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瀾湄五國體育文化簡析

2023-12-09 00:32鵬,彭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老撾柬埔寨緬甸

王 鵬,彭 健

(湖南科技大學 體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瀾湄合作(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LMC)是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沿岸的中國、泰國、越南、柬埔寨、緬甸、老撾聯合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其目的是為了促進該區域國家之間的合作和發展.自瀾湄合作啟動以來,六國共同攜手、團結奮斗,推動這一新型次區域機制的高水平發展,為該區域人民帶來了實際的利益[1].LMC構建了“3+5”合作框架,即確定了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支柱,以及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五個優先合作方向,成功實施了許多惠及民生的項目,為全面長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但是現階段體育合作在LMC政策體系內并未作為優先領域.2020年,李克強總理在LMC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表示,LMC已經從快速拓展期進入全面發展期[3].合作框架也從“3+5”發展為“3+5+X”[4],體育界需要抓住拓展“+X”的時機,盡快納入LMC的政策體系.

瀾湄流域地區的跨境民族多達20多個,部分民族跨越國境參加本民族的體育活動,極大促進了國家間的體育交流與發展[5].本研究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地區民族跨越國境參加體育活動的行為事實為依據,梳理瀾湄五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歷史與傳承和現代競技體育水平,為促進我國與湄公河國家體育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理論依據,加快LMC機制框架中的體育合作,發揮體育的獨特價值,助推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

1 瀾湄五國簡況

1.1 泰 國

泰王國,舊作“暹羅”,東臨老撾和柬埔寨,南接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靠緬甸與阿曼達海,國土面積為51.30萬平方公里,是東盟創始成員國之一,同樣也是“一帶一路”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支點.從古至今由于地理、歷史的原因,早在元朝時期,就有中國陶瓷工匠來到泰國傳播制陶工藝.泰國大城王朝時期,許多東南沿海民眾來到泰國謀生,與當地老百姓水乳交融,播下了中泰友好的種子[6].泰國文化以佛教文化為主體,融合了中國、西方等國外文化,具有高度的自我調節性、較高的張弛度,以及泰民族的穩定性和緊密性,對泰國的獨特性、民族性和國家獨立性方面都起著積極作用[7-8].

1.2 越 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東海岸,國家面積約為32.96萬平方公里,東面溯臨南中國海,陸地與柬埔寨等國家接壤,隔北部灣與海南省相望,是東西文明的交匯地[9].越南共有54個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區,復雜多樣的傳統文化習俗使得越南擁有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中絕大部分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通過在廟會和民間活動表演得以流傳和發展.越南民族文化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風俗習慣和地理優勢,成為了越南武學和武道誕生的沃土.越南武學和武道是在“人文”和“尚武”的生活哲理上形成的,是越南人民生存和發展的指南之一.越南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是特定歷史條件下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相互交融產生的,主導著越南文化的發展,具有文化結構的民族性、來源的多樣性、文化內容的包容性和文化交流的主動性等特征[10].

1.3 緬 甸

緬甸位于東南亞最北端,緬甸的國土形狀像一個長尾巴的風箏,面積約為67.66萬平方公里,沿著馬來半島向南延伸,北部與中國接壤,而東部則與老撾接壤,西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緬甸的種族是多樣性的,一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撣族等.雖然緬甸沒有正式的官方宗教,但是緬甸文化深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近十分之九的人口信奉小乘佛教,絕大多數緬甸人和撣族人都是佛教徒.佛教不但是緬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還是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11].佛教文化最引人注目的表現是緬甸許多寺廟和寺院的宏偉建筑和雕塑,特別是仰光、曼德勒和蒲甘,緬甸中西部古王國(驃國和孟國)的遺址等.緬甸文化吸收了印度、中國、西方等文化,殖民時期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多,隨著民族主義的增長和重新獲得獨立,聚集了新的力量,傳統文化仍占據主體地位.

1.4 柬埔寨

柬埔寨王國靠近泰國灣,陸地面積為18.1萬平方公里,被泰國,老撾和越南包圍.柬埔寨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但有100萬至200萬柬埔寨人居住在城鎮,多居住在首都附近.柬埔寨人口以高棉族為主(85%).其余的人口由占族、中國人、越南人和一些生活在東北部的小民族社區組成,被稱為“高原部落人民”,但他們屬于不同的部落,如Phnong,Tomphoeun和Kroeung[12].柬埔寨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歷史上經歷過輝煌燦爛的鼎盛時期,也遭受過其他周邊國家或民族統治入侵,即便在近代也遭受過法國的殖民統治,一直到1950年左右才取得了獨立[13].柬埔寨文化由印度、中國以及其本土文化融匯而逐漸形成,印度教、佛教以及神王合一的崇拜作為主要特征貫穿其發展[14].

