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個燕麥飼草品種在興安盟地區種植的產量比較研究

2023-12-13 09:49溫麗張連奎徐興健孫烏日娜高欣梅福英其格其畢盛楠李鳳嬌候偉峰趙力興姜昕禹
土壤與作物 2023年4期
關鍵詞:張燕乳熟期鮮草

溫麗 ,張連奎 ,徐興健 ,孫烏日娜 ,高欣梅 ,福英 ,其格其 ,畢盛楠 ,李鳳嬌 ,候偉峰 ,趙力興 ,姜昕禹

(1.興安盟農牧科學研究所,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浩特 137400; 2.興安盟農牧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浩特 137400)

0 引言

燕麥(Avena sativa)屬于禾本科燕麥屬,是重要的一年生飼草、飼料作物,具有耐貧瘠、營養價值和飼草產量較高等特性,主要以燕麥籽粒、燕麥青(干)草和青貯燕麥等方式應用在畜牧業生產中[1-5],并在牧草產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6-8]。近年來,隨著“糧改飼”和“草牧業發展”政策實施力度的加大,燕麥的種植面積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且種植區域從最初的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已經逐步向中原和華東等省份擴散[9-11]。

興安盟地區畜牧業發展迅速,對飼草飼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但是該地區飼草飼料種植生產種類較為單一,主要以玉米種植為主。因此,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燕麥飼草品種,對解決飼草生產種類單一問題以及保障優質飼草充足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關于興安盟地區燕麥飼草種植生產的研究報道比較少。本研究選用國內25 個燕麥飼草品種,在興安盟地區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開展物候期記載觀查和不同刈割時期燕麥草產量比較,旨在篩選出適宜該地區種植推廣的燕麥飼草品種,為解決飼草需求量增加及改善飼草種植結構單一等問題提供數據支撐,助力興安盟地區草牧業的高質量發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興安盟農牧科學研究所燕麥試驗基地(122°03′E,46°06′N),海拔平均高度為286 m,年平均氣溫4.1℃,年降水量416.7 mm,無霜期140 d 左右,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暗栗鈣土,土質為壤土,前茬作物為綠豆,肥力中等。

2018 年4 ~ 9 月氣象因子:日平均溫度18.9℃,總降水612 mm,日照時數1 374 h。

1.2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25 個:白燕2 號、白燕7 號、白燕11 號,由吉林省白城市農業科學院提供;壩莜1 號、壩莜3 號、壩莜8 號、壩莜13 號、壩莜18 號、壩燕4 號、壩燕6 號、壩燕7 號,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提供;張燕4 號、張燕7 號、張燕8 號、張莜9 號、張莜13 號、張莜14 號、GL381、遠雜1 號,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張家口分院提供;草莜1 號、蒙燕1 號、蒙燕3 號,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提供;定燕2 號、定莜9 號,由定西市旱農中心提供;隴燕3 號,由甘肅農業大學提供。

供試肥料:雙聯牌復合肥(N-P2O5-K2O:15∶15∶15),總養分≥45%(石家莊雙聯復合肥有限責任公司)。

1.3 試驗設計

2018 年4 月29 日進行精細整地,5 月1 日播種,試驗小區面積10 m2,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共75 個小區,各小區間隔50 cm。試驗采用人工開溝條播,每小區種植8 行,行距25 cm,播種深度2 ~ 3 cm,播種量為225 kg·hm-2,施復合肥225 kg·hm-2作為底肥,試驗地灌溉設施良好,田間管理稍高于大田水平。田間觀測參照燕麥田間調查及室內分析記載標準。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播種后定期進行田間觀察,記錄出苗期、分蘗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乳熟期及成熟期。

