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狀況的影響

2023-12-10 09:32鄧力李艷枝陳小紅韋初明余玉珠楊秀斂
熱帶農業科學 2023年10期
關鍵詞:冠幅胸徑生物量

鄧力 李艷枝 陳小紅 韋初明 余玉珠 楊秀斂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欽廉林場 廣西欽州 535000)

互葉白千層[Melaleuca alternifolia(Maiden &Betche)Cheel]桃金娘科白千層屬植物,又稱澳洲茶樹,常綠灌木至小喬木[1]?;ト~白千層枝葉濃密,可用作庭院樹、行道樹和防風樹,其新鮮枝葉經過加工也可以提煉出無色至淡黃色透明油狀液體的精油,又稱茶樹油,應用廣泛,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2-3]。茶樹油具有強抗菌、殺菌抑菌作用,在農用殺菌劑、日用衛生制品、皮膚保健品、化妝品、食品香料、藥品等行業被廣泛應用[4-8]?;ト~白千層原產于澳大利亞南緯23.5°沿海地區及其北方領域的北部等地區,于20 世紀90 年代初被引進中國,目前在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重慶等地有栽培[1-2]?;ト~白千層具有生長速度快,萌芽能力強的特點,種植1 年即可采收枝葉,每年可收割枝葉1~2 次,可連年采收20 年。

互葉白千層被引入中國后,國內學者對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圍繞互葉白千層優良單株篩選[9-10]、種苗繁育[11-12]、栽培[13-18]及精油提取和成分[6-8]等方面開展研究。栽植密度是影響林木產量質量的重要因素,栽培密度是影響互葉白千層枝葉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吳麗君等[17]研究對比了互葉白千層組培苗3 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枝葉產量,結果顯示,以22 500 株/hm2的栽培密度經濟效益最高。韋曼華等[18]研究的互葉白千層種植技術中,山地種植密度以800~1 000 株/hm2為宜,平地以1 100~1 200 株/hm2為宜。廣西尚未見過互葉白千層栽培密度的研究。廣西南部沿海區域為酸性土壤,土壤肥力低,本研究選用的互葉白千層以采收枝葉為目的,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烏家鎮欽廉林場管轄的林地內開展互葉白千層不同栽植密度試驗,研究分析互葉白千層株高、地徑、冠幅、生物量等生長性狀,探索最佳種植密度,為生產上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廣西國有欽廉林場烏家分場林地內,隸屬于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烏家鎮境內,處于東經 108°40′~109°30′、北緯22°13′~22°43′,海拔13 m。試驗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全年無霜,年均氣溫22.3 ℃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7.7 ℃,極端最低氣溫-0.8 ℃,年均降雨量1 880.5 mm,4—9 月為雨季。土壤為由砂巖、頁巖、花崗巖發育而成的磚紅壤或紅色磚紅壤。試驗地地勢平緩,前茬林木為桉樹,土質松軟;土壤抽樣檢測顯示,pH 為4.33、有機質為8.51 g/kg、全氮1.38 g/kg、全磷1.51 g/kg、全鉀0.66 g/kg。

1.1.2 試材 試驗苗木為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選育的4-松油醇互葉白千層無性系組培苗,苗高15~20 cm,地徑0.15~0.20 cm,植株健壯,無病蟲害。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設置4 個密度水平,各處理密度株行距分別為1.0 m×0.50 m(處理1)、1.0 m×0.65 m(處理2)、1.0 m×0.80 m(處理3)、1.0 m×1.00 m(處理4),每個處理水平各重復3 次,共12 個小區。每小區試驗面積1 畝,共12 畝。2019 年3 月按照試驗設計,人工定點、挖坑、放基肥、回坑,每坑放500 g 有機肥;2019 年4 月植苗營建試驗林,造林后一個月內檢查成活率,發現死株及時挖出補苗,要求保存率達到98%以上;造林當年5 月、9月各追施復合肥一次,每次每株100 g。結合施肥,人工除草2 次,安排在施肥前3~5 d 進行。6 和8月噴灑稀釋后阿維蘇云菌粉劑,預防病蟲害2 次。

