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與提升建議

2023-12-08 12:14蔡方凱蔡禮淵
成都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應用型變量滿意度

趙 柯,蔡方凱,蔡禮淵

(成都工業學院 a.網絡與通信工程學院;b.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成都 611730)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明確要求加快大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1]。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對高校培養精通信息與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可從事相關工作的ICT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高校以“行業 ICT”復合型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為引領,創新IC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培養具有較強的理論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ICT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伴隨著“以人為本”“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化,IC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尊重學生的個性、專業發展需求以及興趣愛好,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掌握學生的滿意度及學生的需求,成為高校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而學生滿意度也日漸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關于高校學生滿意度的研究國內外成果較多,竇碩華等[2]、劉喜梅等[3]對大學生滿意度測評起源、學生滿意度定義進行研究,考證了國內21世紀后啟動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滿意度調查等大規模的實證研究。關于學習者滿意度模型構建方面,在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模型[4]的基礎上,劉麗娜[5]構建了非學歷遠程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曾嘉靈等[6]探究了在線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的5個變量,趙國棟等[7]、姚文建等[8]提出了學生滿意度分析模型、滿意度因果關系模型的師生、課程等影響因素研究。對學習者滿意度的研究日趨成為焦點,國內外研究者將顧客滿意度模型應用到遠程教學、網絡教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分析評價當中,針對網絡課程、平臺體驗、在線學習感受等歸納出影響學習者滿意度的分別是學習者、教師、課程、技術、設計和環境等,取決于教學、互動、教師、技術和課程管理等因素。但是,這些探討和策略多采用SPSS相關統計軟件來進行分析學生滿意度情況,其實踐性有待加強;上述研究對象多為普通高校學生,從實證的角度定量探索和驗證各個因素對學生滿意度影響程度的研究鮮少見到。因此,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ICT應用型人才培養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厘清滿意度影響因素的構成及相互關系,探索增強學生學習滿意度、提升學習效果的合理的路徑和方法。

1 研究假設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提出應用型本科高校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影響假設:

1)實習實訓條件、學習媒介平臺、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學習資源條件被認為是師生教與學過程中重要的聯系中介因素,具有傳播信息和反饋調節的作用。這些中介因素決定了教學信息傳遞的效能,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诖?我們推測假設1(H1):學習資源條件的設計可能對學生滿意度產生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2)教師被視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其在學習過程中擔負著主導、控制、協調和溝通的角色,教師通過對學生特點的判斷,確定教育方向與目的,選擇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認知和適應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可能會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種積極的教師行為可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滿意度?;诖?我們提出假設2(H2):教師行為可能對學生滿意度產生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3)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協作互動被視為教師對教育工作和學生態度的一種體現,同時也展現了課堂教學藝術。良好的協作互動反映出師生之間平等與民主的關系,同時也創造了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種互動不僅僅是在學業上進行指導,更是在思想觀念上的引導。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通過師生之間的協作與互動,可能能夠建立更緊密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習動力。因此,我們提出假設3(H3):協作交互可能對學生滿意度具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4)校風、學風、班風等校園文化環境因素被認為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決策和實施。這些因素類似學習環境,可能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滿意度?;诖?我們提出假設4(H4):學習環境可能對學生滿意度產生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5)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扮演著主動的角色,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較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成就,他們往往會更有動力、更積極地參與課堂。這種積極的參與度和認真程度可能會促進對學校的認可,并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積極影響。同時,教師也會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度較高而更加投入教學?;谶@種觀點,我們提出假設5(H5):學生的學習成就可能對滿意度產生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我們假設,學習資源條件設計、教師行為、協作交互、學習環境、學生學習成就等5個因素是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影響的主要因素,其相互關系見圖1。然而,為了驗證上述假設,需要進行實證研究并收集更多的數據支持。只有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充實的實證證據,我們才能更準確地確認上述假設因素對學生滿意度的確切影響。

圖1 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假設

2 實證研究與分析

2.1 問卷的發放

以應用型本科院校近3年采用的學生滿意度調查問卷[9]為藍本,根據ICT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性進行修改完善,提高其針對性、有效性。結合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等要求,設計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測試指標及相應的量表,確保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項目組對應用型本科院校ICT相關專業的180名學生進行了預測試,對預測數據進行了驗證分析,并對問卷進行了修訂完善,最終形成了包含52個統計變量的量表。然后,對ICT相關專業的720名學生發放問卷,收回有效問卷685份,有效率為95.14%。設5個程度選項,即A為非常滿意、B為較為滿意、C為一般、D為不太滿意、E為不滿意,測試學生個人主觀意愿和評價。采用問卷星在線平臺測試問答。

2.2 相關性檢測

對上述測試結果,首先進行皮爾遜相關性檢測,對數據進行線性相關性檢測。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強相關前5位見表1。

表1 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強相關前5位

其余變量只存在較弱相關。同時,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特征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即變量間存在著多重共線性,所以需要對變量的篩選,選出評分比例高的特征。需要說明的是,根據上述假設與相關調查問卷數據,首先選用采用SPSS軟件繪制學生滿意度主成分分析模型,發現以85%解釋度為界,通過提取教學活動、教學條件、校園環境等所包含的27個主成分,可以將數據的解釋度提高至85.69%。然而,結果中前2個成分影響比例很高,后面成分的比例極為平坦,故本研究未采用主成分模型分析。

2.3 逐步回歸模型

由于主成分分析效果不佳,所以本研究進行模型優化,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根據調查數據、研究假設等,采取以“學生的總體滿意度”為因變量,進行過原點線性回歸。

