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的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

2023-12-06 10:21趙洪碩常凱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34期
關鍵詞:信陽市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

趙洪碩 常凱

摘要:土地可持續利用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進行評價,有助于掌握信陽市土地利用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為完善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文章以河南省信陽市為研究區,構建包括環境資源可持續性、經濟可行性、社會可接受性3個因素,9個參評因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基于層次分析法(AHP)計算指標權重,客觀評價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水平,并對各指標評價結果展開分析。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趨勢,2018達到相對最高值;2016-2019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的環境資源可持續性及社會可接受性持續提高;經濟可行性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經濟效益有待提升。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雖然整體水平居高不下,但仍有發展空間,針對層次分析法(AHP)的量化結果分析,今后信陽市政府應加強土地資源生態利用,加大專項資金和科技投入,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監督機制,從而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AHP);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信陽市

土地資源是人類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其可持續利用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強調:“綜合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合理確定并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凸顯了土地可持續利用在土地資源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信陽市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確定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自“1335”工作布局實施以來,該市依托區位優勢、交通樞紐優勢及自然資源優勢,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2023年1-2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居全省第 12 位,較上年前移3個位次,全市經濟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但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需求處于高位運行狀況,土地產出效益低、土地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日漸凸顯,如何實現信陽市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與土地可持續利用的相互協調,是該市亟須解決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進行評價,能夠充分掌握信陽市土地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提供分析工具,從而實現信陽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是土地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其目標具有多維性。從目前研究來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已經逐步簡化為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及資源環境可持續三個方面;具體包括人均收入、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化水平、人口密度、林地覆蓋率、人均耕地面積等指標;評價方法已經轉為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多種方式,如熵權法、生態足跡法、灰色關聯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較先進,但較多評價指標之間的相互獨立性難以保證,且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復雜,類型多樣。因此,評價方法應考慮目標多維性、指標獨立性。層次分析法(AHP)作為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能將復雜問題進行分解,對方案進行協調性分析,使得方案之間互不影響,通過一致性檢驗即滿足指標間相互獨立性,在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信陽市作為重要的農業區,肩負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本文借鑒既往研究成果,以信陽市為基本評價單元,構建包括環境資源可持續性、經濟可行性、社會可接受性3個因素、9個參評因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進行評價,以期完善信陽市土地利用規劃。

一、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區概況

信陽市位于淮河上游,地處東經113°45″至115°55″、北緯30°23″至32°27″之間,東接安徽,南臨湖北,是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糧食核心產區。截至2022年年末,信陽市下轄8縣2區,行政區劃總面積為18916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為618.6萬人,城鎮化率達51.76%。全市生產總值為3196.23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河南省前列。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推進,土地質量退化、耕地減少、用地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逐步凸顯,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面臨挑戰,糧食安全成為潛在風險隱患。為深入了解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水平,本文通過層次分析法(AHP)進行詳細量化分析。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源自《信陽統計年鑒(2017-2021)》、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2020)、信陽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等資料。

二、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遵循可持續發展理論,堅持科學性、系統性等原則,結合信陽市實際發展現狀,參考孫茜、韓錦輝等人構建的評價體系,構建了以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為目標層(X),環境資源可持續性、經濟可行性、社會可接受性為準則層(Y),9個參評因子為指標層(Z)的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涵如下:

1. 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反映了研究區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及人類生產生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诖?,本文共選取森林覆蓋率Z1(%)、人均耕地面積Z2(hm2/人)、土地墾殖率Z3(%)等方面的指標。

2. 經濟可行性(Y2)主要反映土地投入產出的產品及服務價值,基于經濟效益衡量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本文選取人均GDPZ4(萬元)、GDP增長率Z5(%)、第三產業比重Z6(%)等指標反映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在經濟效益方面的合理性。

3. 社會可接受性(Y3)反映了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下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及社會文明程度?;诖?,本文從人地關系、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選取人口密度Z7(人/km2)、城鎮化率Z8(%)、城鄉居民收入比Z9(%)3個指標。

(二)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

本文采用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AHP)計算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權重值。通過調查問卷邀請與本研究相關的專家學者對準則層(Y)、指標層(Z)的影響因子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如下:

