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動市場 競爭升級

2023-12-25 13:16齊策
中國汽車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增程混動燃油

文 / 齊策

今年的整車市場上,如果能有什么產品比純電增長還要快,那必須是混動。

本文所指的混動范圍,包含PHEV(插電式混動)和REEV(增程),但不含HEV。因為前兩者現在是市場消費和輿論關注的熱點。

技術融合與創新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4月,混動銷量60.8萬輛,純電銷量168.2萬輛,前者是后者的36%,而相對增速則是后者的2.74倍。顯然,按照這個趨勢,雙方差距會更趨接近。

而2022年全年統算下來,混動相當于純電銷量的28.9%。既然混動增速持續高于純電,其市場競爭力呈現出中期增強勢頭,是無可置疑的。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1-4月,中國品牌PHEV銷量54.8萬輛,純電銷量96.1萬輛,前者是后者的57%;而同期主流合資PHEV銷量2.23萬輛,純電銷量7.75萬輛,前者是后者的28.8%。即便不考慮絕對量,就算按照相對比例,合資的PHEV發展也落后于中國品牌。

不過,在4月與5月(特別是車展季前后),合資的混動車型接連推出。這些產品大都是在兩三年前規劃,說明最晚在2021年,合資就已經開始重視PHEV。但產品現在才開始體現,市場表現落后于中國品牌,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無論中汽協,還是乘聯會,對增程都避而不談。但實際操作層面,中汽協將增程式電動汽車合并統計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中。這就意味著,行業協會公開認可“增程”是新能源車,從來沒否認過這一點。

以前合資外方高管稱增程是“糟糕的解決方案”,一些中國品牌的高管也持類似看法。

即便放到今天,從原理上這些說法也沒錯。原因就在于:相比純電,增程多了發動機、發電機和相應控制器;相對于PHEV,增程多了發電機,但又不是直驅。市區通勤(有電)效率不如純電,高速路況(饋電)不如PHEV,且成本比兩者都高。這導致了增程缺乏競爭力。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PHEV已經很難用兩三年前P2、P3、P4混動來區分,很多主機廠研發出雙/三檔+雙電機串并聯混動。不同于典型的PHEV,通過控制器和變速箱,可以實現多種工作模式,包括純電模式、發動機直驅(燃油車模式)、增程、并聯四驅。

如此,無論是市區蠕行、急加速、高速巡航、輕越野,都可以自動選擇合適的工況模式。因此,以往增程和混動之間嚴格的界限(即是否存在發動機直驅)消失了。憑借車載電腦,就可以讓動力系統一直處于高效工況。

如果一輛車做到兼顧安全、性能、好開,使用場景拓寬(不只限于城市通勤),那么就自然形成了對燃油車的全面壓制、進而發生大規模替代。

目前只有在中國市場上,才有這樣的技術,國外尚未如此將混動玩出花來。國外做不起來增程,也是因為一些舊有觀念束縛,沒有打破思維慣性。

動力系統的創新性,帶來的是市場需求的增長。理解技術的變化,有助于解釋混動銷量增速抬高,不僅源于PHEV自身,也源于技術的融合。

如此一來,REEV(增程)已經進化為EREV(增程式混合動力)。因此,我們考慮的混動市場,實際上已經是多種技術路線的交叉融合,彼此不再涇渭分明。從市場角度,可以將它們放在一起來看待。

短時間內,適用技術就發生這么大的漂移,這一輪“技術擴張”主要是中國品牌發力帶動的,跨國車企在努力跟上,后者現在有了一些端倪,但從技術落地到銷量漲上來,需要時間。后者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無疑是市場教育的結果。

SUV成混動主流

在當前市場上,如果按照里程來看,純電續航在50公里內(10度電)的,可以滿足基本需求——比HEV續航多一些,但很有限,這部分市場已經縮水。

考慮100公里左右純電續航(20度電),是當前10萬-15萬元市場的主流需求。這意味著要加大電池,這是中國品牌密集的產品出貨區,合資在這一領域的存在感是比較低的。

