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采訪報道研究

2023-12-11 00:47任明星
傳播力研究 2023年31期
關鍵詞:采訪報道時政新聞媒體

◎任明星

(衡水廣播電視臺,河北 衡水 053000)

引言

在我國新聞媒體領域中,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始終是業界寵兒,其反映著國家政策方針、國民日常生產與生活等,具有政治性、規范性、民生性等特征,作為專業媒體,廣受人民群眾信賴與認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發展,新聞媒體緊跟融媒體發展步伐,探索轉型升級路徑,以此改善傳統媒體的不足、增強媒體生機與活力,促進自身長期、可持續發展。對此,以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為代表的新聞媒體人應轉變發展理念,在保留新聞媒體原有專業性、權威性等優勢的基礎上,探索新聞媒體的轉型升級之路,提高新聞媒體人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引進先進技術,創新采訪與報道方式,發展智慧型新聞生產模式,進一步增強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的有效性、影響力。

一、基礎理論概述

(一)融媒體的概念

融媒體既是一個“理念”。此理念以發展為前提,以揚優為目標,能最大程度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將單獨一類媒體優勢轉變為多類媒體的共同優勢,能增強媒體競爭力,做到真正為“我”服務。融媒體并非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通過媒體載體,將各類具有相似性與互補性的媒體在宣傳、人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整合,最終實現資源共通、利益共融、內容兼容的新型媒體理念。綜上,在新媒體時代,融媒體即多種媒體融合發展的產物,是包含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要素的媒體表現形式,符合媒體生態環境[1]。

(二)時政新聞的概念

當前,我國尚未對“時政新聞”形成統一概念。根據《專業新聞報道教程》可知,時政新聞是對國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當下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主要包含政黨、社會組織等主體處理國際關系或國家事件而發布的政策方針及采取的活動。時政新聞關系著國家政治生活與國民生活,具有政治性、規范性等鮮明特征。近些年,隨著我國新聞傳播業蓬勃發展,無論在新聞實踐還是在社會生活中,時政新聞均成為較為常見且廣泛應用的概念。

(三)民生新聞的概念

從字面含義上理解,民生新聞即關系著人民群眾生活問題的新聞報道。當前,民主、民生、民權相互倚靠與影響,逐漸擴大了民生的內涵與范圍,將民生從“純物質層面需求”拓展到“物質與精神層面需求并存”上,如人民群眾的生活資料、市民精神與生活形態等。市民階層開始提高對“話語權”的重視程度,推動民生和傳播媒介深度融合。由此,民生新聞應運而生。

二、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采訪報道創新的必然性

融媒體時代形成了全新的媒體生態,導致以主流媒體為中心的傳統媒體面臨各類危機與挑戰,尤其是新聞媒體。傳統的新聞采訪報道方式不能滿足社會大眾多種多樣的需求,存在平庸化、同質化等問題,部分新聞媒體工作者未能深入了解時政與民生新聞的內涵,追捧“馬路新聞”、錯誤理解新聞定位、報道內容晦澀與形式嚴肅刻板,不能拉近新聞與社會大眾的關系、真正實現時政與民生新聞的價值。當前,新聞媒體想要增強競爭力、維持發展優勢,應推進新聞報道采訪報道創新[2]。

三、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采訪報道的優化策略

(一)時政新聞采訪報道的優化策略

1.強化群眾意識,廣泛選題提高采編質量

時政新聞在我國新聞報道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具有政治性、權威性等特征。根據上文可知,凡是涉及時事政治層面的內容,均屬于時政新聞采訪報道領域。雖然在新聞行業中,時政新聞非常重要,但是融媒體環境下,時政新聞仍需轉型創新,不斷優化采編與報道形式,進一步提高時政新聞的質量、擴大傳播力。對此,時政新聞媒體工作者應轉變工作理念,不斷提高新聞采編技術水平。

(1)新聞媒體人應強化群眾意識。融媒體時代以“受眾”為主,媒體人只有了解受眾的特性、需求,才能提高受眾對時政新聞報道的認可度與滿意度。對此,以“采編人員”為主的時政新聞媒體人必須具有互聯網思維與受眾思維,深入社會大眾,根據社會大眾的喜好、需求等選擇時政新聞題材,制造有溫度、有活力、有魅力的時政新聞。黨與國家的政策都以人民群眾為中心,都是為了人民群眾創造美好幸福生活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此可知,時政新聞中的領導講話、政策方針等內容都應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如果時政新聞僅報道抽象、寬泛的理論內容,無法讓人民群眾深入理解與大力支持。對此,開展時政新聞采編工作時,新聞媒體人應將重點放在各項政策方針與會議如何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維護根本利益上,拉近時政新聞與人民群眾的關系[3]。