分別在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乳熟期4 個時期取樣測產,每個小區取樣1 m2測定鮮草產量,自然風干后測定干草產量,計算干鮮比。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Excel-2007 數據處理工具及運用DPS 16.05 統計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和聚類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從表1 可以看出,參試燕麥品種隨著生育期的推進,各生育時期長短差異趨于明顯。參試燕麥品種從播種到出苗的時間為8 ~ 18 d,壩燕6 號的出苗時間最短,而壩莜18 號的出苗時間最長。從出苗期至成熟期,張燕8 號和張莜13 號的生育期最長,為87 d;其次是張燕7 號,為86 d;而壩燕4 號和壩燕7 號生育期最短,僅70 d,差異較大。按照生育日數長短將25 個燕麥品種分成2 組,生育期在70 ~ 79 d 之間為第一組,生育期在80 ~ 89 d 之間為第二組。第一組有13 個品種,包括白燕2 號、白燕7 號、白燕11 號、壩莜1 號、壩莜8 號、壩莜18 號、壩燕4 號、壩燕6 號、壩燕7 號、張燕4 號、草莜1 號、蒙燕1 號、蒙燕3 號;第二組有12 個品種,包括壩莜3 號、壩莜13 號、張燕7 號、張燕8 號、張莜9 號、張莜13 號、張莜14 號、GL381、遠雜1 號、定燕2 號、定莜9 號、隴燕3 號。

表1 參試燕麥品種的物候期日期Table 1 Phenological dates for different forage oat varieties月/日

2.2 燕麥鮮草產量比較

第一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鮮草產量表現為:孕穗期鮮草產量范圍為18.3 ~ 50.8 t·hm-2,壩莜18 號最高,白燕11 號最低,壩莜8 號、壩燕6 號、張燕4 號、草莜1 號、蒙燕1 號的產量也相對較高,品種間差異顯著(P <0.05);抽穗期鮮草產量范圍為27.6 ~ 63.7 t·hm-2,壩燕6 號最高,壩莜1 號最低,白燕7 號、壩莜8 號、壩莜18 號、草莜1 號、蒙燕1 號的產量也相對較高,品種間差異顯著(P< 0.05);開花期鮮草產量范圍為38.8 ~ 76.0 t·hm-2,蒙燕1 號最高,白燕11 號最低,壩莜18 號、壩燕6 號的產量也相對較高,品種間差異顯著(P< 0.05);乳熟期鮮草產量范圍為32.4 ~ 87.0 t·hm-2,壩莜18 號最高,草莜1 號最低,壩莜18 號乳熟期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表2)。

表2 不同生育期燕麥品種的鮮草產量Table 2 The fresh yields of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at different stagest·hm-2

第二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鮮草產量表現為:孕穗期鮮草產量范圍為27.8 ~ 68.2 t·hm-2,壩莜3 號最高,壩莜13 號最低, GL381、遠雜1 號、定燕2 號的產量也相對較高,品種間差異顯著(P< 0.05);抽穗期鮮草產量范圍為37.6 ~ 72.4 t·hm-2,遠雜1 號最高,壩莜13 號最低,壩莜3 號、張燕8 號、張莜9 號、GL381、定燕2 號的產量也相對較高,品種間差異顯著(P< 0.05);開花期鮮草產量范圍為44.7 ~76.2 t·hm-2,張莜9 號最高,定莜9 號最低,張莜9 號開花期鮮草產量顯著高于張燕7 號、張莜14 號、定莜9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乳熟期鮮草產量范圍為58.7 ~ 84.0 t·hm-2,遠雜1 號和定燕2 號最高,張莜14 號最低,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表2)。

如表3 所示,第二組鮮草產量均高于第一組鮮草產量,孕穗期、抽穗期和乳熟期鮮草產量差異顯著(P< 0.05),開花期鮮草產量差異不顯著。

表3 兩組的鮮草產量差異Table 3 Fresh yiel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t·hm-2

2.3 燕麥干草產量比較

第一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干草產量表現為:孕穗期干草產量范圍為2.9 ~ 5.6 t·hm-2,壩莜18 號最高,白燕11 號最低,壩莜18 號孕穗期干草產量顯著高于白燕2 號、白燕11 號、壩燕4 號、壩燕7 號、蒙燕3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抽穗期干草產量范圍為4.8 ~ 7.6 t·hm-2,壩莜18 號最高,壩莜1 號最低,壩莜18 號抽穗期干草產量顯著高于白燕11 號、壩莜1 號、壩燕4 號、壩燕7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開花期干草產量范圍為6.7 ~ 12.0 t·hm-2,壩莜18 最高,壩燕4 號和壩燕7 號最低,壩莜18 號開花期干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乳熟期干草產量范圍為7.4 ~17.2 t·hm-2,張燕4 號最高,草莜1 號最低,張燕4 號乳熟期干草產量除壩莜18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表4)。

