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效果

2023-12-16 08:54胡敏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生物反饋患側上肢

胡敏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腦梗死是十分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好發于老年人群,且治療存在時間窗。而即使在黃金時間窗內接受溶栓等對癥治療,患者仍舊存在一定的后遺癥風險[1]。腦梗死常見后遺癥包括偏癱、言語功能障礙等[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為家屬照護帶去沉重負擔。本文旨在提出一種針對腦梗死后遺偏癱老年患者的康復治療方案,希望在短期內能夠幫助偏癱患者重建上肢功能,幫助患者能夠應對日常絕大部分的生活場景,改善患者疾病預后。經過臨床實踐研究與總結,發現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有效改善腦梗死后遺偏癱老年患者的上肢功能。而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與常規康復訓練結合使用,能夠進一步提升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3-4]。本研究進一步探討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聯合綜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腦梗死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收治的80 例腦梗死后遺偏癱的老年患者納入研究,性別不限,年齡60~80 歲。所有患者以入院治療時間差異進行分組,將先入院的40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68.4±6.8)歲,病程(18.4±4.2)d,其中左側偏癱22 例,右側偏癱18 例,合并糖尿病12 例,高血壓17 例,高血脂8 例,其他3 例;后入院的4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69.0±6.9)歲,病程(18.6±4.3)d,其中左側偏癱20 例,右側偏癱20 例,合并糖尿病14 例,高血壓15 例,高血脂9 例,其他2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5]內容,確診腦梗死;(2)接受系統治療,如動靜脈溶栓、藥物干預、手術取栓等;(3)可耐受相應治療者。排除標準:(1)出血性卒中患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3)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者;(4)手部骨折,無法開展康復訓練者;(5)嚴重全身性感染者;(6)中途脫離研究者;(7)已經加入其他研究,或脫離上個醫學研究不足14 d 者。

二、方法

對照組開展綜合康復訓練:(1)肢體擺放。護士每隔2 h 為患者在健側臥位和其他臥位之間調整體位,并以軟枕限位,為患者維持良好的功能位,并避免壓瘡。(2)被動訓練。護士幫助患者進行患肢運動,一般為手動驅動患肢關節運動,原則上先活動大關節,再活動小關節,每個關節活動20~30 min,3 次/d。(3)抗痙攣活動。協助患者取健側臥位,護士雙手自然置于患者的肩、髖部,進行相反方向的拉伸,以避免軀干痙攣,程度以患者可以活動的角度上限為宜,每次維持5 s。護士再將自己雙手自然置于患者的肩部,帶動患者肩部朝前與上部伸展,每次維持5 s,避免患者肩部痙攣。每次活動維持20~30 min,3 次/d。(4)按摩。為患者進行按摩,注意力道適中。若患者有家屬陪護,指導患者家屬掌握按摩技術,幫助患者患肢血運恢復,并降低壓瘡風險。(5)坐位平衡訓練。護士雙手自然置于患者的肩胛骨下,令患者肩和肩胛骨向前伸,協助患者維持坐位。此時指導患者進行波巴斯握手訓練,過程中維持軀干前傾,保持重心在下,努力維持坐位姿勢,實現平衡訓練,每次活動維持20~30 min,2 次/d。(6)主動訓練。指導患者使用健側手,將患側手置于軟墊上,隨后以自身健側手對患側上肢進行阻抗訓練,嘗試患側上肢抗壓運動,并逐漸給自己添加目標,如在抗壓下進行耐力訓練、平衡能力訓練、肌力強度訓練等;成功后,再以自身健側手對患側手掌施壓,嘗試患側手在外力作用下作握拳甚至指定手勢訓練。在上述訓練效果理想后,可以嘗試進行精細化作業療法,包括穿線、撿花生等精細化的手部活動訓練。在患側上肢功能恢復理想后,可以在護士的引導與幫助下,進行一些重建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包括起床、穿衣、洗漱、移動輪椅、進食、操作手機等訓練,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上述主動訓練,前期以20~30 min,3 次/d 為宜?;颊吣褪苡柧殢姸群?,強度可以酌情提升。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肌電生物反饋療法。(1)初期使用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自動化康復訓練,主要在患者患側肢的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肌群處消毒并粘貼反饋電極,設置50 Hz刺激頻率,200 μs 刺激脈寬;刺激電流從大到小,刺激維持時間5 s 左右。設定一個基線肌電值,在治療儀工作后,囑患者認真傾聽設備口令,并根據口令,驅動患側肢進行緊張與放松訓練,此時治療儀能夠識別到肌電值是否達到基線,若有,則釋放微量電流作獎勵性電刺激。三個部分輪流訓練共計30 min,1次/d。(2)后期強化訓練難度,讓患者手握重物,進行舉重運動的同時,聆聽設備口令進行肌力強度訓練。

所有患者均接受為期2 個月的康復治療。

三、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縮時的肌電信號幅度水平。(2) Fugl-Meyer 上肢運動功能評分(FMA):內含4 個維度33 項評分內容,每項評分0~2 分,滿分66 分,分值越高,則上肢運動功能越強[6]。(3)使用量角器,測量患者主動活動患側上肢狀態下,肩關節的外展、外旋與內旋角度。

