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
——以詩歌和散文為例

2023-12-19 00:53廖德蓮
成長 2023年11期
關鍵詞:意境美的詩歌

廖德蓮

貴州師范大學 (貴州省貴陽市 550001)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已經具備了流暢的表達交流能力,能夠自主地表達心中所思所想,此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該漸漸地從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教學重點中脫離出來,從而轉移到進行審美鑒賞、訓練思維的重點上來;而且這個階段是學生審美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抓住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元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每篇課文都有可發現的美育元素,或是自然美,或是人文美,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可從語言、意境、情感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去感受文章中的美。

1 審美、審美能力與審美教育相關的概念

審美是人類自身對世界的感受、看法與理解,是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情感的關系狀態。審美過程是個人觀察與判斷自己所處的世界,并對存在的事物作出反應與理解的過程。這個審美過程由審美主體人類和審美客體“美”二者介入并產生反應。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主動去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并獲得自身的情感體驗、豐富個人的精神生活。

審美能力即人們對世界上存在的美的感受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發現美的能力,二是感受美的能力,三是鑒賞美的能力,這三方面融于人的審美系統之中,推動審美活動的進行;審美能力的形成受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響;有的人天生就對美的事物有一種敏感力,后天的教育只是起著一種輔助的作用。我們需要發現美來充實生活、豐富精神世界。因此進行審美教育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審美教育在于觸動人們那顆發現美的心靈,令對美的感知能力不強的人受到點撥,學會在生活中去發現美、品味美;讓本身對美具有敏感力的人更加懂得如何去鑒賞美。

2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元素

2.1 語言美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語文是人們獲得語言、學會使用語言最好的途徑,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的篇目中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都具有優美的語言,那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去品味文章中的語言美就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實現語文課程目標、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實現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1.詩歌中的語言美

抒情言志是詩歌最大的特點,它把豐富的情感與遠大的志向融于精煉的語言之中。詩歌的語言韻律和諧,就像是跳動的音符,讀起來瑯瑯上口,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詩人在作詩時也尤為重視詩歌的語言美感,在煉字上也下了很多功夫,詩圣杜甫曾經就發出了“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煉字宣言,詩人們所作出的這種煉字的努力使得詩歌能夠以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無盡的美,這就為審美教育提供了具體的依據。

以高中語文教材中《芣苢》為例,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每一章僅變換了幾個動詞,第一章的動詞“采”“有”到第二章變換為“掇”“捋”,到第三章變換為“袺”“襭”;余下的部分每一章節都是相同的,反復詠唱,具有鮮明的節奏美與和諧優美的韻律美。在這種重章疊句中形成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的音樂感,在六個動詞的變換中,表現了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每一個動詞都能夠傳達出一種具象,使人的眼前仿佛就出現了一幅采芣苢的勞動畫面;讀者能夠在這種歡快的節奏中感受到采芣苢的人們歡樂的心情,而這種心情正是通過詩歌的音樂節奏感表達出來的。在進行這種詩歌的閱讀教學時,要抓住詩歌中的審美元素,指導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去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從具體詞語中想象具體的畫面,感受每一個動詞之美,訓練學生對詞語的敏感力,學會從語言中捕捉美。[1]

2.散文中的語言美

語言優美是散文最大的特點,這種優美的語言好似經過水洗的藍天一樣清新亮麗、柔和溫婉,讀來如清新的暖流拂過心底,留下無盡的回味。散文的語言不緊不慢,娓娓道來,以舒緩的節奏訴說內心最真切的情感,并在娓娓道來的過程中勾畫出深遠的意境。

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荷塘月色》為例?!逗商猎律肥俏膶W家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其語言最大限度地表現了散文之美,全文一共出現了三十幾個疊字: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隱隱約約的遠山、高高低低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清香、薄薄的青霧等等;疊詞的運用使得文章的句子讀起來音韻和諧,語意得到了加強、文氣也得到了舒展;另外文章的語言讀起來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2]110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準確流暢而富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有感情地投入閱讀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文字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還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多讀、配樂讀,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去感悟文章語言的韻律美、形式美、節奏美,在一次次的閱讀中感悟美、再現美,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從而讓他們對美的品味能夠有質的飛躍。

2.2 意境美

意境指的是文章中描寫的事物或畫面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情景交融是這種境界最大的特點,詩人的跌宕情思需要借助宇宙間的渺茫萬物如鳥獸、草木、山川等意象來表現;因此可以說意象、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的靈感氣韻構成了一種意境,而帶領學生去尋找意象,找出意象與作者情感之間的聯系,以及意象、作者情感和作者的靈感氣韻三者所蘊含的美學以及三者統一構成的意境之美的這個過程正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過程。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中也不乏有很多有意境美的文章,在對這類文章進行教學時,要抓住文章意境美的特點引導學生去鑒賞作品中的意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1.詩歌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詩歌創作的最高追求,它以簡短的文字構造出豐富的意境;領悟其優美的意境使學生進入新的天地,在新的天地里與詩人同呼吸、共命運,給學生以如沐春風的感受,從而進入一種忘我的藝術境界;在平時的教學中頻繁地對學生進行意境鑒賞的活動,不斷提升學生對意境的感知力,當學生自己去閱讀文章或者欣賞藝術作品時,他們自會去感悟其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美,如此一來,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而然地會有很大的提升。

