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研究

2023-12-27 12:35石瑩瑩
鄉村科技 2023年18期
關鍵詞:城鄉融合發展

石瑩瑩

中共白城市洮北區委黨校,吉林 白城 137000

1 鄉村振興的政策背景

1.1 國家政策概述

我國對鄉村振興的重視并非短暫的或偶發的,而是基于長遠的發展戰略和對均衡發展的深刻認識。隨著我國城市化的迅速推進,鄉村面臨的發展困境與機遇并存。要實現整體的和諧發展,僅依靠城市的進步是不夠的,鄉村的全面振興同樣至關重要。因此,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僅局限于經濟的增長,更著眼于鄉村的生態建設、文化傳承和社會創新[1]。2018 年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為鄉村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藍圖。該規則強調,要建設現代化農村,首先要確保五大目標的實現,其中包括生態的宜居、產業的繁榮、文化的進步、有效的治理及居民的富裕生活。這些目標旨在為農村提供一個堅實、全面的發展基石,確保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穩固而有意義的[2]。

1.2 地方政策與實踐

地方政府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符合地方實際的政策和實踐。這種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落地,揭示了在中國特色治理體系中,如何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精細化操作。多數地區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制定出與之相匹配的鄉村振興政策。例如,在資源豐富、景觀獨特的地方,地方政府鼓勵“農旅融合”,利用當地特色農產品和風景名勝吸引游客,增加農民的收入;對于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的鄉村,地方政策傾向于文化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傳承。這些實踐的背后,體現了地方政府對鄉村振興的深入理解和務實態度。各地政府不是簡單地復制中央政策,而是在地方層面進行創新,確保政策的貼地性,以滿足不同鄉村的具體需求,從而實現真正的融合與振興。

2 城鄉融合的理論框架

城鄉融合這一概念在學術界和政策領域經過歲月的沉淀,已逐漸成熟并豐富。城鄉融合旨在打破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兩者在經濟、文化和社會層面上實現高度的互動和融合。在歷史的長河中,城鄉關系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從封建時代的城墻之內與之外,到近現代的工業化進程中城市與農村的鴻溝,再到21 世紀初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融合的思想逐步形成并不斷深化,旨在突破過去的限制,推進城鄉在技術、文化和信息等資源的共享,以達到整體發展的和諧與均衡[3]。這種轉變不僅是在理論上的思考,更是在政策和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城鄉融合已不再是一個遙遠的理想,而是正在我國眾多地區逐步實現的現實。

3 城鄉融合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機遇

3.1 城市化進程的問題與困境

城市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已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繁榮與機遇。然而,城市化背后的種種問題與困境也日益顯現,給整個社會結構及其未來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第一,城市化進程中大量人口迅速流入城市,給城市帶來了巨大壓力。在基礎設施方面,大量的人口涌入意味著交通、住宅、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壓力劇增。這不僅導致城市的資源被過度消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原有居民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中的一些社會問題也逐漸凸顯,如醫療、教育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二,快速城市化帶來的盲目開發,使許多歷史與文化價值豐富的區域遭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原本豐富多樣的建筑風格和地方文化在這種快速擴張中逐漸同質化,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與特色。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快速的土地開發模式助長了許多不健康的經濟行為,如房地產商的過度投機。

第三,隨著大量農用地被轉為建設用地,農業生產與糧食安全遭到威脅。農民失去土地后,既失去了其主要的生計來源,又陷入了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留在鄉村的多為老人、兒童,他們面對的則是更為復雜的經濟與心理壓力[4]。

3.2 鄉村的資源與優勢

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的角色與價值常常被忽視。但實際上,鄉村所擁有的獨特資源與優勢為城鄉融合提供了關鍵基礎與可能性。

第一,鄉村的土地與生態資源是其無可替代的資產。在全球化與工業化的背景下,大部分鄉村仍然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的生態系統。這為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身心健康與生態平衡的現代社會,鄉村的這些資源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第二,鄉村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也為其增添了獨特魅力。從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到地方風俗,這些無法復制的文化資源為鄉村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文化旅游與體驗式旅游的熱土。更重要的是,鄉村社區所表現出的凝聚力和協作傳統,在當今社會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為鄉村社區的自主發展提供了穩固的社會支撐。在城市化進程中,這種社區凝聚力成為連接城鄉、推進融合發展的橋梁。

