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縣域全領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奮力打造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巫溪范例

2023-12-31 03:34李衛東
重慶行政 2023年6期
關鍵詞:巫溪雙城經濟圈

李衛東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重慶引領帶動西部地區現代化建設必須扛起的重大使命,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重慶市巫溪縣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重慶市委“一號工程”作為全縣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主動把巫溪各項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來謀劃、放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局中來推進,加快推動同毗鄰地區產業發展同聯、生態環境同保、城鄉發展同步、公共服務同享,以全縣域全領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成效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作出巫溪貢獻。

一、全力推進脫貧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渝陜鄂川邊區鄉村振興示范標桿

巫溪縣是重慶市四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巫溪將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重大歷史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協同推動“五個振興”,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加快建設渝陜鄂川邊區鄉村振興示范標桿。一是扎實推進脫貧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牢規模性防返貧底線,進一步健全和落實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納入、幫扶機制,緊盯最低收入群體、避免平均數掩蓋最低數,動態掌握脫貧人口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基本情況,持續跟蹤收支變動、“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有人管、管到位。聚焦“五個振興”總體要求,迭代升級、用好用足重慶市“一縣一策”幫扶措施,加快布局實施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工程,發揮好市級鄉村振興重點、示范鄉鎮引領帶動作用,一體推進“1+2+5+10”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打造。二是千方百計做好群眾尤其是脫貧群眾增收工作。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加強技能培訓,做好勞務輸出服務,強化穩崗就業,切實穩定工資性收入;努力促進農業增產,提高產品質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增加經營性收入;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規范村集體資產、項目管理,不斷優化財產性收入;保持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確保農民轉移性收入穩中有進。三是建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尊重現狀、保留特色、因村施策,深入挖掘鄉土產業、文化、資源、生態等優勢,做精做特鄉村。統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深入實施數字鄉村、智慧鄉村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開展“五清五建一評比”,整村推進“廁所革命”,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構建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計劃用5年時間,創建百個宜居宜業和美家園。

二、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區

巫溪縣生態優良、資源富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潛力巨大,后發優勢明顯。巫溪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續在“好山好水變成好風景、良好生態變為生產力”上下功夫,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區。一是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支柱產業。堅持旅游為龍頭,大力實施全域旅游創建行動,全力推動紅池壩景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及國家AAAAA級景區,推進“全域生態化、景區品牌化、城市景區化、鄉鎮景點化、鄉村田園化”,持續唱響“天地靈氣·逍遙巫溪”品牌;健全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縣旅游產品協同創新、線路品牌共建共享機制,加快建設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核心區,將巫溪打造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消費目的地。實施“旅游+”融合發展行動,深入挖掘巫溪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巫文化、鹽文化、藥文化、康養文化、紅色文化、烤魚文化、老鷹茶文化、巴繡文化等,打造全國知名文旅IP,著力催生新業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傳承創新區。二是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堅持農為基礎,聚焦“土特產”,打好“三峽牌”,全面融入全市預制菜、柑橘、中藥材3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加快馬鈴薯、中藥材、青脆李、茶葉等特色產業擴規模、拓鏈條、建集群,立足“中國老鷹茶之鄉”,積極開辟、全力引領“巫溪老鷹茶”新賽道,推動巫溪優質農產品高品質、高效益發展,努力將巫溪建設成雙城經濟圈優質農產品供應地。實施農作物品種培優、宜機化改造,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創建馬鈴薯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道地有機中藥材基地縣。深化“接二連三”“產銷貫通”,培育“巫溪加工”“巫溪臻品”農產品加工、銷售公用品牌,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渝陜鄂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推動形成“匯集周邊、賣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生動局面。三是大力發展綠色工業。全面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實施“一主兩輔”主導產業培育行動,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著力構建“巫溪烤魚”預制菜全產業鏈,大力發展休閑小吃、茶葉、中藥材精深加工、清潔能源、現代醫藥等特色產業,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工業體系。提檔升級產業園區,強化招商引資,加快形成“一園多組團”格局,推動綠色工業集中集約發展,切實建好國際烤魚之鄉、西部小吃之都以及重慶市綠色食品深加工、中藥制藥、重要清潔能源、環保建材、教育裝備基地。