1. 采用方根法計算判斷矩陣的權重值。通過計算得到:Y1 Y2 Y3的特征向量為(1.494,0.928,0.721)T;Z1 Z2 Z3的特征向量為(1.339,0.874,0.855)T;Z4 Z5 Z6的特征向量為(1.357,0.737,1.000)T;Z7 Z8 Z9的特征向量為(1.710,0.721,0.811)T。準則層(Y)、指標層(Z)的權重值如表1所示。

2. 通過SPSSAU軟件對單層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判斷矩陣的合理性。通過計算得到:CR(X)=0.001<0.1,CR(Y1)=0.058<0.1,CR(Y2)=0.010<0.1,CR(Y3)=0.028<0.1,說明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具有合理性;其準則層(Y)、指標層(Z)的權重系數(表1)可以作為參考標準。

(三)評價指標的無量綱化

由于原始數據量綱有差異,指標之間欠缺可比性,本文通過百分比標準化法對信陽市原始數據進行量化處理。

若原始數據為正向指標:

若原始數據為負向指標:

式(1)、式(2):rj代表量化值,aj,bj分別代表實際值、目標值。通過計算得到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的量化值,如表2所示。

(四)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

本文通過加權法對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進行綜合評價,方法如下:

式(3)中F代表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的綜合評價值,rj代表量化值,Wi代表權重值。根據表3判斷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水平的高低。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將表2數據代入前文式(3),得出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的準則層(Y)、目標層(X)評價結果,詳情見表4和圖1。

由表4評價結果可知,2018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評價值相對較高,2020年處于較低水平;從圖1可以看出,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整體水平變化不大,波動較為平緩。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目標層(X)、準則層(Y)的評價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一)目標層(X)評價結果分析

從圖1及表4綜合評價結果可知,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趨勢,波動較為平緩;由2016年的0.7947上升到 2018年的0.8378,增幅約為5.4%;2018-2020年則持續下降。參考表3評價標準,發現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經歷兩個階段變化,2016-2018年由初級可持續利用階段過渡到可持續利用階段,2019-2020年又回歸至初級可持續利用階段??梢?,信陽市土地利用方式仍需完善,保障土地可持續利用仍是信陽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

(二)準則層(Y)評價結果分析

1. 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

從表4和圖1的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評價結果來看,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在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方面評價分值最高,呈現先穩定后上升再下降的趨勢,具體分為三個階段。2016-2017年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處于平緩階段;2017-2019年則逐步上升,從2017年的0.9262上升到2019年的0.9861,增幅約為6.1%,表明2017-2019年信陽市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環境資源的保護與整治;而2019-2020年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開始下降,下降幅度約為12.1%,表明這一時期信陽市在環境資源治理及保護方面有所忽略??傮w來看,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近五年來變化較小,評價分值居高不下,但在城市化進程繼續推進下,環境資源的可持續性仍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2. 經濟可行性(Y2)

從圖表評價結果可知,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在經濟可行性(Y2)方面最低,但有緩慢上升趨勢。由2016年的0.6200上升到2018年的0.6653,增幅約為7.3%,呈上升趨勢;而在2018年開始下降,隨后又呈緩慢上升趨勢。參考表3評價標準,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可行性(Y2)在2017年處于可持續利用起始階段,其余年份雖然處于初級可持續利用階段,但與此階段最低基礎分值0.60較為接近,僅是剛進入初級可持續利用階段。因此,信陽市土地利用下的經濟效益仍有提升空間。

3. 社會可接受性(Y3)

由圖表可知,社會可接受性(Y3)評價分值由2016年的0.7500上升到2019 年的0.7774,增加了0.0274,增幅約為3.7%,呈緩慢上升趨勢;2019-2020年開始下降,降低幅度約為12.4%??傮w來看,社會可接受性(Y3)評價分值在圖表中位列第三,其波動趨勢與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較為接近??梢?,信陽市土地利用在社會可接受性(Y3)方面有拓展空間,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借鑒既往研究成果,結合土地利用復雜特性,構建包括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經濟可行性(Y2)、社會可接受性(Y3)3個因素,9個參評因子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做出評價,結果顯示:

從目標層(X)評價結果來看,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綜合水平呈先升后降趨勢,波動較為平緩;其土地可持續利用經歷了初級可持續利用到可持續利用再到初級可持續利用的兩個階段。信陽市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性、保護整治的有效性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從準則層(Y)評價結果來看,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在環境資源可持續性(Y1)方面評價分值最高,呈先穩定后上升再下降的趨勢,整體評價分值居高不下;經濟可行性(Y2)方面最低,但有緩慢上升趨勢;社會可接受性(Y3)方面,評價分值位列第三,呈現先升后降趨勢,表明該市土地利用的社會可接受性(Y3)仍有上升空間,區域居民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二)建議

土地可持續利用關乎區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系統之間的協調發展。根據本研究結果,2016-2020年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整體處于較高水平,但也面臨著較大壓力。隨著信陽市“1335”工作布局的加快實施,土地資源的“負荷量”將會增大,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面臨挑戰。對此,結合信陽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土地資源生態利用。信陽市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確定的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應當倡導綠色工業,防止廢氣、廢水等污染物排入土壤及河流中。在新的城市建設中加強土地資源生態利用,推進土地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生態城市”的形成。

加大專項資金和科技投入。土地資源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資源,信陽市目前土地產出效益一般,應加大專項資金和科技的投入,以期促進土地產出效益的提高。第一,以專項資金大力推進信陽市交通基礎設施及公共領域的建設,與其他城市實現資源共享,切實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第二,在信陽市建設用地利用等方面投入高新技術,深層次挖掘區域土地利用潛力,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監督機制。信陽市作為農業大市,肩負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應當完善土地制度管理和監督機制。第一,科學編制信陽市土地利用規劃,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利用規劃修編保障信陽市可持續發展。第二,堅持“科學、有序、合理”原則,分階段、分步驟、有計劃地做好信陽市土地收儲、出讓等工作,全力保障土地供應。第三,通過ArcGIS等科技管理手段,對收集的土地資源信息錄入、整理、建立數據庫,若發現違法用地,嚴格按照信陽市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給予嚴厲處罰,切實維護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S].2021.

[2]李修峰,周丁揚.城市近郊區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04):122-127.

[3]張正峰.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續利用目標、挑戰與應對策略[J].中國土地科學,2019,33(10):48-55.

[4]高順前,楊柳.貴陽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可持續評價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3(02):13-18.

[5]員開奇,董捷.低碳視角下的城市圈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4,34(01):226-231+236.

[6]蘇晨晨,周奧,潘玉翠,王璦玲.基于PCA的龍口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2):96-103.

[7]張靜.漢中市土地利用綜合效益評價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02):115-120.

[8]王越,黃義忠,關玉龍.生態脆弱的民族地區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以云南省瀘水市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08):226-233.

[9]苗紅萍,王曉偉.基于生態足跡的哈薩克斯坦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J].世界農業,2014(07):55-59.

[10]楊皓,張貴軍,葛智超,徐大海,朱永明.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淶水縣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4):6199-6203.

[11]楊子生,楊詩琴,楊人懿,王佳,吳秋菊.基于利用視角的土地資源分類方法探討[J].資源科學,2021,43(11):2173-2191.

[12]黃碩磊,何奕忻,楊早,鞠佩君,陽小成,王凱倫,馮毅,陳槐,吳寧.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體系的構建——基于層次分析法[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22,28(06):1635-1645.

[13]孫茜,張小虎.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河南省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04):224-226+230.

[14]韓錦輝,趙文晉,楊天通,王斯勃.基于改進TOPSIS法的東北農牧交錯區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及障礙因子診斷[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03):279-284+291.

[15]劉志濤,蘇根成.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和林格爾縣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量化評價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06):41-47.

(作者單位:趙洪碩,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常凱,固始縣發改委節能監察中心)

猜你喜歡
信陽市綜合評價層次分析法
信陽市
信陽市環宇針織服裝有限公司
信陽市屋頂綠化植物的選擇及應用
信陽市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道路擁堵的研究
鄭州市各縣(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