150公里純電續航(30度電),屬于進階需求,價格起步至少要18萬元。而主流價位區間可能延伸到20萬元以上區域,是中國與合資品牌都盯著的細分市場。

而200公里純電續航(40度電),則是為了滿足一線城市客戶需求,主流價位都卡在30萬元以上。這個價位,要么是豪華品牌的PHEV,要么是新崛起的EREV。

電池增容,空間并不要很大(單層平鋪),但雙電動機、發電機、控制器一類的零件需要空間,而SUV有利于空間優化和油耗控制。因此,150公里以上續航的車型,基本都是SUV或者MPV車型。

目前市場上,40度電以上的混動產品占比已經超過14%,這是其相對豪華燃油車增速更高的明證。而30-40度電車型,占比大致為58%;10-20度電車型,占比只有25%;10度電和20-30度電兩個區域,產品比較少,只占3%。

這簡直顛覆了燃油車的經驗。燃油車越高端的產品,占比會越小,從上到下是金字塔結構;而混動則大致呈現橄欖型。相比燃油車,并非表明新能源的消費升級——恰恰相反,它表明了混動更依賴“強場景”。

市場已經證明了30-40度電,在場景適應性與購車成本上取得了更好的平衡。這也能解釋在混動市場,SUV是主流需求。

同理,因為電耗與重量、體型的正相關性,全尺寸SUV的能耗是個大問題,而PHEV解決了這一問題。即大電池PHEV(其實相對純電的電池還是小了一倍多)實現了最大尺寸(重量降下去了),而小電池PHEV實現了低價格。相比同價位的純電,PHEV允許定位高一個級別。也可以反推,不按照這個邏輯出牌的PHEV都難以成功。

從電池角度,混動和純電的電池應用,已經開始產生了技術分化。當然,也可以直接采用純電的電芯,兼容多電壓需求。但多數情況下,混動需要調整電芯的規格(改變厚度、長度,也就是改變了電芯電壓),以期在電芯層面降低混動電池成本。這樣做的結果,是磷酸鐵鋰電池占據了更多的優勢(相比純電產品)。

而弗迪電池,也成了最大的混動電池供應商(因為垂直供應關系),寧德時代變成第二,市場份額不足前者的一半。

需要指出,寧德時代供應的混動電池,照樣以三元為主(是磷酸鐵鋰供應量的7倍)。而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更多供應特斯拉。和純電需求一樣,中企占領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全部。

從電池這個角度,也能解釋合資為什么在混動上慢了一拍,除非它們愿意改變電池供應商。而它們在兩年前就開始這么做了(選中系電池供應商)?,F在看,改弦更張還不算太晚。

紅舞鞋的宿命

目前市場上,所有排名前15位的廠商,都布局了混動,而長安、東風、廣汽、長城、吉利、奇瑞、比亞迪旗下都有一大票混動產品,中國品牌更是全員參與。

新勢力的范圍內,理想、問界、嵐圖,都有混動的重量級產品,理想更是全系增程。一向只做純電的小鵬,據說去年也立項了混動項目。

合資品牌當中,日系御三家全體出席,BBA、大眾汽車、通用汽車也都擁有自己的混動產品線,有的正在大肆推出新產品。

據估算,市面上可能有超過200款混動產品?!镀嚾恕分涣_列部分2023年新上市的混動產品,肯定是掛一漏萬,只為了感受一下競爭的氣氛:長安UNI-K iDD、廣本雅閣、傳祺M8雙擎版、啟辰大V DD-i超混動、魏牌藍山DHT-PHEV、理想L7……

如此紅火的市場、琳瑯滿目的產品、消費者的偏好,都表明混動并非像之前輿論預測的“過渡性安排”。整個插電混動市場,在2023年將是規模持續擴大的增量市場。燃油發動機,至少還要陪伴我們10年以上,只不過要以新的技術方式來呈現。如果是這么漫長的過渡,不做相應產品是不行的。

