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探析
——基于定性比較分析法(QCA)的實證分析

2023-12-30 03:17郭鳳婷周君華玄鑫鑫劉華女
荊楚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組態變量育人

郭鳳婷,周君華,玄鑫鑫,劉華女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0 引言

課程思政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為思政課創新實踐指明了重要方向:抓好各類課程的課堂教學與思政課協同而行,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核心點,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1]。 2020 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充分發揮教師的創新性,在教學雙邊活動全程中潛移默化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有效完成思政教育。所有課程都蘊含著思政元素,專業課課程更是承載著育人、育才的雙重責任[2]。立足于當代學生發展需求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在傳授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凝聚知識底蘊,更是對學生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多元統一的體育教學[3]。

當前雖有較多學者圍繞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機理展開了深入探討, 揭示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的影響因素與具體實踐。但如何自然而然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事實上,將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中受多種因素交叉組合的影響,這些因素間既有影響又共同協作,因而研究者需要從整體視角出發,考察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多個影響變量之間的復雜因果關系。 現有文獻多數運用傳統線性回歸模型, 來分析單個條件變量與結果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忽略了單個前因變量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交互影響,雖然也可以揭示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的影響機理,但解釋力不強。 QCA 方法通過組態形式解釋前因變量之間復雜的組合形態,可以較好地彌補上述缺陷,使體育教學中思政建設多個變量因果關系的解釋更具說服力[4]。 由此,本研究基于定性比較分析方法(QCA),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組態關系,以期探索出課程思政自然而然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現路徑,并對其他課程進行思政融入時提供一定參考與啟發。

1 文獻述評

本研究在中國知網與Web of Science 兩大數據庫中檢索相關科研成果,發現國內外專家學者們主要從影響因素與實踐路徑兩方面進行相關的探討。

圍繞哪些因素影響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方面,國內外學者通過研究給出不同的解釋。高德毅等[5]經研究構建了高校思政課程體系,該體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個模塊,進而以引領、浸潤、深化、拓展四個功能定位,探討將課程思政融入各類專業課程中的建設方案,研究結果表明,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通識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知識傳授中注重價值觀深化這三方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王秀閣[6]通過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深入研究指出,體育課程內容上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有機統一、穩定有效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適切的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是影響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的三個重要因素。 Lim L[7]經研究指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潛藏于課程話語中的學校和社會的政治教育,個體的理性思維能力是影響體育教學中思政建設的重要因素。

在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實踐路徑研究方面,學者們試圖從價值、途徑、體系、責任等視角切入,闡述建設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具體路徑。 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體育教學領域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也是學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要求的主要工作。 趙富學等[8]經研究表明,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價值導向、推動學生的身體素養與思想教育同步發展、體育課程思政設計與學校德育目標協同一致是推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穩步前行的預設方向與路徑。 董翠香等[9]通過體育課程思政體系的建構,表明了高校、專業教師、思政教師需協同育人,從加強思政教育的宣傳、組織思政教育培訓、系統地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實現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同向同行。 常益等[10]經研究表明,形成大學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格局,主要有三大策略:第一,正確認識教育理念上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關系;第二,正確處理課程設置上顯性與隱性課程的關系;第三,在評價方式上處理好課程評價與思想教育評價的關系。 薛浩等[11]以項群訓練理論為依托,以課程群建設理念為引領,提出我國體育類專業思政項群化建設的途徑:加強頂層設計促進體育類專業思政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打造師資隊伍;精準萃取隱形思政教育元素,將之嵌入體育課程教學;強化體育課程思政工作教育實施。

綜上所述,當前的研究成果緊密圍繞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建設的影響因素與具體實踐。 事實上,將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中受多種因素交叉組合的影響,所以研究者要從整體出發,考察多個影響變量之間的復雜因果關系。 現有文獻多運用傳統線性回歸模型來分析單個條件變量與結果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忽略了前因變量之間的緊密交互影響。 定性比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通過組態形式解釋前因變量之間復雜的組合形態,可以較好地彌補上述缺陷,使體育教學中思政建設多個變量因果關系的解釋更具說服力[12]。 由此,本研究采用QCA,探討各變量之間不同的組態構型,挖掘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的實現路徑,為我國體育與課程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進一步完善提供基礎的理論依據。

2 模型構建與研究設計

2.1 模型構建

本研究從架構視角切入,對有關文獻進行歸納、整合相關理論,深度剖析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影響因素。全面梳理隸屬于政策導向、思政資源、培養方案、主體協同、完善機制的多個前因變量,構建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影響因素模型,如圖1 所示。

