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地區玉米免耕覆膜栽培技術要點

2023-12-12 12:19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10期
關鍵詞:保護性覆膜吉林

●高 靜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郭家店鎮綜合服務中心 吉林 四平 136502)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研究保護性耕作技術,從日本引進地膜覆蓋技術,20世紀80年代,我國地膜覆蓋面積達到了3400萬畝(每畝667 m2,下同),實現糧食產值提升67億元。除了地膜覆蓋,玉米免耕播種和秸稈還田技術也是在我國推廣范圍最廣、應用效果較好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吉林省目前采用的玉米免耕覆膜保護性栽培模式包括秸稈還田、地膜覆蓋、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土壤深松和機械化采收等技術,減少因為春季大風造成的土壤風蝕,控制沙塵,增大土壤粗糙度,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有機質含量,保存阻礙雨水,防止地表徑流,減少、延長和阻礙土壤養分散失,保護性耕作模式可有效減少地表徑流60%左右,減少土壤流失近80%,減少大風揚沙60%左右。利用上一茬玉米秸稈經過適當處理后實現還田,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風蝕等不利影響,而且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吉林地區春季的土壤墑情,極大緩解因當地春季大風、少雨引起的春旱問題,提高土壤在玉米非生產期的蓄水蓄肥能力,有效增強玉米葉片的光合作用水平,有助于干物質的積累,實現玉米平均每畝增產77 kg,增產率達到10%左右。同時,玉米免耕覆膜栽培技術的實施,解決了當地習慣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1 地塊選擇

為了更好適應免耕覆膜保護性機械化生產的需要和實現玉米優質高產的目的,對于實施玉米免耕覆膜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建議選擇地勢相對平坦,土質為黑土或黑鈣土,土壤通透性好、孔隙度適中,耕層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具備灌溉條件,中等以上肥力的丘陵或緩坡地塊。當選擇地塊為緩坡地時,坡度要小于7°。玉米屬須根系作物,根據其根系組成、吸水吸肥性以及生長發育特點,不宜在土壤黏重板結、鹽堿地以及低洼內澇地塊種植玉米。種植玉米的地塊前茬作物以小麥、大豆、馬鈴薯為宜,玉米忌重茬,不要選擇連作3年以上的地塊,否則容易造成病蟲害加重,空稈率上升。玉米生長發育前期對土壤中氮素的需求量較高,可以與豆科作物間種或輪種,利用豆科作物根系的固氮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肥力水平,實現玉米植株更好生長。

2 種子處理

目前,在吉林地區實施的免耕覆膜機械化精量播種作業模式,相比于傳統種植模式,雖然減少了春季整地、起壟等作業次數,避免了對土壤耕層的破壞,減輕或避免春季大風天氣對土壤的侵蝕,提高了墑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也對玉米種子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玉米播種前必須要對購買回來的種子進行科學處理。首先對種子進行初選,剔除雜粒、半粒、癟粒、蟲粒以及發霉的種子,精選籽粒飽滿、顆粒均勻、無病蟲的種子。選擇晴天09∶00~16∶00對種子進行晾曬。將種子平鋪于麻袋或塑料袋上,種子鋪的不要過厚,期間要經常翻動,確保每粒種子都能夠照到陽光,連續曬種2~3 d,利用紫外線殺死種子表面的細菌和蟲卵,經過晾曬的種子不僅可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還可提早2~3 d萌芽。注意不要將種子直接鋪在水泥地面上,以免日照強烈,地表溫度過高灼傷種子。隨后進行浸種處理,把種子倒入1 kg的50%矮壯素與100 kg水充分混勻的溶液中浸泡8~12 h,也可在0·15%~0·20%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中浸泡12 h,矮壯素浸種要在播種前6 h完成。經過浸泡的種子能促進玉米植株葉綠素的形成,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澇以及抗倒伏性。最后用15%的粉銹寧、多菌靈或呋喃丹等藥劑進行拌種和包衣,降低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對玉米幼苗的侵害,同時減少絲黑穗病等病害的發生。

3 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是玉米免耕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技術環節,每年秋季玉米采收后,利用玉米聯合收獲機或秸稈粉碎機,將玉米秸稈粉碎后進行覆蓋和還田處理。秸稈經過腐解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倒伏性,有助于實現玉米的高產優質。由于吉林省種植的玉米大多為活稈成熟,因此利用玉米聯合收割機在采收的同時就直接在田間進行秸稈粉碎處理。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夠避免秸稈在田間繼續消耗土壤養分和水分;二是由于采收后玉米秸稈水分含量相對較高,更便于進行粉碎處理。實際生產中,吉林地區主要采用秸稈全部還田、部分還田和高留茬覆蓋3種還田模式。

