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怎樣讀書的

2023-11-15 07:30葛劍雄
兒童時代 2023年9期
關鍵詞:英文讀書

文/葛劍雄

童年的興趣

我出生在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在我的老家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這樣的說法,來對富商的財力進行分級。但我們家不要說“象”,跟“狗”都沒有什么關系。我的父親原本是紹興人,到南潯來當學徒,然后留了下來,有了我們這個家庭。我們是外來的,也是底層的。在這么富的鎮上,我們這樣的家庭卻很少有書。

我總覺得,讀書跟一個人的天性是有關的。不到五歲的時候,我已經對有文字的紙產生了興趣。有文字的紙是哪里來的呢?窗上、墻上有些地方破舊了,就會用報紙去貼,通稱“申報紙”。因為舊時《申報》影響力很大,有需要用報紙去貼、糊、包的地方,都是用《申報》,后來民間就把報紙都稱為“申報紙”了。小時候看著這些報紙,我就很感興趣,那時也不識字,只覺得上面的東西很好玩。

后來,我的姐姐上小學了,我就吵著也提前進了小學。我們那個小學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就是《明史輯略》的作者莊廷鑨修史的地方,原來是一個寺廟(叫圓通庵),門檻筑得非常高,我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跨過去。姐姐把課本拿來,我就會翻,也會跟著念,不管念得對不對,就那樣念過來了。到我真正上學以后,大概因為記憶力還不錯,別人覺得背書是為了考試,有負擔,我卻背得很愉快。

我記得小時候翻過一本《中國歷史故事》,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歷史,書里的內容我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后來又翻過不知哪里找來的《丁丁游歷北京城》,是一個系列的書,講主人公從上海坐火車到北京一路的見聞感受,很多內容到現在我都記得。

小學六年級,我轉到了上海,讀書的機會就多了。家附近有新華書店,我就到新華書店去翻書。等到初中有學生證了,還可以憑學生證到上海圖書館去看書。我家住在原閘北老火車北站后面,后來又搬到共和新路鐵路邊上。那時舍不得花錢坐車,就走大概四十分鐘到老上海圖書館,也就是現在人民公園附近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位置。

有一天,我看馮夢龍“三言”里面講到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覺得很有趣,就去問哪里可以找到。別人告訴我《古文觀止》里有,我就去借了《古文觀止》來看,看完覺得文章寫得確實好,雖然好在哪里也不知道。特別是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覺得特別好,就努力記下來,記不下來就先抄下來,漸漸地竟然把《滕王閣序》全篇背下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慢慢對中國古典文學產生了興趣,也讀了更多相關的書。

當時還有一種讀書的途徑,就是舊書攤,坐那兒看,每天是一本一分錢;借回家看,每天是一本兩分錢。我一度對《三俠五義》等武俠小說很感興趣,這些是圖書館里沒有的,我就在舊書攤上看。那時看書也沒有什么目的,覺得什么好玩就看什么。興趣很廣,樣樣都喜歡,拿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我做過航模,也參加過數學競賽,也很喜歡畫畫,還差點去當了運動員。

讀書的目的

由于身體原因,我高中畢業時不能參加高考,在母校市北中學參加培訓后,我被分去教英文。我生病休學期間,因為喜歡英文,把高三的英文課本都背出來了。但要做英文教師,我心里明白水平是不夠的。所以,我1965 年8 月先到學校報到,一開學馬上去上海外國語學院夜校部報名進修。我還找了很多英文學習材料,訂了《英語學習》雜志,并找來許國璋編的大學英文課本,靠自學提升英文水平。

我讀書的興趣面很廣,對技術、科學也很感興趣,也跟社會上各種人、各種事打交道,真實地接觸到了社會的各方面。但是讀了研究生之后我明白,再這樣毫無章法地看書是不行的。當時有人夸我們是自學成才,我就講:“人家這樣講是夸我們,但我們自己應該明白,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知識不系統?!蔽覀兊膶熥T其驤先生也要求我們認真讀書。專業上要根據老師的指導去讀,同時再彌補自己知識的缺陷。

