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書齋:學術普及讀物書寫的內容、價值和原則

2023-12-19 09:53王瀚堯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抗日戰爭書寫

王瀚堯

摘? ?要: 歷史虛無主義利用抗戰神劇及肆意編纂的通俗書籍,攪亂普通大眾的歷史認知。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編纂題為“抗戰史話”的學術普及讀物,從戰爭、戰役書寫,抗戰中的群體、人物的書寫,以及淪陷區抗戰內容書寫三個方面,向全社會展示抗戰史研究學界的基本成果和研究水平,大力推動抗日戰爭研究成果普及,堅決駁斥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錯誤觀點和論調。

關鍵詞: 抗日戰爭;學術普及讀物;歷史虛無主義;書寫

中圖分類號:K265-5;G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634(2023)06-0152-(07)

DOI:10.13852/J.CNKI.JSHNU.2023.06.016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宣告了中國人民被奴役、被欺凌時代的結束,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由此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面對抗戰史出現的新形勢和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加強規劃和力量整合、加強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1 抗戰史的研究已超越學術研究的基礎層面,上升到為國家提供歷史參考、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奮斗力量的戰略高度。繼而,抗戰史研究領域出版了各類史料、論著,大批最新研究論文見刊,全國多地相繼舉辦了以抗戰史為主題的各類學術會議和紀念會。值得注意的是,抗日戰爭相關的各類通俗作品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仍不可小覷。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決定著手“抗戰史話”叢書編撰工程,舉辦了“新時代學術普及讀物的書寫”學術研討會,2 在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以通俗讀物的方式講述中國人民浴血抗戰的事實,反擊歷史虛無主義者的污蔑和攻擊,堅決駁斥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錯誤觀點和論調。這是學術普及讀物書寫的時代價值,也是抗戰史研究工作者的內在要求。緣此,本文結合此方面的學界動態,談些體悟。

一、問題緣起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但競爭與對抗依然存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社會主義大國,西方敵對勢力不斷在意識形態領域加緊對中國的滲透,試圖利用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擾亂民眾對歷史的正確認知,給中國制造麻煩。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帶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和明確政治意圖的錯誤思潮,在思想文化教育領域興風作浪,屢遭批駁,眾人喊打,以致聲名狼藉,卻暗流涌動,悄然改頭換面,不斷變換傳播策略與手法,其根本目的是借學術研究之名,涂抹歷史,混淆視聽,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合法性,以此動搖唯物史觀對歷史學的指導地位。夏春濤等曾就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產生背景、主要特征、傳播手法、危害等問題進行全面論述,茲不贅述。1

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播的旗號,在各個領域滲透蔓延,解構主流正統的歷史敘事,攪亂民眾正常完整的歷史認知。歷史虛無主義從歷史的旁枝末節入手,切割完整、連貫的歷史,拼湊歷史細節,有選擇、有目的地刻意截取、擴大某些史料“碎片”,運用“剪裁”“美化”等手法編排歷史“真相”,建構起帶有極強誘導色彩的歷史敘事;部分抗戰通俗讀物以消遣、調侃、惡搞的方式,罔顧歷史的嚴肅和崇高,歪曲和異化抗戰歷史。很多抗日神劇把原本艱苦卓絕、悲壯嚴肅的抗戰歷史拍成了玄幻劇、搞笑??;網絡上曾出現過一些“野史新探”或所謂的“揭秘文章”,實質是故意抹黑、污蔑革命英雄群體?,F如今,廣大的史學通俗讀物陣地魚龍混雜,一批未經過專業訓練、缺乏歷史學基本素養的作者或以嘩眾取寵為敘事風格的寫手占據一席之地,圖書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缺少史實、違背常理、邏輯混亂、胡編亂造的抗戰神劇相關書籍。歷史影視劇及通俗讀物的質量,“不只是關系到個人作品的影響問題,也關系到史學工作的開展,史學工作的社會效益”。2 歷史知識的普及過程中,“某些文藝作品對歷史的曲解,過時而錯訛的歷史判斷,雖不一定占據主流地位,但其所造成的歷史認識的錯誤與迷亂也不可低估”。3 史學工作者要通過歷史通俗讀物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并提升全民哲學社會科學的綜合素質。

