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諾獎得主的“事業曲線”說開去

2023-12-08 05:17劉海明
雜文選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獎得主諾獎安妮

劉海明

中秋、國慶“黃金周”期間,出門旅行成為許多人首選的度假方式。外出旅行,觀賞自然風光必不可少。自然景觀之美,美在景觀的曲線。當不同景物共處同一個空間,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這些景物的錯落有致,給人以曲線之美和韻律之美的享受。

曲線之美,美在變化,美在直觀。曲線由無數個肉眼看不到的節點組成,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數學的曲線圖,映入人們眼簾的只是成型的、靜態的曲線。至于組成曲線的無數個無法分辨的點,恐怕很少有人去探究它們對曲線成形的貢獻。

曲線之美,絕非自然景觀和數學的專利。許多了不起的人,他們的人生之路,又何嘗不可以繪制出一幅曲線圖呢?這樣的“人生曲線”,同樣折射出人性的偉大。

對那些立志獻身科學的人來說,科學探索伴隨著失敗和成功,而功少敗多是科學探路者的集體寫照。如果把一名科學家的探索歷程繪制成一幅數學圖形,相信沒有一位科學家的事業圖形會是一馬平川的直線圖,彎彎曲曲的“事業曲線”才是這個群體的標配。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費倫茨·克勞斯和安妮·呂利耶,以表彰他們將產生阿秒光脈沖的實驗方法用于研究物質的電子動力學。其中,法國物理學家安妮·呂利耶成為第五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10月5日,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三位科學家因研發“量子點”獲獎。三位獲獎者中,自稱“這一生從沒睡飽過”的法國科學家莫吉·巴旺迪,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有次化學考試只考了二十分。

綜合有關諾獎得主的新聞,不難發現,諾獎得主的科學成就多是二三十年前做出來的。對于這樣的“舊聞”,也許當事人早就不再當回事,科學探索的征程雖然崎嶇,但永遠不會缺少新奇的東西,倒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往事重提”,把這些科學家推上了事業的巔峰。

每一項諾獎揭曉,媒體都要追逐獲獎者,把他們的人生點滴集納起來,變成動聽的故事講給受眾聽。受眾再到輿論場發表看法,表達自己對諾獎得主的仰慕之情。在社交媒體跟帖評論區,有關諾獎的話題下面,總能很快矗立起一座“點贊大廈”。

每一位成名的人士背后,都可以還原成一個漫長的“事業曲線”。韓愈在《馬說》中對此進行了形象的描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薄安畼废囫R”早已成了成語,只是世人多對伯樂稱贊有加,而對那些默默無聞奉獻于自己熱愛事業的無名人士,往往關注不夠。

上面的新聞提及,物理獎得主之一的安妮·呂利耶教授,六十五歲的她在接到諾獎委員會工作人員電話通知時,正在給學生上課。獲知了這個意外之喜,后面的課她上得有點兒不專心……

無獨有偶,化學獎得主之一的莫吉·巴旺迪,大學時有次化學考試曾創下二十分的“盆地”紀錄。當時的老師和同學怎會想到他有朝一日能夠成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呢?

從安妮·呂利耶教授到了退休年齡還做著一線普通教師的教學事務,到莫吉·巴旺迪的“一鳴驚人”,這些科學家職場上的平凡可見一斑。如果不是此番獲獎,興許他們的“事業曲線”向下彎曲居多,雖然也有向上彎曲的軌跡,卻難以達到“事業曲線”的頂端。

科學探索造福全人類,這是科學家受人敬重的原因之一。每個時代和每個國家,都有無數科學家在各自的科研崗位上,默默地從事著科學探索工作,他們中大多數人可能終生無法舉世聞名,但正是他們孕育著了不起的科學發現。

面對成功的科學家,我們發自內心地欽佩他們,由衷地予以贊美。贊美之余,不妨重溫韓愈先生的《馬說》,從而認識到世上沒有哪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因為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屬于他們本人的“事業曲線”。

曲折起伏的事業歷程,揭示的是人生的真諦。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純然興趣,把這樣的興趣當作一份值得終生追求的事業。純然的興趣讓人放下功名利祿的干擾,也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的無心插柳,促使人們獻身于自己喜愛的事業。這樣的“事業曲線”之美,因為由自己繪就,因而也更有意義。

【原載《北京青年報》】

插圖 / 伯樂相馬 / 張愛學

猜你喜歡
獎得主諾獎安妮
好久不見的自己
聚焦諾獎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殘雪,為何能成諾獎熱?
諾獎得主唐娜·斯特里克蘭:做自己喜歡的事
諾獎也征服不了的好萊塢
諾獎得主霍夫曼團隊落戶深職院
這樣單純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六大諾獎得主答經濟之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