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發展潛力分析

2023-12-13 07:21馮劍輝
上海商業 2023年11期
關鍵詞:無錫長三角南京

馮劍輝

一、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的內涵

1.長三角一體化

長三角,即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前的沖積平原,發展出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區域發展基礎好、區位條件優越,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高度重視長三角地區發展,2016年出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區域范圍和發展方向,2019年出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滬蘇浙皖27個城市為中心區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提出推動長三角協調發展、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強化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并設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的戰略規劃。

2.江蘇核心城市

江蘇省共有13個地市,通常認為揚子江城市群是其核心經濟板塊。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作為揚子江沿線的8座大城市,也被稱為“沿江8市”,聚集了江蘇省近60%的常住人口,創造了江蘇省近80%的GDP和近90%的進出口總額,與上海和浙皖其他城市的聯系也最為緊密。其中,南京、蘇州、無錫3市分別為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和II型大城市,且與上海、杭州、合肥、寧波4市被認定為長三角7大核心城市,是長三角一體化水平最高的地區,7市匯集了長三角36%的常住人口和51%的GDP。因此,本文將沿江8市界定為江蘇重要城市,南京、蘇州、無錫3市為江蘇核心城市。

3.產業聯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和不同層級、類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的交流聯系日漸加深,企業之間的“點對點”競合關系越來越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產業鏈之間“線對線”乃至區域之間“面對面”的競合關系逐步強化,區域產業聯動隨之成為了各地各產業發展關注的重要課題。產業聯動,即具備一定相似特征的經濟組織或地域集合之間,通過頂層設計、產業鏈協調和平臺共建等方式促成合作,從而實現產業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最終達到優化升級區域產業結構,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戰略目的。產業聯動與產業轉移不同,不是簡單的產業鏈區域變化或重組,而更強調產業鏈在不同地區、不同層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下的錯位發展、分工協作、互動融合,且最終能夠形成立體、完善的產業協同網絡。

二、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的潛力分析

1.產業關聯度

產業關聯是產業聯動的基礎支撐,包括了產業間以人流、物流、資金流為核心的有形關聯,以及以信息流、技術流等為主體的無形關聯,產業關聯度是對上述關聯質效和穩定性的集中體現。產業是地區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和核心,由于各地資源稟賦、發展基礎、交通區位和社會觀念存在差異,產業也會隨著比較優勢逐步形成相對穩定但動態變化的產業級差和專業化分工格局,進而帶來資源的跨區域流動和生產經營的跨區域聯動。

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1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為192.56,同比增長6.49%,1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03%。其中,產業融合分指數為222.49,同比增長5.67%,創新產出分指數為362.27,同比增長13.7%,說明長三角產業融合、創新水平有效提高;而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相似系數分別下降至0.88和0.42,說明長三角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進一步加深。具體來看,長三角核心城市的產業情況和代表企業如表1所示。

表1 長三角核心城市的產業情況和代表企業

由表1可以發現,長三角城市群以電子、汽車、現代金融等產業為核心,其中,南京、蘇州、無錫與上海和其他浙皖城市均具備較高的產業關聯度。上海處于工業化發展后期,而南京、蘇州、無錫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后期,可以有效承接上海的產業轉移,并通過自身產能為上海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條件?!堕L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同時指出,上海、南京、蘇州3市集聚了長三角將近30%以上的供應鏈企業,能夠有效激發長三角產業協同作用。比如,蘇州、無錫是制造業強市,在與南京、上海構建扎實的上游供應鏈關系時,也能夠享受到其優越的金融產業服務。此外,南京、蘇州、無錫與上海不斷加快跨省產業合作載體和產業聯動集聚區的建設,上海自貿區嘉善項目協作區、G60科創走廊、“百萬企業上云上平臺”等產業合作載體均取得良好進展,各地在科研院所論文和研發合作上也成果斐然。

2.區域通達度

區域通達度是產業聯動的空間引導,只有便捷順暢的空間通達網絡才能保障各生產要素的高效跨區域流動重組,以及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產業的聯動升級。區域通達度也包括有形的交通運輸空間渠道和無形的社會文化情感關聯,前者直接決定了產業聯動的成本和效率,后者也能夠借由社會文化相似性來深化地緣關系,為信息共享和技術創新合作提供便利。

