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生在后疫情時代的心理調適
——以石河子衛生學校為例

2023-12-19 00:53袁紅麗石蕊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職疫情

袁紅麗 石蕊

新疆石河子衛生學校 (新疆石河子市 832000)

為了更科學,全面地了解我校在校生的后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狀況,更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增進在校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本人采用學生心理狀況量表(PHQ-9) 和快速自我測評(GAD-7) 以及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變化及心理狀況調查表對在校生的心理衛生情況進行初步調查,試圖做好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健康指導與預防。

1 對象、方法與總體情況

1.1 調查對象與方法

針對我校參與調查的全日制中職一年級新生,采用發放PHQ-9 與GAD-7 的心理調查問卷,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量表的填寫,發放并收回問卷500 份,對有效卷422 份進行分析統計。

1.2 總體情況

參與調查并收回有效問卷的全日制中職一年級新生共計422 名學生,年 齡15-22 歲;其中男95 名,女326 名;少 數民族146 名,占受檢人數的35%。

2 研究結果

后疫情時期的人們會產生一些較普遍的不良心理反應,例如: 心情不平穩,易產生震驚、惱怒、內疚、煩躁等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所改善??傮w表述如下:

2.1 學生心理壓力水平略有升高

本研究通過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變化及心理狀況調查表和學生心理狀況量表對學生復學后的心理壓力狀況進行調查,量表以多個壓力源因子即學業、就業、人際關系、經濟等來進行綜合評價。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心理負荷處在中等或偏上水平,而相比于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在本次新冠疫情下學生的心理負荷水平明顯偏高,其中以就業、學業、經濟等三種壓力源因子的平均得分較高,其次為人際關系壓力,說明了就業、學業和經濟等三種壓力源因子才是學生產生心理負荷的最主要源頭。本次研究發現學生的壓力水平相較于非疫情時期略有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與 COVID-19 暴發時期為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與傳播,學校采取延期開學、減少外出、線上學習等疫情防控措施打亂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計劃,在自評居家學習效果滿意程度中,40.02% 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等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所致。在經歷一場超長假期后的復學使得其從輕松懶散轉入戰斗狀態需要強大的心理適應能力,這給不少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致使其心理壓力水平略有升高。

2.2 隨著時間的發展學生的心理情況有所改善

從新型冠狀病毒剛出現到新型冠狀病毒大暴發期間再到防控新冠的前數個月,再到現如今,當我們在“感到壓力,憂慮或迫切”“不可能阻止或限制恐慌”“對不同的事物擔心過度”“有一些擔心或憂慮”時總體上呈現了下滑態勢。由此可見,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其中學業、就業是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壓力源,而“疫情期間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對自己幫助很大”的符合程度與疫情在家學習效果的滿意程度是本次調查中學生心理壓力、焦慮和抑郁的重要影響因素。研究結果提示學校密切監測學生疫情后期的心理健康變化情況,并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持續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至恢復正常水平。此外,中職院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提升學生的支持與認可程度,增強其心理應對能力。

2.3 明晰了現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獻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呈暴發式增長,總體逐年緩慢增加。全球研究國家以美洲與亞洲國家為主,其中美國在科研成果的數量、質量和學術影響力都占據著主導地位,我國在科研產出量上與美國差距較小,但缺乏高質量的研究;研究熱點與前沿主題集中于“焦慮”、“抑郁”、“心理應激”、“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認知”及“影響因素”;文獻計量學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很多學者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僅限于疫情暴發初期,對重大傳染病疫情流行后期監測的研究較少。

3 面對不良心理反應的策略

對后疫情時期的很多中職學校而言,常規的測溫,消殺,通風以及檢測等,這都是學校學業以外的一些工作,而不是由家長在旁邊管束、由老師在耳邊念叨,而這些工作全靠學生自學。但是,在離開家庭的初期,家庭的自理能力弱會導致一些家庭的障礙,從前應該由家長幫助管理的事情如今全落到了自己頭上。一旦不能進行幫助,自己也沒有掌握適當的心理防御機制,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遇到困難要么一蹶不振,要么形成一些偏激舉動,以至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

3.1 這些現象需要我們怎么面對?

