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動態與可視化分析

2023-11-30 12:12孔云軍徐路勤許楠管陳雷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動機

孔云軍 徐路勤 許楠 管陳雷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 404020)

在數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融合發展的時代,英語作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通用語言,各行各業用英語交流和互動的場景屢見不鮮,學習英語對于提高個人就業機會和增強社交能力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英語教育與實踐過程中,我國大學、中學和小學英語教育各有其側重,主要表現在:(1)大學英語課程強調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學習內容,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個人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需要;(2)初高中英語教學更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英語課程教學,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發展學生語言學習、溝通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和技能;(3)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我國高度重視英語教育教學,各年級、各層級雖有側重,但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掌握應用英語的方法和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目標與過程之中。

一、國內外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現狀

在探討英語教育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動機理論備受學界關注,相關研究成果頗為豐富。陳琦和劉儒德認為學習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習者主動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是社會和教育環境對學習者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其頭腦中的主觀反映,主要表現為對學習的興趣、意向、目標或意愿等形式,并對學生學習起引發、定向、維持和調節等作用[2]。在二語習得理論中,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意愿也備受關注。學習動機不僅影響著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制定,也對學生學習觀念的樹立產生影響。適時正確的學習動機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并與其英語學習成效關系密切,呈現正相關性[3]。英語學習動機還表現為學習者渴望獲取英語知識和提高個人英語技能的強烈意愿,是學習者自覺能動性的具體展現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是學習者英語學習過程中最為強大的動力因素。

目前,基于學習動機理論展開的研究大多集中闡釋了英語學習動機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分類方式:(1)Gardner 和Lambert 提出的“工具型”(用語言工具達到某一實際目的,例如:工作、交際、出國、取得優異成績等)和“融合型”(了解和融入目的地語言文化、群體并被其接納)兩類[4]。(2)“內在(部)動機”和“外在(部)動機”,前者是指學習者為了從語言學習活動本身獲得愉悅與滿足的表現,后者則將此作為重要途徑以實現某一具體目的,如就業、升學、出國、等級和資格考試等[5-6]。(3)多樣式學習動機類型,例如高一虹等提出的7 種英語學習動機類型[7];劉宏剛探討了7 種英語學習動機的階層差異,研究發現出國動機、內在興趣動機和個人發展動機方面存在高低階層之間的顯著差異,教師需要更關注中下層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其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動機[8];張紅基于Q 方法,總結出了未來憧憬型、避免失敗型、自我發展型和文化興趣型4 種英語學習動機[9]。(4)Crookes&Schmidt 根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將學習動機分為長期動機和短期動機。他們認為短期動機是長期動機的組成部分,英語學習動機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時間和個人的成長過程發生相應的變化,著重凸顯了英語學習動機的動態性和過程性[10]。

國內外學者對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測量工具、調控策略、學習成效、負動機等多個方面也進行了論述。Ames 研究了課堂學習環境與學習成就目標動機理論的關系,結果表明課堂環境、課堂任務、教師評價和認可,會影響學生樹立不同的成就目標[11];Tremblay&Gardner 提出了目標顯著性、效價、自我效能和適應性等均是影響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12];劉加霞等探究了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三者間呈現兩兩正相關性,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對學業成績都有影響,但影響程度有所不同[13];張殿玉、李坤、王利娜等學者均探討了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與學習成效的關系,不同學習策略會對學習動機產生不同影響,不同層次的學習動機影響學生學習策略的制定,學生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成效[14-16];余樟亞和韋曉保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探究了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外語學習負動機,將其分為自我效能、教師、課程設置、交際機會等7 個方面,并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教學和職業發展等方面提出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學術素養的具體措施[17]。

國內外關于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內容涉及面廣、實用性強且形式多樣,推動了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理論體系的構建,對英語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性價值,同時也為本文積累了較好的理論基礎和數據支撐。為系統地梳理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動態、作者群體、研究熱點話題等內容,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核心數據庫為研究樣本的數據來源,運用CiteSpace 可視化軟件,通過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與數據處理,繪制出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的可視化知識圖譜。本研究以期揭示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發展動態與路徑,進而為英語學習動機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新時代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設計思路,為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英語應用型人才建言獻策。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為確保數據分析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以國內電子文獻儲量最多、學科覆蓋最全的中國知網(CNKI)作為數據來源。在高級檢索條件下,選擇期刊主題為“英語學習動機”、時間段從“不限年份—2022 年”、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CSSCI”進行檢索,共獲取有效樣本數量為399 篇,將所有符合條件的研究文獻均以Refworks 格式導出。因符合檢索條件的最早文獻出現于1993 年,故將本文的研究時段確定為1993—2022 年,數據最后更新時間為2022 年5 月25 日。

