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寫結合 內外拓展

2023-12-10 19:41林寶梅
考試周刊 2023年46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摘 要:讀寫結合、內外拓展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讀寫結合是通過寫作的方式為學生閱讀提供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寫作活動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內外拓展是通過課內教材為主的閱讀訓練和課外閱讀拓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助力學生語文閱讀發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質量和教師閱讀教學的專業性,在設計過程中要尊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助力學生閱讀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46-0031-06

一、 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對7~9年級學生提出了明確的閱讀與鑒賞要求:在課內閱讀方面提出要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同時注重讀寫結合的思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在課外閱讀方面提出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豐富自身精神世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從語文閱讀角度出發,構建閱讀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

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基本思路

(一)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原則之一。閱讀教學主要通過閱讀范文來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和閱讀能力,吸收思想營養和寫作營養;寫作教學,主要通過作文來練習表達思想感情,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讀寫教學中,自覺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二者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讀寫能力。

從閱讀教學設計來看,讀寫結合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一方面,初中生寫作能力偏弱,處于寫作提升階段,通過廣泛閱讀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料。讀寫結合為學生閱讀、寫作均提供了成長的渠道,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普遍會遇到不知道如何寫作、寫作材料如何組織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成為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廣泛閱讀為閱讀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廣泛收集材料,掌握寫作的方法,如通過廣泛閱讀優秀作文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語感并積累寫作的思路,在閱讀中形成寫作思路。因此無論課上還是課下,教師的閱讀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寫作需求,做好閱讀設計工作,為學生寫作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料;另一方面,讀寫結合的發展模式為學生閱讀發展提供了方向,避免學生無效閱讀。初中生廣泛閱讀容易出現無效性,如部分學生癡迷電子小說類閱讀資源,閱讀內容無法融入寫作和語文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出現有癮行為,不利于學生閱讀發展。讀寫結合的思路下,學生閱讀的資源基本是以服務學生寫作、學以致用為主,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提升閱讀效率。

(二)內外拓展

內外拓展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重要思路,核心是提升初中生閱讀資源。內外拓展強調初中語文閱讀時應豐富教學資源,包括課內閱讀資源和課外閱讀資源,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內外拓展閱讀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課內閱讀。課內閱讀包括以教材為主的內容閱讀、閱讀方法掌握和群文課內閱讀拓展,提升學生閱讀體驗。以教材為主的內容閱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細讀、精讀、泛讀的思路,在閱讀過程中逐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提煉中心思想的方法。群文閱讀的方法主要是在閱讀過程中積極豐富課堂內的知識,基于教材進行相關資料的拓展工作,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接觸更多內容,提升學生閱讀發展能力;另一方面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以整本書閱讀和學生自主拓展、積累為主。課外閱讀過程中整本書閱讀是閱讀拓展的重要思路,核心是通過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并積累知識,通過整本書閱讀實現閱讀教學設計,助力學生成長。拓展則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身學習和教師教學安排開展的以短篇為主的拓展,以豐富閱讀資源、加強閱讀理解為主要目的。

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生閱讀質量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通過讀寫結合、內外拓展的思路,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閱讀質量,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知識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必然需要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和閱讀特征,結合初中生應具備的閱讀要求進行合理構建,使得學生的閱讀效率、質量均明顯提升。

閱讀教學設計一方面注重學生閱讀數量的豐富。初中生閱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閱讀資源不豐富,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資源以課堂為主,是以教師課堂拓展的閱讀資源為主,學生閱讀總體數量不多。閱讀設計指導下,通過讀寫結合、內外拓展的工作思路,在閱讀教學時就明顯突出閱讀數量的要求。在課內,教師通過群文閱讀的工作理念,積極將課內外的知識融入課堂閱讀當中,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料,如古詩詞的學習時,教師會融入古詩詞作者的生平簡介、作品背景等;散文則會融入作者的生平簡介以及其他代表作等。這些資源的融入既可以作為閱讀資源進行豐富,也可以拓展相關的閱讀資源,為學生閱讀提供更多的方向。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合理融入包括微課微視頻資料、相關文本內容等,這些都豐富了課堂資源,也讓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閱讀素材。在課外,教師基本采用群文閱讀的思路,為學生提供一學年的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廣泛閱讀的同時積累閱讀資源,同時教師還可以提供單篇閱讀資源,輔助學生完成閱讀內容,提升閱讀質量;另一方面注重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注重閱讀應用。廣泛閱讀、豐富閱讀數量的同時,初中閱讀教學設計注重學生閱讀的應用和質量提升,在實際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設置閱讀交流課、引導學生學會摘抄優美句子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的質量。如教師可以將習作課作為交流課,引導學生將日常摘抄、積累的閱讀內容,圍繞寫作主題進行合理的安排,在內容設置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教師閱讀教學專業能力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豐富學生閱讀質量是教師閱讀專業性的重要體現。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閱讀教學設計、如何提升學生閱讀的水平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部分,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語文閱讀的設計一般,一味強調閱讀數量而忽視閱讀質量,有的則對學生的閱讀設計缺乏主動性,導致學生閱讀質量一般,無法起到閱讀教學的作用。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讓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提升成為可能:首先,教師在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時必須嚴格落實相關要求。如新課標中對7~9年級段的學生語文閱讀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初中生閱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初中生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應具備的能力。教師需要認真領悟新課標的要求,落實新課標的規定內容,逐步在課程教學中做好閱讀設計工作,提升個人專業性;其次,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時需要做好教學方法的優化工作。初中語文閱讀并非簡單地提供給學生閱讀目錄,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是需要教師進行閱讀設計,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并豐富學生的閱讀體會。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閱讀的差異性,了解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閱讀設計,確保學生整體閱讀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學生閱讀的合理應用,通過習作課、口語交流課等多種課型,幫助學生逐步提升閱讀能力,助力學生發展;最后,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積極做好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工作,從學生閱讀習慣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設計,不斷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方案。學生閱讀習慣培養要尊重規律,利用政策,如利用“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課后時間增多的客觀情況,可以靈活采用多種方案開展閱讀指導,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為主,加強閱讀訓練

