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自噬在肝衰竭中的研究進展*

2023-12-16 08:30羅云鳳邵建國居林玲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溶酶體穩態肝細胞

羅云鳳,邵建國,居林玲,陳 琳

(1 南通大學醫學院,南通 226001;2 南通大學附屬南通第三醫院,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3 江蘇省南通市傳染病(肝病)醫學中心)

肝衰竭是臨床常見的嚴重肝病癥候群,其病情發展迅速,病死率極高,預后差。肝衰竭是由肝炎病毒、藥物、肝毒性物質、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reperfusion,I/R)等引起的嚴重肝臟損害,導致肝臟的合成、解毒、代謝和生物轉化功能嚴重障礙或失代償,出現以黃疸、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腹水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細胞自噬通過多種途徑在肝衰竭中發揮作用,本文就細胞自噬在肝衰竭中的不同作用機制進行綜述。

1 自 噬

自噬是一種分解代謝過程,在細胞內營養缺乏或應激狀態時,通過溶酶體吞噬降解大分子物質及受損細胞器,提供修復所需能量,維持細胞穩態,避免細胞死亡[1]。自噬廣泛存在于機體的生理過程(如在動物的生長發育、老化和分化過程)和病理過程。常見的病理因素包括:營養缺乏、能量代謝異常、缺血、缺氧、病原體感染等。自噬調節失控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展有關,如癌癥、代謝功能障礙、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2]。

根據發生機制的不同,細胞自噬可分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侶介導的自噬。巨自噬是最常見的一類,依賴于“自噬體”,即細胞中的球形囊泡,能夠移動到微管組織中心,隨后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降解所含的物質[3]。第二種類型為微自噬,溶酶體通過溶酶體膜的內陷來包裹小的細胞內底物[4]。伴侶介導的自噬,具有高度選擇性,它不使用囊泡,常借助伴侶蛋白,如熱休克同源蛋白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HSC70),特異性降解帶有獨特識別含有賴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lysinephenylalanine-glutamicacid-arginine-glutarnine,KFERQ)樣五肽的胞質蛋白,溶酶體膜上的受體蛋白-溶酶體相關膜蛋白2A(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type 2A,LAMP2A)識別蛋白暴露的KFERQ 基因,引導目的蛋白進入溶酶體降解。細胞清除異常蛋白主要通過溶酶體自噬過程進行[5]。

2 肝衰竭和自噬

研究[6]表明,自噬在肝衰竭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雙向調節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度的細胞自噬發揮保肝作用,抑制細胞凋亡和壞死,保護肝細胞,改善肝功能;但在某些條件下,過度細胞自噬可進一步加重肝功能損傷。

2.1 細胞自噬對肝功能衰竭的保護作用 自噬在不同病因導致的肝損傷中發揮保護肝細胞作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等多種物質致肝功能衰竭引起細胞功能受損,而自噬通過吞噬并降解損傷細胞,減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產生,抑制炎癥反應,維持肝細胞穩態,發揮預防或延遲細胞死亡的作用[7-9]。

2.1.1 按肝衰竭的病程長短分類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LPS 聯合D-半乳糖胺(Gal N)注射誘導ALF,出現嚴重的肝淤血,導致肝細胞迅速死亡。研究[10]發現,在D-Gal N 和LPS 共同建立的原代肝細胞損傷模型中,AMPK/PPARα 通路被抑制,細胞自噬減弱,抑制miR-19a 的表達可上調自噬表達水平,改善ALF。

慢性肝衰竭:研究[11]發現細胞自噬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高表達,而在肝衰竭中低表達,動物實驗也證實了細胞自噬能夠顯著改善肝衰竭的肝細胞損傷。

2.1.2 按肝衰竭的致病原因分類 HBV 感染所致肝衰竭:在我國,引起肝衰竭的最常見病因是HBV感染。研究HBV 感染最適宜的模型為內毒素肝衰竭模型,可用LPS 聯合Gal N 注射致肝衰竭發生。張向穎等[12]在D-Gal N 和LPS 誘導的ALF 小鼠模型中,發現抑制GSK3β 活性后,與自噬相關的Atg5、Atg7、Beclin-1 基因和蛋白的表達均增加,誘導肝細胞產生自我保護機制,從而提出了在ALF 的致病機制中,GSK3β 是細胞自噬的重要調節分子。E.S.GUO 等[13]同樣在D-Gal N 和LPS 誘導的小鼠ALF 模型中發現細胞自噬受到抑制作用,FK866 可抑制JNK 活性,上調自噬,從而減輕肝損傷。

