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房易學的陰陽五行說

2023-11-15 10:38任蜜林
文史哲 2023年6期
關鍵詞:易傳易學八卦

任蜜林

對于京房易學,目前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進路:一種是對其卦氣說、八宮卦說、納甲說、五行說、飛伏說等易學思想的探討,代表性研究如朱伯崑的《易學哲學史》、林忠軍的《象數易學發展史》等;一種是對其解《易》體例的探討,如郜積意《兩漢經學的歷術背景》對建候、積算、六日七分、納甲、納支等體例的解說等。無論哪種進路,都很少探討京房易學各思想、各體例之間的內在關系,這樣也就很難了解京房易學建立的基礎與宗旨。那么京房易學體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從現存資料來看,陰陽五行思想在京房易學體系建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又與董仲舒以來的《春秋》公羊學重陰陽災異的經學傳統密切相關。因此,探討京房易學的陰陽五行說對于認識京房易學體系以及其在兩漢經學史上的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以陰陽說為基礎的八宮說

如果說孟喜對于易學的貢獻在于通過陰陽思想把《周易》與天道歷數聯系起來,構建了系統的卦氣說。那么京房的貢獻則是在孟喜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陰陽五行思想融入《周易》系統中,并將其體系化。京房的這一思想首先體現在其所構建的八宮卦易學體系上。

八宮圖

從上表可知,京房以八經卦為主對《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作了新的排列組合。在京房看來,六十四卦本于八卦,八卦又以乾、坤為根本,“故《易》卦六十四分上下,象陰陽也。奇偶之數,取之于乾坤。乾坤者,陰陽之根本”?!鞍素灾?始于乾坤?!?2)郭彧:《〈京氏易傳〉導讀》,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第132、135頁。本文所引《京氏易傳》原文皆據此書,標點或有不同。按:現存的《京氏易傳》與《漢書·五行志》等引用的“京房《易傳》”不同,又不見于唐以前的書目著錄,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始著錄之,因此,有人認為現存《京氏易傳》乃后人偽作。從現存《京氏易傳》來看,其體系宏大、結構完整、解釋縝密,有著濃厚的漢代象數易學的特征,非后人所能偽作。因此,在沒有可靠證據的情況下,不應貿然懷疑其真實性。關于《京氏易傳》的真偽討論,可參見劉玉建:《兩漢象數易學研究》上冊,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94-198頁。

京房八宮卦與帛書《周易》有同有異,相同之處是他們都按照四陽卦、四陰卦的順序進行分組;不同之處是帛書《周易》試圖揭示八卦之間相互作用形成六十四卦的過程,京房的八宮卦則反映了六十四卦中陰陽二爻的消長變化。八宮卦前四卦為陽卦,乾卦為純陽之首,其后陽消陰長,依次形成姤、遁、否、觀、剝諸卦。到了剝卦,陰已達至極致,如果再變就變成純陰卦,然又不能回至內卦,只能從外卦第四爻變起,這樣就形成晉卦,因其回無法回內卦只能變外卦第四爻,故稱游魂卦。接下來則內卦三爻皆變,這樣就回到乾卦本位,故被稱作歸魂卦。對于乾宮的游魂、歸魂二卦,張行成曰:“若上九變遂成純坤,無復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變,九返回于四而成離,則明出地上,陽道復行。故游魂為晉,歸魂于大有,則乾體復于下矣?!?3)惠棟撰,鄭萬耕點校:《周易述 附:易漢學 易例》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581頁。在《京氏易傳》中,京房也是按照陰陽消長的變化來解釋各卦的。以乾宮為例,京房對于其所屬八卦的解釋分別如下:

乾:純陽用事,象配天……陽極陰生(注:降入姤卦)。

姤:陰爻用事……陰蕩陽,降入遁。

遁:陰爻用事。陰蕩陽遁……陰來陽退也……是陰長陽消,降入否。

否:內象陰長……陰陽升降,陽道消鑠,陰氣凝結……陰長降入于觀。

觀:內象陰道已成……積陰凝盛,降入于剝。

剝:柔長剛減……陰盛不可逆。陽息陰專,升降六爻,反為游魂,蕩入晉。

晉:陰陽返復,進退不居。精粹氣純,是為游魂。

大有:卦復本宮曰大有……陰陽交錯,萬物通焉。陰退陽伏,返本也。(4)以上分別見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5-66、66-67、67-68、68-69、69-70、70-71、71、72-73頁。

