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研究

2023-12-19 21:27李芳容李嬌嬌
成才之路 2023年33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庭教育高校

李芳容 李嬌嬌

摘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分析大學生常見的不良心理問題,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積極心理價值,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途徑是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活動,構建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心理環境,發揮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關鍵詞: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理健康課程;大學生;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3-0033-0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各種心理問題,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心理健康課程,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本文針對大學生在挫折承受、學習、人際交往、戀愛、情緒、人生理想六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心理健康實踐活動等途徑推進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以更好地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1.挫折承受問題

大學生剛從高中步入大學校園,他們熱切地渴望參加各種類型的校園活動,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和自信。然而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部分大學生對于挫折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還有部分大學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采取不正當的途徑,使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學習問題

首先,部分大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著動機不強的問題。這些大學生往往會逃課,沒有任何目標。其次,部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幾乎天天待在圖書館,但是學習成績提升慢,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再次,部分大學生存在學習動機過強的問題。這些大學生迫切地追求第一,不是第一就極力否定自己。還有個別學生會抱著僥幸的心理,通過作弊的方式來獲得高分,最終付出慘痛的代價。最后,部分大學生存在著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一些教師經常會看到,有的大學生在課堂上做“低頭一族”,不愿意學習知識。

3.人際交往問題

首先,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F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步入大學后,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與周圍的群體建立良性的互動。例如,大學生在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等方面會面臨著各種沖突,尤其以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最為明顯。部分大學生在遇到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時,只考慮自身需求而忽視對方的需求,很少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往往采取調換宿舍的方式來逃避,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其人際關系問題。

其次,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自卑心理。特別是貧困家庭出身的大學生,一方面他們對父母有著深深的內疚心理,另一方面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兼職以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再加上進入大學后,個別大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攀比心理,并且吃穿用度的品質又低于其他同學,導致他們產生自卑心理。

再次,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恐懼心理?;ヂ摼W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溝通,但是也有少部分群體不愿意走出互聯網世界進行人際交往,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學生。例如,個別大學生恐懼與他人交往,經常沉浸在網絡世界中,甚至影響了自身的學習。

最后,部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著忌妒心理。當身邊的同學學業成績比自己優秀時,大學生如果不能克服忌妒心理,一方面會使自己產生痛苦,另一方面可能會對他人產生“攻擊”。這類忌妒心理一般都較為隱蔽,常常帶有一種破壞性。

4.戀愛問題

部分大學生由于心理偏激、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在戀愛過程中會出現單相思、失戀等問題,甚至會走上輕生的道路[1]。大學生愛的能力的缺乏,輕則影響自己的學業以及幸福感,重則產生極端事件,令人扼腕嘆息。

5.情緒問題

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著焦慮、抑郁、冷漠、憤怒等不良情緒。例如,部分大學生對評獎評優以及入黨等過度關注,一旦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就陷入嚴重的自我否定的境地,情緒十分不穩定。還有部分大學生遇事不從自身找問題,往往將結果歸結于外界的不公平,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偏差。焦慮的反面是冷漠,當部分大學生對很多事情都漠不關心的時候,就會產生冷漠的情緒。比如,他的舍友生病了,他可能不會去關心。抑郁也是大學生群里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情緒,部分大學生會因為抑郁而對生活中的事物失去興趣,回避與人交往,甚至產生自殺的傾向。

6.人生理想問題

“躺平”一詞成為部分大學生的口頭禪,這也從側面說明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當部分大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和擔當,認為很多事情都與自己無關,就是其人生理想出現了問題。還有部分大學生功利心較重,更多地強調個人利益,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面對挫折的智慧

從古至今,凡成大事者,必經磨難,他們面對挫折的精神非常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漢代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一段話:“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作為也?!彼未K軾四次被貶,但意志未消沉,善于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膾炙人口,凸顯他即使身處逆境,仍能夠保持樂觀的精神。這些都告訴人們,人生經歷苦難是正常的,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因此,大學生只有積極面對挫折與困難,才能歷練出不一樣的自己。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學習的思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有關學習方面的思想。例如《論語·學而》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指出學習是一件能夠讓人獲得快樂的事情。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擺正學習心態,使自己學到的知識成為終身的本領。

關于學習方法,大學生能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有所收獲?!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杏涊d師襄子教孔子進行曲譜練習??鬃佑涀∏V后,反復地進行練習。當師襄子問孔子為什么不進行新曲的學習,孔子回答他只是熟悉了樂曲,但是沒有掌握技法。過了一段時間后,當孔子掌握熟練的技法后,師襄子催他學習新曲,孔子說他并沒有領悟其中的情感。再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看到孔子非常沉浸地撫琴,終于明白作曲者的境界,不由得十分佩服。這個故事告訴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反復練習,不斷提升技法,才能領悟意蘊。