(二)研究方法

科學知識圖譜是顯示科學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系列各種不同的圖形,它能為學科研究提供切實且有價值的參考。本研究運用CiteSpaceV 4.4.R1(64-bit)版本,對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繪制研究作者群體、發文機構、關鍵詞和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為科學梳理我國英語學習動機研究進程、演化路徑和探討未來研究方向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發文數量分析

通過整理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面板數據,得到研究主題的年度發文數量,研究文獻整體呈現出間斷式波動變化態勢。從時間動態來看,可將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分為三個階段:初步探索階段(1993—2006)、快速發展階段(2007—2014)以及穩定提升階段(2015 至今)。

在初步探索階段內,研究文獻發表數量緩慢上升,波動起伏變化不大,共計發表論文72 篇,年均發文量約5 篇。在該階段中,學者們主要研究了英語學習動機的概念、類型、影響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例如:吳一安等通過問卷調查,綜合測量了6 所外語學校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差異的影響因素,得出影響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六大關鍵因素,包括語言學能、學習動機、場獨立型的認知方式、院校類型、性別和中學類型[19];文秋芳認為英語學習動機、學習觀念和學習策略之間的關系有較高的穩定性,彼此之間相互影響[20];高一虹等將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分為內在興趣動機、成績動機、出國動機、學習情境動機、社會責任動機、個人發展動機和信息媒介動機,研究還闡述了專業類型和英語水平對學習動機有顯著影響,專業和年級層次與英語水平有交互影響作用[7]。

在快速發展階段中,研究文獻發表數量迅速提高,共計發表論文248 篇,年均發文數量約31 篇?;诔醪教剿麟A段的研究成果,學者們對研究群體類型進行了細分,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探討了不同學生群體的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其中,學生群體主要分類依據和具體類別為:(1)學生類別差異劃分為大學生、高職生、中小學生等。(2)學生專業類型不同劃分為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藝術、體育、理工、文科等)。(3)地域范圍不同劃分為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各省份當地學校的學生等。(4)其他分類方式,比如:性別、年級、戶籍等。除此之外,部分學者還探討了英語學習者的負動機表現及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教師能力與風格”“課程設置與學習材料”“不完善的教學設備”“內在學習興趣缺失”等[21-22]。

在穩定提升階段中,共計發表論文77 篇(不含2022 年),年均發文數量約11 篇。學者們基于新時代發展的動態變化,從教學理論、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方面,不斷挖掘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對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效果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研究[23-25]。該階段的研究成果不僅推動了國內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也為新時代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發文作者分析

通過CiteSpace 軟件對發文作者進行合作網絡分析,即在Node Types 中選擇Author,結合最小生成樹算法,最終得到發文作者的聚類知識圖譜(圖1)。圖中所有的節點數量與大小代表著核心作者群體共線的頻次,節點越大表明該作者出現頻率越高,反之則越低;連接的線條多少與粗細則代表著作者群體之間的合作強度,連線越多且越粗則表明作者間的聯系程度越強,反之則越弱。

圖1 發文作者共線知識圖譜

從圖1 可知,英語學習動機研究者知識圖譜共有536 個節點,203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1 4。不難發現,各節點較為分散,節點間的連線較少,網絡密度小,反映出研究英語學習動機的學者較多,但各學者之間的合作較為分散,團隊合作成果相對較少,主要以個人研究成果為主。而從合作關系來看,國內探討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團隊主要以“高一虹—周燕—趙媛—程英”“惠良虹—馬爍—張瑩”“劉宏剛—高越”等為代表,以上研究團隊之間的合作較為緊密,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對推動我國英語教育教學研究,豐富英語學習動機理論體系有重要貢獻。