上面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陰消陽長的過程也是如此,京房對于坤宮所屬八卦的解釋分別如下:

坤:純陰用事……陰盛陽微,漸來之義,故稱復。次降陽入地雷復卦。

復:陰極則反,陽道行也……陽升陰降,變六二兌象,次并臨,二陽將進內為悅。陰去陽來氣漸隆,火之入地澤臨卦。

臨:陽長陰消,悅而順……六三將變陽爻,至次降入泰卦。

泰:陽長陰?!庳约冴?陽來剛柔成于震象,陰降陽升,居乾上成大壯。

大壯:陽勝陰而為壯……次降入夬,陽決陰之象。入澤天夬卦。

夬:剛決柔,陰道滅,五陽務下,一陰危上……陰陽升降,反復道也。次降入游魂水天需卦。

需:云上于天,凝于陰而待于陽,故曰需……陰陽漸消,陽道行行,反復其位,不妄于陰。次降入歸魂水地比卦。

比:反本復位,陰陽相定……陰道將復,以陽為主。一陽居尊,群陰宗之……歸魂復本,陰陽相成,萬物生也。(5)以上分別見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98-99、99-100、100-101、101-102、102-103、103-104、104-105、105-106頁。

與乾陽卦相反,坤陰卦是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不獨乾、坤統攝的二宮,其余六宮皆有著類似的規律,都以陰陽消長的變化來表示各卦形成的規律。如對于震卦,京房曰:“分陰陽交互用事……出自東方,震有聲,故曰雷?!?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73頁。對于解卦,京房曰:“陰陽積氣,聚散以時,內險外動,必散?!?7)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75頁。

二、以陰陽說為基礎的飛伏說

在京房的飛伏說中,所有六十四卦的飛伏關系僅與八經卦相對應。對于京房的飛伏說的規律,民國學者徐昂說:

陰陽消長,斯有飛伏。顯者飛而隱者伏。既飛則由顯而隱,既伏則由隱而顯。飛中有伏,伏中有飛。消息循環,罔有盡時。飛伏之類不一。八宮中陰陽相對者互為飛伏,如乾坤相互,震巽相互,坎離相互,艮兌相互,此一例也;八宮所化生之卦,自一世至五世,前三卦與內卦飛伏,后二卦與外卦飛伏,如乾宮一世姤卦飛伏在內巽,二世遁卦飛伏在內艮,三世否卦飛伏在內坤,四世觀卦飛伏在外巽,五世剝卦飛伏在外艮,此又一例也;游魂卦由五世外卦魂復于第四爻,歸魂卦由游魂內卦返于第三爻,各與為飛伏,如乾宮游魂晉卦九四,由五世剝卦外艮六四爻變來,與艮為飛伏,歸魂大有卦九三,由游魂晉卦內坤六三爻變來,與坤為飛伏,此第三例也;八宮所轄諸卦世位所當之爻,各與本宮為飛伏,如姤卦隸乾宮第一世,世位在初六爻,與乾宮初九爻為飛伏,遁卦隸乾宮第二世,世位在六二爻,與乾宮九二爻為飛伏,此第四例也。(11)徐昂:《京氏易傳箋》,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2輯第20冊,臺中:臺灣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第163-164頁。

除了八宮卦的飛伏外,其余諸卦的飛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一世至三世的飛伏為內卦,二是四世至五世的飛伏為外卦,三是游魂卦的飛伏為外卦,四是歸魂卦的飛伏為內卦。在徐氏看來,除了卦的飛伏外,還有爻的飛伏,如姤卦初六爻與乾卦初九爻,遁卦六二爻與乾卦九二爻,等等。