3.3 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關系國家未來的重要議題。鄉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自然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的自然環境、農田和水源為生態保護提供了獨特的屏障。與快速發展的城市相比,鄉村往往更容易維持生態平衡,可為維護生物多樣性、防止土地荒漠化和維護水資源健康提供關鍵的生態屏障。此外,鄉村的傳統農耕方式更為生態友好,有助于維護土壤健康和提高農田生產力。然而,生態保護的目的不僅僅是保護環境,更是實現鄉村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的生態資源如今成了其重要的經濟資本,綠色農產品、生態旅游等成為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不僅促進了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而且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為健康、綠色的生活選擇[5]??傊?,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鄉村未來發展的關鍵路徑。而城鄉融合是實現這一發展的加速器,使鄉村不僅為城市提供生態支撐,同時為自身帶來經濟與社會的雙重收益。

4 國內外城鄉融合發展成功案例研究

4.1 國內案例

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推進,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值得學習的城鄉融合發展成功案例。

4.1.1 杭州市的“互聯網+農業”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作為我國的“互聯網之都”,其對于數字化的應用具有先發優勢。其中,“互聯網+農業”的應用模式最為顯著。近年來,阿里巴巴集團與杭州市合作建設了數字農業平臺。通過此平臺,農民可以根據實時氣象信息、土壤檢測結果和市場需求進行精準種植,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與產值。同時,農產品可以通過這一平臺直達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既降低了成本,又確保了產品品質。在此模式下,鄉村居民不僅能夠享受到城市化帶來的技術與市場優勢,同時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綠色、有機、安全的農產品。

4.1.2 成都市的“都市農夫”項目

四川省成都市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其人口眾多,且周邊農村地區資源豐富。為了實現城鄉融合,成都市推出了“都市農夫”項目。這一項目的核心是建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橋梁,鼓勵城市居民參與鄉村的農業生產活動,形成一種共建共享的模式。具體來說,城市居民可以在鄉村租賃土地進行農業生產,或者與當地農民合作開發鄉村旅游、農家樂等項目。這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農村生活的機會,而且有效帶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模式還促進了城鄉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強了兩者間的聯系與融合。

這兩個案例均為我國其他地區推進城鄉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從中可以看到,技術與市場是推動城鄉融合的關鍵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政府的引導與支持,以及人們對于城鄉融合的認同與參與。只有這些因素協同發力,城鄉融合才能夠真正實現,才能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4.2 國外案例

城鄉融合發展不僅是我國面臨的課題,部分其他國家也基于自身社會經濟背景、地理特點和文化傳統在此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發展模式。這為我國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借鑒和啟示。

4.2.1 荷蘭的圓形農業生產模式

荷蘭長期處于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條件下,這使得其在農業發展中形成了一種高效且環保的生產模式——圓形農業。該模式的核心在于創建一個循環系統,使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和能源能夠得到循環利用,達到效益最大化。例如,農業廢棄物可以被用作有機肥料或是生物質能源。這種模式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減少了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對于我國來說,隨著農村地區環保力度的逐漸增強,這種模式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4.2.2 日本的“六次產業化”戰略

日本地域狹小、資源有限,其獨特的“六次產業化”戰略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一戰略旨在融合農、林、牧、漁業與加工、銷售、旅游、教育等領域,從而實現農村產業的多元化、高附加值化。例如,日本部分地區將農產品加工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或將農業景觀與歷史文化結合,將其發展成為鄉村旅游景點。這種模式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同時為鄉村帶來了穩定的經濟收益。這為我國在鄉村振興中如何結合地方特色、利用現有資源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4.2.3 法國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法國長期以來注重對鄉村文化和歷史的保護,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借助其豐富的葡萄酒文化、古老的村落和美麗的鄉村風光,法國成功地吸引了全球的游客,使鄉村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短暫逃離都市生活、親近自然的機會,還為鄉村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而我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因此這種發展模式為我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方向。

國外的成功案例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啟示,但每個國家的成功發展模式背后都包含了對自身特點的深入了解和對城鄉融合的實際探索。因此,我國在推進城鄉融合的過程中,既要吸取這些經驗,也需要結合自身實際,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實際的城鄉融合之路。

5 城鄉融合的關鍵因素與策略

5.1 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

實現城鄉融合的核心在于產業結構的深度優化與持續轉型。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傳統農業已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因此,現代化、品牌化的農業發展模式成為農村地區追求的目標。引入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手段可以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其與市場需求對接,將傳統的農產品轉變為高附加值、高品質的商品,但此轉型不能僅局限于農業本身?;卩l村的豐富資源和文化特色,鄉村旅游業和休閑農業逐漸嶄露頭角,為鄉村經濟增添了新的增長點。這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而且為城市居民構建了一個歸于自然的休憩空間。這種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不僅是對鄉村傳統產業的升級,更是對鄉村整體發展模式的創新。然而,這一轉型并非易事,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鄉村內外的資源,形成多個高效、互補的產業鏈。只有這樣,城鄉融合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點,進而為鄉村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5.2 人才培育與流動