事實上,一代代史學工作者嘔心瀝血、“陽春白雪”式的學術積淀,完全能夠轉化為“下里巴人”走進普通讀者心中,最終實現史學社會價值與學術價值的統一。在“新時代學術普及讀物的書寫”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王建朗就指出,學術普及與學術研究具有互相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學術研究成果需要向社會普及,積極影響社會認識;另一方面,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也是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編撰抗戰普及性叢書“抗戰史話”,是“大家寫小書”,突出通俗、普及的文字特色,以學術普及為表征,向全社會展示抗戰史研究學界的基本成果和研究水平,大力推動抗日戰爭研究成果普及。蘇州城市學院黨委書記芮國強也表示,如何讓史學研究的豐厚成果走進普通讀者的心中,是學術普及讀物重要的使命。史學工作者編撰符合普通大眾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的抗戰通俗讀物,推動抗戰研究成果普及化,形成全社會對抗戰問題的歷史共識,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學術普及讀物中的戰爭、戰役書寫

戰爭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的一定社會生產方式基礎上產生,受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國際關系等客觀條件制約,國家、民族、階級、政治集團之間矛盾斗爭的最高形式。戰爭的本質是政治活動的延續,戰爭的發生、發展及結束無法割裂與政治之間的聯系。要言之,戰爭史作為軍事史的核心,既是史學研究中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抗戰史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但就現有的研究狀況而言,袁成毅表示:“抗日戰爭史的學術研究成果來看,軍事史研究其實最為薄弱:一是抗戰軍事史的研究成果明顯少于其他領域;二是抗戰軍事史研究成果的軍事史學科屬性不夠強?!? 針對如上問題,不少學者就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敵后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東方戰爭以及中國戰場中的局部戰役的歷史書寫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高士華強調,推進抗日戰爭研究,要充分還原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歷史事實,引發“與原同盟國人民第二次世界大戰記憶的共鳴”。1 陳謙平認為,“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觀察,它是以中國抗戰力量為主體、以中國為主戰場的國際性抗戰”。2 他在《國際抗戰與東方主戰場》一文中提出,要以國際化的視野、視角看待中國的抗日戰爭,將中國的抗日戰爭放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時空范圍內??箲鹌占白x物的書寫要把握好三個要點:一是要避免糾纏于抗戰的領導權,或是過多提及正面戰場、敵后戰場地位及對立,應更多突出中國抗日戰爭對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意義;二是要強調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早開辟的一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全面看待美、蘇抗戰期間的對華援助;三是要在書寫中國遠征軍尤其是滇緬反攻作戰的內容時,注重收集印緬記者戰地報道及照片,利用美國國家檔案館以及西方報紙關于中國抗戰的記載,突出西方對中國抗戰的高度肯定。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日雙方進行的第一場主力間的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的既有研究涵蓋戰役爆發的背景、戰況,以及中日軍隊采取的戰略方針、戰術設計、成敗得失、后勤保障、武器裝備使用等諸多內容。在馬振犢《“八一三戰役”核心史料研究與其著述的普羅化表述》中,對撰寫抗戰通俗讀物提出以下思考:一是要保持政治正確性,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深化抗戰研究指示,內容敘述上公正、正確、科學,經得起歷史檢驗;二是要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學術最新成果,增強著述內容的科學性與可信度;三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的觀點評價和介紹“八一三戰役”歷史事件和人物,對國民黨方面下層官兵的浴血抗戰給予肯定,但對于國民黨上層的軍事指揮得失進行歷史的分析、敘述;四是要注意寫作中遣詞造句的通俗化、大眾化,增強作品的生命力與感染力。

另外,在陳默《如何把短短數十天的昆侖關戰役寫成一本小書》中,以具體戰役為個案探討了學術普及讀物如何撰寫。文中分析了昆侖山戰役以及桂南會戰的爆發背景,厘清了日軍由海南登陸進軍南寧的過程,強調國民黨第五軍頑強的戰力是昆侖關勝利的保證,而賓陽戰斗的失利則導致大多數抗戰史研究論著對昆侖關戰役評價不高。他還提出應注意把握中國軍隊損失很大,但基本粉碎日本截斷中國國際交通線計劃的結論。

