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源冠狀動脈CTA 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2023-12-01 04:46姜紅堅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雙源冠脈檢出率

姜紅堅

(灌云縣人民醫院,江蘇 灌云 222200)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當前病發年齡逐漸呈年輕化趨勢,患者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發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出現心肌缺氧、缺血、壞死等癥狀[1]。冠心病多發、常發,病程較長,臨床治療有一定難度,對患者心臟功能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2]。為減少疾病損害,應當加強對冠心病的早期診斷,雙源冠狀動脈CTA 診斷技術的運用具有較強價值,對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安全性,有利于增強疾病綜合診治效果,本研究對98 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診斷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疑似98 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心臟彩超檢測及雙源CT 冠狀動脈CTA 成像檢查,98例患者中男51 例,女47 例;年齡40~70 歲,平均(59.25±2.85)歲;病程1~4 年,平均(2.58±0.61)年;患者心率46~128 次/min,平均(78.85±8.41)次/min。

1.2 方法 (1)常規心臟彩超檢測,保證彩超室環境良好,室內溫度超過18℃,告知患者檢測相關內容及注意事項,及時舒緩緊張心緒指導患者充分休息,放松肢體,保持呼吸平靜。運用PHILIPS-HD11 型超聲診斷儀檢查,儀器探頭頻率設置為6~12MHz,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暴露心臟位置,運用超聲儀開展放射狀掃查,重點評估病變部位腫塊邊界、大小、位置情況,綜合分析是否存在側方聲影、包膜等情況。(2)雙源冠狀動脈CTA 成像檢查,給予患者冠狀動脈平掃與強化掃描,通過胸部定位掃描進行冠脈成像。從支氣管掃描至心臟底部,具體掃描部位為支氣管隆突下的1 cm至心臟膈面下1~2 cm 位置。球管旋轉速度設置為0.33 s/圈,矩陣512×512,管電壓120 KV,掃描層厚2.5 mm,管電流350 mA,螺距0.28 mm。掃描時間6~12 s,冠狀動脈造影重建層厚度0.7 mm,重建間隔0.5 mm,電壓120 kV,管電流400 mAs。X 管旋轉時間0.33 s。造影劑劑量350 mg/mL,通過雙筒高壓注射器注入生理鹽水50 mL 及碘必樂,碘必樂濃度為370 mg/L、劑量75~80 m/L,流率5~5.5 ml/s。運用人工智能觸發掃描方式,在降主動脈層面得出檢測的CT 值,閥值設置為100HU。結合圖像重建冠狀動脈,得出多平面圖像,觀察血管狹窄情況。得出患者冠狀動脈主干及分支情況,對每條血管及分支血管進行重建,得出相應圖像信息,觀測患者心臟結構。

1.3 觀察指標 以冠狀動脈造影(CAG)結果為金標準,比較不同檢測方法診斷冠脈分支狹窄情況以及嚴重程度。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4.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0.05 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方法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檢出情況 確診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90例,即為陽性,陰性為8 例。雙源CT 檢測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90 例,檢出率91.34%,心臟彩超檢測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76例,檢出率77.55%,雙源CT 對冠狀動脈狹窄的檢出率比心臟彩超更高(P<0.05),和金標準比較無差距(P>0.05)。

2.2 不同方法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效能 雙源CT 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準確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心臟彩超(P<0.05),但特異度沒有差距(P>0.05),見表1。

2.3 不同方法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 雙源CT 檢測冠狀動脈狹窄輕度、中度和重度檢出情況均優于心臟彩超(P<0.05),見表2。

表1 不同方法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效能 (n,%)

表2 不同方法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 (n,%)

3 討論

通過雙源冠狀動脈CTA 臨床診斷技術,能有效檢測出患者心率變異性變化情況,為患者提供及時治療,該疾病病發后,若治療不及時,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在病情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還可引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多種臨床病癥,進一步增加治療難度,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心率異常的出現可能導致患者長時間缺血缺氧,增加血液粘稠度,誘發其它更加嚴重的并發癥,最為典型的病癥之一為冠心病[3]。冠心病臨床診斷具有一定難度,主要由于該疾病存在一定的隱蔽性,冠心病臨床初期發病沒有任何癥狀,原因可能為患者傳感通路受阻敏感度差、心肌缺血時間短等。因此要加強對該疾病的早期診斷,提升臨床診斷的針對性。冠狀動脈造影診斷技術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針對冠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診斷不足,雙源冠狀動脈CTA 診斷方式的運用對此能起到良好的互補效果,在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掃描效率與掃描速度,在運用過程中能適當縮短檢查時間,減少X 射線的危害,在臨床被廣泛運用[4]。

冠脈CTA 屬于無創檢查,在患者前臂靜脈穿刺保留1 個留置針,用高壓注射器將造影劑快速注射入血管,等造影劑在冠狀動脈達到峰值的同時啟動CT掃描,通過重建技術獲得清晰的冠脈影像,普通CT 做冠脈CTA 檢查便捷、無創傷、費用相對較低、陰性診斷率高,對造成管腔狹窄的斑塊結構顯示較清晰。但檢查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患者心律、呼吸配合、身體移動、鈣化等,評價狹窄程度不精確,發現問題后需冠脈造影進一步確診并治療。雙源CT 做冠脈CTA 適用于癥狀不典型患者、心前區不適但其他檢查不支持患者及易患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篩查,非心臟外科手術前排除冠心病,冠狀動脈畸形的檢查,冠狀動脈橋血管的檢查等。

雙源冠狀動脈CTA 診斷技術的運用能提供精確的無創型檢查,在得出的影像信息中能精準體現出冠狀動脈主干與分支病變情況,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敏感性、準確率,臨床治療中,重組圖像的運用具有較強的運用價值,在保持心率狀態穩定的基礎上,能得出高質量的圖像,具有無創特征,診斷時患者更易接受[5]。結合冠脈CTA 檢查結果,若出現輕度至中度狹窄,則需給予患者臨床治療,針對重度狹窄與閉塞患者,要求給予冠脈造影、搭橋術、支架植入術等相關治療方式[6]。結果表明,經過金標準檢測確診98 例患者確診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90 例,即為陽性,陰性為8 例。雙源CT 檢測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90 例,檢出率91.34%,心臟彩超檢測出冠狀動脈狹窄患者76 例,檢出率77.55%,雙源CT 對冠狀動脈狹窄的檢出率比心臟彩超更高(P<0.05),和金標準比較無差距(P>0.05)。雙源CT 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準確率和敏感度均高于心臟彩超(P<0.05)。雙源CT 檢測冠狀動脈狹窄輕度、中度和重度的檢出情況均優于心臟彩超(P<0.05)。

綜上,雙源冠狀動脈CTA 運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有利于促進對患者冠脈分支狹窄的診斷,促進患者的及時治療。

猜你喜歡
雙源冠脈檢出率
QCT與DXA對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檢出率的對比
心肌缺血預適應在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術中的應用
安寧市老年人高血壓檢出率及其影響因素
冠脈CTA在肥胖患者中的應用:APSCM與100kVp管電壓的比較
256排螺旋CT冠脈成像對冠心病診斷的應用價值
長程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分析
冠脈CT和冠脈造影 該怎樣選
雙源采購跳躍-擴散庫存控制模型
雙源信號深組合導航在新一代運載火箭制導系統中應用初探
山東產品抽查:文胸嬰幼兒服裝不合格率居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