1、經常保持睡眠和休息,要是睡眠狀況不良時可做些放松運動,或參加一些體育活動;2、保持基本膳食,豐富的營養素是人們對抗疾病創傷、健康的基本保障;3、與親人和好友們相聚時,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及時向親人和有關人士表示;4、不能隱瞞情感,試著將感受全部說出來,讓親人和好友們共同分享悲傷;5、切勿出于負面含義或忌諱,而避免與他人談及自身的傷痛,并使他人有機會認識你;6、不能阻礙朋友們對疼痛的傾訴,讓他們表達你的傷痛、是有助于你緩解傷痛的途徑而已;7、不能勉強自已和別人去遺忘傷痛,因為傷痛還會存留一段時間,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你的好友或者親人共同去分享傷痛。更嚴重的則需要去醫院心理門診或精神科尋求幫助。

3.2 怎樣進一步正確認識和適應后疫情時代的環境?

面對已經逐漸熟悉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我們要學會“接受”,學會“適應”。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正確的認識和適應后疫情時代的環境呢?

1、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

認識新環境的好處,也才能讓人們重新體驗生活的樂趣。后疫情時代的防治技術雖然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日常生活中一定還有許多的不便利。同過去學校一樣,環境會有很多的變化,再加上孩子們在校甚至住校,離開了父母,脫離家庭后,會覺得校園處處不如意。但事實上,在每一個環境中,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在這種時候,學校就會著重于新的環境的優點,包括新的管理措施,漂亮的新學校,環境的消殺和滅菌等等。只有你用心發現,就會有快樂。

2、充滿自信。

一些中職學生之所以在學習生活等適應問題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本原因就是信心不夠。中職畢業生必須保證包括自身在內的每個人都具備了沖破困難的本領。而具有信心就可以帶來正面的自我暗示,從而鼓舞學生們更好的完成工作。而沒有自信和存在畏難心就可能帶來消極的自我暗示,成為他們完成和適應工作困難的最大阻力。而培養信心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形成正面的自我對話,從而改變對人、對事物的看法,并相應減少期望值,在微小的努力過程中獲得了成功和愉快的心靈感受,并以此提升自信。所以,如果具備堅強的信心和充分的信心,再配合正確的工作手段,就必然可以更加愉快地順利完成環境適應和性格改變的工作,從而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本領。

3、積極行動。

積極采取行動了解校園,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規定和流程,并多與學校教師以及高年級的同學溝通,多參與線上集體教學活動;同時也對學生以前的生活方法、學習方式、人際交往和現在的情況進行了分析與對比。走進校園以后,要積極主動地了解校園環境,多關注觀察學習情況,在新入學教育中多熟悉與校園相關的規章制度,因為這種制度對于學校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要多與最高年級的老校友和教師保持聯系,在他及其老鄉們的協助下盡快地了解學生的校園環境,熟悉目前在這種環境的操作規范和與以前的不同情況,了解學生將來就讀的學科和課程,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

4、改善人際交往。

因為各地區人際交往方法、生活習慣不一樣等因素,新的社會生活環境條件使人際交往中也會產生某些不好現狀。如有些人無根據地揣測和質疑他人,總誤認為身邊的人都是不可信任的、無法交往的,總猜疑別人對他不懷善意,也不認為世上有好人,因而處在心理孤立狀態,自己閉塞等。同時因為各種人際關系問題的出現,也使這些中學生在與人交往時以反面心態居多,如憎惡、妒忌、猜疑、恐懼等,形成了抑郁、不安、寂寞、焦慮、恐懼等不好感受,重者甚至厭世、輕生。這種錯誤的情緒情感一旦長期強烈地持續,就會導致中學生身體內多個臟器功能的紊亂,因各項功用不配合而導致各類生理心靈的病癥,以至危及他人與社會。改變自己;有些人看上去非常強勢,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對我們成長不利,別人可能看不慣就會故意與你為敵。主動交流: 所以需要經常積極地與同學和舍友進行交流,從而和大家打成一片,積極關注并幫助他人。說到底,幫助他人也就是幫助自我??刂魄榫w: 人在校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委屈、誤會,這時就要注意自己并學會管理自身的情感,不要為了一點細微的人際磨擦和沖突,就動輒鬧大情緒、滋生小事端,從而影響家庭團結,更不要由于心情不良而影響了整個校園生活,否則就不能良好地和人打交道,也無法在校園生活中實現人與人之間正常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善待他人。人們必須學會善待別人,并對他人好,其他人才有機會對你好,否則,我們就不會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友誼。