2.1.1 政策導向價值引領

內容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具體實施,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積極發揮政策的導向、管制、調控等作用,精準把握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與時代精神等價值觀融入體育課程中,充分發揮其“寓德于體”的本質特點,確保高校體育教學思政建設穩步推進[13]。 據此本文采用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出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政策文本量,以此反映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思政建設推進的政策支持力度。

2.1.2 開發體育思政資源

豐富的體育課程思政資源可以為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主要推動者提供基礎資源,對高校學生未來發展也可產生積極作用[14]。 以國家相關指導綱要為理論依據、以正確價值觀引領,深挖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在此基礎上構建體育專業與思政教育的結構體系。 據此本文選取制定課程資源開發策略、挖掘顯性與隱性資源以及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等前因變量,以此反映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建設中的基礎資源力量。

2.1.3 制定專業培養方案

制定專業培養方案作為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中的核心要素,囊括了教材教法、思政與現代信息有機融合、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個要素。 據此本文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設計、制定教案、深化教材、教法改革、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等多個變量出發,以此探析課程思政融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具體實施路徑的實踐核心要素[15]。

2.1.4 多元主體協同育人

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社會、學校、家庭是學生主要活動的場域,通過這些主體間的交互廣泛開展體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所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開展實踐中,需要多元主體發揮其協作育人能力,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深入開創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新格局[16]。 據此本文通過學校、社會、家庭這三大學生主要活動場域,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以及學校與國際之間的教育學術交流合作等前因變量,以此反映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思政建設推進的主體協同力量。

2.1.5 完善機制著力落實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具體實踐中,完善機制并著力落實可以為其建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據此本文以課程管理、學科交互、目標落實等指標作為高校體育思政建設實踐中機制完善的前因變量,以此反映課程思政融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中機制的基礎性、根本性作用。

2.2 研究設計

2.2.1 研究方法

社會學家Ragin 指出產生某個社會現象的復雜原因之間是緊密交互的, 這些原因以組合形態對現象結果產生復雜的影響,并于20 世紀80 年代提出QCA。 該方法是以布爾代數與集合論為基礎進行組態分析,主要揭示實踐中各個條件因素間相互依賴并發產生結果的組態現象,具有等效性、并發性、非對稱性的特征,可以有效解釋某一復雜現象[17]。QCA 已廣泛應用于多個科研領域,在教育學領域中的應用也逐漸普及開來。根據變量類型的不同主要分為清晰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cs QCA)、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 QCA)、多值定性比較分析方法(mv QCA)。fs QCA 是cs QCA 的延伸,通過?。?-1]之間的部分隸屬分數,允許集合分數刻度化,避免變量信息丟失及矛盾組態產生,可以確保結果編碼與結果子集之間的關系一致[18]。 所以,本研究采用fs QCA 分析法,以此獲得多樣等效組態。

2.2.2 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方式向全國46 所高校中的體育教師(副教授及以上級別)與體育相關管理者發放線上調查問卷,為了避免實踐中有部分研究對象胡亂應對問卷,筆者協同組內研究人員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電話訪問與郵件交流,最終回收到129 份有效問卷。 為提高研究效度,基于“三角互證法”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對數據甄別與清理,最終選擇20 個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案例進行QCA 分析。使用李克特5 級量表,借助fs QCA 軟件中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模塊對變量進行認同度檢測。 每一項條件變量的得分可以直觀呈現被調查者對此項所持認同度,得分高的項表示其認同度高、影響力大,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表1 結果表明:本研究數據中各個條件變量的分布較為均勻,其中X2、X9 條件變量的標準差相對較小,說明理想信念和宗旨根基、制定體育課程思政標準和教案是發揮作用較為穩定的條件變量,這也符合政策導向、制定培養方案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穩定作用的認知。

2.2.3 變量校準

fs QCA 方法是以集合理論為基礎的研究,校準標準擇選時,必須根據實際理論知識開展,將研究對象的前因條件與結果變量校準到范圍介于[0-1]區間的某一隸屬集合,進一步分析其合規性與有效性,以及進行溯因推理。 在整個校準過程中,需要確定3 個臨界定位點(完全隸屬點、交叉點、完全不隸屬點),進而校準原始數據,使其歸納入相應集合區間,并對其賦值,以符合QCA 方法的布爾邏輯。 本研究在收集到數據的實際含義與向量屬性指導下,將完全隸屬閾值(0.95)、完全不隸屬閾值(0.05)、交叉點(0.5)設為變量集合的3 個錨點(臨界定位點)后,開始校準各組數據。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將研究數據的模糊隸屬分數導入fs QCA 分析軟件,分析每個結果變量中子變量影響因素的條件組態,設定一致性閾值0.8、案例閾值1[19]。參照軟件分析后生成的Consistency(一致性)、Coverage(覆蓋率)兩項關鍵指標,對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開展深入研究。