以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的《登高》為例,《登高》為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全詩前四句寫景,描繪了自己登高所見的風景,后四句則抒情,抒寫自己登高所感,融情于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涼的秋景之中,使人讀起來感傷之情噴涌而出。在詩歌《登高》的教學過程中,要著重鍛煉學生分析詞語,感悟意境的能力,帶領學生分析詞語,例如在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中,分析動詞“急”和“哀”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令人憂傷的情境,去感受這種憂傷的美學;分析“渚清沙白鳥飛回”中“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鳥”是“飛回”的,詩人將心中那種無處排遣的苦悶情緒濃縮寄托于鳥的處境下,鳥是飛回的,在一片蕭瑟肅殺的荒蕪人煙的“渚沙”之中飛舞盤旋,在分析這些詞語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對詞語的敏感力,學會在分析詞語的過程中感受到意境的存在。

2.散文中的意境美

語言優美的特點使得散文具有一種富有詩意的意境美?!逗商猎律肥且黄饩臣捌鋬灻赖纳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配樂朗讀將學生帶入荷塘月色的情境中,播放配樂的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著范讀,放飛思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神秘的荷塘月色美景;在這樣的一種情境創設中讓學生去感悟美、體驗美、創造美。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句感悟情感,如“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痹谶@樣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作者是一個非常自由的人,在閱讀這樣的句子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愜意而自由的精神。

2.3 情感美

一切的文學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藝術特性,那就是表達情感,從審美創作的角度來看,情感是作家創作的動力和基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所選的文章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在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去品味其中的情感美,當學生能夠去感受作者多樣的情感后,其自身情感也會變得豐富多樣。

1.詩歌中的情感美

詩歌雖然語言凝練、篇幅簡短,但在凝練的語言中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例如《沁園春·長沙》就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不畏艱難險阻,充滿壯志豪情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等形式讓學生去感受詞中所表現出來的壯志豪情,培養學生敢于克服困難、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遠大理想。再如《將進酒》中“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出舍我其誰的自信之感,這是一種即使在懷才不遇的時候仍然能夠堅定自我、相信自我的自信精神;這時可以在誦讀中去體會詩人豪邁激昂的筆調,感受詩人在不如意的人生境地中依然保持樂觀的胸懷;啟示學生以瀟灑坦然的態度面對生活。

2.散文中的情感美

散文中的情感如同散文的語言一樣清新優美,真摯而有個性。作家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通過將自己的生命體驗投射在故都的秋意中,以秋的描寫來表現自己對故都的熱愛,作者對故都的這種情感是真摯而執著的。在該篇散文的教學中,在感受文章的語言美之外,更重要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去感悟作者心中那份對故都執著的愛戀,這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高中階段學生大多是遠離家鄉求學,也會對家鄉有著自己獨特的思念與愛意,以此來點播學生,學生就更加能夠深刻地領悟到作者的情感;能夠去感受情感、領悟情感、豐富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審美教育中一項重要的任務。

3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策略

3.1 交給學生鑒賞文章的知識

學生在閱讀文章、鑒賞文章、發現文章中的美的過程其實就是審美的過程,但進行審美過程的前提必須要有相關的審美知識,既然是閱讀文章,鑒賞文章,就必須要有關于鑒賞文章的知識。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交給學生鑒賞文章的知識,例如:文章體裁的區分,每一種體裁的文章都各自有什么樣的特點,詩歌的語言簡潔凝練,并且詩歌注重格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散文的語言優美,給人一種如涓涓流水細流的清澈美感;還有意象、意境的構成、表現手法以及文章的文眼等知識都是學生鑒賞文章時需要具備的知識。

3.2 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扮演的是引領者。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灌輸式的教學,最常見的就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面對學生不斷地輸出知識,學生進行思考探究的時間沒能夠很好地把控,沒有把自己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審美能力的形成需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能夠自主獨立地去探究文本,去發現文本中所蘊含的美;學生在獨立探究文本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形成自己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模式,而這種審美思維與審美模式是可以遷移到今后的審美閱讀中的,這對學生的審美有著重要的影響。

3.3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

學生審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通過一篇簡單的閱讀教學就能夠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大量的閱讀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存在的美;因此可以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把同類體裁的幾篇文章放在一堂課來設計教學,或者把同主題不同體裁的文章放在一起學習,引導學生去找出幾篇文章的共同之美所在,以及各篇文章有哪些獨特之美所在,以此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3.4 進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即為教學創設一定的情境,這種情境比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更易于感知。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感悟到文章中的美,必須要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才能夠真正地進入到審美情境中;例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教學時,可以用幻燈片播放有關荷塘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圖片,伴隨著課文的閱讀進入文章中所描繪的情境中,去感悟其中的美;在進行詩歌的教學時,可以配樂朗讀,用音樂設置氛圍,學生在與詩歌風格相近的氛圍中閱讀詩歌更能感悟其中的美。

4 結語

審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3]語文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豐富的審美元素,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抓住這些審美元素,在教學中融入這些審美元素,讓這些審美元素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發現美的欲望,并不斷探索更多的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感知美、理解美、鑒賞美、創造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意境美的詩歌
詩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意境的追尋與創造(外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詩詞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則)
詩歌島·八面來風
舞蹈意境的認知與養成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