對所有回歸自變量X1,X2,X3,…,Xp,分別同因變量Y建立一元回歸模型:

Y=β0+βiXi+ε,i=1,2,…,p。

(1)

(2)

(3)

最后考慮因變量對自變量子集的回歸重復式(3)的計算,直到沒有變量引入為止。

基于上述模型假設以及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通過逐個向模型中加入或刪除變量,尋求最優的預測變量組合。為了便于比較各變量對結果的影響程度,項目組進一步按標準化系數大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通過逐個向模型中加入或刪除變量,尋求最優的預測變量組合。最終得到的主要統計變量見表2。為了便于比較各變量對結果的影響程度,進一步按標準化系數大小對結果進行排名,根據基礎數據將學生的總體滿意度指標作為因變量,進行過原點線性回歸,結果見表3。

表2 統計變量及其描述

表2(續)

表3 逐步回歸主要影響因素結果

2.3 結果與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假設的關鍵變量均在最優的預測變量組合中,即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與學生對學習資源條件設計、教師行為、協作交互、校園學習環境、學生學習成就具有正相關。通過皮爾遜相關系數分析可知,學生對已開設的專業課程教學的總體滿意程度,與本專業課程考核方式(考核方法和總評成績的計算)、專業課堂教師教學對學習的幫助程度呈現強相關,由于課程考核的學業成績直接關系學生能否順利畢業,也是報考研究生或者公務員的重要參考,因此學生高度關注專業課程考核方式,更傾向于多元化、注重實踐能力的考核方式。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組織、引導,對學習問題的解疑答惑,給予了學生極大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受到被測學生高度認同。學生對校風學風的滿意程度,表現為與對輔導員工作的滿意程度強相關。也從被測學生的視角反映出,對輔導員加強班級學風、班風管理,提供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提出了訴求。學生對校園學習環境的滿意度,呈現與對圖書館學習資源和環境的滿意程度較強相關,表明當代大學生更多需要自我規劃和自我學習,圖書館館藏和信息資源成為了重要的學習資源,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服務,因此受到學生的強關注。而學生取得學習成績與效果、專業知識技能增長、自我學習評價和認同等學習過程的收獲與學生的滿意度呈現較強相關。其余變量之間只存在較弱相關。此外,調研期間通過項目組與ICT相關專業學生的訪談得知,學生對學習成就的滿意度,與對專業認知教育、學習環境、畢業以后第一年的薪酬,也有適中的關聯度。對日常管理的滿意度,與對校風學風的滿意程度、對學校防疫工作的滿意程度,以及對創新創業教育滿意程度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綜上,本研究將學生對學習資源條件設計、教師行為、協作交互、校園學習環境、學生學習成就假設為影響學生滿意度的5個關鍵因素。經過調研、檢驗、分析,本研究的所有假設都得到了支持,較好闡明了ICT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和相互關聯。

3 提升滿意度建議

應用型高校要提升ICT應用型人才學生的滿意度,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本研究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3.1 強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專業學習滿意度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行為所呈現出的教學模式,以及師生交流互動、幫扶指導,是學生的滿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首先創新實施“行業ICT” 應用型人才“全鏈條”教學環節培養模式,以“行業ICT”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體系為引領,組建集“科學研究、政策指導、工程應用、技能實操”于一體的多方混編師資團隊,整合“行業ICT”教學資源,提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實效水平。其次,注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考核評價”全過程監控,尤其注重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個性化教學設計,合理設置考核評價方式,著力培養學生具備“行業ICT” 應用型人才的理論應用和實踐動手能力。最后,強化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交流溝通,通過專業介紹、學業指導、課后解疑答惑,以及學科競賽指導等,讓學生深刻了解ICT專業“干什么、學什么、如何學”,形成良性互動,提升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滿意度。

3.2 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

學生學習成就感是影響學生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加強宣傳,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依托入學教育、專業教育等渠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業觀。其次,注重加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升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使之具備學風、班風管理等“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工作布局能力。如選派優秀輔導員參加工程實踐鍛煉,幫助其進一步開闊視野、豐富閱歷,提升輔導員實踐育人能力。再次,發揮學業導師作用,聘請學校專業教師與ICT企業工程師擔任導師,聯合深度挖掘實驗、實踐環節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將企業在攻堅克難生產過程中涌現的拼搏精神、釘子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課程內容和實驗環節。引導學生在潛心鉆研、探索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工程能力、ICT行業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建立學習成績與效果評價機制,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評價,增強其歸屬感與學習成就感。

3.3 增強條件保障,提升學生幸福感

專業課程設置、校內實驗(實訓)條件、校外實習條件及安排等學習資源條件設計,對學生滿意度具有較強影響。因此,高校必須首先通過頂層設計,預先做好專業教學資源的設計、調配、建設和維護。其次,與ICT企業深度合作,引入最新的技術標準,將政策鏈、專業鏈、ICT企業行業的技術鏈有效整合,形成“政行園企?!倍喾絽f同、有機融合、同頻共振,通過組建ICT現代產業學院,提供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在真實的ICT產業環境中提高學生行業應用能力。再次,學習條件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提供豐富而有選擇性的學習資源是提高學生滿意度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應進一步豐富選擇性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最后,還需要注重建立學生的評價與反饋機制,鼓勵學生及時反饋在學習資源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予以進一步優化和及時解決,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和認同感,達到管理、服務與育人的統一,協同推進學生成長成才。

猜你喜歡
應用型變量滿意度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抓住不變量解題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也談分離變量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