3.1 必要條件分析

借助fs QCA 軟件對政策導向價值引領、開發體育思政資源、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完善機制著力落實結果變量分組進行必要條件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必要條件檢測結果表

由表2 可知,一致性的參考值為0.9,如某變量的Consistency >0.9,則表明該變量是直接解釋結果的必要條件。 結果表明,“X3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Y1 政策導向價值引領”組的必要條件。

3.2 條件組態分析

fs QCA 軟件的標準化分析模塊包括Complex Solution(復雜解)、Parsimonious Solution(簡單解)、Intermediate Solution (中間解) 三種形式的解。 一般這三種解所包含的條件組合數目排序如下:Complex Solution >Intermediate Solution >Parsimonious Solution。 其中,設置復雜解中所有“邏輯余項”為“假”,所以載荷著較多的條件組合;簡單解包含“邏輯余項”,不管它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反事實案例;中間解則介于二者之間,僅包含簡單反事實案例的邏輯余項,分析結論具有較強的客觀性[20]。 所以本研究選擇中間解(標準分析)來討論條件組態,將PRI 一致性門檻值值為0.75,具體分析情況如下。

3.2.1 政策導向價值引領的組態分析

政策導向價值引領的組態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政策導向價值引領的組態結果表

由表3 可知,大于PRI 門檻值0.75 的充分解有5 個,覆蓋了95%的政策導向價值引領案例樣本,其中解4 覆蓋了89%的該集合樣本。 分析可知政策文件、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等,現已成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重要影響因素, 但夯實理想信念宗旨根基尚未成為政策導向價值引領中的首選條件。 究其原因,說明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長足發展主要與該領域頒布的相關政策緊密相關,如教育部辦公廳于2021 年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各級主體要齊抓共管“以體育人”新格局,全面把握“育體、育智、育心”綜合育人的價值[21]。 其中有少數高校以社會主義價值觀引領探析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解3);也有部分高校更加聚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正確價值觀引領進行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解1、解5)。

3.2.2 開發體育思政資源的組態分析

開發體育思政資源的組態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開發體育思政資源的組態結果表

由表4 可知,大于PRI 門檻值0.75 的充分解有5 個,覆蓋了83%的開發體育思政資源案例樣本。其中解5 覆蓋了超過71%的該集合樣本。 分析可知,綜合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制定課程資源開發策略、搭建資源共享平臺等因素,已成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必由之路。但開發顯性、隱性資源目前還未成為多數高校開發體育思政資源的首選條件。 所以,理論聯系實際,高校需結合各主體實際情況制定體育教學課程資源開發策略。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注重顯性體育教學資源與隱性體育教學資源同等開發,體育顯性資源可幫助學生提高體育認知、鞏固知識技能;體育隱性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體育意識,促進其心理發展。通過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為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提供基礎資源。同時處于信息科技時代,發展自己的信息資源優勢,搭建高校體育思政資源共享平臺有利于高校整合多渠道信息,從而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高效的服務與支持。

3.2.3 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的組態分析

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的組態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的組態結果表

由表5 可知,大于PRI 門檻值0.75 的充分解有8 個,覆蓋了85%的制定專業培養方案案例樣本,其中解5 覆蓋了64%的該集合樣本。 分析可知,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升高校師資隊伍水平、加強高校學生實踐體驗等因素,已成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必由之路。但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尚未在多數高校中受到關注?,F下世界的教育科學發展迅猛,教學理論與教學方法的研究成果層出疊見,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校理應充分認識信息技術與網絡科技對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將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設計制定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思政教育的教學模式。其中有部分高校更加聚焦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與提升高校師資隊伍水平,以此完善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解1、解2、解8);同時有部分高校以加強高校學生的實踐體驗為出發點,推動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解3、解4)。

3.2.4 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組態分析

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組態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組態結果表

