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藥企IPO上市陷“陣痛期”

2023-12-25 03:45韓婕
中國品牌 2023年9期
關鍵詞:銷售費用醫藥行業生物醫藥

韓婕

自2018年4月港交所推行上市制度改革,尤其是對生物醫藥上市開辟“綠色通道”,允許未有收入和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以來,生物醫藥類公司前赴后繼,南下入港,并在2021年度達到頂峰。

數據顯示,僅2018年當年,就有34家生物醫藥類公司上市,合計募資額達到789億港元,并出現多家公司網上發行有效申購倍數超過1000倍。隨著后續我國常態化、制度化的醫保政策變革不斷倒逼醫藥生物企業加速創新轉型,無論是藥品集采還是高值耗材集采,都在合理范圍內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生物醫藥公司IPO上市“降溫”。

據《中國品牌》統計顯示,2022年共有23家生物醫藥公司在香港上市,合計募資額101億港元,同比下滑87%。最新公布的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以首發上市日期統計,今年共有16家生物醫藥(申萬一級,下同)企業登陸A股,較去年同期減少10家;IPO企業的新受理企業數量及上會企業數量也雙雙下降。

與此同時,未通過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審核、未獲中國證監會注冊以及主動撤回IPO(統稱“IPO終止”)的生物醫藥行業公司數量超過20家。

在IPO上市“預冷”之時,近日全國各地掀起的一波“醫藥反腐”之風,對不少醫藥公司上市又添新“陣痛”,不少生物藥企主動選擇“離場”。

· 生物藥企IPO上市“預冷”·

實際上,醫藥行業的“冷冬”自2022年起就已顯現。中華職業家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生物醫藥投融資藍皮書》顯示,2022年二級市場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融資熱度降溫。2018年以來,有103家國內醫療企業在A股、港股、美股上市。相比2017年50家企業IPO的上市潮,2018年IPO遇冷,僅22家醫療企業上市。到了2019年,上市企業數量有所恢復,為38家。2020年繼續回升,49家醫療企業上市成功。但相比2021年89家企業成功上市并累計獲得約1400億人民幣的總募集金額,2022年在 IPO企業數量和融資總額上均出現較大下降,上市企業下降到57家,降幅分別為36%。

北京某私募基金合伙人指出,“從市場整體看,目前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融資量確實不太理想,且上市意愿也在逐步降低,除非那些特別著急用錢的公司。事實上,整個生物醫藥行業涼氣逼人。即使發行了,一二級市場嚴重的估值倒掛也讓一級市場的投資人得不償失”。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底,今年港股僅有8家生物醫藥公司上市,分別是科倫博泰生物、艾迪康控股、來凱醫藥、藥師幫、科笛、綠竹生物、梅斯健康、美麗田園醫療健康,合計募集資金總額(含股東售股)52.67億港元。即使算上已經遞表的擬上市生物醫藥公司12家,預計上市數量也僅20家左右。

同時,醫藥股的IPO熱度也明顯下降,“賺錢效應”大不如前,接連跌破發行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底,117家生物醫藥類公司上市以來股價下跌的高達97家,占比83%,股價腰斬的有63家,占比54%,上市以來股價跌幅在80%以上的有22家。

在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教授徐天舒看來,“醫藥市場 ‘遇冷’,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觀環境因素影響?!毙焯焓嬲J為,一是前期資本過熱,難免導致上市企業良莠不齊,且行業內同質化競爭嚴重,隨著資本市場對醫藥行業估值回調,勢必會帶來部分“泡沫”的破碎。其次,國內醫保談判和集采常態化推進,也進一步影響了資本投資醫藥企業的熱情。

醫藥行業資深從業者楊炳文指出,“這輪寒冬形成是經濟周期、技術周期、政策周期疊加的產物。而這波寒冬下的殺估值,就是之前資本市場針對醫藥行業吹起來的泡沫太大了,正在做理性重構,還沒結束?!?/p>

徐天舒也表示,從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生命周期來看,目前的估值回調并非壞事?!笆艽擞绊?,行業正在逐漸回歸健康、理性的路上,只要能切實加強研發,積極創造具有市場價值的醫藥產品,從長期來看,生物醫藥行業的需求和市場回暖前景可期,而且,從市場端來看,監管部門也正在積極研究對于創新藥醫保談判和集采定價的保護性措施?!?/p>