四、統計學處理

經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采用檢驗。P<0.05 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兩組患者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縮時肌電圖波幅比較

訓練后,兩組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縮時的肌電圖波幅均較訓練前升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肌電圖波幅更高(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縮時肌電圖波幅比較 (μV,)

表1 兩組患者三角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縮時肌電圖波幅比較 (μV,)

注:與訓練前比較,a P<0.05

組別 例數 三角肌 肱三頭肌 前臂伸肌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 40 25.2±4.9 51.4±7.5a 21.5±4.0 42.4±5.8a 19.2±4.0 42.8±4.8a觀察組 40 25.6±4.8 67.1±10.3a 21.6±3.9 55.7±6.8a 19.0±3.8 51.8±6.2a t 值 0.348 7.829 0.102 9.408 0.250 7.220 P 值 0.729 <0.001 0.919 <0.001 0.803 <0.001

二、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FMA 評分比較

訓練后,兩組患者FMA 評分較訓練前升高(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FMA 評分更高(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訓練前后FMA 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訓練前后FMA 評分比較 (分,)

注:與訓練前比較,a P<0.05

組別 例數 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 40 10.8±3.5 31.1±5.9a觀察組 40 10.2±3.2 40.6±7.4a t 值 0.759 6.397 P 值 0.450 <0.001

三、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患肢活動度比較

訓練后,兩組患者患肢的外展、外旋、內旋角度均較訓練前升高(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升高更明顯(P<0.001),見表3。

表3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患肢活動度比較 (°,)

表3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患肢活動度比較 (°,)

注:與訓練前比較,a P<0.05

組別 例數 外展 外旋 內旋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 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 40 57.6±7.3 72.7±8.3a 28.8±4.4 36.9±6.1a 30.4±4.2 41.9±6.3a觀察組 40 58.7±7.2 84.7±8.9a 28.7±4.2 45.9±7.6a 30.2±4.2 52.0±7.2a t 值 0.631 6.247 0.136 5.797 0.266 6.697 P 值 0.530 <0.001 0.892 <0.001 0.791 <0.001

討 論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中提及,截止2019 年,我國腦卒中發病率達到201/10 萬,其中主要患病人群仍舊為老年患者,但腦卒中近年來也呈現年輕化趨勢[7]。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加之腦卒中的年輕化發展進程,使得我國腦卒中患病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其中缺血性卒中發病人數更多,是指腦血管因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的血液運行不暢,腦細胞缺血缺氧性損傷,并引發各種并發癥甚至后遺癥。本研究探討在綜合康復訓練基礎上加用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結果證實觀察組上述療法干預后,其患側上肢肌電圖波幅顯著提升,表明患者肌力改善;而FMA 評分的提高,證實了患者的患側上肢經過康復訓練,其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而患肢外展、外旋、內旋角度的增大,表明患肢靈活性得到提升。與景穎穎等[8]和呂學海等[9]研究結果一致。

回顧本次研究經過,其中對照組僅接受單一的綜合康復訓練,包括肢體擺放、被動訓練、抗痙攣活動、按摩、坐位平衡訓練與主動訓練。其中科學的肢體擺放,有助于偏癱患者避免肢體損傷與肌肉張力過高的問題,減少關節強直問題,為后續康復訓練夯實基礎[10]。被動訓練下,患者的關節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恢復,同時對患側上肢造成一定的神經刺激,更有助于血運循環,避免患者早期因患側活動控制力弱,長期無法活動而導致的肌肉萎縮問題與壓瘡、下肢靜脈血栓問題[11]??汞d攣活動避免患者患側痙攣,并有助于提升肌肉力量,預防肌萎縮,降低肌張力。按摩促進血運,避免壓瘡,提升患者病期舒適度。坐位平衡訓練與主動訓練更是調動患者患側上肢大面積的肌群,提升肌力;尤其主動訓練中的精細化作業療法、抗壓訓練等,均為患者帶去積極的訓練效果[12]。觀察組加用肌電生物反饋療法后,取得較之綜合康復訓練更加理想的療效,這是因為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本身可以通過電生理信號,敏銳地檢出靶向區域的肌肉緊張與松弛程度,甚至可通過量化的方式,評估肌肉緊張強度[13]。正是這一特性,使得治療儀能夠更加客觀地評估患者每一次的患肢康復訓練是否達到理想強度,因此保障了康復訓練的有效性。另外在治療儀的電刺激作用下,患肢肌肉能夠獲得電刺激,并反射性地促進肌肉收縮功能的恢復。再加上通過軟件轉化成視覺信號的信息輸出,引導患者保持強度進行訓練,并給予患者獎勵性電刺激,有助于患者康復依從性的提升[14]。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后遺偏癱的老年患者,建議接受綜合康復訓練的同時加用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重建上肢運動功能,改善預后。

猜你喜歡
生物反饋患側上肢
更正啟事
基于生物反饋的非遺表演沉浸式體驗與交互研究
更 正
腦卒中康復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慣性傳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蹤
錯誤姿勢引發的上肢問題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偏癱病人良肢位擺放的秘密
侗醫用木頭接骨保住傷者上肢66年1例報道
機器絞軋致上肢毀損傷成功保肢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