三、抗日戰爭中群體、人物的書寫

人是創造歷史的主體,人的活動直接或間接推動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黃道炫指出:“讓民眾在歷史書寫中發出聲音,既是歷史研究者應有的關懷,也是歷史研究者需要克服的嚴峻挑戰?!? 個體及其組成群體的生存狀態、政治選擇、情感導向,為我們探究歷史真相提供了鮮活的素材。要聚焦抗戰時期的戰斗群體、英雄個體、政治人物挖掘其心理狀態、情感價值、戰爭應激反應等細節,摒棄以往歷史簡單化、臉譜化的刻板敘述,借以把握個體、群體與戰爭的互動關系。針對如上問題,也有不少學者就具體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

近代以來,軍事技術的飛速發展、軍事裝備的迅猛提升使空戰愈加成為戰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哲妼W說創始人、制空權創立者、意大利人戰略家杜黑強調:“一旦爆發戰爭,首先就要竭盡一切手段率先奪取制空權?!? 空中作戰具有作戰區域廣、兵力機動快、突擊威力大以及多方向、多層次、多目標的作戰特點,大規??找u通常能夠在短時間內摧毀敵軍的有生力量,消滅敵軍主要目標。近代軍事理論也指出:“(航空軍事力量)的一個特點是能深入敵之大后方,對其目標施加影響?!? 日軍全面侵華后,日本航空部隊對中國淪陷區和大后方實施了無差別的大規模轟炸,摧毀橋梁、公路及各類建筑物,造成大量中國軍民傷亡。1941年后,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時任中國空軍顧問克萊爾·李·陳納德以及蔣介石私人代表宋子文的積極推動下,由陳納德招募并發起籌建了一支美國民間軍人組成的志愿援華航空隊,又稱“飛虎隊”。對此,金光耀《歷史實相與歷史書寫:從對“飛虎隊”敘述的變化談起》中指出,應全面回溯“飛虎隊”的現有研究,梳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文件及相關航空資料、日本的相關檔案、日本士兵的戰時回憶等,以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糾正網絡上各種曲解和片面言論,向讀者全面展示真正的“飛虎隊”形象。

空戰的研究內容,主要探討交戰雙方空軍的直接交鋒問題,而圍繞著爭奪制空權和破壞制空權的地面防空,同樣是空戰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袁成毅從國民政府防空體系研究的角度,切入中日空戰史的研究,避免了與以往戰史的重復,進一步拓展了抗戰史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1 他在《關于〈中國空軍抗戰史話〉的寫作思考》中分析了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空戰通俗讀物的書寫應轉變寫作思路,突出清爽簡約的敘述特點,注意捕捉如“8.14空戰”中參戰飛機機型等細節,并利用融媒體等手段增加讀者的關注度。

“滿鐵”,全稱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作為侵華日軍重要的組成部分,“滿鐵”承擔了日本在中國搜集軍事、政治、社會、文化等情報的職責,也是日本對華進行經濟掠奪的核心機構。武向平長期關注日本對華調查諸問題,形成一批富有見地的研究成果。2 他在《明治維新后日本對華地質專業“調查”人員的培植》中提到,近代日本對華調查的時間應上溯至明治維新之后。文中他分別梳理了明治維新后日本培植對華調查人員的方式、調查人員的來源、調查的范圍,日本外務省、陸軍省、海軍省、參謀本部、國策會社以及各研究機構主導下的調查內容;同時強調應整合國內檔案資料,利用美國、俄羅斯及日本等多國資料,以互鑒、互證的方式開展研究。

