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遷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建設的實踐路徑及思考

2023-12-21 10:49呂青楊瀾濤劉淑妮
陜西檔案 2023年4期
關鍵詞:西遷紅色育人

文/呂青 楊瀾濤 劉淑妮

1955年,交通大學師生響應黨中央號召,從上海遷至西安。西遷以來,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務國家,為西部發展和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實際行動鑄就了“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西遷精神作為紅色檔案資源載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本文探究西遷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建設,思考實踐路徑,意義頗為重要

一、相關背景

2020 年4 月22 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西安交通大學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西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2021 年西遷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是首批偉大精神中教育戰線的典型代表。2023 年2 月2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提到西遷精神,要求“成為支撐基礎研究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為研究傳承和持續發揮西遷精神在新時代的引領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西遷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的路徑探索和實際成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西安交通大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遷精神和管好用好紅色資源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紅色檔案史料,通過構筑“大格局”、匯聚“大資源”、創新“大課堂”、建設“大平臺”,努力推動西遷精神代代傳承,激勵廣大知識分子愛國奮斗、建功立業新時代新征程。

(一)構建研究傳承“大格局”

1.堅持政治引領

持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管好用好紅色資源和傳承弘揚西遷精神的重要論述,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深刻把握西遷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2.強化頂層設計

構建“館—研—展—教”研究傳承矩陣,建設西遷博物館,成立西遷精神研究中心,舉辦西遷系列展覽,立足課堂教育主渠道主陣地,將西遷精神納入學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開設“大先生”講壇,開展“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等系列活動,將西遷精神融入師風、校風、學風、作風建設,引領師生校友弘揚西遷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二)匯聚傳承育人“大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蔽鬟w博物館從文獻保護、史料挖掘、資源共享等方面著手,匯聚紅色文化育人“大資源”,為思政育人提供堅實基礎。

1.搶救保存紅色檔案

聯合滬陜兩地及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健全西遷檔案內容;推進西遷口述檔案、西遷珍貴聲像采集、珍貴歷史檔案搶救修復、重點檔案建設、紙質檔案數字化保護等“五項重點工程”,為搶救保護西遷紅色資源、深入挖掘闡釋奠定基礎。已累計采集西遷人400余位,口述檔案建檔168位,形成音頻400小時、視頻100小時,文字600萬字,采集珍貴實物照片超6000件(套)。

2.研究出版紅色書籍

學校設立西遷名師傳記基金,實施西遷精神出版工程,依托西遷口述史料文獻搶救和整理,出版《交大西遷親歷者口述史》《西遷創業巾幗譜》《西遷精神》等60余種西遷主題圖書,形成涵蓋歷史研究、史料整理、人物傳記、報告文學、精神闡釋等理論深刻、內容豐富的西遷研究傳承資料庫。

3.推動紅色資源共享

持續做好學校黨史、西遷史、紅色人物、紅色展品等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充分整合學校紅色檔案、校史、展品等數字化資源,建設紅色資源“云服務”平臺,通過“虛擬展館”“主題展覽”“館藏精品”“校史影音”“校史書籍”等推動紅色資源“云共享”,打造西遷精神研究傳承的“蓄水池”“素材庫”。

(三)創新研究傳承“大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蔽鬟w博物館通過學?!靶≌n堂”+社會“大課堂”,打造立體化紅色“文博思政課堂”。

1.建強學?!靶≌n堂”

堅持為新入職入學師生上好“西遷精神”第一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西遷精神與大學文化”通識課,推出“行走的黨史課”等實踐課,主編出版中小學《西遷精神教育讀本》已發行百萬余冊,踐行愛國主義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實踐。組織學生志愿者參與紅色“云展覽”策劃、“云直播”講解、“云課程”建設,撰寫紅色故事、訪談“西遷人”、策劃紅色主題活動等,使學生通過豐富立體多元實踐體悟“聽黨指揮跟黨走”的深刻內涵。

2.融入社會“大課堂”

開展“探訪精神譜系紅色展館”社會實踐、“博物館六進”等活動,宣講西遷精神近百場,累計覆蓋3萬余人,講解團被授予“全國婦聯巾幗志愿示范宣講隊”;講解員積極參與“十四運”、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務,在實踐中上好疫情防控“思政課”;創新開設“云端”大思政課,西安、延安學子共學西遷精神,西遷老教授與北京小學生共學黨的二十大精神。

(四)建設研究傳承“大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蔽鬟w博物館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聚焦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發展,推動紅色精神傳承育人模式創新。

1.建設內外聯動的育人群落

西遷博物館獲批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西省黨史教育基地等26個基地(教學點)。校園內建成西遷主題的紀念廣場、紀念碑、紀念園、西遷教授群雕、西遷精神標識等,構筑起相互聯動的西遷紅色資源群落,入選文旅部、中宣部等授予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路線”。開館4 年已接待52 萬余人次,形成研究傳承西遷精神“大矩陣”。