1. 細讀與泛讀結合

新課標中提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厘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會,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從新課標中的要求可以看出,課內閱讀的設計不是簡單地閱讀,而是要注重語言、語句、情感的學習,需要在閱讀中不斷提煉內容。

細度和泛讀的結合是課內閱讀的重要形式和邏輯,對學生閱讀學習發展至關重要。首先,教師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初步進行泛讀。泛讀的目標是快速完成閱讀并可以初步理解大意,如通過泛讀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文本形式,是議論文還是說明文,是散文還是其他文體,在泛讀過程中還可以初步理解內容,對主要描述的內容產生認知,還可以通過提取關鍵詞等方式實現帶著任務閱讀的目標;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細讀。細讀的目的是理解句子內容,完成文本學習工作。細讀學習時需要總結大意,完成段落劃分工作,需要提煉段落中心思想并形成全文中心思想的學習。此外,細讀過程中還涉及對關鍵語句的分析,對主要句子的理解和掌握,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為例,第一課時的教學適合泛讀。第一課時的主要目標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掃清閱讀障礙等。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布置簡單的任務,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包括“濟南冬天的特點”等問題。這些問題通過泛讀就可以快速提取出答案,找到對應的部分進行學習;第二課時教學適合細讀。第二課時的目標包括“體會景物描寫融入作者情感”的寫作方法,掌握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這些內容都需要細讀,首先要找到景物描寫融入作者情感的具體句子,然后分析句子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分析句子的具體表達形式;其次,在分析過程中還需要體會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品味句子所融入的情感和句子語言、詞匯的使用,鼓勵學生嘗試對句子積累,從而助力學生精細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如“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是否可以?“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這里的“臥”字和哪些地方遙相呼應?這些都需要學生細讀才能尋找到答案。

2. 實施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一線教育工作者在群文閱讀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工作并取得積極進展,對學生語文學習起到了積極作用。群文閱讀的工作思路有利于豐富課內閱讀資源并為教師課內教學指明了方向,包括依據結構化閱讀理念和“1+X”思想,教材內選文以單元整合、單元內一篇帶多篇構成群文;教材內外選文以教材內一篇帶教材外多篇構成群文。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符合教學的規律,為提升課堂閱讀質量提供了重要思路。首先,群文閱讀提倡單元整合思路,即單元內一篇帶多篇,強調基于語文單元要素角度對課文內容進行融合,解決了單篇教學聯系性不強的問題。單元內一篇帶多篇可以有效融合單元整體教學,讓學生基于語文要素進行合理的構建,將單元內的閱讀章節進行合理的融合,幫助學生立足單元整體分析內容,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聯系性不強的問題,讓學生形成整體思路;其次,單元內的設計注重一篇帶多篇的群文,即一篇課文教學過程中會融入較多的課外閱讀材料,實現對課文內容的豐富,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課內資源豐富的情況下,教師可選擇的內容比較多,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學情靈活地進行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紀念白求恩》為例,在課堂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做好多種教學資源的融合工作,積極實施課內群文閱讀。首先,教師可以從寫作背景入手準備閱讀材料。如教師可以準備白求恩先生生平簡介,幫助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寫白求恩、什么是國際共產主義,加深學生對白求恩先生的了解。閱讀材料除了文本資料,還可以列舉河北省唐縣的白求恩紀念館的資料,輔助學生完成對白求恩先生的認知。其次,教師可以從單元整體語文要素出發,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的方式了解“擁有美好而充實的人生是我們共同心愿”的意義,了解本單元中主要人物是如何從不同方面詮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從單元整體角度開展指導,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在單元群文閱讀設計下,所有的閱讀目標、任務、閱讀資源都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安排,需要教師采用微課在內的形式進行設計,提升學生對單元整體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助力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最后,在閱讀過程中基于群文閱讀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材料,除白求恩個人簡介以外還可以對照文本進行豐富,如課文中第2、3自然段,通過對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尚品格,圍繞對工作的態度,對同志、人民的態度,對工作的要求等對比白求恩和“不少人”,教材中采用了理論敘述,而教師則可以從社會現象中補充相關的資料,包括每年感動中國人物案例、一些人員在公共場合負面行為的案例等,通過對比真實案例的方式提升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和認識。