人才作為城鄉融合的關鍵推動力,其培育與流動直接決定了實現鄉村振興的速度與深度。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價值超越了資本;尤其是鄉村地區,人才短缺常常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此,構建完善的農村教育和培訓體系,使鄉村青年享受到與城市青年同等的教育機會,成為當務之急。人才的流動不僅是城鄉之間的,還涉及國際范圍的交流與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鼓勵城市人才流入鄉村,甚至引進國外優秀人才為鄉村居民帶來新的視角和技能,對于鄉村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反之,鄉村人才流入城市后,也可以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再回到鄉村進行推廣和應用。政策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橋梁作用。出臺稅收減免、住房補貼、創業扶持等政策措施,可為人才流動創造有利條件。但更為根本的是,鄉村需要形成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氛圍,使人才愿意留下并投身鄉村的長遠發展,進而實現城鄉人才的有機聯合與共同進步。

5.3 技術創新與應用

技術作為現代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去,農村地區常常被視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邊緣”,但在當前數字化、網絡化發展背景下,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為鄉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一,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農業生產變得更為精細和智能。通過應用傳感器、無人機等現代技術裝備,農民可以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環境,實施精準灌溉和施肥,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此外,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更是為農產品提供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追溯,確保了食品安全和生產管理透明。與此同時,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鄉村的地理限制,使農產品能夠直接進入大型市場,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益。電商平臺的崛起,為鄉村特色產品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和銷售空間,同時可助力鄉村品牌的打造與傳播。技術創新與應用,不僅提升了農民的生產和經營能力,而且為鄉村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的價值與意義,在城鄉融合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4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

5.4.1 地方政府的優勢與責任

在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地方政府具有明顯的優勢和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優勢并非天然存在,而是由政府的權威、政策制定權力及對地方資源的掌控所賦予。正因為擁有這些優勢,地方政府能夠對鄉村振興進行宏觀指導,為之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等。

隨著城鄉差距逐步凸顯,地方政府在維護農民權益、平衡城鄉利益關系中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地方政府在城鄉融合中的責任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需要確保農民可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第二,面對日益復雜的城鄉關系,地方政府需要以開明的態度和有效的策略推動城鄉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消除雙方的隔閡和矛盾。第三,地方政府還需要在經濟、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給予鄉村全面的支持,確保鄉村在城鄉融合的大潮中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5.4.2 政策引導與財政支持

城鄉融合發展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地方政府具有直接制定和執行相關政策的權力,是城鄉融合中最為關鍵的力量。通過精心設計的政策,政府可以為農村引入先進的產業生產經營模式,推動鄉村與城市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農村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從而達到城鄉均衡發展的目標。財政支持可為政府政策實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充足的資金才能保障政策的順利實施,這不僅包括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涉及對農民培訓、農產品市場化及農村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調整財政預算、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或與企業合作等多種方式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必須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這樣,地方政府才能確保其在鄉村振興中投入的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從而提高城鄉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6 城鄉融合發展前景展望

城鄉融合被認為是21 世紀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不僅涉及經濟領域,更觸及文化、生態等層面。結合前述探討,可以看到我國各地方政府已開始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相關政策和財政手段也得到了不斷加強,城鄉融合發展前景廣闊。

第一,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將更加深入人心。鄉村不再僅僅發展傳統農業,而是可以與城市在多個維度上實現交融和共享。文化產業、生態旅游產業等將為鄉村帶來新的活力。第二,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深入推進,鄉村的地理位置劣勢將得到緩解。這意味著農村可以更容易地接入全球市場,農民可以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務和機會。然而,也應警惕一些潛在的挑戰,如城鄉融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城市過度擴張、鄉村文化流失等問題。因此,地方政府在推進城鄉融合時,必須注意保護鄉村的獨特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7 結束語

城鄉融合發展作為當代社會經濟領域的核心議題之一,涉及多個領域的交叉與互動,旨在實現區域均衡與共同繁榮。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成功案例,均突顯了產業轉型、人才培育與技術創新在城鄉融合中的關鍵作用。此外,地方政府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政策引導與財政支持決定了城鄉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然而,這一過程仍充滿了挑戰,未來需要在堅持創新與保持鄉村獨特性之間尋找平衡,在確保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不失鄉村的原始魅力。

猜你喜歡
城鄉融合發展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鄉涌動創業潮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