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合作

2023-12-13 13:17張純瑩畢瑞卿衛永紅
華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跨文化一帶一帶一路

張純瑩,畢瑞卿,衛永紅

(1.華北科技學院,北京 東燕郊 065201;2.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山西 晉中 030606)

0 引言

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增多,自然災害的突發性、異常性和復雜性不斷增加。此外,各類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也頻繁發生,災害成為各國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威脅著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推進,中國應急管理部于2023年啟動了“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部長論壇系列活動,成立了應急管理國際智庫、教育聯盟和國際災害風險研究中心等,編制了《“一帶一路”國家災害評估報告》,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強災害管理、共同應對重特大突發事件提供了新的合作平臺,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1-4]。多數學者對“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應急管理特色經驗的對外傳播、應急管理隊伍培養、應急管理語言運用、建立國際應急管理合作機制等方面,通常較為具體和碎片化,且過度強調文化差異或提出了“同質化”策略,鮮有從跨文化視角出發,以文明交流互鑒為核心意識,對傳播過程本身進行深入探討[5-9]。在歷史長河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孕育出了層次多樣、各具特色的現代文明,應急管理各類要素在這些文明中的傳播,勾勒出異質文化交流的豐富圖景。從跨文化傳播轉向出發,就更好地利用“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平臺,深入探討和解讀這一傳播過程,有助于于開拓跨文化傳播的研究視野,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

1 跨文化傳播的挑戰問題與要素分析視角

1.1 “一帶一路”應急管理面臨的文化普適性與差異性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十年來,已有近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耙粠б宦贰焙献骶W絡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耙粠б宦贰眹业乩矸秶?、資源環境各異,颶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有毒物質泄漏、礦山坍塌等事故災難,恐怖襲擊、經濟安全等社會安全誘發因素多元且情況復雜。據國際知名自然災害數據庫EM-DAT(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2013年至今共發生自然災害數千次。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在防災減災救災的法律法規、管理體制、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存在顯著的能力建設差異。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自然災害風險高和抗災能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他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其中部分國家的災害管理能力較弱,現有的防治合作基礎不牢固,因此推進應急管理國際合作面臨多重挑戰。國際減災和應急管理合作是各國間至關重要的現實需求,同時也是沿線國家民生福祉、民間合作以及民心相通的關鍵切入點。

“一帶一路”不僅是國際合作平臺,還承載著文化交流的使命。沿線區域的不同民族共同創造了諸如中華文明、埃及文明等眾多輝煌燦爛的文明,這些文明獨具特色,是經過千百年的傳承而留下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它們反映了不同社會的發展歷程和生活特點。西方跨文化傳播研究領域中,霍爾在其《超越文化》一書中提出了“高—低語境”理論[10]。這一理論為人們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和信息解讀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框架。在霍爾所說的高語境文化中,言語的意義與語境關聯密切,或者說,意義多隱含在語境和關系當中。相較而言,低語境文化更重視言語本身既定的含義,如中國、韓國、阿拉伯國家等文化中,人們傾向于用眼神、手勢和姿態,來傳遞緊急情況的信息?!耙粠б宦贰眹议g的多元文化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和差異性,前者構成了溝通的基礎,后者則激發了交流的動力。人類文明因其多元性而具有傳播和交流的價值,也因為包容性,才能實現互相尊重和借鑒。

1.2 “一帶一路”應急管理的跨文化傳播要素分析視角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恢復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應用科學、技術、規劃與管理等手段,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11]。按照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在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一帶一路”國家間應急管理合作的傳播主體具有多元性,從國家到民眾均有涉及;傳播載體形式多樣,可以分為常態化與非常態化兩種情形;傳播內容涵蓋了眾多領域,包括應急裝備等具體實物以及標準規范等思想觀念(如圖1所示)。不同傳播主體為共同目標而建立合作關系,所有的參與者都為實現更好的結果或解決方案,通過傳播不同的內容做出了跨文化傳播貢獻,并且共同承擔責任。

圖1 跨文化傳播視角下“一帶一路”國家間應急管理合作要素

2 “一帶一路”應急管理合作的跨文化傳播困境

2.1 常態與非常態下跨文化傳播的困境

2.1.1 “共通的意義空間”有限

常態化應急管理是在日常運行中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準備措施,旨在降低潛在風險和應對可能發生的緊急事件。各國發展水平、歷史經歷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應急管理體制也不盡相同,采取的處理方法也各有特色。如中亞國家防災減災方面的專門立法相對較少,配套政策也不健全,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約束作用較弱;但韓國、印度等災害比較多、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國家,災害管理立法層次比較高、體系比較健全。象征性社會互動理論認為,雙方進行符號意義的交換,必須有共通的意義空間,一是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意義符號共同的理解;二是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驗和相應的社會文化背景。共通的意義空間越小,傳播主體間的了解程度和相互理解能力就越差,不有利于跨文化傳播的實現?!耙粠б宦贰备鲊扇〉囊幌盗蓄A防和準備措施,如制定和執行應急計劃、培訓和演練應急團隊、建立監測和警報系統以及提供公眾教育等,存在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其“共通的意義空間”有限,這可能阻礙應急管理傳播和合作。