讀書無非三種目的,針對不同的目的,應該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第一個目的:求知。為這個目的而讀書,要學會選擇。我在擔任復旦圖書館館長時,有一年給復旦圖書館采購了十二萬種圖書,在所有高校中是排第一位的。這么多書,光是編目就要相當長的時間,更別說讀了。所謂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古代可以做到,但現在是做不到的。古人講“學富五車”,其實,古代五輛牛車拉的書,到現在一個小U 盤都裝不滿。以前我們講“開卷有益”,但現在開卷前必須先做選擇,不然書一輩子都看不完,而且很多其實也沒必要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也有限,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里挑最要緊的來讀。

第二個目的:研究。為了這個目的而讀書,要學會窮盡。如果不窮盡,可能會無意識地重復他人的研究成果。我從讀研究生之后開始“自覺地讀書”,圍繞著自己研究的專題,盡可能把相關的書閱讀窮盡。那個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數據庫,所以我在哈佛大學的一年里,就利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把人口史、移民史的書盡量都找來看了。我第一次走到哈佛燕京圖書館的書庫,感到很震驚,里面華文的資料相當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各種資料在那里都可以找到,樓上還有豐富的善本,包括很多沒有被整理過的稿本,這些以前我都沒有看到過。

1976 年葛劍雄(右一)在古田中學歡送學生入伍

第三個目的:純粹出于人生的樂趣,那就可以真正隨心所欲地讀書了。我認為,隨心所欲地讀書,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上б粋€人往往要到退休、到讀書已經沒有其他功利目的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做。除此之外,就是童年時期可以隨心所欲、沒有目的地看書,好多書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幫助很大。而且人小時候的記憶力特別強,那時候形成的概念多少年過去都不會忘記。

成功的條件

一個人想要成功,想要做出超過一般人的貢獻,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天賦、機遇、個人的努力。其中個人的努力就包括讀書。

今天我主要講讀書,絕不是夸大讀書的作用。讀書不是決定人生的必然因素。只能說,廣義的讀書是提升個人能力的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如果有了天賦和機遇,但到了一定的階段個人卻不努力,也不可能成功。凡是那些杰出的人物,除了前面兩個條件之外,在這第三個條件上必須達到完全奉獻甚至信仰的程度,才能夠成功。我們可以看看古今中外有名的藝術家、科學家,他們都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到了奉獻甚至信仰的程度。

讀書還要善于對比、善于聯想。比如曾經有人問我,一個學歷史的去南極能研究什么?我認為,去南極首先不是為了學術研究,而是增加經歷。而且,如果你是有心人,哪里都有研究可做。后來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地圖上的遺憾》——到了南極發現,所有地名都是外國人命名的,像我去的那個地方叫南設得蘭群島,是英國人發現的。我一查地圖,竟然沒有一個地名是中國命名的,因為中國人第一次去南極是1985 年,大部分的地區都命名完了。中國命名的第一個南極地理實體名稱是“長城灣”,可惜地方太小,地圖上找不到,外國人也不知道。一直到后來我們又建立了新的科考站,由中國命名的地名也開始被接受。像地名的形成,同樣是歷史地理研究的范疇,只要你善于聯想和對比,任何經歷都可以加深你對學術研究的理解。

1983 年10 月復旦大學謝希德校長為葛劍雄頒發博士學位證書

學術出版往往只顧及高端、專業的品類,入門級的好書很少。比如歷史地理研究,我覺得就很難找到適合青少年、非專業讀者程度的圖書。我自己已經開始注意這個問題,比如寫《中國人口史》,就至少設計三個系列。一個是7 卷本的,適合專業研究者,一般讀者不用看;第二個是30 萬字的《中國人口發展史》,這是給有一定基礎的讀者看的;另外我也寫了10 萬字上下的小冊子,是用來普及的,給大眾讀者看。希望以后每一個學科方向,都能有這樣類似的系列,就便于大家選書了,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我是研究歷史的,而且從初中生教到博士生,前后也教了五十幾年的書了。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遇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機,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有機遇的。那么,在機遇和一定的天賦基礎上,能不能真正成功,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讀書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猜你喜歡
英文讀書
英文摘要
郭初陽:讀書真的太有意思了
讀書使人進步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我們一起讀書吧
英文摘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