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納百川:試論中國音樂文化的包容性

2023-12-19 02:45李宏鋒
藝術學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海納百川包容性琵琶

李宏鋒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創新性、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具有“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1]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v觀中國音樂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一部中國音樂史就是一部中國音樂文化交流史。無論是中原與邊疆地區的音樂文化交流,還是中國與域外的音樂文化互動,都體現出中華音樂文化突出的包容性特征,體現出中華音樂文明在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這在歷代音樂文化發展的各個層面均有突出反映。

中國傳統音樂的本體形態構成,大致可分為“樂學”和“律學”兩個層面,統稱“樂律學”,包括樂器與樂器法、記譜法與讀譜法、宮調理論、律制與生律法四個方面[2]相關內容詳見黃翔鵬對“樂律學”的釋義,參見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編:《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年版,第482—483頁。。僅從樂器發展歷史看,很多當今人們眼中的“民族樂器”,追本溯源都與邊疆乃至域外音樂文化密切相關。以彈撥樂器琵琶為例,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曰:“枇杷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盵3]劉熙:《釋名》卷第七《釋樂器》,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97頁。琵琶最初寫作“枇杷”或“批把”,最后寫定為“琵琶”,是“外來語漢文音寫過程中的常見情況”[4]秦序編著:《中國音樂通史簡明教程》,吉林音像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頁。。日本音樂史家岸邊成雄認為琵琶是古波斯語barbat 的對音[5][日]岸邊成雄:《琵琶的淵源》,日文稿發表于《考古學雜志》第二十六卷十號、十二號,1936年10月、12月。中譯本由秦序先生翻譯,未刊。。魏晉南北朝時期,“琵琶”幾乎成為各類抱持彈奏的琉特類樂器的通稱。

從西域乃至中亞地區輸入的琵琶,進入中原后其發展并未停滯不前,而是在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之下不斷改進—音域擴大、技法豐富、表演形式多樣,無論樂器工藝還是演奏技藝,都得到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其高度藝術化的發展對東亞音樂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F今保存在日本正倉院的唐代螺鈿紫檀曲項琵琶、五弦琵琶、阮咸等(圖1),就是琵琶類樂器在中華文化包容滋養下高度發展并遠播海外的明證。

圖1 從左至右依次為:唐代螺鈿紫檀曲項琵琶、五弦琵琶、阮咸,日本正倉院藏。

在歷史上,不僅風行中原的琵琶類樂器如此,二胡、揚琴、橫笛、嗩吶、管子等現今民族樂隊的重要組成樂器,同樣也在各自的傳播與發展過程中被中華文化所“兼收并蓄”。一般而言,中原地區的本土樂器往往與農耕文明背景直接相關,無論是大型的編鐘、編镈、編磬、建鼓,還是平置彈奏的琴、瑟等,都是難以移動且不便在運動中演奏的樂器。相比之下,西北和北方民族喜好的“馬上之樂”,其樂器因輕便、靈活、易攜而與游牧文明契合[1][日]田邊尚雄:《中國音樂史》,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41—45頁。。兩類原本不同的樂器,因陸上絲綢之路交通而聯結;中華文化的強大包容性,賦予進入中原的“馬上樂器”以新的文化品格。不同屬性和來源的樂器,最終在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下,完成了自身藝術品質的根本性提升,成為中華乃至世界音樂百花園中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傳統樂律學中的記譜法與讀譜法、宮調理論、律制與生律法等內容,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的主體。從中國傳統音樂理論體系化建構和歷史演變發展看,這些內容同樣體現出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特征。以唐宋時期的音樂理論體系為例,《隋書·音樂志》所記載的音樂家鄭譯與來自龜茲的音樂家蘇祗婆的對話,成為唐宋俗樂(燕樂)宮調體系建構的開端。蘇祗婆帶來的龜茲樂“五旦七調”理論,如“婆陁力”“雞識”“沙識”“沙侯加濫”“沙臘”“般贍”“俟利”七調[2]魏徵、令狐德棻:《隋書》卷十四《音樂中》,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45—346頁。,與中原固有的傳統音樂理論相對應,加之宮廷諸多樂部間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古時期中國音樂一項重要的理論成果—俗樂(燕樂)二十八調系統,成為盛唐與兩宋有關音樂創作、表演實踐的重要理論基礎。從南宋張炎《詞源》中總結的二十八調與八十四調表(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理論體系建構過程中,無論是“記譜法”(基于篳篥等管色樂器的俗字譜記音體系)、“宮調理論”(基于中原與邊疆乃至域外多樂部融合的調名系統),還是“律制屬性”(基于中原十二律位理論主導的多律制并用的音律系統),均表現出中國音樂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性。這種理論建構上的強大包容性,作為一種寶貴的音樂傳統延續至今,是國人中華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的生動體現。