從發文作者出現頻次來看(見表1),發文數量最多的是高一虹,共出現9次。其最早于《現代外語》發表了關于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文獻,該文獻通過問卷調查法綜合測試了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的動機類型,是研究英語學習動機的重要參考文獻之一,有著較高的被引頻次和下載次數。隨后,以高一虹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又探討了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動機強度與自我認同變化的關系、不同年級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變化等研究話題,對推動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有重要貢獻。其次,周燕和惠良虹均發表了5 篇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的文獻,而其余排名前10 的作者均發表了相關文獻3 篇及以上。發文前10的作者群體共計發文量為43 篇,占總發文量的10%,該數據結果也反映出研究英語學習動機的作者群體數量大、涉面廣。

表1 發文作者頻次及年份

(三)發文機構分析

在研究時間段內,以1 年為時間切片,在Node Types 中選擇Institution,并選擇每個時間段內頻次最高的30 個節點數據,最終得到發文機構共線的知識圖譜(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各發文機構之間的連線依舊較少,大多呈單獨的點狀分布,反映出大部分研究機構處于獨立研究狀況,跨院校、跨學科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從研究機構出現頻次來看,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英語系出現次數最多(6 次),其次為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5 次),出現3 次以上的研究機構還有東北大學外語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和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三所院校,而出現次數在3 次及以下的院校和研究機構還有400 余所。不難發現,由于英語學習動機發文作者群體的分散性,使得與之相應的研究機構也有較強的獨立性。但師資力量更雄厚的“雙一流”高校和師范類院校表現出更強的貢獻度,學科類型的針對性強,交叉性并不明顯。發文機構以外語系為核心,而從其他學科視角、學科理論和學科方法來探究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比較性研究有待豐富。

圖2 發文機構共線知識圖譜

(四)研究熱點及演變路徑分析

1. 研究關鍵詞與主題

研究關鍵詞是研究文獻核心內容的濃縮與提煉,在某一領域反復出現的關鍵詞能較好地呈現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演變規律。在Node Types 中選擇Keyword共線分析功能,即可生成英語學習動機的關鍵詞共線知識圖譜(圖3)。該圖譜共包含了557 個節點和699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4 5,相較前面兩個圖譜而言,關鍵詞共線知識圖譜中各節點間的連線更多,網絡密度更緊密,各關鍵詞之間的關聯性更強。

圖3 關鍵詞共線知識圖譜

通過梳理共線頻次前20 位的高頻關鍵詞(表2),可以看出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以學習動機理論為核心,積極探索了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英語教學方法、英語學習策略、大學英語教育等研究主題,研究對象多集中在大學生和中學生群體,研究方法以實證研究為主。從高頻詞的時間跨度來看,研究脈絡呈現出“學習動機—動機類型—英語教學—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英語學習—自我認同—動機調控策略”等發展路徑,而近10 年未出現高頻的研究主題,研究成果的創新性仍有待補充和完善。

表2 英語學習動機研究排名前20 的高頻關鍵詞

2.研究關鍵詞的時區視圖

運用CiteSpace 軟件對英語學習動機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后,根據節點所屬的聚類和發表時間,以3 年為時間切片,最終生成時區視圖(圖4)。從圖中可以看出,21 世紀以前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關鍵詞聚焦于學習動機、英語學習、學習英語、學習者、動機因素等。探究了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成績、教學手段、教學活動等多方面的關系,強調了學習動機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熱情和學習成效的重要性。在21 世紀初期(2015 年以前),研究話題不斷增多,其間出現了大學英語、學習策略、英語教學、動機類型、動機調控策略、自我效能感等核心主題,部分文獻有較高下載量和高引用次數。如: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有27 300 余次下載量,被引頻次3 211次;高一虹等(2003)《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有17 200 余次下載量,被引頻次1 578 次;張殿玉《英語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有14 300 余次下載量,被引頻次1 074 次。2015 年后新的研究主題相對較少,但對理論的探索有更進一步的推進,例如:許川根和王雪梅從動態系統理論視角,研究了不同起始年齡的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動機變化軌跡及其控制參數,有助于英語教師認識到不善英語學習者的動機變化軌跡和具體成因,進而適當采取有效的動機策略[26]。