表4 不同生育期燕麥品種的干草產量Table 4 The hay yields of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at different stagest·hm-2

第二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干草產量表現為:孕穗期干草產量范圍為3.7 ~ 8.0 t·hm-2,壩莜3 號最高,壩莜13 號最低,壩莜3 號孕穗期干草產量除張莜13 號、GL381、定燕2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抽穗期干草產量范圍為5.6 ~ 8.1 t·hm-2,壩莜3 號和張莜9 號最高,壩莜13 號最低,壩莜3 號和張莜9 號抽穗期干草產量顯著高于壩莜13 號、定莜9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開花期干草產量范圍為6.7 ~ 14.8 t·hm-2,張莜9 號最高,隴燕3 號最低,張莜9 號開花期干草產量除張莜13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乳熟期干草產量范圍為12.1 ~ 22.2 t·hm-2,張莜13 號最高,張莜14 號最低,張莜13 號乳熟期干草產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表4)。

如表5 所示,第二組干草產量均高于第一組干草產量,孕穗期、開花期和乳熟期干草產量差異顯著(P< 0.05),抽穗期干草產量差異不顯著。

表5 兩組的干草產量差異Table 5 Hay yiel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t·hm-2

2.4 燕麥干鮮比比較

第一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干鮮草比表現為:孕穗期干鮮比范圍為9.5 % ~ 18.0 %,壩莜1 號最高,張燕4 號最低,壩莜1 號孕穗期干鮮比除白燕2 號、白燕7 號、白燕11 號、壩莜4 號、壩燕7 號、蒙燕3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抽穗期干鮮比范圍為9.0 % ~ 17.5 %,壩莜1 號最高,壩燕6 號最低,壩莜1 號抽穗期干鮮比顯著高于壩莜18 號、壩燕6 號、草莜1 號、蒙燕1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開花期干鮮比范圍為11.5 % ~ 22.4 %,壩莜1 號最高,蒙燕1 號最低,壩莜1 號開花期干鮮比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乳熟期干鮮比范圍為16.0 % ~ 26.4 %,張燕4 號最高,蒙燕1 號最低,張燕4 號乳熟期干鮮比除白燕2 號、白燕7 號、壩莜1 號、壩莜8 號、草莜1 號、蒙燕3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表6)。

表6 不同燕麥品種的干鮮比Table 6 The ratios of dry to fresh weight of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第二組不同時期不同燕麥品種干鮮草比表現為:孕穗期干鮮比范圍為9.7 % ~ 13.5 %,壩莜13 號最高,GL381 最低,壩莜13 號孕穗期干鮮比顯著高于GL381(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抽穗期干鮮比范圍為10.7 % ~ 15.1 %,張燕7 號最高,GL381 最低,張燕7 號抽穗期干鮮比顯著高于GL381 和遠雜1 號(P< 0.05),與其他品種差異不顯著;開花期干鮮比范圍為12.3 % ~ 20.7 %,張莜13 號最高,隴燕3 號最低,張莜13 號開花期干鮮比除張莜9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乳熟期干鮮比范圍為18.6 % ~ 27.3 %,張莜13 號最高,遠雜1 號最低,張莜13 號乳熟期干鮮比除張燕7 號、張燕8 號、張莜9 號、定莜9 號、隴燕3 號外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 0.05)(表6)。

如表7 所示,孕穗期、抽穗期和開花期第一組干鮮比高于第二組,其中孕穗期差異顯著(P< 0.05),抽穗期和開花期差異不顯著;乳熟期第一組干鮮比低于第二組,差異不顯著。