(2)新聞媒體人應廣泛選題。通常情況下,社會大眾對時政新聞的印象較為刻板,認為其具有較強的理論色彩與說教傾向。一方面,新聞媒體人應拓展時政新聞的民生視域,站在民生角度采訪與報道新聞。例如,鞍山市新聞傳媒中心開設的《空中立交橋·政策專訪/政策解讀》欄目將社會熱點融入到政策報道中,并且采用先進的直播形式加強新聞互動,記者與嘉賓等現場采訪、報道,解讀民生大計、回復民眾問題,讓社會大眾感受到時政新聞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既能吸引社會大眾關注時政新聞,也能提高時政新聞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新聞媒體人應熟練運用智能錄音筆與語音轉換設備等新設備以及直播等新技術,借助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了解人民群眾的想法,以此優化采訪策略,提高采編技術水平。例如,編輯時政新聞標題時,新聞媒體人可在保證新聞質量及權威性的基礎上,將新媒體語言、網絡熱門詞語等融入到標題中,進一步擴大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

2.維護報道權威,促進時政新聞采訪報道方式創新

融媒體背景下,時政新聞面對著多種挑戰與機遇。為了進一步增強時政新聞的影響力,促進時政新聞可持續發展,以“記者”為主的新聞媒體人應在保證時政新聞權威、嚴謹的基礎上,探索時政新聞采訪報道方式的創新路徑。

新聞媒體人應堅守時政新聞底線、維護時政新聞權威,保證自身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做深做細新聞報道。融媒體時代,一方面,時政新聞擁有多種傳播形式,能擴大傳播范圍與影響力;另一方面,面對越來越快的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多樣的傳播渠道,新聞媒體人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持續提高采訪報道質量,保證時政新聞嚴謹、科學,才能正確引導社會主流輿論。

(1)新聞媒體人應保證自身政治方向、基本常識、新聞內容正確。日常工作中,新聞媒體人應主動學習新政策、法規等。采訪報道前,新聞媒體人應積極學習上層政策方針、核對資料信息,保證上下層信息能精準銜接。

(2)新聞媒體人應具備政治與新聞敏感性,深入挖掘時政新聞,尋找新聞關鍵點,打造新聞亮點,避免長期、持續采用程序化的采訪報道模式。新聞媒體人應善于將工作靈感、生活細節轉變為富有獨特魅力的時政新聞報道,通過采用新設備全程記錄領導講話、會議內容等,再進行二次提煉,發掘各類即興發言背后的新聞價值,拓展時政新聞內涵。同時,新聞媒體人應具備全局意識,以小見大、以點見面,善于將國家大事、政策方針與國民現實生產生活聯系,幫助社會大眾理解新聞內容,還可輔以圖文、視頻、動畫等,將新聞內容立體化與形象化,進一步發揮時政新聞的引領作用。

(3)互聯網信息時代,媒體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時政新聞媒體人應緊跟媒體融合發展步伐,轉變采訪與報道觀念,不斷引進與應用信息化采訪報道方法。新聞媒體人應在維持時政報道權威性的基礎上,探索多種新聞信息獲取途徑、新聞傳播方法等。例如,《河南日報》報道河北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及《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時,采用了可視化報道模式,創造了《“十三五”我在河北打卡了這些事》,選擇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節點事件,并且融入文字、圖片、水彩畫等描繪歷史長卷,讓社會大眾能在全息模型中了解河南省的歷史發展與優秀成績。深圳衛視和壹深圳客戶端聯合打造了《晚間報道》,作為融媒體時政觀察類節目,記者走入時政新聞報道現場,同嘉賓互聯互動,為社會大眾報道時政新聞。融媒體時代,短視頻、直播、H5 等形式融入到時政新聞采訪報道中,創新了時政新聞傳播形式,提高了新聞傳播效果。

3.突破平臺壁壘,構建媒體矩陣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與報道應深化“融”思維,新聞媒體人應將時政新聞內容轉變為各媒體平臺接受的形式,以此擴大傳播效果。同時,新聞媒體人也應認識到個人IP的市場影響力。

(1)突破平臺壁壘,構建媒體矩陣

如果時政新聞報道仍保留著傳統、單一的傳播形式,不僅會脫離人民群眾,還無法實現創新發展。對此,新聞媒體人應探索各類媒體平臺的傳播形式。以《人民日報》為例,報道2020 年全國“兩會”時,《人民日報》探索全媒體平臺報道途徑,一方面設計專題專欄,精準解讀各項政策講話,保證報道權威、嚴謹;另一方面利用抖音、微視頻等形式報道新聞,或設計新聞二維碼,社會大眾掃描二維碼,即可閱讀相關新聞,或者發起兩會話題,激發社會大眾的參與熱情,構建媒體矩陣,強化時政新聞的生機與活力。