3.1 秸稈全部還田

粉碎還田的秸稈量占秸稈總量的70%左右,利用聯合收割機將玉米秸稈直接粉碎,并覆蓋于地表,秸稈粉碎的長度不大于10 cm,覆蓋的秸稈厚度要盡量均勻,避免經過深翻整地后地表高低不平,影響玉米種子發芽和出苗。

3.2 秸稈部分還田

粉碎還田的秸稈占總量的30%~70%,還田的秸稈質量不超過400 kg/畝,剩余的秸稈播種后平鋪于壟溝內,起到減少水分增發、保持水土、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

3.3 高留茬覆蓋

利用玉米聯合收割機,在收獲后保留地表以上25 cm左右高的根茬,殘留的根茬能夠固定土壤,防止吉林地區冬季和早春大風對土壤的侵蝕,提高土壤的蓄水、蓄肥能力。

4 免耕播種

吉林地區春季雨量少,土壤墑情相對較差,采用現代化聯合免耕覆膜播種機,實現起壟、播種、施肥、覆膜、覆土、鎮壓等操作一次性完成,可實現春季不動土直接免耕播種,不翻動土壤,減少作業次數,降低勞動力投入和資源消耗,在大幅度降低玉米生產成本的基礎上,還能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自我保護機能,增加有機質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可耕作性,更有助于促進土壤墑情,實現一播全苗,起到保墑保苗的作用。免耕覆膜精量播種機可一次完成起壟、播種、施肥、覆膜、覆土、鎮壓等7項作業,單粒精量點播,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對于部分沙地和干旱地區播種深度可增加1~2 cm,以更好利用深層土壤的墑情。免耕覆膜播種機的單雙籽率≥90%,每畝用種量1·5~2 kg。為適應吉林地區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將傳統60 cm或65 cm的小壟種植模式改為120 cm寬的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壟臺寬度擴大為原來的3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畝保苗3200~4500株,較傳統種植增加種植密度10%~15%。大壟雙行覆膜種植模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農作物的邊際效應,提高玉米對光能以及水、肥的利用率,增強植株的抗旱性,而且顯著提升玉米植株的群體效應,增加單位面積株數,實現增產30%左右。

5 膜下滴灌

免耕播種機在播種的同時覆上地膜,地膜要選擇可降解的黑色地膜。第一,可以有效提高春季地溫,較少土壤表層水分蒸發,顯著提高春季土壤墑情,實現搶墑播種,減少春季晚霜和地下害蟲對幼苗的侵害。第二,黑地膜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減少苗期中耕除草的勞動力支出,節約生產成本。第三,可降解地膜能有效避免地膜回收困難造成的田間白色污染問題。吉林地區現階段采用春季免耕+秸稈、地膜二元覆蓋的保護性耕作模式,能夠起到良好的固土作用,減少當地春季大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水分的無效蒸發,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較常規耕作模式土壤緊實度可提高4·6倍,0~20 cm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1·5 g/kg,0~20 cm土壤貯水量增加37·6 mm,并且這種保護性耕作模式較傳統種植可使了播后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3·7%,解決了“春旱”問題,為吉林干旱、半干旱地區玉米的持續高產、穩產創造了較好的水分和養分基礎。播種、覆膜的同時將滴灌帶鋪設在玉米田的行間,每條滴灌帶上根據株距都設有滴頭,水分經滴頭直接進入玉米根系土壤中,能有效減少地表水分蒸發,節約水源,相比于傳統灌溉方式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15%左右。同時,借助施肥罐、滴灌帶,可實現玉米的水肥一體化,在玉米生長發育重要的需肥時期,根據需肥的種類和數量,將肥料放置于施肥罐中,打開水泵開關就可以實現隨水追肥,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更實現了定時、定量、精準追肥,使水肥供應處于最佳狀態,確保玉米植株生長發育良好。

6 土壤深松

將傳統的淺耕改為苗期一次性深松作業,在每年的6月末至7月初,待玉米植株長至80 cm左右時,對休耕帶進行土壤深松,深度控制在25~35 cm,以打破犁底層為準。夏季土壤深松能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協調固、液、氣三態,抑制雜草生長,將植株殘茬、雜草翻轉覆蓋于地表,有助于蓄水保墑,減少風蝕又可以接納夏季充沛的自然降水,實現伏雨秋用,使秋季土壤相對含水量保持在15%~20%,確保玉米灌漿期籽粒充足的水分供應,避免或減輕部分地區時常出現的“秋吊”。夏季深松能夠增加耕層厚度,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氣,有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和下扎,提高植株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相比于傳統種植模式,免耕覆膜栽培模式可使根系數量增加33·5%左右。

猜你喜歡
保護性覆膜吉林
蘋果秋覆膜 樹體營養好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寧夏保護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術模式探討
保護性開發利用高鋁煤炭資源的必要性及相關建議
基于SLS覆膜砂的無模鑄型快速制造
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領
花生新品種錦花20覆膜栽培技術
雜豆全覆膜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