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西南與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問題與對策

2023-12-09 00:39徐喜梅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西南交流體育

徐喜梅

(曲靖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0 引 言

我國西南與東盟國家擁有較長的邊界線,具有交流互通的天然區位優勢和文化的親緣性,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下,區域的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強,雙方高等教育交流和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體育文化在跨境交流合作中具有獨特的強化溝通交流、融洽雙邊關系、推動外交等價值.另外,體育文化交流可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為自由貿易區提供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促進中國-東盟貿易的發展,強化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意識,服務區域的安定團結.把握中國西南與東盟國家高校體育合作交流的當前狀況,分析當前問題并提出策略,為打造高質量的教育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發揮教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東盟區域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機制

中國西南-東盟間高校體育合作交流是以教育和體育的交流合作為依托進行.這些交流合作離不開雙方合作交流的機制,具體現狀從組織基礎、政策制度和運行方式來進行論述.

1.1 組織基礎

中國-東盟高校的體育交流合作是以雙方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為前提的,組織團體的構成以高等教育的區域組織合作團體為基礎.在國家層面,主要有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高等教育協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東盟大學聯盟(AUN)等[1].這些團體分別致力于促進區域間各國在教學、科學研究、公共服務,以及教育科學和文化合作和人力資源的整體開發等方面.在高校層面上,其組織機構主要為雙方各合作高校.

1.2 政策制度基礎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政策制度上,以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政策制度為基礎,主要有雙聯制學位制度、學分互換計劃、學歷與學位互認以及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2],另外,合作高校的相關政策制度等也是合作的制度的重要內容;在體育交流合作方面的政策制度上,主要有體育合作備忘錄等.這些政策制度為雙方開展高等學校體育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等提供了保障.

1.3 運行方式

在國家層面上,雙方高等教育的合作運行主要是通過年度領導人會議、年度部長級會議和工作層對話會議等方式進行.年度領導人會議是雙方關系發展的戰略規劃性會議;年度部長級會議主要是協商關于本部門的合作愿景與行動;中國-東盟工作層對話會議主要涉及五個平行對話和合作機制:高官協商、商務理事會、合作委員會以及經貿、科技聯委會[2],這些是雙方溝通、合作的對話平臺和合作機制.在區域合作方面,主要以高等教育的區域合作組織、合作團體為依托,進行組織內的合作和交流.在高校層面上,主要是以高校為依托,雙方校內各學院相互協商溝通交流,通過簽訂協議開展聯合辦學、境外實習、學生交換、留學生學歷教育、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活動.在高校體育交流方面,主要是以學校為依托,打造相關基地(例如曲靖師范學院的南亞東南亞體育人才培訓基地)、平臺、中心、聯盟(例如,2021年4月19日中國-東盟中心和海南大學聯合倡議成立“中國-東盟體育文化發展聯盟”)或協會等,并通過體育文化交流周(例如2019年12月由云南大學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主辦的2019年云南大學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體育文化交流周活動)、體育品牌賽事活動的開展等進行合作交流.

2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內容

查閱相關研究文獻發現,中國西南-東盟的合作主要體現在體育賽事活動、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基地的合作三個方面[3].在這些體育合作中高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高校為依托開展的體育交流合作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育教學、體育訓練比賽、體育文化交流和體育科研等幾個方面.在合作辦學體育教育教學方面,雙方進行了包括留學生學歷教育、教育實習、人才培訓、互訪交流等;在體育訓練比賽方面開展的內容中包括高水平人才培養訓練、民族傳統體育及其他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等;在體育科研方面開展的形式有:學術會議交流、學術講座或論壇、科研項目、科研基地、科研中心或平臺建設等.其開展的類型多樣,規模不斷擴大,但由于文化差異與認識不足和國家間交流政策的約束等,合作交流仍存在諸多障礙.

2.1 體育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在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間教育合作方面,云南、廣西、貴州等地高校與東盟高校之間廣泛開展合作辦學,在合作辦學協議下,雙方部分高校吸納了體育專業的留學生,其中東盟與廣西合作辦學的體育專業包括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保健、體育文化交流、休閑體育等方面[4].另外高校間學生的體育教育實習和學生互換也是雙方體育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廣西、云南、貴州等高校與泰國、老撾等國家開展體育教育實習,其實習的內容有語言、體育教育理論、體育技能的學習和體育課程教學的實習等.例如,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自2017年起就與泰國清邁體育學院開展“2+1”項目的學習和實習交流.