(二)讀寫結合,豐富閱讀活動

1. 擴寫、續寫內容

擴寫、續寫是讀寫結合的重要思路,其本質是基于閱讀文本而產生的延續,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拓展,擴寫、續寫不是胡亂寫,而是基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認知,結合自身所思所想進行的創作,是學生基于閱讀已有的知識和思維進行的拓展,部分文章甚至是開放性的結局,便于擴寫、續寫。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文言文《狼》為例,在講授這篇課文時,將文章翻譯成容易理解的現代文是常見的思路。在翻譯中,每一個詞匯的翻譯都會讓學生快速地建立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在翻譯過程中圍繞主要內容,包括故事的開始、高潮和解決進行分析,還可以掌握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基本內容,增加學生對故事翻譯的認識。此外,在翻譯過程中,還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后,有同學加了:“天啊,這兩只狼怎么還跟著我,我該怎么辦?”“不行,我要找找有什么地方可以躲躲!”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前面加入了“我要主動出擊”,將屠戶的勇敢、智慧很好地體現了出來。

在《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結局進行重新的優化和調整,續寫故事并形成符合自身認知特征的結局。在續寫時,學生的寫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每一種的續寫結局都可以增加學生的認識,而且學生的續寫可以有很多種結局,每個結局都可以讓學生圍繞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進行廣泛溝通,形成多個不同側重的結局。結局的形成需要尊重學生實際,哪怕學生說得不好也不能著急,因為這就是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根據學生設計的結尾來調整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結果不僅學生的結尾更加地新穎別致,而且與原文有了對比,對文本的剖析更加深入、引人思考,可以說是一種舉重若輕。課堂的最后,以安徒生的話語來總結全文,使學生對童話、對課文有了更多的認識。

擴寫和續寫不是隨意地發揮,而是學生將閱讀和自身已有知識結合而來,融入自身對閱讀的理解和感受。在擴寫和續寫時,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會逐步增強,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避免盲目、過多地干涉,為學生個人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引導學生閱讀體驗的深化。

2. 改寫、仿寫文本

改寫、仿寫是提升學生寫作質量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學生閱讀體驗和閱讀應用的重要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展閱讀指導工作,積極通過閱讀指導,幫助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再創作,即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發展也是學生基于內容而進行的拓展和優化,對學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改寫、仿寫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嘗試多種寫作的方式,在改寫和仿寫中提升能力。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百草園寫作思路或三味書屋寫作思路,自行選擇一種進行仿寫??梢赃x擇自己喜歡的景點或地點進行創作,如某位同學就圍繞人民公園進行了仿寫,寫自己幼兒時期到人民公園的經歷和感受,然后對比初中階段到人民公園游玩的經歷和感受,在對比中感悟自己成長和對事物理解的變化。仿寫過程中學生借鑒了教材內容的某些描述方法和寫作邏輯,同時也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與創作,在仿寫中提升了自身能力。

此外,在《狼》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文本中的狼形象有認識上的差異,有的學生閱讀過《狼圖騰》,受到閱讀內容的影響,認為狼應該是團結與智慧的代表,有的則看過與狼相關的電影,認為應該保護生態,認可狼在生態中的重要性?;趯W生不同的思想和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對內容進行改寫,可以增加對狼的主觀認識,在改寫過程中創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狼的形象,改編故事結局。改寫不是胡亂改,而是基于已有的閱讀經驗或已有的文本內容進行的改動,在改動時教師應避免對學生個人行為和思想的干預,鼓勵學生自行進行改寫,不限制文體、內容,不限制引經據典,讓學生的創造更具有真實性。

總之,改寫和仿寫文本是學生基于文本內容,結合自身已有的其他閱讀經驗、認知進行的改寫和仿寫,在寫作中學生需要對創作的內容進行二次的學習和閱讀,實現了讀寫結合下的閱讀拓展與閱讀知識應用,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閱讀拓展,提升閱讀能力

