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生氧合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

2023-12-13 11:58趙路靜李志剛朱杰昌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 2023年10期
關鍵詞:真腔假腔夾層

趙路靜,李志剛,王 崢,朱杰昌

1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急診科,天津 300142

2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管外科,天津 300052

急性主動脈夾層(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一種并發癥發生率、病死率均較高的急性主動脈綜合征。研究顯示,復雜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acute type B aotic dissection,ABAD)在入院時或非復雜ABAD患者保守治療期間出現不同程度的肺損傷,從而出現低氧血癥,而嚴重的低氧血癥會導致氧合障礙(oxygenation impairment,OI),常需要機械通氣以維持呼吸功能[1-2]。ABAD發生OI可能與機體全身炎性反應、肥胖及高血壓等因素有關,然而,確切的發病機制及有效的治療方法尚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ABAD患者發生OI的危險因素及其預測指標,以期為臨床上早干預、早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及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就診的ABAD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發病時間在72 h之內;(2)年齡18~70歲;(3)依據2020年美國血管外科及心胸外科協會提出的關于Stanford B型AD的診療標準[1]確診為ABAD;(4)經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檢查發現破口位于升主動脈之外的AD。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肺疾病,慢性肝、腎、神經系統疾病,感染性疾??;(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最終共納入112例ABAD患者,按照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氧分數的比值(PaO2/FiO2)的不同將其分為OI組(n=30,PaO2/FiO2≤200 mmHg)(1 mmHg = 0.133 kPa)和非OI組(n=82,PaO2/FiO2>200 mmHg)。

1.2 方法

記錄所有患者入院后體溫、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D-二聚體水平、肌酐水平、夾層第一破口直徑、主動脈直徑、假腔比例及胸腔積液,采用B型利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評估疾病全身炎性反應的程度。采用PaO2/FiO2來量化肺損傷程度,當PaO2/FiO2≤200 mmHg時出現OI[2]。假腔比例采用3 mensios Workstation軟件測量夾層腹腔干以上水平真腔受壓最嚴重的平面。分析ABAD患者發生OI的危險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采用Spearman秩相關檢驗評估各項臨床指標與最小PaO2/FiO2的相關性,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ABAD患者發生OI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ABAD患者發生OI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OI組患者BMI、血糖水平、峰值體溫、D-二聚體入院時及峰值水平、夾層假腔比例、胸腔積液均高于非OI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ABAD患者發生OI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2 篩選與OI相關聯的臨床指標

以氧合指數為因變量,首先進行Logistic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再進行自變量的篩選,以排除其他無統計學意義變量的干擾,將性別、年齡、既往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等20個因素進行篩選,以P<0.05作為入選標準,最終篩選出BMI、入院時白細胞計數、體溫峰值、夾層假腔比例及胸腔積液5項自變量。(表2)

表2 ABAD患者發生OI影響因素的Logistic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3 ABAD患者發生OI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BMI、入院時白細胞計數、D-二聚體入院時及峰值水平、峰值體溫、夾層假腔比例、胸腔積液作為自變量,OI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非OI=0,OI=1),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BMI>26.0 kg/m2、夾層假腔比例>61.0%、胸腔積液均是ABAD患者發生OI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表3 ABAD患者發生OI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急性肺損傷是ABAD常見的并發癥,ABAD伴發急性肺損傷的發生率為50%,嚴重的急性肺損傷會導致OI[3]。Zhao和Bie[4]回顧性分析了208例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臨床資料,OI的發生率為32.2%,其中32.8%的OI患者需要機械通氣來維持呼吸功能。Zhao和Bie研究顯示,50%以上通過AD患者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5]。