1.5 老 撾

老撾地處亞洲大陸的東南部,是五國中唯一的一個內陸國家,國土面積為23.68萬平方公里,其主要地形包括山地、高原等,約占80%,國家疆域形狀宛如一朵盛開在中南半島北部的荷花.老撾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49個民族和160個團體,統稱為老撾族.老撾人最早信奉泛靈論,此后逐漸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轉信奉小乘佛教[15].老撾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老撾人主要生活在低地河谷,種植濕稻,其他大多數民族則生活在高地,以旱稻耕作、狩獵、采集和刀耕火種的農業為生.老撾擁有悠久的歷史,可分史前社會與傣族移民、蘭香(老撾-泰王國)、與暹羅的戰爭、法日的殖民統治、二戰與老撾的獨立、美國援助與共產主義的進步、中立的幻覺、老撾的秘密戰爭、共產黨的接管、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九個階段[16].老撾作為我國鄰國,同屬社會主義國家,以佛教文化為主,形成的文化具有共存性、多元化、兼容并包等特征,較好地處理了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和宗教文化的關系,為社會安定、政局穩定提供了保障.

2 瀾湄五國主要的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傳統體育是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所有體育活動的總稱,且滿足傳統性的需求,通常在特定地區流傳,之后再擴展至其他地區.民族傳統體育作為一種歷史性傳統文化資源,是一個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積淀,凝聚了國家和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與認同.

2.1 泰國泰拳

泰拳是泰國的民族傳統運動,是一種武術,起源于軍事用途,可追溯到13世紀素可泰王國時期.泰拳被稱為“八肢藝術”,因為它利用了8個接觸點,即拳、肘、膝蓋和踢腿.這與拳擊和空手道等其他站立格斗運動有所不同,但與緬甸的緬拳(Lethwei)、老撾的老撾拳(Muay Lao)和柬埔寨的高棉拳(Bokator)類似.泰拳作為現代格斗運動,從泰國傳統武術中汲取元素,于20世紀初首次正式化.這項運動受到英國拳擊的影響,拳手們還放棄了用繩索纏繞的雙手(“Kard Chuek”),并開始在比賽中戴拳擊手套[17].

如泰國歷史所記載,第一支泰國軍隊誕生于保衛王國的需要,士兵們被教導武裝和非武裝戰斗.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武術發展為今天的泰拳,它的歷史與國家命運緊緊交織在一起.由于各個國家之間經常斗爭和打仗,泰拳逐漸在斗爭中發展和創新,在實戰中檢驗和改進.古代泰拳更多被作為一種重要的生存工具,在國家個人受到威脅時用以自衛,戰爭以后,泰拳通過作為軍事訓練與娛樂得以存續.泰國人們愛好武術之風,每當寺廟廟會或重大傳統節日時,泰拳常作為重要的表演節目,泰國人以打拳、看拳、賭拳為樂.由于泰拳獨特的異域風情、神秘的拜師儀式與緊張刺激的表演,使得泰拳既是泰國民族傳統體育,同時也是風靡世界的格斗運動[18].

2.2 越南武術

越南武術是由越南人民創造的,一方面來源于戰爭,另一方面來源于廟會和民間活動,以及中國武術文化的影響.越南武術是越南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越南在經歷了四千年建國護國、祖先抵抗外侵的過程,慢慢在積淀了深厚傳統歷史中誕生出來的特殊戰斗技術、使用兵器技巧以及相關武術思想流派.越南武術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傳統思想為導向,以儒家哲理、醫學為理論基礎,同時融合東方哲學,體現了陰陽說、五行的整體觀念,還包括動與靜、剛與柔之間的辯證關系[19].

根據研究,越南武術起源于高棉武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柬埔寨吳哥時代或更早的時期.越南武術經過長期的交流和融合,在此過程中逐漸吸收了多種武術文化的精華,如馬來的班卡蘇拉(Pencak Silat)等,形成了具有宗教性、實戰性和融合發展性的特性.如今,越南武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六個門派:北河、平定、南部、引進中國、引進于其他國家以及當代越南的競技武術.該體系下面有50多種不同的武術門派,總共約有363套武術.其中,越武道是越南本土最具影響力的武術形式之一[20].

2.3 緬甸藤球

早期東南亞歷史學家將藤球(Chinlon)視為大型“節日和娛樂”中的一種流行游戲,直到殖民時期歐美文化的融入藤球才被定義為體育[21].Chinlon也被俗稱為“腳踢的排球”運動.其規則要求雙方運動員在一個類似羽毛球場地上進行比賽,同時采用足球和毽球的技術,將藤球踢入對方場地內得分,同時還要防止對方將球踢入本方場地.歷史學家Anthony Reid在對游戲的一般性討論中將Chinlon視為“一種非競爭性的運動,并且是最具東南亞特色的運動項目”[22].

