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有”育人課程體系賦能師生成長

2023-11-27 11:27葉忠民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7期
關鍵詞:三有課程建設育人

葉忠民

[摘? ? 要]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引導學生去追夢,并賦予他們實現夢想的能力。學校著眼學生未來,聚焦核心素養,將課程根植于實踐之中,形成以“有志向、有素養、有能力”育人目標構成的“三有”育人課程體系,具體回答了“辦什么樣的學?!薄坝裁礃拥娜恕薄坝檬裁蠢砟钣恕边@三個關鍵問題。

[關鍵詞]育人目標;“三有”育人;課程建設

課程是實施人才培養的載體,是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藍圖”。校長選擇什么樣的課程內容,構建什么樣的課程體系,采用什么樣的課程實施策略對學校的自主發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學校的辦學效益和學校的精神面貌。

哈爾濱市第三十五中學校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區域名優學校。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在課程建設上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為指導,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任務,制定課程發展規劃,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創造性地構建了“三有”育人的課程體系,助力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課程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跑道,是學校質量發展的關鍵。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要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結合時代特點,著眼學生未來,以核心素養為指向,把原有的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進一步具體化,并通過課程建設加以實現,提出了立足明確人生發展規劃的“有志向”課程;立足“五育”并舉的“有素養”課程;立足適應社會發展的“有能力”課程,形成以“有志向、有素養、有能力”育人目標構成的“三有”育人課程體系。

“三有”育人課程體系核心是鑄魂育人、啟智增慧;內涵是責任擔當、關鍵能力、自主發展;目標是實現“三有”育人;內容是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養、發展關鍵能力;途徑是顯性課堂和隱性課堂相輔相成。

學?;凇盁o處不課程、無人不課程、無事不課程”的課程理念,在全面領會和理解新課改聚焦素質教育結構的內涵與意義的基礎上,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有機融合,堅持科學文化素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相互促進、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融,基礎素養與拓展探究兼顧、多元化與特色化并重,建立了完善的課程開發、建設、管理與評價機制,形成了校本課程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四個維度開展課程的全周期管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自主發展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精神,讓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行穩致遠。

一、“有志向”課程—— 打好人生底色,奠定人生格局

“有志向”課程圍繞核心素養“社會參與”維度下的“責任擔當”,開設了“文化浸潤—精神傳承—責任擔當”三大模塊課程,以實踐體驗為主要途徑,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對學生開展浸潤式教育,從而提升學生價值判斷力、國家民族認同感、涵養公德心,增強責任意識,打好人生底色。

(一)文化浸潤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滋養學生茁壯成長的源頭活水。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學生培養全過程,圍繞傳統節日的弘揚和傳統文化的體驗活動兩根主線展開主題活動,利用春節、元宵、端午等中華傳統節日介紹節日歷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自覺做傳統文化的宣傳員,促進學生自覺弘揚傳統美德;開辟實踐基地,學生參與茶藝表演、木工雕刻、中國結編制,手工剪紙、陶藝翻模、戲曲表演、經典誦讀等十余項傳統文化體驗式課程,增強傳統文化的理解力、認同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堅定發展自身文化的信念。

(二)精神傳承課程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校利用清明節、五四青年節、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一二·九”學生運動紀念日、國慶節等重大節日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通過開展國旗下的演講、走進紅色實踐基地、歷史劇匯演、紅歌匯演等多彩活動來創設歷史情境,引導學生回憶紅色足跡,感悟紅色故事,繼承革命傳統,汲取奮進動力,讓個人理想追求與民族復興同向而行,踐行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三)責任擔當課程

培養和發展責任擔當意識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學校利用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環境日、重陽節等節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他們將責任擔當情感與意識內化為自覺行動。學校拓寬責任擔當教育的渠道,引導學生走進社區參與志愿服務,走進大自然保護綠色生態文明,踐行奉獻精神、環保理念、社會責任擔當,在活動中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有志向”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領會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明確人生發展方向,追求美好生活,將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坝兄鞠颉闭n程以教育之火溫暖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煥發德性的光芒,給學生精神上的奠基,使學生在人生起步階段能立得住,站得穩,走得遠。

二、“有素養”課程——豐盈人生本色,夯實人生根基

“有素養”課程圍繞核心素養“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這兩個維度,開設基礎性課程和素養提升兩大類課程,其中素養提升類課程又分為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體育素養、實踐勞動素養等五個方面。學校以“有素養”課程來激發創造力,培養學習力,夯實學生必備的人文類、科學類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審美情趣,形成科學的思維和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為學生奠基堅實的素養基礎,豐盈人生本色。

(一)基礎性課程

以國家課程為主,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道德與法治、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按照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全面落實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引入大觀念、大任務、大主題的問題式學習,項目學習、主題學習、任務學習等綜合教學形式,以課程結構化來推動教學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動力,改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遷移思維和整合素養的養成。

(二)素養提升課程

素養提升課程是各學科依據國家課程建設目標和本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發展的需要而設計開發的校本化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作為載體,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三)人文素養課程

以學校傳統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為載體,開放學校的圖書室,教師選定文學類、藝術類、歷史類、科技類、軍事類等書單,學生每學期自主選擇進行閱讀,以學年或班級為單位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從學科知識走向學以致用,在感悟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形成人文底蘊。

(四)科學素養課程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每學期至少進行科技普及活動課三節,學校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組織學生到科技館、博物館、三大動力廠等地參觀實踐;同時開設了計算機、創客、人工智能,數據編程等課程,在做中學,在學中玩,主動適應信息技術千變萬化帶來的挑戰??茖W素養類課程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中,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觀念,培養科學思維,勇于探究實踐,形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

