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問題研究

2023-12-30 15:42黃帆郭軍王鵬
中國軍轉民 2023年9期
關鍵詞:問題研究智能化

黃帆 郭軍 王鵬

【摘要】固定通信臺站在軍事通信中發揮著基礎支撐作用。提高臺站智能化管控能力,應堅持整合環評數據、實時掌握態勢、加強安全防護,以保障智能化戰爭信息通信需求為目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運維評價體系、創新運維管理模式。

【關鍵詞】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問題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改進戰略管理,提高軍事系統運行效能和國防資源使用效益。吸收信息通信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加強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建設,對于提高部隊信息通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原則

加強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應結合擔負的具體任務及客觀條件,整合環境監測數據、實時掌握綜合態勢、嚴密組織安全防護,確保通信網系安全穩定、業務處置規范有序、信息流轉高效順暢。

(一)整合通信機房環境監測數據,構建安全可控的臺站工作環境

通信機房安全穩定運行是推進臺站智能化管控的前提。研發智能化臺站管理系統,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整合各種監測數據,構建環境監測數據智能分析、告警響應快捷清晰、應急處置對策智能生成的工作模式,實現環境監測、電源監測、遠程控制、線路調度及切換保護、網絡監測等統一管理、綜合管控,強化智能化管控手段在臺站運維中的比重,打造風險預判準確、環境安全可控、運維管控精細的機房工作環境,增強固定通信臺站機房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二)實時動態掌控網絡綜合態勢,提供高效可靠的數據訪問服務

推進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建設,應持續完善綜合運維管理系統,優化通信網絡態勢、保障態勢、資源管理動態監控等功能,通過構建通信網絡畫像,實時展示通信網絡拓撲結構、網絡節點通聯關系、通斷狀態、帶寬信息以及無線網絡覆蓋范圍等情況,及時掌控網絡狀態并靈活調整網絡屬性。通信網絡態勢,應著重體現光傳輸臺站局到局、端到端的通聯情況以及各種通信裝備及設備具備的通信功能。通信保障態勢,應充分體現關鍵節點、通信樞紐、重要點位通信業務需求匹配情況。通信資源管理,應重點反映通信基礎設施、器材耗材、保障任務、人員技能等情況。通過通信資源數據分析、故障分析和性能指標分析,形成通信資源數據庫,在“網-云-端”信息服務架構下,在前端界面為值勤人員提供直觀便捷的數據訪問服務。

(三)嚴密組織通信網絡安全防護,打造可信可靠的安全評估體系

臺站運維管理中,應著力完善網絡安全制度機制,持續強化網絡安全態勢分析、安全籌劃、安全防護組織等功能。利用數據集成工具抽取路由交換設備配置信息、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設備監測日志數據、核心服務器日志信息等,構建數據分析模型,利用可視化圖形工具、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網絡安全風險進行研判和評估。通過對網絡設備運行狀態、安全防護軟件攻防動態、告警事件等進行綜合分析,打造可信可靠的安全評估體系,備足實用管用的網絡安全防范手段及突發網絡安全事件應對預案,優化處置流程,提高處置實效,確保通信網系安全運行。

二、固定通信臺站運維管理存在的問題

固定通信臺站作為保障部隊有線、無線傳輸業務的通用性基礎設施,為部隊戰備值勤、訓練演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照智能化臺站管控目標,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基礎設施相對陳舊

受早期規劃設計和技術條件限制,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一標準,隨著新型信息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先進通信裝備、設備的迭代更新,現用臺站改造空間小,資源調配能力弱、網系運維壓力大,技術體制更新慢、設備服役時間長,已不適應當前信息服務保障需求。部分通信設備型號老舊、功能不完善,面臨停產斷供、維修保障困難的現實矛盾。部分臺站通信管線使用時間長,管孔趨于飽和,線纜布設過于密集,檢修維護難度大。部分臺站通信設備多代同堂、異型共存,不滿足當前信息通信保障剛性需求和臺站正規化、智能化管理要求。