關于Chinlon的發源地,東南亞的多個國家都聲稱是起源于本國,但是緬甸人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在本國的歷史上建立了Chinlon時期.當代的旅游手冊、流行雜志、政府網站和報紙都將Chinlon的起源追溯到Pyu文明(第一至第八世紀),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古代緬甸的第一個政治文化[23].另一個關于Chinlon的文獻資料證明了它起源于13世紀蒲甘的“古典”王國,當時一位國王在晉升王位時被一位“暹羅”雕塑家贈送了一件象牙Chinlone,國王對這件禮物非常滿意,于是下令用藤條制成,以便皇家年輕人可以演奏,由此Chinlon被流傳,被編入法典,并與緬甸國家和社會的起源緊密相連[24].

2.4 高棉武術

高棉武術(Bokator)又稱為Lobokkatao,是一種古老的柬埔寨武術,由吳哥軍隊制作并發展為近距離的戰斗系統,以幫助高棉帝國從9世紀到15世紀保持對該地區的控制.高棉武術被認為是東南亞戰斗形式之父,因其武器技術而受到尊敬,并被雕刻成致命的戰斗工具,以幫助粉碎帝國入侵的敵人.與跆拳道運動不同的是,高棉武術的主要目的是在戰場上獲勝,這就意味著它包括各種膝蓋和肘擊、脛踢、降服和地面格斗等.與東南亞其他武術相同的是,高棉武術的動作也是起源于動物的風格,如老虎、馬、鷹等,將動物作為藝術的基礎.

柬埔寨曾經歷真臘、扶南和吳哥等朝代,在這些戰爭和政治變革中,拳術得到了應用和發展.有證據表明,9世紀時期就已經存在一種與柬式拳擊非常相似的流派.這種拳擊流派與東南亞其他流派如老撾拳、泰拳、高棉拳等均屬于同源.嚴格來說,高棉武術已經不再存在,而是已經演變成了東南亞各國如柬、泰、緬、老、越等的不同形式和流派[25].

2.5 老撾拳擊

“Muay”一詞來自梵語mavya,意思是“拳擊”.自古以來,徒手武術一直是東南亞的一部分,吳哥時代的高棉人練習了一種類似于跆拳道的風格,由于當時的吳哥王國統治和控制了印度支那的大部分地區,因此泰拳很可能是從早期的高棉人開始的.在這種情況下,老撾拳擊(Muay laos)常被貼上“泰拳小弟”的標簽似乎是錯誤的,但也有歷史學家聲稱老撾拳擊起源于泰國北部.老撾拳擊也是一般的泰拳,也被稱為“八肢藝術”.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時期,泰拳被認為是殘酷和不文明的,直到法國人試圖通過增加定時回合,拳擊臺和西式拳擊手套來減輕傷害.

老撾拳擊起源于15世紀,作為軍事戰斗的一種手段.拳擊手(nak muay)使用他們的拳頭,肘部,脛骨,膝蓋和腳,努力擊倒對手.用腳和腿絆倒和迫使對手跪下也是允許的,但是禁止擊打頭部或在對手未站立時擊打,整個運動實際上是高度儀式化的.學徒只有在證明自己致力于這項運動之后才能向大師學習,用一些儀式來標志一個拳擊手的成熟和紀念他的第一次戰斗.傳統上,在比賽開始前,雙方拳擊手都會表演一個舞蹈和儀式,以感謝他們的教練和榮譽精神.整個比賽都伴隨著音樂,隨著比賽進行,音樂聲音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快[16].

2.6 瀾湄五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區域特征

歷史上,瀾湄五國以湄公河作為紐帶,在同一地理區域共生共存.跨境民族大部分國家以佛教文化為主體,同時受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呈現出極強的“多元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各國家之間相互交流和影響,在民族體育文化方面也得到了發展.例如老撾將泰式及歐式風格結合創造出本土風格;越南武術同時受到高棉和中國武術的影響并發展出自身特色;藤球作為瀾湄國家共同認可的體育項目,在民間游戲的基礎上受現代競技體育的影響而成為亞洲獨有的運動項目,被緬甸視為代表性運動項目,成為構建“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育文化元素.基于瀾湄五國文化特點,其民族傳統體育兼具東西方融合之美,該區域已成為東西方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民族性、多元性、競技性和娛樂性等特征.這些優勢條件使得瀾湄流域國家能夠更廣泛深入地開展體育合作.