對于飛伏,朱伯崑認為:“卦象和爻象皆有飛和伏。飛指可見而現于外者,伏指不可見而藏于背后者。飛和伏都指對立的卦象和爻象?!?12)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北京:昆侖出版社,2005年,第144頁。林忠軍則認為:“京氏所謂飛伏,實際上是就陰陽爻而言,陽爻顯,則陰爻伏;陰爻顯,則陽爻伏,陰陽二爻互為飛伏?!?13)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第84頁。其實除了爻變外,京房的飛伏說還可以從卦變的角度來加以解釋。除去八經卦外,其所說飛伏皆相應于其所屬八宮的前一卦而言。與前卦相比,其組成的內外卦不變的卦保持不動,變動的卦即是此卦的飛伏卦。如果變動的卦是八經卦則與相應的卦為飛伏。此例適用于第一至五世及歸魂卦。以乾宮為例,乾卦外卦不變,內卦變為巽卦,從而形成姤卦,也可以說,巽卦飛來,乾卦伏去,就形成姤卦。因此,巽卦為姤卦的飛伏卦;遁卦則是艮卦飛來,乾卦伏去,因此與艮卦為飛伏;否卦則是坤卦飛來,乾卦伏去,因此與坤卦為飛伏。至第四、五世及歸魂卦,內卦不變,外卦變動,因此與外卦為飛伏。乾宮第四世為觀卦,相比否卦,其內卦不變,外卦由乾卦變為巽卦,亦即巽卦飛來,乾卦伏去,因此與巽卦為飛伏;第五世剝卦外卦則是艮卦飛來,乾卦伏去,因此與艮卦為飛伏;歸魂卦也是如此,相比游魂晉卦,大有卦外卦不變,內卦則由坤卦變為乾卦,因此與坤卦為飛伏。在這一規則中,唯有游魂卦例外,因為如果按照上述規則,游魂晉卦上離下坤,相比第五世剝卦,內卦不變,外卦由艮卦變離卦,這樣其飛伏卦應為離卦,而實際卻是艮卦。這一解釋規則雖然不盡完善,但相比徐昂的解釋容納度更大一些。因為按照前面解釋至少需要四條規則,而此種解釋只需要兩條規則。實際上,游魂卦在京房八宮卦中本來就是個異數,無論從卦變還是從爻變來講都是如此。從爻變來講,五世陰爻已經極致,再變就到了上爻。即使不是上爻,也應是初爻,無論如何輪不到第四爻。從卦變來講,一、二、三世內卦卦變已經完成,四、五世的外卦也變到極致,再變也應是坤卦,而卻變為離卦。實際上游魂卦是相對五世卦而講的,其亦由五世卦的第四爻爻變而來,就此而言,其為游魂。既為游魂,其根在五世卦,故其飛伏卦與五世卦同。這樣晉卦的飛伏就是艮卦了??梢钥闯?無論從卦變還是從爻變來講,飛伏說的根據都是陰陽說。

從上可知,陰陽說是京房易學思想的一個特點,京房曰:

陰陽升降,反歸于本,變體于有無,吉兇之兆,或見于有,或見于無。陰陽之體,不可執一為定象。于八卦陽蕩陰,陰蕩陽,二氣相感而成體,或隱或顯,故《系》云“一陰一陽之謂道”。(14)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86頁。

這里明確用陰陽二氣的思想來解釋《易傳·系辭上》的“一陰一陽之謂道”(15)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538頁。。在京房看來,陰陽二氣的交替變化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精神,這也是《周易》的根本特征。

三、以五行說為基礎的納甲、納支說

上面主要探討了京房易學的陰陽說。其實陰陽本來就與《周易》關系密切,這一點《莊子》、帛書《易傳》等書就已經指出了,如《莊子·天下》曰:“《易》以道陰陽?!?16)曹礎基:《莊子淺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487頁。帛書《易傳·衷》曰:“《易》之義誶陰與陽?!?17)丁四新:《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21頁。但《周易》與五行的關系就沒有那么直接了。朱伯崑認為《周易》與五行的結合最早始于京房,“以五行說解《周易》,始于漢易京房?!?18)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第150頁。其實在京房之前的司馬遷已經談及《周易》與五行的關系:“《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于變?!?19)司馬遷:《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3297頁。對于司馬遷的說法,學者頗感迷惑。因為在現存《周易》中只字未提“五行”。那么司馬遷的說法根據何在?其所見的《周易》是否與現存的《周易》不同。馬王堆帛書《周易》的出土證實了司馬遷的說法。在現存的帛書《易傳》中,有以下幾處明確地提及五行:

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無災,民□不傷。(《二三子》)

五行者……用,不可學者也,唯其人而已矣。(《衷》)

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焉,故律之以柔剛;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盡稱焉,故要之以上下;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焉,故為之以八卦。(《要》)(20)以上分別見丁四新:《楚竹書與漢帛書〈周易〉校注》,第509、510、522、529頁。

帛書《易傳》非常重視五行,并把其和祥瑞災異聯系起來,這對后來漢代易學中的災異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