2.2 體育比賽方面的交流合作

在體育比賽方面,中國西南以廣西、云南等地為橋頭堡,與東盟國家間舉辦了包括馬拉松、武術、龍舟、籃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賽[5],在眾多體育比賽中,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雙方的交流形式主要為高校學生作為運動員或高校作為承辦方參與.另外,單純高校間的體育比賽也是雙方體育比賽方面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例如,2022年12月“中國-南亞東南亞國家大學生友好運動會”聯盟在昆明理工大學成立,在此之前,已連續舉辦五屆“瀾滄江-湄公河大學生友好運動會”,聯盟將以體育比賽和教育文化交流為紐帶,強化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間的合作.再如泰國東方大學校慶時開展的中國、泰國、老撾、越南四國高校的籃球比賽等.

2.3 體育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在體育科研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學術會議、學術講座或論壇、科研基地、科研中心或平臺建設等為途徑來進行.其中,雙方高校和高校師生作為承辦方和參與者在學術會議、講座或論壇中進行體育科研交流.例如,2019年12月由云南大學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主辦的2019年云南大學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體育文化交流周活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文化講座和體育教學交流系列活動,趣味田徑友誼賽.又如,2022年5月28日,由廣西師范大學承辦的“2022年東盟體育科學大會”,大會借助學術會議交流平臺,及時把握中國-東盟體育科學研究發展動態.再如,2022年8月24日,在貴陽貴安永久會址舉行“中國-東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展演暨交流發展論壇”.高??蒲谢?、科研中心和平臺的建設多以一方為主導,以科研項目為依托,以促進雙方交流合作、強化區域體育服務地方能力為目的來建設,主要建設的類型有區域體育文化研究、體育旅游、體育人才培養等相關中心、基地和平臺.

3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已經同東盟國家建立了不同層面的高校體育交流機制,體育交流已經改變了原有計劃經濟時期政策性與地域性雙重限制的局面[6],區域間的合作交流加強.但是仍存在著區域間體育交流進展及活動主導者不均衡、賽事活動與部分地區不穩定、體育組織發展過于依賴政府合作組織,缺乏獨立性等問題,再加上地區文化差異和疫情的影響,使體育交流合作困難重重[3].

3.1 體育教育交流的問題

相關資料表明,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合作中存在著區域人員流動單一,經費投入不足,合作結構關系與運行方式不健全,質量缺乏保障等問題[7].在中國西南-東盟高校的體育教育合作交流中,由于我國西南地區高校辦學質量層次不齊,整體辦學水平低于北上廣和江浙等地(例如在985、211大學中,廣西、云南、貴州三省沒有985大學且僅有3所211大學,見表1),專業設置、師資配備、硬件設施等均處于劣勢;其體育專業設置也過于集中,交叉學科設置較少[4];再加上來華高校留學生專業分散,人員不集中,在留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上很難做到針對性,不能滿足留學生實際需要.另外,留學生的體育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中國-東盟教師教育標準尚需研制、教學效果和質量缺乏評估認證的標準等,使得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教育交流合作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在中國-東盟的國際教育合作中,應完善其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加大對西南國際教育合作項目的經費,人才,設備等的投入,進一步拓寬與東盟各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高留學生體育教育的專業化水平.

表1 西南地區高水平大學數量與對比

3.2 體育賽事交流的問題

中國與東盟各國雖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體育賽事,但遠未達到世界知名品牌賽事的影響力[8],并缺乏宣傳路徑.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對從事文化交流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有知識有能力的新型體育人才相對稀缺,阻礙中國與東盟體育事業交流[9].西南高校中交流互通的師資缺乏,高校間長效的人才共享機制尚未形成,在校教師缺乏專門從事中國-東盟體育外事交流的培訓機會,使得在中國-東盟高校的體育賽事交流中缺失體育賽事翻譯、體育賽事推廣與宣傳人員等.

3.3 體育科研與文化交流的問題

在雙方高校間的體育科研和文化交流方面,缺乏高校間體育科研的互通和合作,其交流的主要途徑是論壇、講座和會議等.在科研平臺、基地和中心的建設上,由于文化和制度差異,其建設主要以一方高校為主導進行建設,針對雙方的體育領域進行研究,缺乏雙方共贏互利形式的科研平臺和基地.另外,由于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落后,在體育科研上整體投入的資金少,難以籌建或維持后續的建設.