表7 兩組干鮮比差異Table 7 The ratio of dry to fresh weight between two groups%

2.5 燕麥品種的聚類分析

依據燕麥不同刈割時期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以平方歐氏距離5.0 為分界線,對25 個燕麥品種進行聚類分析(圖1)。結果顯示,25 個燕麥品種可以分為7 個類群,第I 類群包括張燕8 號、張莜9 號、蒙燕1 號、壩燕6 號4 個品種;第II 類群包括遠雜1 號、壩莜18 號2 個品種;第III 類群包括壩莜3 號;第IV 類群包括張莜13 號、GL381、定燕2 號3 個品種;第V 類群包括隴燕3 號、壩莜13 號、定莜9 號、張燕4 號、張燕7 號、張莜14 號、壩莜8 號7 個品種;第VI 類群包括草莜1 號、白燕7 號2 個品種;第VII 類群包括壩莜1 號、白燕2 號、蒙燕3 號、壩燕4 號、壩燕7 號、白燕11 號6 個品種。

圖1 不同燕麥品種鮮草產量與干草產量的聚類圖Fig. 1 Dendrogram generated by cluster analysis for different oat varieties

對7 個類群的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進行比較得出(表8),孕穗期鮮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V 類;孕穗期干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V 類群;抽穗期鮮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II 類群;抽穗期干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I 類群;開花期鮮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 類群,其次是第I 類群,二者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開花期干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 類群;乳熟期鮮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I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V 類群;乳熟期干草產量最高的是第IV 類群,顯著高于其他類群(P< 0.05),其次是第II 類群。

表8 不同類群的鮮草產量和干草產量Table 8 The fresh and hay yields of different oat typest·hm-2

3 討論

在田間管理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生育期是評價不同燕麥品種對種植區域環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4]。本研究結果表明,參試燕麥品種生育期長短差異明顯,從出苗期至成熟期,張燕8 號和張莜13 號的生育期最長,為87 d;其次是張燕7 號;而壩燕4 號和壩燕7 號最短,僅70 d,差異顯著,這說明壩燕4 號和壩燕7 號對該種植區域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強于其他品種。閆天芳等[12]在江淮地區對8 份燕麥材料生育期進行觀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燕麥材料的生育期長短不一致,與本研究結果差異較大,這主要是由于參試燕麥品種不同,遺傳特性存在差異,種植環境不同,導致試驗結果有明顯差異。

適宜的品種和收獲時期是燕麥飼草產量高、品質優的關鍵因素,燕麥生長從孕穗期到乳熟期,飼草產量顯著增加,本試驗結果基本符合這一規律。燕麥地上生物量有三種變化規律: 一是從孕穗期到完熟期,生物量連續增加,完熟期達到最高[8];二是在某個生長時期(非完熟期) 達到最大后趨于穩定[13],如抽穗期[14]、開花期[15]、乳熟期[16]或蠟熟期[17]等; 三是在某個生長時期(非完熟期) 達到最大值然后下降。參試的25 個燕麥品種除壩莜3 號和草莜1 號外,從孕穗期到乳熟期的干草產量呈現連續增加的趨勢,符合第一種變化規律。燕麥飼草產量達到最大時的生育時期受參試品種特點和種植環境的雙重因素影響,不同的試驗研究形成的試驗結果不同,差異較大[14,18-20]。

4 結論

在興安盟地區,25 個燕麥品種在不同刈割時期的草產量存在顯著差異,生育期長的燕麥品種飼草產量相對較高,通過聚類分析把25 個品種分成7 個類群,各類群的草產量差異顯著。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孕穗期和抽穗期收獲干草可以種植壩莜3 號,開花期收獲干草可以種植遠雜1 號和壩莜18 號,乳熟期收獲干草可以種植張莜13 號、定燕2 號和GL381。

猜你喜歡
張燕乳熟期鮮草
張燕副教授
科技前沿
秸稈還田與灌溉方式對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飼用小黑麥在濟源地區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數研究
苜蓿鮮草不可作為單一飼料喂牛羊
攀西地區冬閑田種植晚熟型燕麥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一只羊的結局
蘇丹草—擬高粱雜交種鮮草飼喂獺兔的效果
FuzzinessinEnglishAdvertisingTranslation
海邊的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