帛書《易傳》雖然重視五行思想,但并沒有用五行來解釋《周易》的六十四卦,這一任務是由京房完成的。在京房看來,五行是《周易》的重要內容:

分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卦象定吉兇,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順則吉,逆則兇。(21)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2頁。

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離之象配戊己,艮兌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光明四通,交易立節。天地若不變易,不能通氣。五行迭終,四時更廢。(22)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3頁。

在《易傳》的基礎上,京房融入了五行說,并認為五行是判定卦象吉兇的重要內容之一。他還說:“陰陽運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兇。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23)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5頁。在京房看來,八卦由陰陽二爻組成,一卦六爻皆可與五行相結合,這就是所謂的“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那么六爻是如何與五行相結合的呢?京房通過納甲、納支的方法把六爻與五行結合起來。

所謂納甲,是指把八卦與十天干配合起來。十天干以甲為首,故稱納甲。其具體配法就是上面說的“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離之象配戊己,艮兌之象配丙丁”。這意思是說,乾、坤的內外卦分別與甲壬、乙癸相配,震卦配庚,巽卦配辛,坎卦配戊,離卦配己,艮卦配丙,兌卦配丁。八卦中乾、震、坎、艮為陽卦,坤、巽、離、兌為陰卦。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陽卦配陽干,陰卦配陰干。因為十天干比八卦多出兩個,故乾、坤為父母卦,是陰陽之始終,故各配前后兩天干。其順序按照乾、坤生六子的順序從少到長依次與相應的天干相配。以陽卦為例,乾卦內卦與天干陽數之始甲相配,艮卦為乾卦少男故配丙,坎卦為乾卦中男故配戊,震卦為乾卦長男故配庚,最后又以乾卦結束,故其外卦配癸。陰卦亦然??梢钥闯?京房也把十天干看成一個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

附圖:八卦納支圖

所謂納支,是指八卦各爻與十二地支的配合,其具體配法亦是陽支配陽卦,陰支配陰卦。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與乾、震、坎、艮四陽卦相配;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與坤、巽、離、兌四陰卦相配。京房曰:“陰從午,陽從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薄褒埖率辉略谧?在坎卦,左行?;⑿涛逶略谖?在離卦,右行?!?24)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3、134頁。按照這種說法,陽主進,故順行;陰主退,故逆行。陽卦順行,故其秩序是長男震卦、中男坎卦、少男艮卦。陰卦逆行,故其順序是少女兌卦、中女離卦、長女巽卦。除了震卦外,下一卦納支的起始自然前進一位。這樣陽支從子開始,與乾卦六爻自下而上相配,分別為子、寅、辰、午、申、戌。震為長男,與乾同??藏詮囊_始,自下而上為寅、辰、午、申、戌、子。艮卦則從辰開始,自下而上為辰、午、申、戌、子、寅。陰支則從未開始,與坤卦六爻自下而上相配,分別為未、巳、卯、丑、亥、酉。兌卦從巳開始,自下而上為巳、卯、丑、亥、酉、未。離卦從卯開始,自下而上為卯、丑、亥、酉、未、巳。巽卦則從丑開始,自下而上為丑、亥、酉、未、巳、卯。上述過程可以通過八卦納支圖(見附圖)清晰地展示出來:

按照京房的說法,陰卦納支應該從午出發,但午為陽支,而未在方位上又與坤相對,同時為了避免與子相沖,所以坤卦納支從未開始??梢钥闯?京房的納支說并不嚴密周全,如震卦納支為何不從寅開始而與乾卦相同?乾卦納支為何不從戌開始?等等。

由于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重而成的,因此,其余五十六卦的納甲、納支也分別由其各自的內外卦決定,乾、坤有兩個納甲,由其所處卦的位置決定其所在卦中的納甲。如姤卦下巽上乾,其納甲內卦為辛,外卦為壬。納支自下而上為丑、亥、酉、午、申、戌。京房解釋此卦說:“井宿從位入辛丑?!?25)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6頁。姤卦為乾宮一世卦,其初爻為主,其納甲納支為辛丑。夬卦下乾上兌,其納甲內卦為甲,外卦為丁。納支自下而上為子、寅、辰、亥、酉、未。京房解釋此卦說:“亢宿從位降丁酉?!?2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03頁。夬卦為坤宮五世卦,其五爻為主,其納甲納支為丁酉。