關于學習動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智慧值得大學生學習?!肚f子·天運》有云:“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栗,舍之則悲?!边@是說當人追求財富、顯達、權勢,就不會舍棄利祿、名譽、權勢,而這些都會讓人感到痛苦。因此,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不完全只為了獲得物質利益,還要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老子《道德經》中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告訴當代大學生為人要質樸,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當大學生保持純潔的本性時,就能夠靜下心來學習?!杜f唐書·魏徵傳》也有關于學習的思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辈糠执髮W生目光短淺、功利心強,只有當他們更多地潛心于學習的時候,才會增強憂患意識,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關于學習態度,古人的許多觀點值得大學生學習??鬃釉凇墩撜Z·為政》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說明孔子有著終身學習的思想。因此,當代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并保持終身學習的思想。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關于人際關系的思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換位思考的思想?!墩撜Z·顏淵》中的“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強調,當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以禮相待,能夠減少人際間的摩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換位思考,有更多的理解才能建立和諧的關系。當代大學生基本都是“00后”,童年有父母的陪伴,少年有老師的教導,沒有受到過大的挫折和磨難,這也養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有時會存在不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議,導致同學關系、宿舍關系緊張[2]。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換位思考思想,可以開闊大學生的心胸,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克己復禮”的思想?;ヂ摼W時代,人與人的交往更加虛擬化,而“克己復禮”能通過“禮”的方式增加人們現實中的交往頻率。如在親朋好友的重大人生時刻,大學生可通過“禮”的方式,與他人面對面進行溝通,從而加深彼此間的情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調適忌妒心理的思想?!墩撜Z·述而》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贝髮W生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應采用忌妒的方式,而應采用虛心學習的方式。這時,大學生就會發現,自己成長得非???。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關于戀愛的思想

《國風·衛風·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告訴人們在愛情中要互敬互愛,并強調了愛情的專一性?!秶L·衛風·氓》中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告訴人們不能過度沉溺于愛情中而不辨是非。古人的這種愛情觀,是值得現代大學生學習的。

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關于心理調適的思想

心理健康的人,應是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人[3]?!墩撜Z·學而》中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告訴大學生即使被他人傷害也要保持平靜的心態,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面對外界的事物要做到波瀾不驚?!吨杏埂分械摹跋才分窗l,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告訴大學生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事物,并在待人接物中保持這種心態。大學生只要適度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減少外界對自己的刺激,就能達到“和”的地步。中庸思想強調凡事不過度,如果過度,就是自負。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訴大學生不能因為外界的事物而影響自己的情緒,要將重心放在自己內心的修煉上。大學生要時刻以積極的心態去面臨挑戰,并積極調適心理,以達到“和”的境界。

6.傳統文化中關于實現人生理想的思想

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叭『跗渖?,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已”這句話告訴大學生,只有放寬視野,定高目標,才能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告訴大學生,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造福天下百姓。因此,大學生要多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精神,樹立好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當大學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發展融為一體的時候,才能真正彰顯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1.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

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特定的模式,放在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下不一定適用。而教師在心理課堂上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特性。雖然心理學起源于西方,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因此,高校要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一是可以采取課前引入小故事的方式,二是可以用視頻的方式,三是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心理元素分章節、分項目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章節中[4]。這樣,才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趣味性、創新性。

2.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活動

高校要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活動,發揮好實踐的作用,讓大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并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首先,要依托每年的“5·25”心理健康日舉辦各種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心理活動,如“以書為伴,治愈心靈”活動,讓大學生從傳統的典籍中獲得更多的能量。其次,要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如清明節、七夕節等舉辦相關的活動,讓大學生緬懷先烈、理性戀愛。再次,要經常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一系列的實踐過程,既讓大學生獲得了實踐經驗,又讓大學生完善了人格。

3.構建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心理環境

高校要在校文化宣傳欄上體現傳統文化的元素,并利用校園公眾號、微博等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建筑等也能體現傳統文化的精髓,高??蓪⒅腥A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在食堂,可以利用電視等播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圖書館,可以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閱覽室,并舉辦相關的比賽如誦讀經典等。這樣,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能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促進自身的成長。

4.發揮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大學生出現的許多心理問題,往往和家庭環境有一定的關聯性。即使大學生學習了心理健康知識,有了改變的訴求,但是一旦進入家庭環境中,還是會讓他們陷入無助的境地。因此,家庭教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家長多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并給予精神上的支持,讓其有強大的后盾,沒有負擔地前行。

5.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心理健康教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主體,他們的授課能力會影響到這門課的整體效果。因此,高校要重點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傳統文化素養。每學期,高??山M織教師團隊根據教學計劃,結合知識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等按照模塊恰當地融入教學內容中。高校還要讓教師團隊通過教學探討、教學觀摩、集中備課、教學競賽等多種方式,精準有效地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能體現中國格局、中國力量、中國擔當的內容和故事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給予大學生正向的引導和鼓勵,進而達到提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完善大學生人格的目標[5]。

總之,高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探索中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使大學生不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還能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使他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認同感,進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高曉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探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2,20(06):18-21.

[2]張瀾,吳卓燕.儒家文化視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1,23(06):100-103.

[3]佐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觀[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4(01): 33-37.

[4]郭凱娟.傳統文化視閾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思考[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25(01):58-62.

[5]姚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3):69-71.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Li Fangrong, Li Jiaojiao

(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courses is beneficial for cultivat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mon negati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xplores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value contained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way to integ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courses i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build a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permeate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 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literacy of mental health teacher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s; college students; homeeducation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庭教育高校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