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效果觀察

2023-12-01 04:46申紅娟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左乙拉西酸鈉

申紅娟

(成武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 菏澤 274200)

我國癲癇的發生率高達5.0%~7.0%,但高頻持續的癲癇發作對病人的腦部神經造成損害,嚴重損害病人的認知能力[1]。丙戊酸鈉是目前最常見的抗癲癇藥物,作用是升高抑制性的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有研究表明[2],癲癇的發生與其所分泌的神經傳遞物有著緊密的聯系。腦源性 Nerve growth factor(Nerve growth factor)具有調控神經元代謝作用,然而單獨使用VPA 并不能提高療效。而左乙拉西坦是一種非肝酶誘導劑,可以和丙戊酸鈉聯用,起到較好的作用[3]。本研究對丙戊酸鈉和左乙拉西坦配伍應用于癲癇疾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接受治療的癲癇患者189 例,分為對照組(n=94)和實驗組(n=95)。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1:53,患者年齡55~75歲,年齡均值(66.5±6.0)歲,實驗組男女比例為43:52,患者年齡56~74 歲,年齡均值(65.4±5.2)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數據較為類似,P>0.05,無統計價值,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丙戊酸鈉緩釋片(賽諾菲藥廠制造,國藥準字第H20010595,規格:0.5 g×30 粒),采用口服療法,病人一開始給藥10 mg/kg,7 d 以后,按10 mg/kg 用量繼續遞增,直至每天30 mg/kg,然后繼續用藥。丙戊酸鈉緩釋片治療基礎上,實驗組加用左乙拉西坦(制造商:浙江普洛制藥有限公司,產品編號:國藥準字H20143179,規格:0.5 g×30 粒),第一次給藥500 mg,2 次/d,7 d 后逐漸遞增劑量,視病情而定,2次/d,每次1500 mg。全部病人持續接受治療6 個月。

1.3 療效觀察及評估標準 (1)對病人的大腦損害指數和認知能力指數進行比較。用藥前、后分別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液,經離心分離,提取上清液;采用ELISA方法檢測高移動率族蛋白1(英文名稱為HMGB-1)、中樞神經系統特異蛋白(英文簡稱S100β)、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英文簡稱BDNF)、神經發育相關蛋白(簡稱BDNF)、神經膠質酸性蛋白(英文簡稱GFAP)和髓鞘堿性蛋白(英文簡稱MBP)水平進行檢測;(2)骨代謝指標。用自動生化分析法測定病人的血磷、血鈣和堿性磷酸酶;(3)臨床療效。用藥6 個月后,按Engel 評分進行療效評定,出現驚厥時均為Ⅰ級。雖然還不到100%,但仍有超過90%的病例屬于II 類。驚厥發生率超過50%,但是低于59%屬于三級。如果患者的癥狀下降小于50%,就是IV。分級I+II+III=總體療效。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21.0 對此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如果P<0.05,說明組間數據存在顯著差異,統計價值明顯。

2 結果

2.1 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腦損傷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HMGB-1 水平分別為(9.04±1.25)、(9.06±1.22),S100β 水平分別為(0.88±0.14)、(0.89±0.16),兩組腦損傷標志物水平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價值(P>0.05);治療后,實驗組HMGB-1、S100β 水平分別為(4.66±1.67)、(0.62±0.18),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6.53±1.61)、(0.81±0.12),所有患者腦損傷標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實驗組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價值(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指標 兩組治療前MBP、GFAP 及BDNF 水平差異較為接近,P>0.05,無統計價值。治療后所有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所下降,對于上述指標,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統計價值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指標

2.3 對比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 兩組治療前骨代謝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價值。經治療6 個月,所有患者Ca、ALP、P 水平均有所下降,實驗組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價值(P<0.05),見表2。

2.4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經治療6 個月,實驗組I 級42 例,Ⅱ級30 例,III 級21 例,Ⅳ級2 例,治療有效率97.89%;對照組I 級19 例,Ⅱ級25 例,III 級21 例,Ⅳ級29 例,治療有效率69.15%,實驗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更佳,P<0.05,存在統計價值。

表2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3 討論

作為發病機制極為復雜的一種神經類病癥,癲癇多為患者腦部神經元異常導致,發作的主要癥狀是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全身痙攣等,發病時十分疼痛,如出現頻繁,會影響病人的認知能力[4]。丙戊酸鈉(VPA)是臨床常見的抗癲癇藥,入血后可上調中樞突觸囊泡(synucleoprotein like protein 2,SYTL2)含量,促進神經遞質的分泌,維持病人大腦皮層的正常放電[5]。丙戊酸鈉能提高谷氨酸脫羧酶的活力,降低Y-氨基丁酸氨基轉移酶的活性,發揮抗癲癇的效果。左乙拉西坦是新的抗驚厥藥,對癇性發作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正常神經細胞無明顯作用;通過對腦內神經遞質的調控,可以達到對癲癇的控制。已有研究表明[6],在臨床上使用左乙拉西坦和VPA 是一種較好的抗癲癇藥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HMGB-1、S100β水平分別為(4.66±1.67)μg/L、(0.62±0.18)μg/L,對照組分別為(6.53±1.61)μg/L、(0.81±0.12)μg/L,所有患者腦損傷標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實驗組患者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價值(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MBP、GFAP、BDNF、Ca、ALP、P 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實驗組患者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價值(P<0.05)。經治療6 個月,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7.89%,對照組為69.15%,實驗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價值。該結果與學者林春顏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7]。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聯合用于癲癇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謝,減輕腦損傷癥狀,有效提升患者認知功能,療效顯著,可在治療癲癇中應用推廣。

猜你喜歡
左乙拉西酸鈉
勘誤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療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的療效及預后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兒童部分性癲癇效果觀察
阿侖膦酸鈉聯用唑來膦酸治療骨質疏松
冰糖葫蘆
丙戊酸鈉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治療增效作用研究
齊拉西酮與奧氮平治療早期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分析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癲癇孕婦胎兒致畸率低
氣浮法脫除模擬鋅浸出液中的油酸鈉
HPLC-MS-MS法測定丙戊酸鈉的血藥濃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