四、五行與卦、爻的關系

對于五行與八卦的關系,在《說卦》中已有端倪,如其解釋八卦之象時說“乾為金”“坤為地(即土)”“巽為木”“坎為水”“離為火”(27)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第631頁。等,但對于震、艮、兌三卦對應的五行并未明確指出,京房認為此三卦分別配木、土、金。朱伯崑認為此三卦的五行也源于《說卦》,如震為旉,旉乃草木開花之象,故配木;艮為山即土,兌為毀折,為剛,故配金(28)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第151頁。。其實震、兌與五行的配法應該與八卦方位說有關,震居東方屬木,兌居西方屬金。六十四卦的五行也由構成的八卦決定。如姤卦下巽上乾,其五行為下木上金,故京房曰:“金木互體,天下風行曰姤?!?29)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6頁。臨卦下兌上坤,其五行為下金上土,故京房曰:“金土應候,剛柔分?!?30)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00頁。

除了八卦與五行相配外,每卦各爻也與五行相配。對于地支與五行的關系,《淮南子·天文》曰:“甲乙寅卯,木也;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庚辛申酉,金也;壬癸亥子,水也?!?31)張雙棣:《淮南子校釋》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386頁?!痘茨献印穬H指出了八個地支與五行的相配關系,對于其余四個地支的五行關系并未明言。朱伯崑認為,各爻與五行相配,本于《月令》五行配四時十二月說。根據《月令》所說,春、夏、秋、冬四季分別與木、火、金、水四行相配。土不居于任何一季,其德分布于四季之中,即散布于每月季月之中。這樣十二地支(月)與五行的具體配法就是:寅(正月)配木、卯(二月)配木、辰(三月)配土;巳(四月)配火、午(五月)配火、未(六月)配土;申(七月)配金、酉(八月)配金、戌(九月)配土;亥(十月)配水、子(十一月)配水、丑(十二月)配土(32)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第152頁。。地支五行屬性既明,再根據納支說,八卦各爻的五行屬性也就相應確定。

在京房看來,八卦各有其五行屬性,五行之間有生克關系,因此,八卦之間也有類似的關系?!痘茨献印さ匦巍吩?“木壯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壯木老土生水囚金死,土壯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壯土老水生火囚木死,水壯金老木生土囚火死?!?33)張雙棣:《淮南子校釋》上冊,第468頁。這點明了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壯,指本身;老,指生之者;生,指所生者;囚,指克之者;死,指所克者。如木用事時,水生木,故水老;木生火,故火生;金克木,故金囚;木克土,故土死。其余四行可以類推。京房把五行之間的這種生克關系用到《周易》的解釋上,如其解釋隨卦時說:“金木交刑,水火相敵,休廢于時,吉兇生焉?!?34)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80頁。解釋益卦時說:“四時運轉,六位交分,休廢旺生,吉兇見乎動爻?!?35)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10頁。王,即當事,休、廢即引退。京房曰:“于六十四卦,遇王則吉,廢則兇,沖則破,刑則敗,死則危,生則榮?!?3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4頁。

不僅八卦之間有五行生克關系,六爻之間也有著相應關系。京房曰:“八卦,鬼為系爻,財為制爻,天地為義爻,福德為寶爻,同氣為專爻?!?37)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3-134頁。這是按照五行生克說把卦與各爻的關系分為“鬼”“財”“天地”“福德”“同氣”五種情況:“鬼為系爻”,指克我者而言;“財為制爻”,則指我克者而言。如金克木,金即木之鬼,木即金之財?!疤斓貫榱x爻”,指生我者而言;“福德為寶爻”,則指我生者而言。如木生火,木即火之天地,火即木之福德。同氣則指相同屬性的五行,如木與木、火與火等。六爻間五行生克關系可以京房對乾卦的解釋為例:“水配位為福德,木入金鄉居寶貝,土臨內象為父母,火來四上嫌相敵,金入金鄉木漸微?!标懣冏⒃?“甲子水,是乾之子孫;甲寅木,是乾之財;甲辰土,是乾之父母;壬午火,是乾之官鬼;壬申金,同位傷木?!?38)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6頁。根據六位五行說,乾卦六爻自下而上相應的五行分別是水、木、土、火、金、土。乾卦屬金,其初爻為水,金生水,二者是相生關系,水是金之所生,乾之子孫,故說“水配位為福德”;次爻為木,金克木,木即金之財,故說“木入金鄉居寶貝”;第三爻為土,土生金,土為金之天地,故說“土臨內象為父母”;第四爻為火,火克金,火為金之鬼,故說“火來四上嫌相敵”;第五爻為金,與乾金相同,又五爻與二爻相應,故說“金入金鄉木漸微”。

