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真實和媒介素養

2023-12-17 13:10完顏夢凡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真實性媒介時代

完顏夢凡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一篇新聞報道中,所有因素都要經得起核對,要與事實相符合。新聞不僅要關注新聞要素的真實,而且要關注整體事件的真實,報道的側重點也要客觀、全面,新聞從業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必須客觀、公正,不摻雜自身的喜好、利益和自己的主觀意見,將新聞事實報道出來。然而,在新媒體時代,受網絡思潮和流量至上的影響,新聞真實發生了偏移,虛假新聞、“標題黨”嚴重擾亂了新聞秩序,新聞真實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那么,在新媒體時代怎樣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呢?新聞從業者的媒介素養直接關系著新聞報道的質量和真實性,因此,如何加強新聞從業者的媒介素養,并且將這種素養普及到公民之中成為當前媒體人亟需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在進一步提升媒體人媒介素養的同時向公眾普及一定的媒介知識,提高社會整體的媒介素養,對我國媒體環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1新聞真實與媒介素養的發展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從古至今,新聞從一出現就沒有停下變革發展的步伐。真實性是新聞最重要的原則之一,新聞不真則非新聞?!靶侣務鎸崱弊鳛樾侣剬W的規范性原則,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也應當經得起考驗,一方面,新聞真實是新聞的必然要求,是新聞發展的內在需要;另一方面,新聞的真實性和記者的職業道德息息相關,當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受到質疑時,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會受到譴責。但新聞真實的初衷并非新聞從業者給新聞和自身強加的道德枷鎖,而是整個行業得以維系的根本。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針對新聞真實的研究卻越來越少,新聞真實在互聯網時代仿佛是一個“古老的新問題”,每一個新聞人都明白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但新聞真實更像一個首要卻令人困惑的新聞原則。從學術層面看,新聞真實關乎新聞業的發展和演化規律,是至關重要且不可取代的;從實踐層面看,新聞真實注重對新聞從業者進行道德要求,從業者必須在這樣的約束下開展新聞工作。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聞發布門檻降低,自媒體行業欣欣向榮,傳統新聞媒體發布新聞的“壟斷性”也幾乎不存在了。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盡管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媒體時代,但真實仍舊是新聞的生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媒體行業仍然需要設置一些“門檻”,這一門檻并不是為了阻礙人們發聲,而是為了更好地區別“新聞”和“非新聞”,讓新聞的真實性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業的挑戰

如今已然到了“后新聞業時代”,信息傳受雙方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參與對話的主體發生了重要的結構性變化。在傳統新聞業中,新聞真實主要是職業新聞傳播主體與新聞源主體、控制主體、影響主體、傳受主體之間對話的結果。而在新媒體時代,大眾化新聞傳播主體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單一的職業新聞傳播主體變成了職業新聞傳播主體、民眾個體、脫媒主體共在的結構。但不管新聞傳播主體發生怎樣的變化,新聞真實性始終是新聞的核心,在它的內涵中,可以由兩個概念構成——“整體真實”和“具體真實”,這對新聞從業者的期望會更高,整體真實需要新聞人真正看透事情的本質,顧及到每一個細小處,讓新聞真實是一個動態的真實。

新媒體時代,我們不斷強調的新聞真實,并不是用來衡量新聞的標尺,在互聯網海量的新聞內容中,我們也無法做到用新聞真實去衡量每一則新聞。事實上,新聞報道離不開新聞人對于整個新聞內容的框架構建、對事實過程的塑造,但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會在潛移默化中受記者新聞價值取向和自身認識框架的影響,從而有可能出現虛假新聞或者不客觀的報道。然而,每一則假新聞的傳播都是傷害新聞真實性的一把利刃,也是對媒體公信力和新聞從業者信任的一種消減。因此,新聞道德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讓新聞從業者能夠以此為標桿,審視自己的新聞作品,尊重事實和自我。

如今,自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受眾可以通過多種網絡途徑和平臺來表達個人意見,并且成為新的傳播者,具有信息傳播者和接收者的雙重身份。在流量至上時代,依靠一些低成本、博眼球內容盈利的假新聞就像澆了酒精的火焰,快速的信息傳播機制使得假新聞的熱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對媒體及受眾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僅內容的虛假會造成新聞失實,片面的報道也會影響新聞的真實性,對于新聞素材不規范的剪切、剪輯也是造成虛假新聞大范圍生產傳播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除了真實性以外,新聞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客觀,做到沒有偏見的報道也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原則之一。一些有失偏頗的新聞也同樣會損害主流媒體的聲譽,長此以往公眾對于主流媒體的信任會不堪一擊,一則假新聞就可能會使一個主流媒體失去公信力,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會受到質疑。

