門檻”讀書
異地高考豈能不斷提高門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