京房在用五行解釋《周易》各卦時,常常綜合八卦五行屬性、納支、積算、互體等各種體例。如其解釋剝卦時說:“體象金為本,隨時運變。水土用事,成剝之義……積算起己卯木至戊寅木,周而復始。純土配金用事。五星從位起鎮星?!?39)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70頁。剝卦坤下艮上,坤與乾飛伏,乾為金,艮與兌飛伏,兌亦為金,故說“體象金為本”;剝卦世爻為第五爻,其納支為丙子,對應五行是水,內卦坤為土,故說“水土用事,成剝之義”;積算則始終皆與木相應;內卦坤、外卦艮皆土,其飛伏乾、兌皆金,故說“純土配金用事”;從五星來說,則從鎮星起,五行屬土。

京房發明納甲、納支、五星、建候、積算等解《易》體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把五行思想納入《周易》體系當中,從而推算人間社會的吉兇禍福。京房曰:

積算起于五行,五行正則吉,極則兇。

吉兇之義,配五行進退,文明運動,變化之象。

五行配六位,生悔吝,四時休王,金木交爭。萬物之情在乎幾微。

卦象定吉兇,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順則吉,逆則兇。(40)以上分別見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88、109、125、132頁。

因為一種解釋體例不能詳盡人間社會吉兇禍福的各種情況,所以京房發明了多種體例,以盡量滿足其對人間社會吉兇禍福的解釋。京房認為把五行納入六十四卦中,與天道人事聯系起來,就能預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吉兇:“八八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八十四爻,成萬一千五百二十策,定氣候二十四,考五行于運命,人事天道、日月星辰局于指掌,吉兇見乎其位,《系》云‘吉兇悔吝生乎動’?!?41)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4頁。

五、京房易學所反映的天人思想

京房易學的特點是以八宮卦為基礎來編排《周易》的六十四卦。在八宮卦結構體系中,陰陽說是基礎,五行說是配屬。京房五行說的各種體例都是建立在陰陽二爻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陰陽說,五行說就無從談起。如果沒有陰陽說,京房的八宮卦體系就無從建立起來,從而五行說也就失去其賴以存在的基礎。因此,京房在論述五行的時候,常常把其與陰陽放在一起,如《京氏易傳》曰:“降五行,頒六位”“五行所占六位定吉兇”“五行配六位,生悔吝”“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42)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5、121、125、133頁。。六位即六爻,也就是由陰陽二爻組成的。京房在解釋各卦時,也是先陰陽后五行,如其解釋乾卦時說:“純陽用事,象配天,屬金?!?43)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5頁。解釋姤卦時說:“陰爻用事,金木互體,天下風行曰姤?!?44)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66頁。

京房之所以在陰陽說的基礎上融合五行說建立一套八宮卦的體系,在于他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即為了預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吉兇禍福,尤其試圖通過《周易》的災異思想來規勸君主。京房曰: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圣人所以仰觀俯察,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萬物,順之則和,逆之則亂……卦象定吉兇,明得失,降五行,分四象。順則吉,逆則兇。故曰:“吉兇悔吝生乎動?!庇衷?“明得失于四序?!边\機布度,其氣轉易,王者亦當則天而行,與時消息,安而不忘仁,將以順性命之理,極蓍龜之源。(45)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2頁。

在京房看來,圣人之所以效法天文、地理等自然界的現象制作《周易》,就是為了定吉兇,明得失。統治者治理國家也應效法天道,與時消息,以順從《周易》的性命法則。因此,《周易》并非預測個人吉兇的術數之學,而是一種包含著王道教化的天人之學。京房曰:

夫作《易》所以垂教,教之所被,本被于有無。且《易》者,包備有無,有吉則有兇,有兇則有吉。生吉兇之義,始于五行,終于八卦。從無入有,見災于星辰也。從有入無,見象于陰陽也。陰陽之義,歲月分也。歲月既分,吉兇定矣……六爻上下,天地陰陽運轉有無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继鞎r、察人事在乎卦。八卦之要,始于乾坤,通乎萬物……久于其道,其理得矣。(4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5頁。

