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3-12-27 05:10張長宏
創造 2023年11期
關鍵詞:保山市領辦農戶

◆ 張長宏

合作社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將小農引入現代農業軌道的有效途徑?!吨袊伯a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明確提出,村黨支部要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服務群眾能力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農業產業鏈條短、組織化程度低制約著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戶收入有效增加。近年來,保山市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破題之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以1+1 >2 的聚合裂變效應助力鄉村振興,在加強黨的領導、產業升級、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等方面進行了生動實踐,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著力破解集體窮、產業弱、群眾散,以及在領辦中出現的領頭不領辦、只建社不辦社,合作社空心、空殼、空轉,集體增產不增收等。目前,保山市各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534 個、發展各類產業244 個,促進基層黨建和產業發展“雙提升”、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雙增加”,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

黨組織統籌,構建高效聯動新格局

全市以領辦合作社提升“兩個功能”,發揮“兩個作用”,構建市、縣、鄉、村聯動推進工作格局。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全局化謀劃?!盁o規矩不成方圓”,領辦合作社要持續高效運轉離不開有效的保障機制。保山市強化頂層設計,堅持一體推進,在領辦過程中,抓實“機制保障”,研究制定《指導意見》《手冊》對領辦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導,從辦社標準到運轉流程,再到收益分配,建立健全了全鏈條的管理體系,打造了村黨組織規范化管理的“說明書”,讓日常管理“一目了然”,讓日常運轉有章法、更高效。編寫刊發《實踐案例》加強典型引路,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度一考察、半年一測評、年底一驗收”,用兩年時間推動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 個領辦合作社、全市建成不少于100 個示范社。優化賬目管理,公開合作社固定資產、權益變動、收益分紅等情況,保障合作社資金安全,規避資金風險漏洞,有力推進合作社由數量型向質量型、松散型向高效型轉變。

二是依托組織體系系統化布局。構建上下協同、四級協辦工作體系,市委高位推動,將領辦工作列入督辦事項;縣級黨委統籌指導,將領辦工作納入黨委工作重點和抓鄉村振興責任體系;鄉鎮黨委加強調研論證和工作保障,整合資源牽頭落實;村黨組織引領群眾參股合作受益,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同步將領辦成效作為述職、履職評價、年度目標任務的重要內容,推動合作社運轉規范,凝聚干事合力。

三是堅持黨的領導科學化推進。把黨的領導有機融入依法辦社全過程,領辦合作社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黨組織研究討論后按程序決定,431 名村黨組織書記兼任合作社負責人,1453 名村“兩委”班子成員與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交叉任職,每名黨員致富帶頭人聯系幫帶2~3 戶群眾發展生產、動員3~5 戶群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黨組織領辦屬性充分彰顯。同時,開展實地觀摩、輔導培訓、擂臺比武等,倒逼全市村干部轉變思想、主動作為,成為增收致富的引領者。村黨組織從經濟發展的“后臺”走到“前臺”,分散的個體和資產得到重新整合,群眾利益、集體利益與合作社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黨組織開展工作有了抓手,群眾對集體有了信心。

黨組織主導,形成層級推動新體系

保山市把領辦合作社作為推進農業合作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村級領辦、縣鄉聯合,助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一是優化良好領辦環境。堅持因地制宜,選好產業,領辦合作社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都以“發揮最大優勢、實現最大收益、惠及更多百姓”為目標,防止辦成“僵尸”社、“空殼”社。保山市健全“空殼社”清理長效機制,清理注銷“空殼社”154 個,分類處置經營異常合作社181 個;采取典型宣傳、觀摩學習等方式充分發動群眾,引導村“兩委”成員、黨員致富帶頭人等帶頭入社,分級培訓干部群眾1.4 萬人次,領辦環境持續向好。

二是探索分類領辦方式。各級黨組織聚焦“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等優勢產業,根據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分類開展領辦,規范提升現有運行效益較差的領辦合作社144 個,在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新組建設立領辦合作社93 個,采取股份轉讓、增資擴股等方式穩妥轉化其他合作社26 個。同時,引導合作社聯合發展,領辦縣級聯合社1 個、鄉級聯合社30 個。

三是選好領辦“帶頭人”。村黨組織書記是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主心骨”,是發展經濟的“領頭雁”,也是農民群眾的“當家人”。保山市把建強“頭雁”隊伍作為提高合作社質量的“源頭工程”,結合換屆選準選好、培優育強了有情懷、懂政策、善經營、會管理的“當家人”,為領辦合作社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黨員干部帶頭參加合作社,在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都走在前、作表率,有效激發了群眾參社的積極性,推動了“村、社、民”三方抱團發展,提升了整體辦社質量。

黨組織帶動,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保山市把領辦合作社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有效載體,強化利益聯結,推動集體、企業、農戶等多方互惠共贏。

一是領辦帶動收益由“少”變“多”。推動領辦中,保山市堅持上下一心、多方聯動,改變了過去村集體將資源、資產簡單發包租賃的低層次、低效益模式,改變了群眾單打獨斗、個體營銷的分割致富模式,既有效激活集體資產增值,又不斷提高群眾收入,實現了強村富民雙贏。同時,把領辦工作納入縣域經濟布局統籌推進,推動種養加、產供銷、農文旅多元化發展,助力市場主體倍增,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統籌用好農業扶持、資金支持、商務服務等優惠措施,以市場化手段推動產業、人口、基礎設施等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好“一座保山”等區域公用品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166 個合作社與120 家公司簽訂供銷合同,領辦合作社年平均收益10 萬余元。