研究顯示,合并急性肺損傷的AD患者術后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及整體住院時間會明顯延長[6-7]。Wang[8]研究顯示,術前合并OI是Stanford A型AD患者術后出現低氧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Shen等[9]研究顯示,BMI、術前合并OI、術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漿輸注量均是Stanford A型AD患者全弓置換后出現OI的獨立影響因素。上述研究顯示,認識、控制、預防急性肺損傷及OI對于AD患者圍手術期治療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BMI>26.0 kg/m2是ABAD患者發生OI的獨立危險因素。Aizawa等[10]研究顯示,與BMI<25 kg/m2的患者相比,肥胖患者(BMI>25 kg/m2)的Stanford A型AD術后OI發生率明顯增高,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Song等[11]研究顯示,肥胖及體外循環的時間均是Stanford A型AD患者術后發生低氧血癥的獨立影響因素。研究表明,脂肪細胞中可以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肽類物質及細胞因子入血,參與機體的代謝過程,并與全身炎性反應(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s syndrome,SIRS)相互介導,促進SIRS的瀑布效應[12]。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白細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升高會損傷肺泡基底膜的交換功能,導致肺泡—血氧屏障受損,引發急性肺損傷。研究顯示,ABAD患者標本中可以見到大量的巨噬細胞浸潤,動脈壁內可以檢出大量IL-6和白細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外周血中可見白細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和干擾素γ[13]。大量細胞因子的出現反映了全身炎性反應系統的激活,研究顯示,肥胖患者中氧化應激反應參與急性肺損傷的過程,更易發生OI[14-15]。

ABAD導致的嚴重并發癥與重要分支受累后導致相應的臟器缺血有關,同時與真腔嚴重受壓后引起的遠端供血障礙有關。研究顯示,主動脈直徑及假腔的比例與ABAD夾層預后相關,臨床上假腔比例越高,急性肺損傷導致OI的發生率越高[16]。這可能由于心臟后負荷增高使左心壓力增高,從而導致肺動脈壓增高,引發肺間質腫脹,同時SIRS導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組織滲透性增強,肺泡—血氧屏障交換障礙,從而引發低氧血癥。Kurabayashi等[17]研究顯示,急性主動脈夾層導致的呼吸衰竭與主動脈損傷密切相關,其機制可能與主動脈損傷所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有關,同時,假腔比例是AD并發OI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AD病情進展中出現胸腔積液的機制與主動脈炎癥加重、滲出增多有關。隨著胸腔積液的增多,會導致肺不張,肺不張會促進OI,主動脈炎癥反應輕重與夾層受累的范圍及內膜撕裂的程度有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對于ABAD患者并發OI的治療,目前尚無國際上公認的方法。Furusawa等[18]的研究表明,靜脈注射一種特異性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抑制劑,對ABAD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療有較好臨床效果。Jo等[19]的研究表明,β-受體阻滯劑可以抑制主動脈夾層患者SIRS的過程,降低OI導致機械通氣的發生率。β-受體阻滯劑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細胞毒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氧自由基誘導的SIRS,保持細胞內皮的完整性。同時,β-受體阻滯劑可以減慢心率,降低左室壓力,對于緩解肺泡-血氧交換障礙有一定作用。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也可以降低SIRS程度[20],因此,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可能是抑制ABAD患者伴發OI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IL-22通過激活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號轉導通路抑制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從而減輕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急性肺損傷[21-22]。對于真腔嚴重受壓的非復雜性ABAD患者也應該盡早通過開放或腔內手術擴大真腔,解除壓迫。對于肥胖伴真腔受壓嚴重的ABAD患者,外科干預更為緊迫及必要。

綜上所述,肥胖(BMI>26.0 kg/m2)、夾層真腔嚴重受壓(假腔比例>61.0%)及胸腔積液是預測ABAD患者發生OI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些指標有助于預測ABAD患者發生OI的風險,指導適當的藥物治療及盡早外科干預,有助于獲得良好的預后。

猜你喜歡
真腔假腔夾層
主動脈幾何構型對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后圍手術期支架周圍假腔殘留的預測價值
復雜主動脈夾層行主動脈腔內修復術中防止覆膜支架誤入假腔的手術經驗
Stanford B 型主動脈夾層假腔供血動脈分支對腔內治療后假腔重塑的影響
自發性冠狀動脈螺旋夾層1例
血管內超聲指導前向主動真腔尋徑(IVUS-ATS):一種開通復雜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創新技術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變的處理策略和器械技術
血管內超聲指導真腔尋徑跟蹤新技術治療復雜慢性完全閉塞病變
MRVE夾層梁隨機振動的最優跳變參數控制
護理干預預防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
補宮止漏I號方治療剖宮產后切口假腔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