APAP 過量引起的肝損傷是人類急性藥物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有研究[14]表明,APAP 過量導致肝細胞自噬增強,去除受損的線粒體,抑制炎癥反應。自噬不僅通過清除受損的線粒體緩解過量APAP 誘導的肝細胞死亡,且其自噬溶酶體降解途徑的激活還可以選擇性地去除APAP 加合物[15]。

據報道[16],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通過激活細胞色素P450 系統誘導肝毒性,導致自由基和氧活性物質形成,與膜脂發生過氧化反應,破壞肝細胞膜的完整性,同時,CCl4的代謝物也不可逆地結合細胞內大分子,導致肝臟谷胱甘肽減少和線粒體功能喪失。研究[17]表明,在CCl4誘導的大鼠ALF模型中,AMPKα 表達增加,且AMPKα 表達的升高優先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調節相關蛋白(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 complex 1,RPTOR)的減少和ULK1(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提示激活的AMPKα 促進mTORC1 的失活,促進了ULK1 化合物的解離和自噬的發生,從而減緩肝損傷,表明AMPK-mTORC1-ULK1 信號誘導的自噬可以減輕CCl4對肝細胞的毒性作用。

肝移植是晚期肝衰竭的主要治療方法,移植時易出現I/R,與肝功能密切相關[18]。缺血預處理可通過自噬降低I/R,可增強自噬蛋白LC3、Beclin1 表達,減輕炎性因子和凋亡水平,增強保護作用[19]。研究[20]表明,接受老年肝移植時會出現更高的移植后發病率和死亡率,而通過自噬去除受損的細胞器,特別是功能不全的線粒體可以保護肝細胞,改善肝臟的能量代謝,預防術后老年肝臟I/R 風險。巨噬細胞來源的血紅素加氧酶(heme-oxygenase-1,HO-1)是一種關鍵的熱休克蛋白,在肝移植I/R 中發揮維持穩態的重要作用,過表達HO-1 可激活細胞內的SIRT1 自噬軸,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21]。

2.2 細胞自噬加重肝衰竭 適度的細胞自噬通??梢愿纳萍毎蛲龊蛪乃?,發揮對肝衰竭的保護作用,但是細胞自噬過度表達則會加重肝衰竭。K.GOTOH等[22]通過構建大鼠I/R 模型,發現細胞自噬會引發肝細胞大量壞死,從而導致肝功能障礙,抑制自噬會減少肝細胞凋亡壞死,并降低大鼠死亡率。研究[23]發現miR-101 通過增強自噬關鍵的負調控位點哺乳動物mTOR 抑制自噬表達,增強對I/R 的保護作用,使用自噬抑制劑3-甲基腺嘌呤可逆轉miR-101 的保護作用。肝I/R 損傷條件下,丙酮酸乙酯成功抑制了應激細胞中高遷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表達和易位,NF-κB 信號通路激活,通過細胞因子如TNF-α 和IL-6 調節細胞凋亡,同時,丙酮酸乙酯處理后,Bcl-2 增加,Beclin-1 和Bcl-2 緊密結合導致自噬下調,改善肝I/R 損傷[24]。這項研究提示丙酮酸乙酯可能是通過下調HMGB1/TLR4/NF-κB 軸和HMGB1 與Beclin-1 的競爭性作用來減少凋亡和自噬的產生。

3 展 望

細胞自噬作為一種分解代謝模式,在維持肝細胞和組織穩態中起到關鍵作用,是調節肝細胞能量循環維持穩態的重要機制之一,且與多種肝臟疾病有關,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肝衰竭。自噬在肝臟疾病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如接觸或服用藥物、有毒物質后,肝臟可以通過細胞自噬改善肝功能,而在I/R 損傷模型和PEG 35(分子質量為35 ku的聚乙二醇)灌注移植肝臟中自噬可加重肝功能損傷。因此,利用細胞自噬預防和治療肝衰竭的臨床前景不確定,需更多的研究來解釋細胞自噬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機制,從而進一步提高細胞自噬在肝衰竭進程中的認識,為預防和治療肝衰竭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猜你喜歡
溶酶體穩態肝細胞
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穩態運行特性研究
外泌體miRNA在肝細胞癌中的研究進展
碳化硅復合包殼穩態應力與失效概率分析
電廠熱力系統穩態仿真軟件開發
溶酶體功能及其離子通道研究進展
溶酶體及其離子通道研究進展
元中期歷史劇對社會穩態的皈依與維護
高中階段有關溶酶體的深入分析
淺談溶酶體具有高度穩定性的原因
肝細胞程序性壞死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