1.2.2 數據測定與分析

1.2.2.1 數據測定 2020 年3 月測定試驗林數據,每小區選取15 株互葉白千層測定高度、胸徑、冠幅、生物量。高度采用帶有刻度的測高桿測定,單位m;胸徑采用游標卡尺測定,單位cm;冠幅采用胸徑尺測定,單位m;生物量采用手提電子秤測定,在其他指標測定完后,將植株距離地面15 cm 處砍掉,測整株生物量,單位kg。高徑比是植株高度與胸徑的比值,反映樹高與胸徑相關關系的一個統計指標。

1.2.2.2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13 整理數據,使用軟件SPSS19 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高度的影響

由表1 可知,4 種栽植密度的互葉白千層生長高度均在2.2 m 以上,平均高度為2.44 m;各密度生長高度從大到小排列為處理3>處理2>處理4>處理1,處理3 最高,平均高度為2.69 m,其單株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各密度同比中也均為最大;處理1 最低,與處理3 相差0.43 m。從各處理植株高度的變異系數來看,處理1 變異程度最大,處理3 變異程度最小。從各處理植株生長量方差分析結果(表2)來看,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度影響差異極顯著(p<0.01)。對各處理采用Duncan’s 多重比較法進行分析,結果(圖1)表明,處理1 與4 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2、3 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2 與3 之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4 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 與4 之間差異極顯著。

圖1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度影響的差異分析

表1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高度的影響

表2 不同密度處理對互葉白千層生長狀況影響的方差分析

2.2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胸徑的影響

由表3 可知,4 種栽植密度的互葉白千層生長胸徑均在3.1 cm 以上,均值為3.58 cm;各密度生長胸徑從大到小排列為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3 最大,均值3.88 cm,與處理4相差0.04 cm,與處理2 相差0.45 cm,與處理1相差0.72 cm;處理3 單株胸徑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各密度同比中也均為最大。從各處理植株胸徑的變異系數來看,處理1 變異程度最大;其次是處理4,與處理1 僅差0.18%;處理2 變異程度最小。從各處理植株生長量方差分析結果(表2)來看,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胸徑影響差異極顯著(p=0.000<0.01)。各處理Duncan’s 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圖2)表明,處理1 與2 之間差異不顯著,二者與處理3、4 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3 與處理4 之間差異不顯著。

圖2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胸徑影響的差異分析

表3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胸徑的影響

2.3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徑比的影響

由表4 可知,互葉白千層不同栽植密度的高徑比從大到小排列為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1 平均高徑比為0.74,屬最高;處理4為0.64,屬最低。從各處理植株胸徑的變異系數來看,處理4 變異程度最大,處理3 變異程度最小。從各處理植株高徑比方差分析結果(表2)來看,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徑比影響差異極顯著(p=0.000<0.01)。各處理Duncan’s 多重比較結果(圖3)表明,處理4 與處理1、2、3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1、2、3 相互之間差異不顯著。

圖3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莖比影響的差異分析

表4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徑比的影響

2.4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冠幅的影響

由表5 可知,4 種栽植密度的互葉白千層生長冠幅在1 m 左右,均值為0.96 m;各密度從大到小排列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從各處理密度均值來看,平均冠幅相差不大,在0.01~0.09 m。從各處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來看,各處理相差不大;從各處理植株冠幅的變異系數來看,處理2 變異程度最大,為16.30%;處理4 變異程度最小,為11.88%。從各處理植株冠幅方差分析結果(表2)來看,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冠幅影響差異顯著(p=0.014<0.05)。各處理Duncan’s 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圖4)表明,處理 1與處理2、3 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 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2 與3 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4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3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