二是領辦風險防范由“弱”變“強”。村與村之間受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領辦發展差異化較大,保山市著眼這一問題,在統籌市級政策、資源,加大經濟薄弱村扶持力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種發展途徑,指導村級走出貼合實際、各具特色、聯合發展的道路,這樣既較好地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又有效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風險抵抗力,推動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的整體發展提升。同時,采取簽訂定向銷售協議、銷售返利協議等方式有效保障集體和群眾權益,并通過購買政策性保險、特色農業保險等方式,提高防范集體資產流失風險、自然災害風險以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是領辦內生動力由“小”變“大”。把尊重群眾主體意愿、維護群眾利益貫穿合作社建章立制、理事選舉、管理運營全過程。全市村干部、黨員、第一書記組成宣傳動員組,通過“講、研、辯、算”宣講合作社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群眾自愿參與合作社。堅持把尊重群眾的意愿貫穿合作社建章立制、運營管理、利益分配等全過程,讓群眾全面參與合作社發展。通過合作社的紐帶,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群眾對參與村級事務、村級發展有了更強的參與感、認同感,從過去“一盤散沙”握成了“一個拳頭”,為鄉村振興孕育了更大動能。

黨組織引領,帶動領辦發展新高度

保山市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破題之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在豐富合作方式上下功夫。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探索黨組織通過單一或組合的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農戶+企業+基地+家庭農場+電商”等,建立利潤反哺、聯合經營、入股分紅等10 種利益聯結模式,明晰股權設置和利益分配機制,構建穩固的互惠共贏鏈條。

一是聯合經營型。建立農戶與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公司提供種畜、按標準回購仔畜,農戶交納押金、提供“代養”服務的聯合經營模式,推動企業盈利、農戶增收。騰沖市巴福樂檳榔江水牛良種繁育有限公司向農戶提供3 ~7 歲懷孕或臨產的檳榔江能繁母牛代養,收取押金1.2 萬元(市場價的一半),代養周期為3 年,犢牛長至半歲由公司統一回購。同時,公司按10 元/公斤價格每天回收鮮奶。

二是入股分紅型。村集體以項目資金入股合作社,把政府投入轉化為群眾的入股股金,農民變“股民”,讓農戶直接在項目建設或產業發展中享受穩定、普惠的增值收益。隆陽區西邑鄉魯圖村成立土地流轉服務合作社,流轉整合農戶的土地,引導鼓勵種植大戶發展烤煙、青豌豆、青蠶豆等產業。創新股份合作形式,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等項目資金,入股到土地流轉服務合作社參與分紅,50%根據群眾流轉的土地面積進行分配;3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用于維護農田機耕路、溝渠、管網等基礎設施;20%作為公益金,用于幫扶無勞動力家庭、困難家庭及易返貧致貧家庭。

三是利益捆綁型。以承包經營等方式捆綁公司與農戶的利益,盤活閑置土地(林地)、房屋(門市)等資產資源,通過統一布局業態,有效解決土地分散、房屋空置等問題,實現農戶資產資源保值增值、企業盈利發展。騰沖市清水鎮清水社區老寨子村“筑巢引鳳”發展鄉村旅游,引進“花緣里”鄉村旅游開發(騰沖)有限責任公司,與農戶簽訂聯合經營協議,流轉房前屋后閑置土地,建設花園,種植玫瑰花,形成“以景帶村、以村實景、景村互動”的“景村共建”旅游發展模式。公司對農戶的經營業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宣傳、統一營銷,導入流量,經營收入由農戶與公司按9 ∶1 比例分配。

四是公司成長型。成立合作社之初,就以向公司化發展為目標,吸納社會資本、項目資金、農戶資金等參與經營,推動合作社企業化發展、公司化運作,推動產業規劃、項目運營科學化、規范化,鼓勵農戶自帶產業入社發展自營經濟,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隆陽區漢莊鎮金竹田社區舊寨自然村引入“牧云棲”鄉村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全村50 戶農戶與村集體共同成立櫞棲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化運作模式,入股項目公司共同發展以多肉為主的養殖業和鄉村旅游,合理規劃農戶經營業態、推動差異化發展,組織農戶參與景區管理,每戶種植500 盆多肉,開發民宿、農家樂、康養中心等休閑娛樂場所,布局小鍋酒、南瓜餅、土榨紅糖制作體驗點等業態。項目運營后,在保證農戶經營性凈利潤的前提下,公司按10%的比例進行營業收入分成。農戶將獲得參與景區管理及業態運營務工的務工收入,從農特產品出售、多肉出售中按比例獲得經營收入,每年按股比從合作社獲得盈利分紅收入。

猜你喜歡
保山市領辦農戶
土地適度規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見成效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古絳鎮喬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做好糧食種植“大文章”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保山市隆陽區精品咖啡產業發展路徑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保山市隆陽區10913例妊娠期婦女人體組成成分測定
“圍繞”在百姓四周——黃陵“代辦領辦”拓展為民服務
保山市總工會:入戶再遍訪 查找問題補短板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