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高校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探索

2023-12-25 06:30于淑會張紅娟
河北地質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學院科學專業

朱 驥, 于淑會, 張紅娟

河北地質大學 土地科學與空間規劃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 國土行業也隨之轉變, 對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人才在創新創業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要求。 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重點體現在“應用”, 人才培養的重點與新的學科方向、工作需求聯系更加緊密, 更應該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1]。 培養理念是基礎, 培養模式是手段。 因此, 為積極尋求創新創業教育突破, 本文以河北地質大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兩個方面進行探索, 以期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 滿足當前對高素質地理信息科學人才的緊迫需求。

1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加強雙創人才培養的背景與要求

1.1 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

2014 年9 月,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雙創理念, 指出要在中國土地上掀起大眾普遍創新創業浪潮, 讓這股浪潮成為不斷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源動力。 具備較高文化素養與開闊視野的大學生更具備創新創業潛力, 是中國創新創業人才的生力軍[2]。 2021 年10 月,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 《意見》 指出, 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提出創新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意見》 還從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平臺建設、 大學生創新創業金融扶持政策制定等方面分別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在此背景下, 應用型高校更應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培養人才要逐漸向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向轉變。

這一轉變, 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有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合能力以及就業競爭力; 也為高校教育體系更新換代、 與時俱進提供契機, 形成高校教育辦學轉型升級的新局面; 還為社會提供一批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有力緩解當前由新冠疫情引發的就業壓力, 構建和諧社會,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不竭動力。

1.2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時代新要求

(1) 發展理念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 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 中國長久以來形成的“重發展, 輕保護” 局面被打破。 面對由于經濟長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導致的日益凸顯的環境問題, 如何協調人地關系、 緩解人地矛盾、 合理利用土地與補足“生態短板” 是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面臨的新挑戰。

(2) 自然資源部成立與部門職責調整

2018 年3 月,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自然資源部被批準成立。 自然資源部整合了主體功能區規劃, 城鄉規劃,水資源、 草原資源、 森林資源、 濕地資源的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工作, 以及國家海洋局、 測繪地理信息局等部門職責。 自然資源部的成立是國家實現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統一管理、 避免各規劃部門工作內容交叉重疊問題的有力舉措。 這一變化, 加強了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因此, 高校更加需要著力培養掌握多重學科知識的交叉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人才, 以應對未來社會不斷發展變化對專業交叉人才的需求。

2 河北地質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分析

河北地質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方案可分為課內教學、 集中實踐教學、 “仰山慕水計劃”第二課堂三大板塊, 每個板塊的主要內容與存在的問題見表1。

表1 河北地質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培養方案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lan for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major at Hebei GEO University

通過對河北地質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分析, 可以發現本專業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尚存諸多不足, 具體如下。

2.1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不高

在課內教學課程方面, 與創新創業課程相關的僅有新生導論課、 職業生涯規劃課、 創業基礎課、 大學生職業指導課, 創新創業類課程數量較少, 且以創業類為主, 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度也不高。 而且這類課程上課時間集中在大一、 大二, 這時學生初入大學, 專業知識掌握程度較淺, 難以達到與創新創業知識融會貫通的狀態, 創新創業意識相對淡漠, 導致對該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 此外, 專業教師更注重專業知識講授, 創新性不足, 在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和能力提升方面有所欠缺[3]。

2.2 缺乏雙創能力培養結果的反饋機制, 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學校通過第二課堂的方式設置了創新創業項目、學科競賽, 這些活動均由校團委組織實施, 學生修滿8 個學分即達到畢業條件, 而學生通過聽講座、 參加社團活動的方式也可以修滿8 學分。 因此, 一些學生可能畢業之前沒有參加過創新創業活動, 參加此類活動的積極性一方面依靠團委的組織宣傳能力, 一方面憑借學生自身較強的自主性, 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未能充分挖掘。 校外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是提交實驗報告、 實習周志等實習證明材料, 雖然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運用, 但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或者激發了多少難以評判。 因此, 學校僅通過學分強制規定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仍然存在一定漏洞, 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未能有效建立。

3 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更新

為解決上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培養具有雙創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河北地質大學近期在地理信息科學專業開展試點, 更新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 主要從教師團隊建設與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構建兩個方向進行了探索。

3.1 加強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

(1) 加強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素質培訓

學院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由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培訓中心開展的素質拓展培訓, 教師活學活用, 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實現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 學院還鼓勵教師跨學科教學, 拓展個人教學范圍, 如學生在大二時就學習了由專業課教師講授的創業基礎課。 創業課程由專業教師來講授,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相融合,學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

(2) 校內教師與企業對接

校內專業教師受條件限制, 往往專注于專業知識教學, 在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稍顯力不從心。 因此, 學院支持專業教師與校外企業對接, 共同合作完成多項橫向課題, 以便教師直接了解企業對地理信息科學人才在專業技能等方面的需求, 教師可以對癥下藥, 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及內容, 讓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就能盡快達到用人單位的需求,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快速適應工作節奏。

(3) 提升教師科研與教學能力

科研方面, 教師要立足學科前沿領域引導學生思考, 從而產生創新性想法, 以此有更多新的研究發現。 教學方面, 教師可融入創新創業理念, 借助中國大學慕課、 學習通等線上教學平臺, 創新教學方式,加強地理信息科學與創新創業及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 將創新創業培養與專業教學相協調, 突破學科壁壘, 實現學科交叉。 教師將因材施教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學生在與教師的接觸中, 通過反思學習養成思辨性思維, 從而培育出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和創新思想[4]。