(2)打造個人IP

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媒體人應認識到“粉絲”的影響力,既應優化新聞選題、內容與傳播形式,也應磨礪新聞人才,打造個人IP,利用IP 效應擴大時政新聞影響力。例如,可強化新聞主持人、記者或嘉賓的IP 效應,塑造正面且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形成具有粉絲效應的新聞源,推動新聞再傳播,并且為建設新聞付費模式夯實基礎。

(二)民生新聞采訪報道的優化策略

1.革新媒體理念,關注受眾需求,轉變民生新聞定位

在當前的融媒體時代,我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都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尋找新舊媒體融合的有效方法,借助長期發展經驗與自身權威,促進媒介融合。對此,民生新聞媒體人應正確認識自身發展優勢及現狀。民生新聞誕生時,中國新聞媒體正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技術環境均產生較大變化,媒體角色、地位發生改變,要求民生新聞媒體人了解國民真正需要何種新聞,喜歡何種新聞傳播形式[4]。

對此,民生新聞媒體人應革新媒體理念,關注受眾需求。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媒體類型增多,海量、多樣的信息資訊充斥在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中,要求民生新聞做專業新聞、記錄客觀現實、報道具有價值的事件或現象,強化“議程設置”。同時,民生新聞媒體人應改革機制,建設融媒體平臺。當前,社會大眾不缺少信息,而是缺少有價值的信息。雖然年輕受眾更喜歡通過網絡自媒體了解各類民生新聞,但是此類新聞宛如消費品,短、快且沒有價值。民生新聞媒體人應以此為突破口,打造融媒體平臺,兼具“電視媒介”與“跨媒介”,在第一、第二屏幕中流轉民生新聞,根據新聞特性及重要性,將其分散到抖音、快手、微博等各類媒介中,做到保證民生新聞質量、關注受眾需求、實現融媒體傳播。

2.生產智慧型新聞,提升“四力”能力

當前,民生新聞媒體人應認識到民生新聞存在采訪方式單一、理念滯后與視角固定、采訪報道隊伍素養較低等問題,應借助融媒體東風,探索智慧型新聞生產模式,打造一體化生產平臺,優化策劃、采編、報道等環節,做好采訪真實客觀、新聞接地氣、輿論精準引導等工作,借助5G +4K等先進技術,形成智慧化新聞生產閉環。

民生新聞媒體人應嚴格遵循《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打造線上線下與內外聯動的主流媒體輿論格局,堅持內容為王,引進先進技術,提高隊伍的素質與能力。以福州廣播電視臺的《生活零距離》欄目為例,其通過搭建融媒體中心平臺,改善原有新聞體制機制,培養高質量新聞人才,創新前端后端,不僅優化了新聞生產理念,還擴大了融媒體宣傳效果。其打造的“有福之州,為夢前行”聯動了多類媒體,如電視臺、今日頭條等,采用圖文推送與新聞直播等形式,讓當地人民能進一步了解福州市建設成就?!渡盍憔嚯x》欄目的媒體人深度滲透“四力”理念,不斷提升個人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深入人民群眾的生活,圍繞人民群眾現實生活開展采訪報道工作,從路燈不亮到水源污染,透過現象探尋本質,切實做到反映民眾需求、解決民眾問題,真正為百姓做事。此外,民生新聞媒體人還應強化服務意識,建設享譽盛名的新聞品牌,增強受眾黏性,通過贏得民心獲得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提高采訪報道質量、探索采訪報道創新之路,是適應互聯網環境與增強媒體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面對愈發多變、復雜且多樣的國內傳媒環境,時政新聞與民生新聞媒體人只有了解媒體發展形勢、明確自身定位、探索融媒發展之路,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高效、樂于接受的新聞報道。新聞媒體人應不斷革新發展理念,優化新聞媒體隊伍結構,培養高質量的新聞媒體人才。應傾聽民生、了解民情,引進先進技術,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形式,幫助人民群眾了解時政新聞內涵,認識到民生新聞的價值,擴大新聞傳播范圍與影響力,促進新聞媒體行業改革發展。

猜你喜歡
采訪報道時政新聞媒體
提高新聞宣傳采訪報道質量對策措施
探討網絡新聞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整合
時代召喚老區新聞媒體
論突發性事件中記者的采訪報道技巧
時政
時政
信息意識在新聞采訪報道中的運用
新常態下的新聞媒體人
時政
時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