在數字流量時代,公眾對一部分內容持有懷疑態度。一些公眾開始自主尋求自己想要的真相,受眾是最具有發言權的人,并且也是最好的新聞把關人,他們的意見決定著新聞媒體的發展方向,受眾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對新聞傳播者傳播的信息進行取舍,全部或者部分接收,或者根本不接收,有的公眾甚至不再信任媒體發布的新聞內容,而是自己去搜尋線索,監督追求事實真相。

對媒介素養的新要求

媒介素養被定義為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媒介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公民了解、使用、判斷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一個擁有媒介素養的人大抵需要六種能力:第一,媒介技術的基礎接觸和使用技能;第二,對于媒介信息的識讀能力;第三,快速有效地查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第四,在信息洪流中有效篩選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第五,對于信息內容的質疑批判能力;第六,信息的加工制作和發布能力。媒介素養的定義考慮了人在大眾傳播時代所需的技能,也考慮了技術演進對媒體內容產生的影響。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模式和傳受關系都發生了改變,與個體交往與互動的平臺也由此重建,共享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中快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媒介素養其實并不是少數人的必需品,更是社會中每個公民需要提高的一項素質,只有掌握相關技能,才能在生活中及時辨別出真假信息,更好地使用各種媒介產品。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關于媒介素養的定義也展現出一些當代困境。媒介素養在新聞學發展過程中大多被用作“能力說”,它是新聞從業者在撰寫新聞時需要擁有的職業素養,但這種定義是有缺陷的,它混淆了素養和能力的差別;與之對應的“過程說”則更注重在新聞學習過程中媒介素養的養成性,它將素養劃分為一個個階段,看到了一個人在學習新聞時媒介素養能力的進步和調整。將兩種對于媒介素養的學術定義相結合,那便是兼顧過程和能力,陳德昌2011年提出的新媒介素養理論框架就能更好地理解這種動態的定義,由過程和能力組成四個象限,橫坐標是消費和產銷合一,以區分處理文本和電子等不同形式的媒介內容的“能力”;縱坐標是功能的到批判的,以區分不同“過程”的媒介素養學習活動,這種簡單的框架對于幫助人們快速理解媒介素養及其內涵很有幫助。

媒介素養對新聞工作者的必要性是不容質疑的。新聞工作者開始撰寫新聞前,就必須掌握相關的技能,接受專業的學習和培訓,時刻謹記新聞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以如今微信公眾號為例,許多賬號借中老年人對健康的注重,捏造、編撰虛假的養生文章,甚至隨意搬弄“養生大師”“醫學專家”的名號,利用夸張博眼球的文字收獲不小的流量,而中老年人的媒介素養不足,就導致他們輕信這些公眾號文章,不僅為他們貢獻了流量,更有可能損害自身利益。因此,在新媒體時代,不僅是新聞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普通群眾也要注意培養自身辨別真假信息、正確使用媒介的能力。

02嚴守新聞真實和媒介素養

在新聞的發布過程中,要調查真實的情況其實并不困難,難的是能否撥開混淆視聽的信息找到事實的真相,新聞不只要注重事件真實,也要注重新聞的呈現方式與發布者動機是否正確,不僅要注重新聞當下內容真實,并且要盡量調查真相,在了解全方位的內容后再進行新聞報道。

在后真相時代,媒體未經全面調查便急于報道而導致虛假新聞泛濫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與媒體人媒介素養不高有很大的關系。作為網民的“意見領袖”,媒體及媒體人應當認真對待新聞事件,不被流量蒙蔽雙眼。社會需要新聞,但更需要真實的新聞。新聞從業者應當嚴守自己的職業道德,盡己所能地遵守新聞原則,撰寫高質量的新聞內容。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相關部門也不能放任互聯網環境野蠻生長,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管制。

當前,人們對于“假新聞”的憂慮和敏感折射出的更是他們對“真新聞”的渴求,而這背后是媒介素養和道德規范的缺位。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真實如今需要融合新的時代內涵,但它所包含的底蘊是永不過時的,如何使新聞真實在媒體環境如此復雜的當下煥發生機活力,需要每一個新聞從業者將其從概念落實到新聞實踐中去。在未來的新聞發展中,要盡量形成以新聞真實為核心的良性競爭,而非以流量為中心的惡性競爭。

新聞是人類的社會活動,一切新聞傳播活動都是圍繞著“人”展開的,應當自覺圍繞人的需求、人的發展來衡量信息傳播的價值和意義,但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人卻被媒介技術困住了腳步,這就需要每一個數字時代的公民積極地豐富自身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掌握在新媒體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同時,關注到數字時代的信息鴻溝,不放棄信息弱勢群體,培養公民媒介素養,提升社會整體的媒介素養水平,從而推進數字社會的發展。

猜你喜歡
真實性媒介時代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廣告的真實性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從懸疑報道談新聞的真實性
堅持新聞的真實性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