圖4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冠幅影響的差異分析

表5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冠幅的影響

2.5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6 可知,4 種栽植密度的互葉白千層單株生物量在2 kg 以上,均值為3.05 kg/株;各密度生物量從大到小排列為處理3>處理4>處理2>處理1。處理3 平均生物量最高,為3.96 kg/株;處理1 為最低,平均生物量2.08 kg/株。從各處理植株生物量的變異系數來看,各處理生物量變異程度比其他生長指標變異程度大,在 42.24%~56.25%,處理1 變異程度最大,處理1 為56.25%,處理2 變異程度較?。?2.24%);各處理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也相差較大。從各處理植株生物量方差分析結果(圖5)來看,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單株生物量影響差異極顯著(p=0.000<0.01)。各處理Duncan’s 多重比較分析結果(圖5)表明,處理1 與2 之間差異不顯著,與處理3、4之間差異極顯著;處理2 與3 之間差異極顯著,與處理4 差異不顯著;處理3 與4 差異不顯著。

圖5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物量影響的差異分析

表6 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物量的影響

通過互葉白千層各種植密度平均單株生物量推算每公頃產量,結果發現,處理1 為20.81 t/hm2、處理2 為21.32 t/hm2、處理3 為24.74 t/hm2、處理4 為16.96 t/hm2??梢?,處理3 生物產量最高,為最佳栽培密度。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種植互葉白千層以采收枝葉為目的,其生物量的高低是影響收益的關鍵,也是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ト~白千層最佳栽培密度需要從株高、胸徑、冠幅、生物量等生長指標表現性狀考慮,單位面積生物量是最為關鍵的考慮指標。吳麗君等[11]在福建永安市開展的互葉白千層密度試驗顯示,高密度單位生物產量最高。通過單株產量估算本試驗4 個密度的林分生物量可知,以1.0 m×0.80 m 的密度林分生物量最高,為24.74 t/hm2;其次是1.0 m×0.65 m 的密度,為21.32 t/hm2;再次是1.0 m×0.50 m 的密度,為20.81 t/hm2;生物量最低的是1.0 m×1.00 m 的密度,為16.96 t/hm2。為此,今后需要結合北海合浦縣烏家鎮區域的土壤條件和配方施肥,進一步探索植株生物量更高的栽植模式。

3.2 結論

本研究探討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長性狀的影響,經統計分析,1.0 m×0.80 m(處理3)密度的互葉白千層生長表現最好,平均高度、胸徑、單株生物量均最高,分別為2.69 m、3.88 cm、3.96 kg;1.0 m×1.00 m 密度(處理4)的互葉白千層冠幅表現最好,為1.01 m;1.0 m×0.50 m 密度的互葉白千層表現較差,平均高度、平均胸徑、平均單株生物量均較低,分別為2.26 m、3.16 cm、2.08 kg。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高度、胸徑、高徑比、生物量影響差異極顯著(p<0.01),對冠幅影響差異顯著(p<0.05)。通過分析各處理變異系數可知,生物量的變異程度最大,在42.24%~56.25%;其次是胸徑的變異程度,在18.80%~21.79%;高度變異系數最小,在10.41~12.39,說明不同栽培密度對互葉白千層生物量的影響變化程度大,對其他指標影響變化程度相對小。

綜合不同栽植密度對互葉白千層各生長指標及林分生物量的影響,可知,栽植密度以株行距1.0 m×0.80 m 表現最佳,可作為廣西沿海北部灣區域互葉白千層最佳種植密度。

猜你喜歡
冠幅胸徑生物量
無人機遙感影像提取的單木冠幅數據在桉樹林分蓄積量估測中的應用1)
城市綠地微環境對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赤松純林胸徑結構對枯梢病發生的效應
武漢5種常見園林綠化樹種胸徑與樹高的相關性研究
施肥對三江平原丘陵區長白落葉松人工林中齡林單木樹冠圓滿度影響
輪牧能有效促進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穩定性
基于無人機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與樹高反演
福建省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抽樣調查中胸徑測量精度范圍的精準確定
生物量高的富鋅酵母的開發應用
基于SPOT-5遙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積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