· 主動“離場”IPO備戰需全面 ·

伴隨醫療反腐進入深水區,生物醫藥泡沫在資本寒冬下被刺破的同時,不少生物藥企也在主動選擇“離場”。8月7日晚間,上海榮盛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IPO終止,原因系主動撤單。7月31日,福建省閩東力捷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IPO終止,原因同樣系發行人和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據最新《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動態》(2023年第4期)顯示,上交所圍繞“醫療IPO企業開展銷售推廣活動”,向中介機構提出了四大關注要點:一是各類推廣活動開展的合法合規性;二是各類推廣活動所涉各項費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三是各類推廣活動相關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經銷商、推廣服務商同發行人及其關聯方的關聯關系及交易公允性。無獨有偶,北交所最新一期《發行上市審核動態》也在案例分享中提及,某醫藥企業因公司推廣費核查不充分而撤回申報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涉及醫藥項目的IPO中“推廣費”就已被重點問詢。今年撤回上市申請的力捷迅、漢王藥業、深圳安科等公司,均在交易所審核中被追問推廣服務費、商業賄賂等問題。

深交所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6月期間,深市醫藥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金額遠高于深市整體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金額。醫藥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基本不低于20%,而整體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基本在5%左右。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在宣傳推廣費占銷售費用比重這一項統計上,醫藥上市公司的比例基本在50%以上,而整體上市公司的比例基本僅在25%左右?!皩τ阡N售費用占比過高的情況,在此輪醫藥反腐前,已是醫藥類IPO項目問詢的重點之一,而此次反腐風暴之后,監管層會否對此指標有更嚴格的監控,業界也非常關注?!?/p>

北京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長期來看,如果有明確的監管要求,行業整頓過后會迎來規范發展時期,但中間這個陣痛期,會影響到部分企業的融資,不僅僅是IPO。

趨嚴的除了對銷售費用的審核外,最近還有消息稱,交易所對非營利生物醫藥企業IPO項目正在收緊。這期間,“市場空間”“技術優勢”成為不少企業的死穴。

例如,軒竹生物被上交所要求說明主要在研產品與國內已上市產品和其他競爭方在研產品相比在技術方面的優勢;主要產品預計銷售峰值滲透率的主要考慮因素、測算方法,是否符合“市場空間大”的要求等。

楊炳文表示,監管趨嚴雖在短期內影響了生物醫藥行業IPO的信心和速度,但從長期來看,從嚴把好入口關,讓創新成色不足的企業通過自我“體檢”知難而退,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質量。

·“真功夫”才是發展最核心 ·

近年來,醫藥反腐持續推進,相關部門頻頻發聲,要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重拳出擊。多位接受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醫藥反腐雖在短期內影響了生物醫藥行業IPO的速度,但從長期來看是利好,打擊那些依靠關系而扶持有研發實力的企業,要求生物藥企要有“真功夫”。

多家擬IPO企業的審核問詢內容顯示,核心技術及專利等問題幾乎是每家企業被問詢的必答題,多位行業分析人士預計,隨著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的制度約束越來越多,眾多以銷售為導向的藥企將迎來巨大挑戰。短期來看,本輪反腐將打擊、清退部分銷售不合規的企業,但對合規較嚴格的龍頭藥企來說影響有限;長期來看,醫藥反腐有望進一步扭轉醫藥行業重銷售、輕研發的現狀,促使企業創新,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質量。

實際上,當前我國醫藥產業正處在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跨越的重要歷史新階段,醫藥創新生態也正在發生變革,高水平合規將為助推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筑牢根基,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已成為醫藥企業最閃亮的名片。

面對當前處于行業轉型變革調整的關鍵階段,畢馬威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伙人于子龍表示,在“健康中國”戰略全面深入實施的帶動下,中國醫療及醫藥監管體系逐步完善,審評審批進程不斷加快,在政策鼓勵,人才發展以及科技助力等多元融合發展過程中,2023年中國醫藥創新將更加穩步高質發展。

于子龍建議,對于企業自身而言,當前資本回歸理性,生物醫藥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企業應更加注重研發管線優化及合理化,細胞、ADC、基因治療、類器官等熱門領域研究依然是大部分企業創新關注重點。

隨著國內逐步形成良性發展的醫藥創新生態,創新藥不斷加速落地商業化,這不斷正向激勵著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從全球第二梯隊向第一梯隊邁進。對于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如何保持創新,于子龍建議,中國企業創新戰略制定和賽道選擇上也應該有更長遠的商業化眼光,不要什么熱做什么,這就需要早期的創新或者研發人員有一定的商業化思維,不要完全從科學家思維角度考慮創新,創新也要有市場眼光,統籌考慮市場準入、政策監管,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商業化等方面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挑戰。

在強監管、嚴監管的新常態下,合規經營、轉型升級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醫藥產業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

猜你喜歡
銷售費用醫藥行業生物醫藥
重銷售輕研發 警惕畸形發展的藥企
淺談醫藥行業管道布置和設計
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2016'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
2016'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揭曉
淺談快消品行業的銷售費用管理
房地產營銷費用管控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