有人說,工程技術就像“紅舞鞋”,穿上之后就只能一直跳下去。這就告訴我們,如果回避主流技術路線的競爭,那么也就沒有機會參與任何市場競爭。這也是所有在中國運營的中外車企,都必須參與混動競爭的道理。事實上,它們也是這么做的。

可以預料,中國市場上的混動產品,遲早將外溢到海外市場,起碼在技術上會產生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力。在燃油車時代,這是中國市場從未獲得過的地位。

技術創新成為新引擎

因為中國的市場寬度,混動市場正在進一步細分,不會始終一家獨大。能開發多種技術路線、應對多種潛在需求的品牌,也會有相應更多的市場潛力。

現在,混動在政策上的利好,已經釋放的,大多已收回(除了購置稅)。政策原因排除后,吸引客戶的就成了“全生命周期更低成本”(購車、用車、維保、二手車)的綜合考量。

這和油價有相關性,但正在削弱。因為混動的車載裝備,已經和純電幾乎沒有區別,但是和老平臺的燃油車(燃油車當然也可以上智能化裝備,但新的燃油平臺項目基本都被砍了)迅速拉開差距。先進的、數字化的智能體驗,日益左右人群的購買、換購決策,這是所有主機廠都不懷疑的問題。

使用體驗上去了,這才是混動市場向好的另一驅動引擎,甚至比成本考慮更重要。否則就無法解釋40萬元+的混動/增程車也賣得很好,甚至吊打了同級別燃油車。

如果一輛車做到兼顧安全、性能、好開,使用場景拓寬(不只限于城市通勤),那么就自然形成了對燃油車的全面壓制,進而發生大規模替代。

《汽車人》在本文開頭講過,混動的技術進步,已經讓幾乎所有工況都處于高效階段,這就對燃油車(只在高速度時處于最佳效率)構成了進一步打壓。這其實也是成本和體驗的雙重基礎。

我們可以預料,燃油車平臺停止進一步研發,所有主機廠都針對純電和混動產品及其平臺展開研發。而燃油車的直接替代者,當前是混動,而非純電。

這樣一來,就牽扯研發、生產和營銷資源,向混動偏移。我們當前看到的市場局面,是進行時、發展中的狀態,并非終極格局,因為燃油車還有相當的生命力,只是在被削弱的過程中而已。

現在市場上的熱點,集中于三類:第一種是P2+P4混動;第二種是REEV;第三種是EREV。而舊有的P2混動,因為不是全能工況,饋電油耗偏高,在節能層面上缺乏優勢,同時又因為平臺老舊,無法得到智能技術的增援,所以銷售式微。

在排行榜上,很難看到純粹的P2混動了。這意味著,以P2混動為主線產品的一些跨國品牌,將面臨迅速更換產品的任務。這取決于兩年前的認知,它們的新產品應該在即將到達的路上。

國內市場混動的爆發,與歐洲市場混動逐漸下滑(相對于純電),產生了趨勢上的分野。原因是前者的技術創新,已經超越后者。有能力讓單純的節能訴求,變成節能+性能+智能兼備的體驗,是混動產品發展的主旋律。

可以預料,中國市場上的混動產品,遲早將外溢到海外市場,起碼在技術上會產生更廣泛更深遠的影響力。在燃油車時代,這是中國市場從未獲得過的地位。

猜你喜歡
增程混動燃油
領克08發布EM-P超級增程電動方案
星越L Hi·P增程電動版
15.38萬元起售,哈弗神獸混動DHT正式上市
挑出一堆毛病也是最愛 梅賽德斯-奔馳E350eL插電混動
No.3 五菱進軍新能源混動汽車市場
12.8萬元起售,影豹混動版正式上市
THAAD增程型攔截彈預測制導方法
燃油泄漏闖了禍
一種吸深增程裝置設計
奔馳S500車燃油表不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