2.營造生動多元的育人環境

堅持“線上線下相融合”,推出西遷精神“云直播”“云展覽”,入駐人民網“紅色云展廳”、國家文物局“紅色基因傳承平臺”;借助央視新聞聯播、中央廣播電視臺,人民網“黨史學習教育”等主流媒體解讀西遷紅色文物故事,提升傳承輻射面和影響力。配合中國科協打造的“為國愿做‘西遷人’”專區亮相北京、香港、澳門等地,西遷展覽走進福建、江西等省,擴大西遷精神的社會傳播。積極探索融媒體宣傳模式,推動“短視頻+文藝作品+文創產品”等手段融合發展,建成網上展館,推進AR、VR 互動項目建設,推出西遷主題系列微視頻、紀錄片、校園原創話劇、音樂劇、“大先生”系列微話劇等文藝作品和近百種文創產品,打造“西遷精神”特色教育品牌,提升育人深度與廣度。

如今,以西遷檔案史料為基礎,以西遷精神研究中心為支撐,以西遷博物館為載體,以西遷展覽活動為呈現,以多元多維傳播為路徑的多位一體研究傳承體系已經形成,傳播育人成效顯著,重要陣地作用日益凸顯。

西遷館主題展覽獲國家文物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全國20 項)?!敖煌ù髮W西遷檔案文獻”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迄今五批198 件(組)中,高校檔案館、博物館僅5個。紅色檔案資源育人經驗獲陜西省檔案局轉發全省檔案部門學習。西遷精神育人案例入選國家文物局《深厚的滋養——革命文物資源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大數據分析與案例探究》,西遷館亮相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展;“為國愿做西遷人”專區走進北京、香港、澳門等30 余個省級行政區;微視頻《交大西遷第一樓》獲國家檔案局建設項目檔案微視頻評選一等獎;微視頻《決不能失信于西北人民》獲“高校影視作品交流展映”活動紀錄片類二等獎。系列微視頻“西遷片語”瀏覽量110 萬次,入選“人民網2022 年高校優秀校園新聞作品”新媒體類優秀作品。

三、西遷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延展思考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價值引領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將傳承弘揚西遷精神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緊密結合。

(二)堅持系統思維,協同聯動發展

推動西遷主題檔案保存保護、資源建設、研究開發、展示宣傳、傳承育人等整體部署、協同發展,持續煥發紅色資源的內在活力與時代價值。

1.摸清紅色資源家底,做好保管保護

破損西遷檔案的搶救性修復,建立西遷檔案專題數據庫等,為深化西遷精神的理論內涵和精神外延創造基礎的研究條件。

2.完善工作機制,豐富檔案資源

內部建立常態化的西遷資源補充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做好西遷資源征集和收集,集中統一規范化永久保管。外部加強與本校西遷密切相關的檔案機構(如我校西遷資源從來源上會涉及中央檔案館、上交檔案館、西安市檔案館等)的聯系,建立資源共享互通及協同保護開發機制,長效性推動西遷資源的擴大化、系統化、規范化管理。

3.加強協同聯動,深化開發利用

加強資源共享共建。目前交大檔案館博物館、出版社、宣傳部、網信中心等多部門協同聯動,已相繼啟動了“西遷精神融合出版平臺”“西安交通大學文博數字平臺”“西遷珍貴聲像視頻采集工程”等建設,致力于打造西遷紅色檔案資源的“蓄水池”“資源庫”和“育人智庫”,通過持續積累,最終集成共享打造為“西遷紅色檔案專題數據庫”。各西遷高??蓞⒖冀梃b,也可從經費支持、平臺建設、資源共享等方面考慮融入,協同打造具有陜西高校特色的“大西遷數字育人平臺”。

加強共同研究開發。在省教育廳、省檔案局和省高教檔案學會支持下,推進陜西西遷紅色檔案資源的建設、西遷精神的理論研究和廣泛傳承弘揚。

4.加強展示宣傳,發揮教育作用

以研究為支撐,充分用好用活檔案資源。通過聯合辦展,開發西遷音視頻,聯合編纂出版西遷文獻匯編、西遷系列圖書、西遷系列文章等,打造 “云課堂”“云直播”“云展覽”,進基層、進社區等,講好西遷故事,積極融入學校紅色資源育人工作,發揮西遷紅色檔案資源的育人價值。

(三)堅持守正創新,提升育人成效

把握時代特點,推進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的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工作創新。強化聯合育人多維主體模式,構建宣傳、文博、出版、影視、網絡等“大文化”協同育人機制,系統研究、優勢整合、資源共享、融合共建,構建起紅色資源教育共同體。

加強現代數字技術應用。推動紅色資源的數字化、可視化、互動化,不斷增強紅色資源育人工作的感染力、說服力、吸引力,充分發揮好西遷紅色檔案資源培根鑄魂育人的作用。

奮進新時代,創新求發展。大力開發與利用紅色檔案資源,西遷精神無疑是一重大蘊藏寶庫。西安交通大學愿與各校一同努力,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管好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傳承弘揚西遷精神,共同研究挖掘紅色資源,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多力量。

猜你喜歡
西遷紅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紅色是什么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雕塑作品《交大西遷知名教授》
西遷豐碑
紅色在哪里?
弘揚西遷精神,鑄就“西遷精神”出版工程
追憶紅色浪漫
西遷贊歌·東情路——東北地區西遷民族美術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選登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