圣人作《易》的目的在于教化。教化的根據在于“有無”,而《周易》即包含著這種“有無”的道理。所謂“有”,指自然界所顯現的災異變化;所謂“無”,指主宰著自然界變化背后的陰陽二氣。陰陽二氣是通過一年四季節氣的變化表現的,這種節氣變化又決定著人事吉兇。在京房看來,《周易》六爻的陰陽升降變化就反映了天地陰陽運轉“有”“無”的現象,并可與人事相配合。圣人通過對自然界的仰觀俯察作八卦,而自然界的災異祥瑞則反映了天地陰陽的變化,這樣八卦就具有了天道、人事兩方面的因素。正因如此,《周易》就具有了定人倫、明王道的作用:“故《易》所以斷天下之理,定之以人倫,而明王道。八卦建五氣,立五常,法象乾坤,順于陰陽,以正君臣、父子之義?!?47)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5頁。

京房的這種天人思想是對孟喜思想的繼承。孟喜創立卦氣說也是為了推天道以明人事。唐僧一行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說《易》本于氣,而后以人事明之?!?48)《新唐書》卷二七上《歷三上》,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598頁。孟喜著作已經佚失,其如何“以人事明之”,不得而知,但京房的這種思想可以通過《漢書·京房傳》《五行志》以及《后漢書·五行志》的記載得到深入的認識。

中國古代的天人關系思想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即一方面人事政治的治亂能夠影響天象的變化,另一方面天象的變化對于人事政治也起著預示作用。在京房的思想中天人之間也有著相同的關系。對于前者,京房《易傳》曰:

君湎于酒,淫于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流水赤也。(49)《漢書》卷二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439頁。

臣易上,政不順,厥妖馬生角,茲謂賢士不足。(50)《漢書》卷二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第1470頁。

子三年不改父道,思慕不皇,亦重見先人之非,不則為私,厥妖人死復生。(51)《漢書》卷二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第1473頁。

夫婦不嚴,厥妖狗與豕交。茲謂反德,國有兵革。(52)《漢書》卷二七中之上《五行志第七中之上》,第1398頁。

尊卑不別,厥妖女生赤毛。(53)《漢書》卷二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第1420頁。

不難看出,京房論述災異的基礎仍是儒家所講的尊卑上下秩序,這里涉及君臣、父子、夫婦等儒家主張的基本倫理關系。在京房看來,無論君臣、父子,還是夫婦,都應遵循其本身的規范。如果不遵循這種規范,就會出現相應的災異。就現有材料來看,京房對于君臣關系方面的災異論述明顯較多,這可能與其關注政治有著密切關系。

除了人事政治對于天象的影響外,京房還論述了天象變化對于人事政治的預示作用。京房《易傳》曰:

海數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54)《漢書》卷二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第1431頁。

女子化為丈夫,茲謂陰昌,賤人為王;丈夫化為女子,茲謂陰勝,厥咎亡。(55)《漢書》卷二七下之上《五行志第七下之上》,第1472頁。

地裂者,臣下分離,不肯相從也。(56)《后漢書》志一六《五行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3332頁。

相比前一種關系,在現存材料中此種關系較少,應該在京房《易傳》中其本身就居于次要地位。

京房易學中的天人關系雖然有兩種形式,但人事政治對于天象變化的影響無疑居于主要地位。天象變化對于人事政治的影響實質不過是前一種形式的變種。京房論述天象自然災異的目的無非是人事政治。如果沒有人事政治的關懷,那么就沒必要講自然災異了。因此,人事政治的好壞是決定自然災異發生與否的最終根據,這也是京房易學災異思想的宗旨所在,京房之所以重視《周易》的原因也在于此。在京房看來,《周易》反映了天道人事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周易》能夠知道天道人事之間的這種關系,亦即“六爻上下,天地陰陽,運轉有無之象,配乎人事。八卦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考天時、察人事在乎卦”(57)郭彧:《〈京氏易傳〉導讀》,第135頁。。

從上可知,京房之所以在陰陽五行思想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八宮卦為基礎的象數學說,主要是為了政治上的運用,這與后世以占測個人吉兇為目的術數之學有著本質不同。這也是京房易學在當時被立為官學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歡
易傳易學八卦
伏羲創八卦
清初學者對“圖書易學”的再認識
周易文化之十 學習《易傳》知識,詮釋謙卦和豫卦——可知“全吉全利”之卦的奧妙和如何寓治于樂
漫畫
近二十年來朱熹易學思想研究述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易傳》與中國傳統美感之構建
簡單易學的口水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