3.2 構建發展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科學與空間規劃學院依據教育部2020 年9 月下發的《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設成效自評表》, 在現有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基礎上, 構建了一條發展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發展中” 是指該培養體系建成后不是一成不變的, 它是受各方面影響隨時調整、 不斷發展變化的。發展中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分為組織保障、教育過程、 教育成效三個維度, 其中組織保障、 教育過程為定性評價, 前者主要包括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層面是否制定了雙創教育發展規劃, 建立了相關工作機制、 教師教育質量評價考核制度以及用于雙創項目的專項扶持資金; 后者為評價體系的重點內容, 主要包括是否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設計、 教師隊伍建設、 實踐訓練等方面內容之中。 教育成效為定量評價, 包括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如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比例及獲獎情況、 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反饋兩個方面。這部分內容將另文詳細闡述。

4 多模式集成的“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人才培養模式

為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作用,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科學與空間規劃學院在學院內實施“班主任制”、 以“學研” 為主要目標的“導師團隊制”, 以及將以上兩種模式融合在內的以產業學院為依托的“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 人才培養模式。

4.1 班主任一對一管理制

學院從2019 年開始設立“班主任制”, 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專業教師作為班主任。 班主任定期組織班會以及時了解并解決學生在學習及就業上的問題。 班主任與輔導員分工合作, 在此過程中, 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 不僅能得到教師更多的指導, 還大大增加了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機會,提升了自身雙創能力。

4.2 “學研” 目標導向的導師團隊制

學院組建了以專業負責人為核心的導師團隊。 導師團隊主要以“學+研” 為培養目標, 以校內導師縱向科研項目為依托, 構建“導師—研究生—本科生”連帶培養機制。 “學” 方面,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有限, 通過“導師—研究生—本科生” 這種傳幫帶的方式, 可以拓展學生知識范圍, 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為學生更快融入科研課題研究打好基礎。 “研” 方面, 讓學生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研究, 理論應用于實踐, 完成項目的基礎內容, 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 此外, 學生還可以依托導師項目參加諸如“挑戰杯” “創青春”、 國土空間規劃技能大賽、 地理信息系統大賽等學科競賽, 在比賽中得到撰寫商業計劃書、 參加創業培訓等機會, 以賽促能,提高自身創新創業能力[5]。

4.3 基于產業學院的“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學校完備的軟硬件設施以及較好的產學合作基礎,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科學與空間規劃學院已與校外企業合作建成產業學院。 產業學院全稱是現代國土空間技術學院, 設置地理信息科學、 城鄉規劃、 遙感科學與技術三個專業點, 按照“開放合作, 優勢互補, 互利共贏, 以生為本” 的理念與“專業共建”“課程共創” “人才共育” “師資共培” “就業共擔”“資源共享” 的校企合作新思路, 以服務國土空間技術產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 以校企共建的聯合實驗室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為平臺, 以企業的項目為抓手, 專業建設主動銜接產業最新需求, 人才培養主動融入國土空間技術創新體系, 打造產學研用深度合作、 協同創新的辦學特色, 構建“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 培養模式[6]。 “多目標” 指的是培養具備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卓越科學研究能力+靈活實踐應用能力+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4+” 人才。 “分層分段” 指的是本科一至四年級設置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能力的重點培養內容。

圖1 “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 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ulti-objective oriented, layered and segm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學院給一年級學生設置了各類專業基礎課程、 創新創業課程, 學生在與各類課程的廣泛接觸中可以明辨最大興趣點, 確定今后想要學習研究的方向; 二、三年級學生課程教學以實踐教學為中心, 增加實驗實訓課程。 參加“導師團隊” 的學生也是主要以二、 三年級學生為主, 其主要目標為“學研”, 其他學生依托產業學院, 參與的實訓課程更多, 其主要目標為“產學用”; 四年級學生要去校外合作企業開展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 通過企業橫向項目實踐, 為畢業論文選題積累豐富的專業資料。 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經驗并了解創業的本質, 提高創新創業意識[7]。

產業學院的建設一方面迎合了中國國土行業對地理信息科學、 遙感等專業人才的需求, 補齊了人才外流的短板, 保證了服務型、 應用型人才的持續輸送,加強了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 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 搭建了國土空間技術校內實訓基地, 開展了多元化教學活動, 完善了教學模式, 建立了基于產教融合的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8]。 產業學院雖然投入時間短, 但從學生培養效果來看, 收到了良好的反饋。 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項目比賽的數量在逐年增加, 取得的成績也從省級向國家級邁進。 僅2021 年一年, 學院學生參加大創等比賽并獲得省部及以上獎項接近10 項。

5 結語

河北地質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方面的探索, 首先在加強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及能力, 通過對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培訓以及教師將創新創業理念傳輸給學生兩個角度, 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其次在完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反饋機制, 通過構建發展中的創新創業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動態監測。 在創新創業模式方面的探索主要包括班主任制、 “學研” 導向的導師團隊制以及依托產業學院的“多目標導向分層分段” 人才培養模式, 對不同年級學生設置不同的培養重點, 因材施教, 通過產教融合方式, 使學生在產學研用四個方面得到實踐鍛煉, 從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猜你喜歡
學院科學專業
初等教育學院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學院掠影
科學拔牙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