從交通運輸空間渠道來看,南京、蘇州、無錫、上海四地之間的交通已經十分便利:浦東、虹橋、祿口和碩放4大國際機場在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通航點上位于我國第一梯隊,并與蕭山國際機場等共同構成了我國體量最大的長三角機場群;滬寧城際鐵路途徑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上海,實現了南京-上海及沿線城市的1小時通達;蘇州地鐵3號線和上海地鐵11號線實現聯通,蘇州-上??蛇M行地鐵一站無感換乘;五峰山長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進一步加快了沿江8市和上海的人才、資金、技術流動,為跨江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江蘇還將進一步打造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蘇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無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等7大綜合交通樞紐。

而從社會文化情感關聯來看,上海自江蘇分離不過百年,吳越文化、金陵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可以說是一衣帶水、一脈相承,地域文化傳統相似度極高,各種新思想、新觀念跨區域交流頻繁,合作創新氛圍十分濃厚。

3.政策銜接度

政策制度是根據區域特征和差異所制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優化區域管理,協調區域關系,進而調控經濟社會運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產業分工協作和鏈條、網絡構建方面的政策環境將對產業聯動的潛力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我國科技部與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設立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辦公室,統籌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成立長三角產業基金、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帶動江滬各大銀行參與,增強長三角區域協同金融資源優勢;建設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分中心網絡,搭建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建立張江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地一大批產業技術合作,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成立長三角區域銀行業協會聯席會議,推動服務科技與產業創新協同、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健全長三角跨區域金融監管機制;依托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組建9個產業鏈聯盟……可以說,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的政策銜接度是相當良好的。

三、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的政策建議

1.完善頂層設計,推進產業政策聯動

總體來看,江蘇核心城市產業聯動的政策銜接已經較為完善,未來應當從推進政策聯動,保障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產學研”跨區域融合來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發揮南京、蘇州、無錫、上海的核心優勢,健全領導小組和跨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組織協調機制,圍繞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市場機制,以及企業跨區域轉移、跨行業聯合的信息和利益共享模式構建互聯互通的政策環境,大力支持跨區域產業基礎設施、信息平臺和產業技術平臺建設,鼓勵南京、蘇州、無錫、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2.優化產業協同,推進產業集群共建

雖然江蘇核心城市之間,以及與上海乃至其他長三角城市間的產業關聯度較好,但在未來的新興產業布局上較為雷同,制造業橫向分工相似,縱向分工不足,未來需要進一步明確長三角分工協作,延長產業價值鏈。南京、蘇州、無錫、上??梢月摵暇幹崎L三角產業地圖,明確產業鏈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空間路徑,厘清各產業鏈環節、上中下游核心企業和關鍵技術,把握跨區域分工協作的方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業集群建設,動員優勢力量推進產業轉移和優化重組,鼓勵龍頭企業跨區域布局和并購,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邊界,依托毗鄰區建設跨區域產業集群,建設公共信息、金融服務平臺,如實現上海張江和蘇州工業園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南京生物醫藥谷乃至無錫、鎮江、南通特色產業園的連片互動發展。

3.推進平臺共建,推進產業基礎設施協同建設

圍繞江蘇核心城市產業的發展規劃,推進平臺共建。南京、蘇州、無錫可以與上海共建前沿技術產業化示范平臺,圍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云計算、物聯網等共同發展方向加快新基建布局,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區域協同發展。同時,基于現有的優勢產業和技術儲備,大力開展車聯網生態平臺共建,發揮南京、蘇州、無錫物聯網、汽車、電子信息等前沿領域的先發優勢,聯合上海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推動整車制造、車載芯片、感知算法、智能座艙、無人駕駛等創新應用。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上海、無錫、蘇州的制造業優勢,以及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聯網技術優勢,共建長三角雙跨工業互聯網和“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在國內率先建立深度覆蓋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和物聯網應用高地。

猜你喜歡
無錫長三角南京
南京比鄰
“南京不會忘記”
無錫一棉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無錫確定11月1日為“無錫企業家日”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無錫公交
輕輕松松聊漢語——去無錫
南京·九間堂
又是磷復會 又在大南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