2.1.2 文化休克與文化誤讀

不同于常態化應急管理,非常態化應急管理是指在緊急事件發生時采取的行動和措施,以應對災害、緊急情況或突發事件,最直接的特征就是其突發性?!耙粠б宦贰笨鐕鐓^域多民族、多種族、多語言,在緊急響應、救援行動、災后恢復和重建等環節中,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行動參與者包括醫療保健人員、消防隊員、警察、應急事務管理部門人員和志愿工作者等,對不熟悉的文化、生活方式或態度容易產生困惑、不適等心理反應和沖擊,即產生文化休克;同時也會基于己方的社會規范、觀念體系、思維方式等對異文化進行偏離事實的理解和評價,即產生文化誤讀,如在中國豎起大拇指表示贊賞,在希臘則有讓對方“滾蛋”之意,在尼日利亞可能被視為侮辱。在突發應急事件撫慰工作中,體態語等的文化差異,容易引發誤解或冒犯他人,進而影響應急救援中的意義判斷。

2.2 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的組織內與組織外困境

2.2.1 信息壁壘現象猶存

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在“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有效識別風險危機,可以快速做出決策,協調各方行動,從而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由于應急管理涉及政治、安全等因素,是國家信息和技術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部分參與國不愿分享危機進展信息,特別是涉及機密和國家利益的信息,其跨文化傳播可能會引起參與國的警惕。此外,對于外部信息的信任和接受程度因國家而異,有些國家甚至可能不承認或扭曲善意的應急管理信息分享。合作關系中的信息壁壘問題仍然存在,信息傳遞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2.2.2 群體認同建構的削弱

傳播是個體或群體表達和建構認同的重要途徑,跨文化交往亦使人們在形成和表達認同上有了更大的空間。在跨文化傳播學視域下,不同文化群體及其成員是憑借認同存在于社會,并依據認同與外部世界交往的,接受了某種認同,就是接受了特定的角色和行為規范,以指導和規定自身的行為。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文化認同也超越了血緣和地域限制,不斷被構建為新的形式,“一帶一路”應急管理跨文化合作即典型代表。但在“一帶一路”之外的世界,如西方大國憑借話語霸權,在國際輿論場不斷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抹黑中國形象等,“一帶一路”建設遭遇話語困境,損害了國家間的合作關系,也削弱了“一帶一路”群體認同的建構和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能力。

2.3 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的合作機制困境

2.3.1 基層民眾主動參與度不高

“一帶一路”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主體呈多元化特點,覆蓋了聯合國層面組織、區域組織等,這些主體開展應急管理信息的傳播和交流,為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溝通平臺。當前傳播形式主要以國家政府及多邊、雙邊、單邊合作機制為主,發揮主導作用的仍然是官方主體,雖然民間機構和個人在應急管理信息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它們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是否全面有效地覆蓋了基層民眾還要打一個問號。眾所周知,社會公眾對應急管理的文化需求日益提高,全民應急管理觀念意識和知識經驗已經成為制約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培育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安全教育體系以及加強安全知識宣傳對民眾來說至關重要。在多元化傳播主體的基礎上,關注“一帶一路”國家間基層民眾的應急管理信息傳播,提高民眾的參與積極性方面還有待加強。

2.3.2 合作領域有待拓寬,層次有待深化

應急管理部發起共建“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國際合作機制至今已有兩年。在此期間,應急管理部與各方開展了一系列務實合作,初步形成以政府間合作為牽引、以合作網絡和支撐機構為補充的平臺體系,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舉辦援外培訓班、參與對外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等,努力提高應急管理能力、減輕災害風險、造福共建國家和地區人民,應急管理領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合作的領域仍有拓寬的空間,層次有待深化,信息共享、人員培訓、技術協作、聯防聯控等區域合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建立,人文交流、多媒體互動等合作形式還需進一步開發,推動民心相通等方面需要加強。

3 基于跨文化傳播要素視角的應急管理合作改善構想

3.1 以“主體間性”為原則

“主體間性”指的是作為社會主體的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不是主客對立的關系,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理解關系[12]?!耙粠б宦贰眹议g的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可以借鑒“主體間性”的核心思想,“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旨在促進各參與國之間的交往與合作,而非僅為中國謀求個體利益而建立,這一機制鼓勵各參與國積極參與合作行動,視它們為獨立的行為主體。在這一合作框架中,各主體之間的觀念、規范、認知以及利益上的差異,成為塑造主體間交往互動的重要條件。各國開展應急管理合作時,需要遵循明確的規范和秩序,在協商、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建立互相理解、溝通的交往理性,從而促使應急管理信息跨文化傳播暢通無阻,實現“一帶一路”國家在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方面的目標。