由表6 可知,大于PRI 門檻值0.75 的充分解有4 個,覆蓋了76%的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案例樣本,其中解1 和解4 分別覆蓋了超過50%的該集合樣本。 分析可知,社校家協同、高校黨委建立領導機制等因素形成多元主體協同育人大格局,已成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必由之路。隨著社會轉型與科技進步,在相互作用帶動下知識生產模式將不斷發展完善,其生產主體更加多元、過程更為復雜、目標更加明確。所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作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部分高校聚焦于社校家協同與師生協同(解2);少數高校通過校領導班子上下協同,建立完善學校黨委領導機制,推動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格局的形成(解3)。

3.2.5 完善機制著力落實的組態分析

完善機制著力落實的組態結果如表7 所示。

表7 完善機制著力落實的組態結果表

由表7 可知,大于PRI 門檻值0.75 的充分解有5 個,覆蓋了89%的完善機制著力落實案例樣本,其中解2 覆蓋了64%的該集合樣本。 分析可知,多學科交流互動機制、完善考評、激勵和反饋機制、落實體育課程思政目標與要求等因素,已然成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必由之路[23]。 這說明高校黨委建立完善領導機制是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引擎, 加強多學科交叉可以實現知識相互滲透于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全面吸收知識達到最優化發展。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中,考評、激勵等反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在學練活動后需得到及時地反饋,這樣對其下一步學習也可起到重要影響;體育課程思政目標落實是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踐的關鍵一環,是發揮其“育體”、“鑄魂”同向基石的主要體現[24]。 其中部分高校將完善考評、激勵和反饋機制作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完善機制著力落實的主要抓手(解1、解3);也有高校以落實體育課程思政目標為引領,完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相關機制,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解4、解5)。

3.3 穩健性檢驗

經查閱資料、參考相關研究成果,本文選擇了集合論中特定的穩健性檢驗方案,采用調整校準閾值、修改案例頻數對本研究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8 所示。 具體開展方式為將完全不隸屬(0.05)、完全隸屬(0.95)分別調整為完全不隸屬(0.25)、完全隸屬(0.75),其它步驟無變動。

由表8 可知, 分析得到核心條件和組態路徑均未出現根本性的改變, 證明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穩健性。 本研究以完善機制著力落實條件變量為例進行穩健性檢驗。

4 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是既是高校體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要求、承擔育人、育才雙重責任的基礎工程,也是大學生文明精神、野蠻體魄的重要渠道。

(2)研究結果廣泛覆蓋模型中的前因變量,表明政策宏觀引導、開發體育思政資源、制定專業培養方案、多元主體協同、完善機制落實目標這五個條件變量是課程思政融入高效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必由之路。

(3)部分條件目前尚未發揮出主要作用。 結合美國“良好品德教育”、德國“政治養成教育”等國外頂尖高校的實踐經驗來看: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之鈣,開發顯性、隱性資源可將思政元素寓于其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信息技術融于課程思政順應當前科技化時代的發展,加強學生實踐體驗是所有體育課程思政活動的必要路徑。但組態分析結果顯示,當前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現路徑的核心影響因素不包括夯實理想信念宗旨根基、開發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加強高校學生實踐體驗。

(4)學生占據著教育全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育活動都是以發展學生為最終目標。 體育又是一門身體活動參與度較高、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中,我們必須要順應時代要求,扎根于實際不斷完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多方助力為學生提供具有實踐性、探究性、研究性的學練渠道。

4.2 建議

(1)科學決策,落實好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育人的責任

高校應充分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與教學實踐經驗, 在課程思政建設大背景之下正確釋讀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要義、落實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重大責任。

(2)逐步完善,助力課程思政更好融入高校體育教學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應在國家政策宏觀把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 在豐富的體育思政資源支持與多元主體協同下,逐步完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考評、互動、領導、反饋等機制,以此助力于具備豐富經驗與遠瞻性大格局的課程思政更好融入高校體育教學。

(3)多方助力,發揮影響高校體育思政建設要素作用

高校應對夯實理想信念宗旨根基、開發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課程思政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加強高校學生實踐體驗這些非核心要素予以重視。

(4)扎根實際,形成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育人的大格局

未來各高校在體育課程思政實踐中應把握全局思維, 注重結合學生的道德修養培育與身體教育,指導高校體育教學更加能動地承擔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大責任,進而落實我國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相關政策,形成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思政“三全育人”“育體育魂”的教育大格局。

猜你喜歡
組態變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抓住不變量解題
基于PLC及組態技術的恒溫控制系統開發探討
也談分離變量
基于PLC和組態的智能電動擰緊系統
PLC組態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統的應用
鑄造行業三維組態軟件的應用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分離變量法:常見的通性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