圖4 關鍵詞時區視圖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英語學習動機是英語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之一,它是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重要動力源,直接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以及教師英語教學效果。在過去的30 余年,國內英語學習動機研究成果頗豐,為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主題,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發表于國內核心期刊的年均文獻數量大約10 篇,呈現出間斷式狀況,階段性波動較為明顯。雖然研究群體和研究機構有增長之勢,但研究作者、研究機構間的合作與互動相對不足,研究成果的獨立性較為顯著。研究機構主要集中于各高校的外語系和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由于科研力量和科研經費的懸殊,使得各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有較大差距,而以文秋芳、高一虹、張殿玉等為核心作者的研究群體逐漸凸顯價值,其代表文獻對后續研究英語學習動機均有重要貢獻。

2.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關鍵詞集中在英語學習、學習策略、大學英語、英語教學、動機類型等方面,大量研究成果的脈絡和參考依據有較強的依托性,多數文獻遵循著時代的發展趨勢和英語教育教學政策。研究視角由宏觀理論逐漸向微觀案例轉變,研究方法也變得頗為豐富,實證研究大多通過構建理論模型、設計調查問卷、深度訪談、實驗法、比較研究等方式,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促使研究結果更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對于解決實際問題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3.未來研究熱點仍將聚焦于對英語學習動機的理論探索和案例實證分析。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多數學者均基于傳統的二語習得動機理論,通過案例研究對學習動機類型、動機調控策略、自主學習、學習成效、自我效能感等內容展開了多方位的探討,同時也有部分學者逐漸關注學習動機的動態變化,從正向動機到負動機理論的爭辯,但對于理論體系的構建依舊十分薄弱。

(二)對策建議

新時代如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英語教育教學發展道路,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既需要不斷地進行理論挖掘,也需要長期的實踐積累。英語學習動機是一個長期動態變化的過程,它不僅會受到政策制度、社會環境、教學條件、家庭教育等外部因素影響,同時個人的年齡變化、內在興趣、成就感、自信心、學習意愿等內部因素對其影響更為強烈[27-28]?;诖?,為豐富未來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效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 堅持政策目標導向,明確分層分級教育理念。國家英語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是英語課程教學的方向標和指南針。當下,我國關于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文件,主要涉及大學、中小學,相關內容包括: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等,相關文件對英語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此外,成人自考的英語學習視頻和相關資料也較為豐富,但大多數學習者均以順利通過相關考試為主要目標,而培養個人長期學習英語的動機相對欠缺。因此,從宏觀層面上,應堅持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學術素養為目標,讓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并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實踐中。

2. 推進英語課程改革,提升英語教師教研水平。從教學過程的視角來看,英語教師作為課程建設的設計者和知識傳遞的引導者,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的教學風格、專業能力、課程設計特色、課堂學習氛圍以及對學生外語學習情況的關注等多個方面,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必須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情景模擬、場景設計、角色扮演、英語角分享等形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一流精品課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改變傳統的“灌溉式”教學過程,落實“涓滴式”教學效果,讓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課堂設計與課堂活動。在高等教育數字化時代的外語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教學與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合,建立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關系和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29]。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互動和陳述觀點,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實踐的能力。英語教師團隊和相關研究機構應該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挖掘英語學習動機的理論深度,創新理論研究成果,豐富英語教育教學理論體系,提高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核心素養,優化教師人才隊伍,增強英語教師的教研能力,為培養新時代發展所需的外語專業人才貢獻力量。

3. 加強學術交流合作,完善學習動機理論體系。從研究作者群體和機構的共線情況來看,學術群體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并不緊密,學術團體的貢獻度不夠高,跨學科交叉線不明顯。高等教育及其相關的研究平臺是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主體,雖發揮了較好的領頭“先鋒”作用,但跨學科的研究成果相對不足,專家學者尚未有效地取長補短,缺乏英語學習動機理論體系的建設。因此,加強英語學科學術共同體建設,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完善英語學習動機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徑,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質量、豐富學習動機的理論體系,進而有效解決英語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部分難題,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高中生數學自主學習策略探討
一種使用反向學習策略的改進花粉授粉算法
動機不純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基于微博的移動學習策略研究
自主學習策略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