表1 依張炎《詞源》所列二十八調與八十四調表 [1]本表據楊蔭瀏“依張炎《詞源》列八十四調表”整理,參見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版,第439頁。另,表中粗楷體字為燕樂二十八調名。

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樂曲,若論其曲調來源,很多都與邊疆乃至域外音樂密切相關。比如唐代著名法曲《霓裳羽衣曲》,曲調乃源于西域的《婆羅門曲》,經西涼府都督楊敬述進獻后,融合中原道曲風格創作而成,音節閑雅,名冠一時,是音樂交流史上包容、創新的經典范例。古代文獻記載中的一些音樂作品,還擁有曲調淵源的語源學證據。據關也維研究,南北朝時盛行的歌舞戲《撥頭》,又寫作《拔頭》《缽頭》,實為batur 音譯,為“勇士、英雄”之意;唐代杜甫作《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所盛贊的《劍器》舞曲,又作《劍氣》,乃是突厥語janqi 音譯,系“士兵、戰士”之意[1]關也維:《唐代音樂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5—76頁。。元雜劇音樂中常用的【唐兀歹】【阿納忽】【忽都白】【胡十八】【拙魯速】等曲牌,則很大程度上與蒙古、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的音樂相關聯。這些韻味獨特、風格多樣的邊疆地區音樂進入中原后,在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之下,與中原固有音樂充分交融,共同演繹出獨具藝術特色的時代樂風。借用王國維評價歷代中國文學演變所言,真可謂“一代有一代之音樂”了。

縱觀中國音樂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其交往、交流、交融歷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包容性,與中國音樂突出的創新性、連續性、統一性、和平性相互補充,互為支撐。中華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即求新、求變?!皽侗P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保ā抖Y記·大學》)湯即成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盤銘就是刻在器皿(浴盆)上用來警誡自己的箴言;新,表義是洗去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引申為精神上的棄舊圖新。從中華原典可以看出,“創新”在中華文化中所擁有的核心地位。這種不斷求新、求變的基因,自然使創新性、包容性與和平性成為中華文化的突出特征,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同時也造就了中華民族不畏懼新挑戰,敢于在“挑戰和應戰”[2]參見[英]湯因比著,[英]索麥維爾節錄:《歷史研究》上冊,曹未風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中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以和平姿態面對他者文化的優秀品格。

中華音樂文化海納百川的強大包容性,使其在保持未曾中斷的連續性發展的同時,也表現出強烈的統一性特征。中華各民族、各地域音樂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多元一體的中國音樂史,反映了國家統一、文化統一永遠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是各族人民命運所系。從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現實構成看,56 個民族的音樂各具特色,都有各自獨特的形態特征和審美追求。如果從歷史的連續性、包容性、統一性角度看,則當前中國音樂豐富的形態構成,完全可視為中華音樂文明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創造、傳承的不同時代文化基因的展現,都可在某個時代找到相對統一的歷史邏輯起點。這些形態各異、內涵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是中華音樂文明連續、創新、統一、包容、和平發展的重要體現。

猜你喜歡
海納百川包容性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以海納百川之勢講好中國故事——以“百川獎”三部獲獎作品為例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夜經濟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重慶永川:永立潮頭 海納百川 鋪就小康幸福路
包容性增長的理論內涵及實施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彈琵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