4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問題分析

Kurowska-Pysz等人[10]指出邊境地區可持續的、跨界和跨組織的合作是三組因素同時相互作用的結果:(1)人和機構;(2)跨境規劃、程序和支持機制;(3)環境(鄰近邊境地區的歷史親和力和地理鄰近性,鄰國區域和地方層面的系統支持).中國西南-東盟國家有較長的邊界線,雙方可持續的、跨界和跨組織的合作與以上三組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關,研究這三組因素中影響雙方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問題,對推進其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4.1 人員因素的制約

在體育合作交流的內容和問題整理中發現,雙方合作交流的人員因素上,一方面,高水平大學的缺乏也使得西南高校內高水平人員的配備存在不足,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教育交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體育高水平科研人員和體育賽事交流傳播人員欠缺.另一方面,由于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間師資交流培訓機會缺乏,教師成長為交流互通人才的渠道阻塞.這兩方面構成了雙方體育交流合作的人員制約因素.

4.2 規劃、程序和支持機制上的制約

從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間的體育教育、體育比賽、體育科研交流合作來看,高校間的體育交流主要依賴政府和區域的組織機構,高校自身的體育交流合作缺乏制度、資金、平臺等的支持,缺乏長效的體育交流合作規劃和工作機制的固有程序,制約了中國西南-東盟高校的體育交流合作.

4.3 區域和地方層面系統支持的制約

在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間的體育交流合作中,以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單一區域與東盟國家間的交流合作為主,較少見到三省聯動與東盟高校間的交流合作,難以形成區域間的整體優勢,進而擴大交流合作的規模和價值,使得體育交流的品牌效應缺失,難以構建跨境交流合作的體育文化品牌體系.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西南各省已經意識到與南亞東南亞東盟各國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是在具體的平臺搭建、體育科研中心、人才培訓基地等的建設上尚缺少實質性的制度、資金和機構的支持.

5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體育交流合作的推進策略

中國西南-東盟的交流合作有著歷史的親緣性和地理的鄰近性,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仍需采取措施消除跨境體育交流中人員、跨境規劃、程序和支持機制以及環境等三組中的制約因素,推進雙方合作交流,完善合作交流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5.1 整合西南區域高校優勢

西南各高校在體育交流合作上的整體實力較低,進行跨區域的資源整合,區域聯動,形成區域的整體優勢勢在必行.具體措施上,一方面可以調查研究西南地區體育文化的優勢,打造能與東盟融通的體育文化品牌,區域聯動構建合理的體育文化品牌體系.另一方面,加快縮減人才短板.若西南高校能共享從事雙邊體育文化交流的新型外事人才,并組建專門的人才教育培訓機構,可較快解決阻礙中國-東盟體育文化交流的人才缺乏問題.

5.2 建設中國-東盟體育文化交流管理與保障機構

中國西南高校缺乏與東盟高校長效的體育交流合作規劃和工作機制的固有程序,應積極建立區域性的高校體育交流合作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和保障機構,制定合作交流的層次、內容、方式、組織程序、開展流程、評價標準和機制等,確保中國西南-東盟高校之間有計劃、有組織、有質量保障地開展體育交流和合作.

5.3 建設中國-東盟體育文化交流合作與科研平臺

中國西南-東盟高校間雖有開展體育教育、比賽和科研等的交流,但在交流的直接性、規模和效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暢通相互間的溝通渠道、擴大交流合作的規模和影響力.Elisa Bruhn-Zass等人[11]提出了高等教育虛擬國際化(VI)的概念,即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實施的國際化.這為中國西南-東盟高校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途徑,即雙方可以搭建體育文化交流合作和科研的數據庫平臺,通過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將中國-東盟高校間的體育交流合作信息及時推送,既能聯結國內各區域高校又能將東盟高校整合起來,能有效提升體育科研水平,搭建體育賽事傳播交流平臺,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進雙方的交流和互通,達到雙方共贏互利.

猜你喜歡
西南交流體育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潮”就這么說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Country Driving
一路向西南——然烏湖、米堆冰川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西南絲綢之路及其對西南經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