全面抗戰爆發后不久,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將活動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簡稱“新四軍”)。新四軍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活躍在敵后戰場上的武裝力量,采取定點伏擊、迂回穿插、誘敵深入、聲東擊西等游擊戰術發動對日作戰,“游擊戰、根據地、正規軍構成中共持久抗戰互為作用的‘三駕馬車’”。3 游擊戰作為配合正面戰場的一種作戰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群眾性、獨立性和分散性,戰法不拘一格,戰術形式多變。游擊戰秉承戰略上實行“內線持久的防御戰”的原則,具體到戰斗上則采取“外線速決的進攻戰”的作戰形式。游擊戰的根本宗旨是在紛繁復雜的戰場中始終掌握戰爭主動權,先使本方立于不敗之地,化被動為主動,由不利到有利,適時根據戰局變化扭轉敵我之間的優劣形勢。新四軍及游擊戰術問題歷來是抗戰史研究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有多部相關著作出版。4 李雷波《在實戰中淬火:新四軍江南游擊戰術的生成演進》強調要以戰術的演進串起新四軍從組建、作戰到勝利的文本書寫,結合文本閱讀與考察,輔以作戰圖分析,考察新四軍在江南的作戰行動、正規軍與地方武裝的配合等問題。

如何才能跳出學術論文的枯燥,又堅守學術嚴謹,用學者的視角,通過故事的寫法,關注大眾的興趣和口味?葉銘《槍聲阻擋不了他的叛國路:我嘗試的學術普及寫法》認為這是歷史從業者必須學習和強化的內容。他以“汪偽政權史話”的撰述內容為例,先介紹了暗殺汪精衛前后的背景以及暗殺汪精衛試圖達成的目的,繼而對后續相關事件如偽軍在汪偽政權、日中關系中地位等問題展開論述。姜濤以撰寫《戴安瀾》為例,認為要堅持學術性正確的導向,把控軍事細節論述的比例,減少英文文獻的直接使用,以降低受眾群體的閱讀門檻;同時,突出普及性和大眾化的敘事風格,注重人物的側寫和橫截面,挖掘抗戰英烈當代歷史記憶。郝昭荔《抗戰中的個體》以趙一曼的歷史書寫為例,提出研究抗戰中的個體不應追求面面俱到、個人傳記式的敘述方式,應高度關注重要的歷史事件對個體的影響,細致分析個體選擇背后的影響因素;在事件史的研究中,梳理其中重要參與者的相關情況,描摹其心理活動,增強文字的分析和闡釋,能夠為沉默者說話,再現歷史場景。

四、淪陷區抗戰內容的書寫

淪陷區是區域抗戰史中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吳敏超指出:“區域抗戰史中的個案研究,是推動抗戰史研究的基礎,是抗戰研究之樹的枝杈或綠葉?!? 袁成毅、汪效泗、徐國利等學者曾就區域抗戰史研究的概念、特征、方向、宏觀視野、興起動因等問題做過深入的探討。2 現有區域抗戰研究成果中,主要分為以省、市為中心內容的抗戰通史和較大地理單元范圍內的抗戰通史,3 見之于世的專題論文則不勝枚舉。

1942—1943年,河南爆發了近現代史上空前絕后的特大災荒,據江沛征諸史實后指出,河南災荒“災后前后兩次統計,死亡人數分別是148萬人(應包含有逃荒人口)和28.8萬人”。4 電影《1942》部分還原了河南災荒的真實情況。江沛《虛實之間:1942年河南大災荒若干問題辨析》指出,戰爭電影某種程度上承載了代際間文化記憶接力的使命。他援引電影《1942》分析電影藝術和歷史敘述之間的差異,強調應以流暢的歷史書寫代替枯燥的災情描述,通過增加真實圖片營造歷史現場感,將學術的知識、學術的寫實轉化成一種大眾的知識,進而推動整個民族的史觀發展。

