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性措施預防關節鏡下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3-12-01 04:46余盤英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重建術綜合性關節鏡

余盤英

(江門市新會區中醫院,廣東 江門 529100)

關節鏡術后感染率極低,一旦感染,將嚴重影響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會造成關節軟骨破壞、纖維性粘連,及發生移植韌帶失效等后果,為患者帶來生理痛苦和經濟負擔[1]?;诖税丫C合性措施預防的方式用于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以期能降低術后感染的發生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月關節鏡下進行交叉韌帶重建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100 例,分為觀察組(綜合性措施預防)及對照組(使用傳統布巾預防)各50 例。觀察組男26 例,女24例;年齡20~55 歲,平均(34.28±3.15)歲。對照組男25例,女25 例;年齡21~54 歲,平均(34.88±2.53)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布巾預防。(1)皮膚:術前備皮選擇電動剃須刀。(2)術前把腳包裹在無菌巾內,應用酒精、碘酒等對施術部位常規消毒,用傳統布巾鋪巾覆蓋再在孔巾口粘貼3 L 手術薄膜。(3)無菌塑料膜在床旁水桶內引入沖洗液。(4)手術者穿傳統布手術衣。(5)體位:患者取仰臥位。(6)無菌塑料膜在床旁水桶內引入沖洗液。(7)按膝關節鏡常規操作開展手術,術前半小時內應用抗生素,如術程≥3 h,術中追加一次抗生素治療,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72 h 內。

觀察組綜合性措施預防。(1)皮膚:術前備皮選擇電動剃須刀。(2)使用碘酒消毒皮膚2 次,酒精脫碘。以膝部切口為中心環形消毒,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足尖,加強腳底部、腳趾間消毒,消毒后使用薄膜包裹。(3)鋪巾時使用關節鏡定制專用的一次性防滲透無菌單:在患肢下鋪2 塊大巾,大腿根部使用“U”形巾和1塊大治療巾包裹,小治療巾貼住大腿根部的大塊冶療巾,皮膚足部及小腿用小治療巾包裹,再鋪上帶集水袋的一次性防水孔巾,粘貼3 L 手術薄膜。(4)體位:患者取仰臥位,手術床下段揚起20°左右,小腿下垂位置高于手術床。(5)醫護人員做好雙手消毒工作。(6)完成好移植肌腱操作:用濕紗布包裹所取肌腱,避免落塵污染,減少在空氣中的暴露。用碘伏紗布包裹(預張力處理肌腱時),隨后借助生理鹽水洗凈。(7)其它措施:手術前半小時內應用抗生素,如術程≥3 h,術中追加一次抗生素治療。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縮短成24~48 h 內。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術后感染發生、膝關節功能評分、疼痛程度評分等。(1)術后感染發生率:總發生例數/50 例×100%。(2)膝關節功能評分(HSS)[2]:優:85 分及以上,良:70~84 分,中:60~69 分,差<60 分,劃分為屈曲畸形、穩定性、肌力、功能、活動度等,滿分100 分,實施術前、術后的有效評定。(3)疼痛程度評分(NRS)[3]:滿分10 分,0~3 分為輕度疼痛,4~7 分為中度疼痛,8~10 分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 23.0 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發生術后感染0 例(0.00%),對照組4 例(8.00%),觀察組術后總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兩組干預前膝關節功能評分無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指出通過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實施綜合性措施預防后,能改善膝關節功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觀察膝關節功能評分 (,分)

表1 對比兩組觀察膝關節功能評分 (,分)

?

2.3 比較NRS 評分 在實施干預前兩組疾病疼痛程度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指出實施綜合性措施預防后,患者疾病疼痛程度評分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觀察NRS 評分 (,分)

表2 對比觀察NRS 評分 (,分)

?

3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干預前兩組膝關節功能評分無意義,干預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證實經對關節鏡下交叉韌帶重建術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實施綜合性措施預防后,膝關節功能改善;在實施干預前兩組疾病疼痛程度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明顯指出實施綜合性措施預防后,患者疾病疼痛程度評分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針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發現切口愈合時間比較長,極易發生感染問題,造成傷口不良發生。術中患者皮下器官和組織同外界環境的接觸,會增加感染的發生率。所以通過采用綜合性措施預防方式,術前半小時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術前1 h 開啟空氣凈化設備,術后嚴格按照無菌規程進行患者傷口換藥。提示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患者實施綜合性措施預防的方式,可改善膝關節功能水平,降低疼痛程度[5]。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感染患者0 例(0.00%),對照組4 例(8.00%),兩組對比發現觀察組術后總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院感科從術前準備,術中無菌操作、術后換藥、醫生手衛生這四個方面加強管理,對I 類手術建立個案表,全程跟蹤。加強培訓,科室醫務人員對切口感染診斷標準掌握熟練,有問題及時反饋,未發生漏報現象;綜合性措施預防措施實施以來,醫生都能認真填寫完整,及時提交,并對于感染有關因素及時反饋,有助于發現感染危險因素并及時整改。說明通過前期培訓,實施監測及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術切口感染。

綜上,針對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或半月板成形手術患者應用綜合性措施預防,可提升疾病療效,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膝關節功能水平的提升,降低疼痛程度,適合推廣。

猜你喜歡
重建術綜合性關節鏡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SLAP損傷合并岡盂切跡囊腫的關節鏡治療
定制鋪絲新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綜合性能
青少年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腦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觀察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模糊PID在離合器綜合性能實驗臺中的應用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時間選擇
關節鏡術后電話回訪的效果觀察
假體置換聯合LARS韌帶軟組織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
教師在綜合性學習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