3 瀾湄五國現代競技體育

現代體育的全球化是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奧運會等大型賽事是現代體育全球化的重要表現.各國在現代體育全球化進程中若要站穩腳跟,競技體育強國的建設是必然前提.對于體育強國建設的評價體系,我國學者借鑒“目的樹”等分析方法,推演出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等6個評價維度,進而確立了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競技體育評價維度將“運動員在大型賽事中取得獎牌的數量”作為重要評價指標[26].賽事獎牌的分布特征包含了國家分布、項目分布等主要信息,通過分析獎牌分布的信息,能及時對項目發展階段進行總結和分析,從中找出優勢和劣勢的地方,綜合評價國家競技體育發展水平.現代競技體育作為世界性文化之一,擁有數量最多的專業組織協會,制定了普遍認同的競賽規則,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認同”高度契合.以瀾湄五國在第18屆雅加達亞洲運動會和第31屆越南東南亞運動會上取得獎牌的數量和項目特征,對其競技體育實力進行分析,可為競技體育合作提供依據,助力“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

3.1 瀾湄五國主要賽事獲獎數量的總體特征

雅加達亞運會上,泰國共獲11金16銀46銅,越南4金16銀18銅,柬埔寨2金0銀1銅,老撾2銀3銅,緬甸2銅.第31屆東南亞運動會上,越南共獲205金125銀116銅,泰國92金103銀136銅,緬甸9金18銀35銅,柬埔寨9金13銀41銅,老撾2金7銀33銅.對現有獎牌數量進行對比和分析,瀾湄五國競技體育水平呈現出兩個層次,泰國越南處于第一集團,而緬甸、柬埔寨和老撾整體水平較弱處于第二集團.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憑借“東道主效應”在此次東南亞運動會上傲視群雄,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泰國(見圖1、圖2).

圖1 第31屆東南亞運動會“瀾湄五國”獎牌榜 圖2 第18屆雅加達亞洲運動會“瀾湄五國”獎牌榜

2022年東盟統計年鑒發布東盟各國GDP總量,2021年泰國GDP 5 058.9(億美元),越南GDP 3 619.6(億美元),緬甸GDP 728.6(億美元),柬埔寨GDP 271.7(億美元),老撾GDP 196.4(億美元)[27].從各國獲獎數量和GDP總量來看,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支撐.

3.2 瀾湄五國主要賽事大項的獲獎分布特征

亞運會是現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四年一屆,而東南亞運動會僅僅是東南亞地區11個國家舉行的兩年一屆綜合性地區體育賽事,因此分析瀾湄五國在亞洲運動會上大項的獲獎分布特征更有意義.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瀾湄五國獲獎項目各有異同,相同的是東南亞傳統項目如:班卡蘇拉、藤球和拳擊等是瀾湄五國的重點獲獎項目,現代體育項目中的滑翔傘、舉重和柔術也有突破.不同的是,瀾湄五國獲獎的項目數量從26個到2個不等,其中泰國以絕對實力靠前、柬埔寨、老撾和緬甸太弱,越南較強.泰國獎牌涉足26個大項,其中跆拳道、藤球、滑翔傘、水上摩托、射擊、場地自行車6個大項獲有金牌,表現最出色的是藤球共獲4枚金牌.越南獎牌涉足14個大項,其中班卡蘇拉、賽艇和田徑3個大項獲有金牌,表現最出色的同樣是東南亞傳統項目班卡蘇拉.柬埔寨的柔術和水上摩托小有突破,而老撾和緬甸則平平無奇(表1).

表1 第18屆雅加達亞洲運動會“瀾湄五國”獲獎大項分布

4 結 語

體育文化與各國的民族構成、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息息相關,承載著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折射出國家的精神特質,是推動瀾湄流域體育合作的基礎.本文從民族傳統體育和現代競技體育兩個維度分析了瀾湄五國的體育文化特征,總結了瀾湄五國的國家簡況、民族文化等內容,列舉了各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梳理了項目的起源與發展.最后以瀾湄五國在近一屆雅加達亞洲運動會、越南東南亞運動會上的獲獎數量特征和大項獲獎特征為基礎,分析了各國現代競技體育的實力格局.以上研究基于LMC,對瀾湄五國的體育文化發展現狀進行了初步探析,隨著合作領域的拓展和深入,體育學界需要對區域體育文化系統研究,為創新體育合作模式和推動瀾湄體育人文合作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猜你喜歡
老撾柬埔寨緬甸
柬埔寨·貢布
柬埔寨鮮芒果出口猛增
老撾肉牛輸華實現突破
朝發夕至 乘著火車去老撾
柬埔寨:失落的天堂
緬甸記憶
緬甸總統吳廷覺訪華
緬甸非常之旅
柬埔寨籌組新航空公司
回憶緬甸作戰中的史迪威將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