1937年11月淞滬會戰結束后,直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因英法兩國宣布戰爭中立,形成了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除虹口、楊樹浦兩區)未被日軍占領的“孤島”狀態,史稱上?!肮聧u時期”。既有關于上?!肮聧u時期”的租界教育、傳媒、金融業等研究可謂汗牛充棟。陳雁《田野與寫作:〈孤島上?!祵懽髦械囊稽c思考》從張愛玲的《色戒》、石黑一雄的《上海孤兒》等文學作品喚起讀者對孤島時期上??臻g概念的基本認知談起,建議通過找尋孤島時期上海留下的歷史遺存,以四行倉庫、浦東同鄉會大樓、寧波旅滬同鄉會大樓等地理坐標為切入點,引導普通讀者真正觸摸歷史,進而理解上?!肮聧u”的概念和內涵。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人民經過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 王鐵軍《十四年抗戰視域下的東北抗戰》從中日民族矛盾、東北民眾抗日斗爭、遼寧抗日戰爭時間順序書寫、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聯的稱謂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寫作心得。張俊峰結合自身既往研究,強調要從“推進山西抗戰資料建設、挖掘山西區域特色、從社會史視角三個方面出發,多層次全方位推進山西抗戰史研究”。6 他還以《〈晉綏抗戰史話〉的寫作與創新》為題,分享了五點經驗:一要充分借鑒吸收已有成果,避免老調重彈;二要融入晉綏抗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三要實現故事性、通俗性和學術性的統一;四要以整體史視野書寫區域抗戰史,克服單純的政治史、軍事史、革命史書寫方式;五要充分把握區域抗戰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節點,避免碎片化。劉志鵬在《關于撰寫〈山東抗日根據地史話〉的一點體會》中提出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突出山東抗日根據地區域特色,強調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空間概念,借鑒報告文學的形式,從抗日根據地初建、抗日根據地鞏固、抗日根據地的困難以及抗戰勝利四個部分全面梳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創立、發展過程。

故宮博物院作為北京乃至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其館藏各類各級文物承載了中華民族重要的歷史記憶,而圖像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又擔負起承載歷史記憶的重要使命。徐婉玲《檔案、圖像與遺址:故宮文物西遷樂山的歷史重構與記憶再現》分享了《多奇云致故宮博物院函》《易培基致宋子文電稿》《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第二次常務理事會議記錄》《保護故宮文物電令》以及故宮文物裝載、搬運、貯藏等原始照片,全景展現了故宮文物南遷的始末緣由、線路選擇等內容。

偽滿史是侵華日軍基于偽滿建國之需要,以“去中國化”為根本宗旨而建構起來的一套歷史敘事。趙士見《偽滿史范式、資料與書寫》介紹了目前偽滿史研究的三種范式,即抗戰史視角下的偽滿史、日本視角下的偽滿史、東北區域史下的偽滿史。對于撰寫抗戰史話叢書,他強調應以偽滿政治制度的視角洞察偽滿社會、經濟、軍事活動。

五、學術普及讀物書寫的原則及意義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普及讀物項目實施辦法》中提及,普及讀物的書寫要“體現可讀性,力求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文風樸實、文筆生動,能夠產生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如何以生動通俗的文字呈現抗戰的歷史畫面感,遵循忠于事實與貼近大眾相結合的原則,搭建起史學工作者與普通讀者的溝通橋梁,是學者們很關注的問題。對此,汪朝光《抗戰史研究與撰寫的幾個問題》指出,抗戰史話叢書的編寫要遵循幾個原則,即把握歷史敘事、突出歷史人物的多面體、從細節著手串聯起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及關注讀者所關心的問題。高士華認為,學術成果的普及是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利器,歷史學者要破門而出,走出書齋,貼近、關注普通讀者對抗戰內容的閱讀需求。

就具體話題,賀江楓《如何在撰寫普及讀物時堅持學術性》認為,應開拓長城抗戰的史料空間,全面梳理長城抗戰的史實,重點討論日軍南下跨過長城的軍事決策、中央政府與華北地方實力派的爭執、英國在調停中扮演的角色等問題,以富有藝術化的語言敘事實現對引語、檔案、材料的通俗轉換。梁馨蕾《對抗日戰爭史奇談怪論的梳理與反思》從抗日神劇的特點、網絡神文的特征等方面切入,分析抗戰史學術研究成果受眾群體有限的原因,進而提出要以更生動、通俗的內容和文字吸引讀者,通過高質量的細節來配合宏大的歷史敘述,客觀、全面、真實呈現戰爭全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就提出“推出高水準的權威專著和通俗讀物”,現在高水準的學術專著已不勝枚舉,但高水準的抗日戰爭通俗讀物少之又少。因此,應加速學術成果向通俗讀物的轉化,盡快補上這一課。王建朗在總結學術普及讀物寫作的要旨后強調,“抗戰史話”叢書在課題設計上要避免求全,注意擺脫學術著作的思維定式,標題務求鮮明突出。