3.2 以構建命運共同體認同為愿景

科里爾和托馬斯認為在跨文化傳播中,對于該文化的認同力度和文化認同內容,深刻影響跨文化傳播結果[13]。由于“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主體之間的傳播和交流活動,體現出了各傳播主體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基于此,構建認同成為跨越民族和文化差異造成的傳播障礙的關鍵。認同是一種心理狀態,可以讓“一帶一路”國家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叭祟惷\共同體”理念作為國際合作最為基本的價值遵循,可以創造文化認同,易于各傳播主體的理解和接受。這一理念強調,人類共同體的存在和發展,超越了國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體現了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目標。通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增強不同文化背景主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進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和順暢性,認同并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勢在必行。

3.3 以“約哈里窗口”為參照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勒夫特和哈里·英格拉姆提出了一個透視人際互動過程及傳播環境的模式“約哈里窗口”,同時也可以延伸用于理解跨文化傳播[14]。根據“約哈里窗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雙方對彼此信息的了解可以分為四個區域:開放區、盲點區、封閉區和未知區。其中,開放區是指傳播雙方都知道的內容,也是一個公共區域;盲點區是指他人獲得的信息,而自己卻不知道,這也是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區域;封閉區指那些自己知道,而接受者不知道的信息;未知區所指的則是自己與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因此,“一帶一路”國家要在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實踐中做出兩個方面的努力,首先是縮小盲區和未知區——通過加強培訓宣傳等方式深入系統地了解本國和他國應急管理的各要素以及雙方文化的異同,特別是充分了解可能引起沖突的因素;其次,通過縮小封閉區來擴大開放區——適當地進行自我展示,即通過提供應急管理背景知識、提升語言解釋性翻譯等手段來展示自己,提升跨文化傳播效果。

3.4 以新媒體傳播為載體

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推動時間與空間連接、虛擬與現實連接,真正打破了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藩籬,導致了人際傳播的大眾傳播化,更有利于減輕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文化隔閡與偏見,有效擴大了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覆蓋面,實現立體化傳播。傳媒的同步與互動層次逐漸升高,對話和共享成為普遍現象,為風險應對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新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奠定了跨文化傳播的物質基礎,為完善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體系提供了更多可能。高度發達的傳媒科技為“一帶一路”各國及時溝通信息提供了快捷通道,能夠優化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提升救援互助響應水平,為應急管理鋪就了一個良好的物質技術平臺。例如可以借助創作相應的應急文化場景,將其融入可感的文化故事和氛圍中,這種沉浸式、場景化傳播方式,能夠充分調動民眾的感官體驗,大幅提升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能力。

4 結論

(1) “一帶一路”國家間的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合作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各國文化普適性與差異性共存,前者構成了應急管理溝通的基礎,后者則激發了合作交流的動力?!耙粠б宦贰睉惫芾淼目缥幕瘋鞑ヒ乜梢园凑諅鞑ブ黧w、傳播載體和傳播內容來劃分,從國家到民眾、從常態化到非常態化情形、從具體實物到思想觀念均有涉及,勾勒出異質文化交流的豐富圖景。

(2) “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合作仍面臨一些困境。從常態化與非常態化應急管理的角度來看,因各國發展水平、歷史經歷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急管理體制也存在較大差異,標準不一,“共通的意義空間”有限,產生的文化休克和文化誤讀也會影響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合作。從組織內與組織外的角度來看,部分參與國不愿分享危機進展信息,信息壁壘現象仍然存在,影響應急管理跨文化傳播的效果,西方大國話語霸權削弱“一帶一路”群體認同建構也是一項挑戰。從應急管理跨文化合作機制來看,基層民眾主動參與度不高,以官方主體為主,合作領域有待拓寬,層次有待深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合作形式還需進一步開發。

(3)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應急管理信息交流和合作需要提升跨文化傳播能力。對于“一帶一路”國家間應急管理合作,以“主體間性”為原則,各國在協商、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建立互相理解、溝通的交往理性,可以促進跨文化傳播;以構建認同為愿景,倡導遵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加強跨文化傳播效果;以“約哈里窗口”為參照,深入系統地了解本國和他國應急管理的各要素以及雙方文化的異同,適當地進行自我展示,可以優化跨文化傳播過程;以新媒體傳播為載體,暢通傳播渠道,實現立體化傳播,可以擴大跨文化傳播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促進“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應急管理合作,提高自然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能力。

猜你喜歡
跨文化一帶一帶一路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論詞匯的跨文化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