(五)藝術素養課程

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舞蹈、合唱、民族樂器、書法、手工剪紙等課程,通過校園藝術節、文藝匯演、美術設計作品展覽等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素養的舞臺,激發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熱情,使學生們的藝術潛能得到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藝術綜合素養。

(六)體育素養課程

嚴格落實體育課的基礎上,我們開設了籃球、足球、田徑、乒乓球、輪滑、體適能等課程,使之形成學校體育素養類課程的特色項目。通過體育課和拓展課程使學生掌握運用體能和運動技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校園體育節、秋季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自身優勢的平臺,培養頑強拼搏、團結合作、創新爭先的體育精神。

(七)勞動實踐素養課程

以開好學校勞動課為基礎,每學期要求學生在家開展適量的家務勞動,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生存勞動技能;在校劃定一定分擔區,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勞動習慣;走進勞動基地進行專業性勞動體驗,充分引導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增強勞動能力,培育勞動精神。

“有素養”課程喚醒了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性課程引領學生走向開放的、深度對話、真實建構的學習過程中,在樂學中主動汲取知識的營養,并獲得能力的提升;通過優質化、特色化、個性化、多元化特征的素養養成課程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全面、主動、和諧地發展,讓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以優質美好的教育培養人。

三、“有能力”課程——彰顯自我特色,成就人生夢想

圍繞“自主發展”這個維度,通過開設自主學習類課程、自主生活類課程和自主實踐類課程,使學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的價值,發掘自身的潛力,有效地應對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

(一)自主學習類課程

以國家課程為主陣地,采取“學科整合”“分層次教學”等課堂模式,堅持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趣味數學社團”“聲動朗讀社團”“英語戲劇社團”“科技創客社團”“創意美術社團”“墨香書法社團”“七彩手工社團”“舞動青春社團”“唱響未來社團”“飛揚話劇社團”等社團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優勢潛能,達成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的學習品質。

(二)自主生活類課程

通過社團建設培養與人交際的能力。通過“領導力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將校園廣播站、團組織活動、校學生會活動等學生組織在教師的指導下交由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領導力。通過“情緒管理”“陽光心理”等課程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素養。

(三)自主實踐類課程

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引導學生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實現自我成長?!败娪栒n程”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和班級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入校課程”讓學生自主適應環境成長,順利完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的銜接;“文明禮儀課程”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禮貌修養,培養了“六雅學子”;“愛我家鄉課程”帶領學生走進城市,化身家鄉旅游文化的宣傳員,在行動中踐行,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志愿服務課程”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和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職業體驗課程”培養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我們秉承“真實問題解決”的理念,培養學生走向社會,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能力”課程從自我參與、自我發現到自我覺醒、自我釋放,為學生的領導力和創造力的養成奠基。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是學習意識的轉變,從“要我做”到“我要做”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從“別人為我做”到“我為別人做”是學生責任意識的展現。學校通過“有能力”課程為學生全方位成長創造契機,讓學生真正達成自知、做到自律,走向自治,從而喚醒了學生實現自我的內驅力,為生命成長賦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人都能幸福地度過這一生?!边@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價值?!叭小庇苏n程體系是立足主體、面向未來、為生命奠基的多元化課程,成就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多元發展、學校的創新發展。

學生在主動活動中生成素養,走向教育自覺。課程體系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為學生帶來鮮活而多彩的學習體驗,積極引導學生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對話,在系統、全面、進階式的課程中進步與成長?!叭小庇苏n程實施以來,讓我們感受最深刻的變化就是使教育回歸到本質,學生走向教育自覺,課堂成為以尊重學生人格、個性特征的和諧學習場,喚醒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習的過程成為不斷進步的過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無限的可能性,真正實現了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個性成長”。

教師在教學變革中提升素養,形成專業自覺。教師作為課程規劃的建構者、課程問題的解決者、課程品質的提升者,將專業成長成為一種生命自覺,以學習滋養底氣,以業績突顯才氣,以特色成就名氣。我們通過項目研究進行突破,發揮校本研修的作用,培育先鋒學科,搭建分享平臺,把教師培養成學習的主導者,形成了“主動學習,多元發展,自覺成長”的成長氛圍,在實踐中促進自身專業提高。

學校在內涵發展中提升質量,塑造特色文化?!叭小庇苏n程體系,始終以“幫助每一個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讓每個學生快樂地走向自我教育”為學校辦學的核心價值觀,培育了高品位的課程文化,滋養高效能的課堂文化、創新高規格的教研文化、營造高融合的育人文化,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了“個性+特長”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穩步提升,提升了學校的社會辦學影響力。

課程是學校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師生能力與水平的最有力證明。學校以“三有”育人課程體系構建為杠桿,持續變革課程理念,擴展課程能力,升華課程境界,構建起學校課程的“新景觀”,撬動了整個學校的發展。聚焦核心素養,將課程根植于實踐之中,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少年,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參考文獻:

[1]燕學敏.中小學校課程體系建設中的問題及破解[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3(01).

[2]曾宣偉,林霞.走向內生:“雙減”背景下學校課程體系的重塑[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2(05).

[3]王教凱,閆波.構建充滿生命魔力的學校課程體系[J].中國基礎教育,2023(02).

[4]譚琳,高磊.新時代中小學學校課程體系的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22(10).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三有課程建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從“三有”課堂到幸福學校
“三有”模式:服務汽修專業的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打造“三有”宣傳特色營造濃厚科技氛圍研究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