(二)抗毀抗擾能力薄弱

隨著高新通信技術在軍事通信領域的推廣應用,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越來越傾向于打擊敵關鍵信息節點。固定通信臺站作為軍事通信系統重要樞紐,面臨戰時敵精確制導武器毀傷威脅。當前,部分固定臺站在關鍵通信設備儲備、維修保障能力建設、供配電系統冗余設計、核心數據容災備份等方面存在短板弱項。短波通信臺站、衛星地面站急需提高天線場綜合防抗和抗毀重組能力。防敵電磁脈沖攻擊方面,迫切需要對現有電磁防護手段進行升級和強化,防止信息泄露、信號干擾、電磁攻擊,從根本上消除通信失泄密風險隱患。

(三)運維管理理念落后

當前,固定通信臺站管控方式不夠集中,各類信息系統配置較為松散,通信設備綜合利用率低,距離集中管控、集約保障尚有一定差距。同時,一線值勤維護人員負擔較重,突發故障依賴人員經驗處置現象突出,特情處置快速反應能力不足,機房管理模式效率較低。機房設施采用傳統人工管理方式,尚不能自動對機房供電、環境、安防、消防等進行智能化分析研判,網絡故障風險預警、通信臺站故障報告及處理的實時性較差。網管系統對信息通信網絡精細化控制不足,主要表現在無法對網絡實時運行狀態、歷史運行數據和網系間關聯關系等數據進行融合分析,尚不能實現對通信設備、信道、網絡流量的精確控制。

三、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對策

提高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加強通信機房正規化建設,打造滿足智能化管控需求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為各類信息服務保障提供統一的業務支撐基礎。

(一)完善固定通信臺站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改善機房運行環境。對通信管網、供配電系統及防雷接地設施進行綜合整治,推進臺站電磁防護建設,提升臺站防脈沖毀傷和抗電磁干擾能力。二是完善通信機房智能管控系統。采取分布式系統架構和多點容災備份機制,構建臺站運維數據資源智能化管理系統,加強通信機房環境動態監控、智能運維、安全管控等建設,具備一體化全局綜合態勢呈現動態運維能力,確保系統根據需求和態勢變化自動進行柔性重組,實現網絡資源智能調度和動態管控。三是建設智能化網絡管理平臺。提供任務保障態勢和籌劃作業手段,實現對通信鏈路和各類網絡設備運行狀態的監視,具備信道自主調配、高速寬帶傳輸、智能運維管控能力,為作戰條件下網系組織運用提供基礎服務支撐。

(二)優化固定通信臺站運維評價體系

推進固定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必須強化依法治臺站、依規管值勤的觀念,優化臺站運維評價體系,科學構建評估模型,合理界定評價指標,突出網系運維質量指標權重,通過精準評估促進臺站智能化建設。管理制度方面,應堅持全面涵蓋、應管盡管,對網系運行狀態、機房環境秩序、臺站管理手段、人員崗位能力、業務保障水平實施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末端執行方面,應強調分級管理,一線值勤力量突出自主管理及末端落實,上級臺站著重加強跟蹤問效和督促檢查,構建專司主營、各負其責的精干高效值勤管理模式:業務保障方面,應堅持以網系運行質量為重心、服務保障質量為根本的評價標準,依托綜合網管系統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優化完善網絡運維支撐管理手段,實現網系狀態精準管控、值勤運維規范管理,提高服務保障效益。

(三)創新固定通信臺站運維管理模式

推進通信臺站智能化管控,必須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充分借鑒地方智能化產業鏈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消化吸收地方智能化技術優勢和人才培養紅利,建立軍地共享的信息保障智能化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扎實推進遠程智慧通信機房建設,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新一代智慧臺站管理體系[2],實現對各類用戶通信需求即時、全業務、全流量保障,充分發揮數據對日常值勤管理、網系狀態管控、臺站業務處理等工作的科學化、定量化、精細化基礎支撐作用,強化數據應用,做好數據容災備份及安全保密,為信息保障提供精準及時的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馬浩維,朱文禮.固定通信臺站面臨的安全問題與對策解析[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149-151.

[2]徐凱,淺談空管智慧臺站建設[J],空運商務,2021(1):57-59.

(作者簡介:黃帆,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網絡運維管理)

(作者單位:火箭軍工程大學)

猜你喜歡
問題研究智能化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住宅小區弱電智能化工程建設實現
智能化的“世界觀”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問題研究
探討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問題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石油石化演進智能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