1. 實施整本閱讀

新課標中提出,初中階段的學生應該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的總量要超過260萬字,每個學年至少要閱讀兩三部名著。這一要求突顯了我國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但是從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只有一部分初中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完成閱讀任務,絕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方面缺乏能力,缺少整本書的閱讀。

新課標設置“整本書閱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并提出了具體的學生閱讀活動內容,首先,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主。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能夠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通讀整本書,了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其次,根據開展讀書活動的實際需要,合理推薦和利用適宜的學習資源,如拓展閱讀的書目、參考資料,以及相關音頻、視頻作品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體驗,拓寬閱讀視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

整本書閱讀實施過程中,具體的整本書目錄的推薦、選擇應尊重教材和學生需求。從教材來看,整本書閱讀中教材提供了具體的目錄,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提供了名著導讀《朝花夕拾》《西游記》等具體課程,這些都可以作為整本書閱讀的內容進行布置。除了教材中提供的名著導讀,學生還可以自行開展整本書閱讀。初中生在閱讀方面已經有了自己的需求和方向,如有的學生喜歡《狼圖騰》《活著》等作品,有的學生則喜歡科普、科學類作品,這些作品積極向上,符合學生閱讀需要,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考慮到學生整本書閱讀甄別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作品交流課,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最近閱讀的書目,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合理的干預,如部分學生閱讀作品質量不高,有的甚至是以電子書為主,這些不僅不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還容易讓學生沉迷,因此教師需要制止類似行為并通過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快速地解決學生遇到的閱讀問題,做好學生整本書閱讀監督。

2. 加強閱讀積累

加強學生閱讀積累,幫助學生實現閱讀應用是課外閱讀的重要任務。閱讀積累和應用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做好學生閱讀的指導工作。從初中生閱讀實際來看,學生閱讀存在閱讀多但積累少,閱讀多但應用少的情況,學生閱讀后的積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加強閱讀積累工作需要教師做好閱讀指導。如部編版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的學習中,課程教學的重點是消除與經典的隔膜,注重幫助學生在閱讀時理解閱讀內容,但對學生積累方面則很少關注?;趯W生閱讀實際,教師在學生閱讀名著時可以鼓勵學生對內容進行積累,積累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學會積累謄抄工作。在閱讀《朝花夕拾》整本書時,學生對其中的句子、內容必然會有所感悟,包括文字表達的優美、文字表述方式、寫作手法的合理應用等。學生遇到以上句子可以進行必要的謄抄工作,將句子轉為積累并時刻用于溫習,在溫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是學會批注工作。學生在閱讀《朝花夕拾》時,對句子會有所感受,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批注,包括聯想式批注等,通過批注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在批注過程中助力學生閱讀積累。批注是一種有效的閱讀積累方案,學生對自行批注的內容認知普遍比較高,印象深刻,甚至部分學生可以將批注的內容和理解以寫作素材的方式融入自身的寫作當中,體現了學生閱讀批注的價值;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小作文訓練。學生閱讀過程中對某些故事情節、人物整體形象會逐漸產生自我認識,這種認識會讓學生產生閱讀基礎上的寫作沖動和積累需求,因此通過小作文的方式可以將閱讀文本的內容轉換為積累的部分,在閱讀積累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助力學生發展。此外,考慮到初中生閱讀積累的常見問題,教師應做好學生閱讀積累的檢驗工作,主要通過定期提交積累本、課堂設置交流課的方式確保學生課外閱讀交流的有效性,檢查學生是否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閱讀積累任務,對部分積累不足的學生開展閱讀針對性指導,助力學生閱讀發展。

五、 結論

讀寫結合、內外拓展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思路,也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提供了方向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設計還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課內外閱讀、文本分析等方式,逐步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閱讀方案,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歆怡.談初中語文閱讀任務群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3(7):29-30.

[2]張銀幕.“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0):20-22.

[3]黃海華.融入科技手段的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創新思路[J].智力,2023(15):44-47.

[4]梁玉怡.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策略研究——以秦皇島市X中學為例[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23.

[5]張兆靜.“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4):28-30.

[6]宋海云.在情境中品味——論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應用[J].格言(校園版),2023(9):62-64.

[7]周英.以鑒促寫 以寫助讀——初中語文閱讀作文教學一體化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3(7):137-139.

[8]呂曉宇,胡雪麗.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3(5):99-101.

[9]楊楊.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6):61-63.

[10]矯丹陽.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教學思考——以讀悟寫[J].語文新讀寫,2022(24):88-90.

作者簡介:林寶梅(1981~),女,漢族,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