5、要正確對待戀愛。

愛也是一種選修課,學有余力的人也應該選修。正確處理好愛人、學習、生存三者間的人際關系。雖然情感是人生命的一項大事,但它并不是人生命的全部。而中等專業的學生也必須以學習為重,因此學習是學生的首要目的。要有培養愛人的能力,迎接愛人的能力,以及抗拒愛人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心里有了愛人,必須勇于以恰當的方法表現;在面臨別人的示愛中必須學會取舍,并適時作出接納或抗拒的決定。能夠接受求愛拒絕或抗拒求愛的心靈困擾。對自己不喜歡接受或認為不應該接受的愛人有信心拒絕。端正了愛戀心理動機,感情對象就是未來的志同道合、能夠白發偕老的終生伙伴,并不僅僅在于安慰解悶,而是尋求激情,也不能僅僅在于性愛的愉悅。雖然情感目標的確定是個很復雜的工程,也不能忽略了對經濟、政策、思想、個性等的影響,但共同的志向的指引、共同的道德與精神價值是最基本的。而愛戀心理動機的高低,也直接影響的戀情的順利與否。

6、自我意識方面。

學會適度關注疫情信息,防止信息量過載。以官方信息為首選,看到能夠擾動情緒的報道有意識略過。面對因疫情帶來的生活節奏改變,學會制定生活、工作計劃。盡量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要學會自我暗示,增強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對抗壓力、焦慮或處理它們、相信適度壓力會讓自己更好。積極尋求支持,傾訴是很好的減壓方式。給信任的朋友打電話,積極主動釋放壓力和處理負性情緒。接納自己的一些負性情緒,要知道在疫情防控常態下出現一些恐慌、焦慮、心身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要苛責自己,允許自己存在不完美和合理宣泄。保持生活平衡,專注于某件事?;蛘邔W習一些減壓放松技術、尋找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如運動、音樂等。如果自己確實無法調節一些不好的感受和情緒、出現抑郁、消極念頭或者嚴重失眠等,需要考慮求助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

3.3 學校應如何加強疫情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改變不合理信念。

學校作為高于社會面管控的重要防疫陣地,需主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正面的思維和想法,讓學生能夠合理客觀全面的看待疫情,避免思維災難化和絕對化,從疫情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防止以偏概全,積極合理的認知能夠增強身體的自我心理防御機制,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抵御病毒的入侵。

2、加強對中職生的的心理輔導和援助。

幫助他們進行正確的認知改變和情緒調整,并學會積極心理暗示,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開通必要的心理援助熱線,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專業優勢,為中職生提供心理幫助。引導學生培育良好心理品質,提高心理應對能力。保持基本的學習生活規律,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睡眠,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身心愉悅。讓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不恐慌,能夠客觀、理性積極的應對。

3、官方及時準確發布輿情信息。

學校要積極向學生傳播準確的疫情下的學校政策及課程安排,普及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同時宣傳行之有效的防護方法,通過充分利用學校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傳播校園正能量,發布準確的疫情信息來正面引導學生,警惕和防止錯誤疫情信息的泛濫,堅決抵制不良信息對學生良好心態的影響,以獲得學生們的理解。

4、要關注特殊群體。

重點關注來自疫情較影響較嚴重、心理素質較差的、氣質類型為“膽汁質”和“抑郁質”以及家庭情況特殊的學生。他們受到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比較大,學校及老師班主任要重點關注這些人群,防止危機事件發生,做好這些學生的安定穩定工作。及時主動為同學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讓困難的學生具備安全感,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

4 結語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后疫情時代的反思要求學校適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也要求學生提高自己的心理防御機制能力。心理學認為,當人在步入一種全新環境時,人的下意識就會作出比較性的自我評價,對步入中后段疫情時期的學生來說當然也不例外。對于新環境,每個學生都有重新感知世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如果沒有認識和評估自身就極其易形成各種偏差。自閉、抑郁情感、社會方面的問題等都是從錯誤的重新感知世界而開始的,更嚴格的自我意識障礙可能還會產生精神質反應。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中職疫情
戰疫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