六、結語

抗日戰爭時期的學術研究與成果普及,歷來是史學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專業的史學研究與面向大眾的學術成果普及之間,存在著書寫范式、理論深度、編撰體例、章節安排等諸多差異。史學研究是利用傳世文獻、考古資料、歷史遺跡重塑歷史現場,盡可能還原史實,勾勒歷史原貌,再現人、事、物三者的互動關系,著力探究隱藏在歷史表象后的內在本質;而面向大眾的學術成果普及則更需要側重生動形象的語言表述和言簡意賅的歷史敘述。毛澤東曾指出:“高級的作品比較細致,因此也比較難于生產,并且往往比較難于在目前廣大人民群眾中迅速流傳?!? 如何突破高級作品過高的門檻,如何吸引讀者,是學術成果普及的關鍵。對此,陳紅民從三個方面談道:“一要確定讀者群,二是從中國內部和外部因素分析,明確中國人民是如何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主題,三要將歷史細節有機融入大歷史的敘述,呈現歷史畫面感等?!?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決定開啟“抗戰史話”學術普及讀物的編撰工程,正是要以學術成果普及為內驅,從戰爭、戰役的書寫,群體、人物的書寫,淪陷區抗戰內容書寫等方面,呈現抗戰通俗讀物的最高水準,打通專業學者和普通讀者的對話通道。

專業化的歷史研究與學術成果普及兩者間并非對立,學術成果的普及能夠吸引部分史學愛好者投身史學,為史學界人才培養注入新鮮血液。個人以為,抗戰通俗讀物書寫之要訣應有此兩方面:其一,要關注不同受眾群體的教育層次,明確受眾群體的定位及閱讀對象的身份。如梁啟超所言:“凡作一書,必先問吾書將以供何等人之讀,然后其書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濫失歸,且能針對讀者以發生相當之效果?!? 在書寫范式和內容組織上,要統籌編撰體例、文字敘述、觀點表達以及插圖配置各方面的關系,兼顧高等教育層次人群、中等教育層次人群以及初等教育人群的不同需求。要高度凝練語言,簡明扼要傳達主旨,做到“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2 將整部書的歷史觀大而化之,以適應讀者的實際閱讀能力。其二,抗戰內容要同實際社會相結合,發揮社會功用價值,培養全民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普通讀者對抗戰的興趣,系統、有層次地推進抗戰內容普及的社會化進程,使抗戰的內容與社會各階層的歷史認知形成對接,具有愛國主義的教育功能,擔負起知識普及和文化啟蒙的使命。進入21世紀,各類信息充斥社會,知識經濟蓬勃興起,社會知識化、學科開放化的趨勢無可避免,史學工作者應直面挑戰,加強自身內在素質的鍛造,努力向社會大眾傳送通俗易懂的最新研究成果。

Writing Content, Values and Principles of Academic Popular Books

WANG Hanyao

Abstract: Historical nihilism makes use of deified TV series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wantonly compilation of the popular book to disturb the general public’s historical cognition. The Society of Historical Studies of China’s War Against Japan has compiled academic popular books entitled “Historical Word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hich focus on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writing of wars and battles, the writing of groups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writing of what occurre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 the occupied areas. To demonstrate to society as a whole the basic achievements and research level of the academic o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nd to resolutely refute and criticize all kinds of erroneous viewpoints and arguments of historical nihilism.

Key word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cademic popular books; historical nihilism; writing

(責任編輯:中? ?和)

猜你喜歡
歷史虛無主義抗日戰爭書寫
Unwritten 尚未書寫
用什么書寫呢?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解構和超越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道教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困境及出路
書寫春天的“草”
讓聽課高效起來——以《抗日戰爭》為例
孩子們的抗日戰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