三、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建設東向北向開放門戶

巫溪位于祖國版圖的中心,貫通南北、承東啟西,是陜南、鄂西進入長江航道的重要節點,在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中具有特殊區位優勢、蘊含強大內生動力。巫溪將更加主動融入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化與渝陜鄂川毗鄰地區交流合作,努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向北向開放門戶。一是著力推動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的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推動數字重慶建設為牽引,突出數字化改革引領作用,統籌加強各領域改革攻堅,全面落實好高水平市場化改革系列舉措,著力深化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努力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持續營造親商、愛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做好做優“歡溪辦”政務服務品牌,用好“渝快政”“渝快辦”等服務平臺,推動政府管理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清除各類隱性門檻和市場進入壁壘,讓巫溪成為投資“洼地”、產業“高地”。二是著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秦巴山區、三峽庫區協同發展,創新開放平臺,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構建背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輻射東南亞、面向海外的對內對外開放格局。加快由單方面經濟開放向經濟社會全方位開放轉變,廣泛開展教育、文化、衛生、旅游、體育、環保等各領域合作,持續拓展開放領域、提升開放能級。加快構建對外大通道,聚焦重慶市西部陸海新通道“七大交通走廊”建設,進一步發揮好渝陜首條直連高速—重慶巫溪至陜西鎮坪高速公路通車帶來的便利和優勢,全力推進兩巫、巫云開等高速公路建設,深化巫城、巫奉利高速前期工作,規劃研究巫十(襄)高速建設,全力爭取安張鐵路、洛陽過十堰至萬州鐵路開建,積極開展達開巫襄、渝東北環線等鐵路研究,力爭到2026年基本建成與周邊縣城1小時、重慶主城2小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市4小時交通圈,渝陜鄂邊區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三是著力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計劃,積極爭取深空探測項目落地,有序推進馬鈴薯區域重點實驗室、中藥材野外科學觀測站等科研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速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園區集聚,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爭取更多科技成果在巫溪落地,打造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示范集聚區。

四、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筑牢重點生態屏障

巫溪最殷實家底是生態,最亮麗底色是綠色。巫溪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力推進美麗重慶建設,切實筑牢長江上游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生態屏障。一是全力保持生態底色不變。把共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迭代升級“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深入落實河長制,高標準推進“五水共治”,深入實施河流突出水環境問題整治、污水零直排、飲用水質量提升等系列行動,全面提高水質穩定性、系統性。深入落實林長制,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綠化提升工程;健全森林火災風險隱患“監測預警—排查整治—應急響應”全鏈條、全周期機制,織牢森林防火“安全網”。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提升自然保護地管理保護水平,持續推進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修復,強化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堅決守牢生物安全底線。二是全力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治同保。著眼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長江沿線區縣共同建好長江生態廊道。推動建立長江沿線區縣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實現工業污染、畜禽養殖、環境風險隱患點等協同管理。加強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加強區域環境聯合執法,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共同護好“綠水青山”。推動與周邊區縣生態環境政策標準統一、規則統一、措施統一,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等,積極爭取長江流域常態化橫向生態補償等政策,形成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合力。三是全力保持綠色發展方向不改。穩妥推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兼顧解決氣候治理與能源短缺兩大難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非國有林生態贖買改革試點,探索開展橫向森林補償改革和林業碳匯交易試點,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財富。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引導和鼓勵綠色低碳產品消費,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扎實推進垃圾分類,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加快建立完善數字生態環保體系,推廣數字生態環保重大應用,讓數字賦能生態治理。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與司法銜接,激發生態文明建設活力。

五、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建好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巫溪縣面積403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1.44%,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國家園林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稱號。巫溪將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著力促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扎實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一是以繡花功夫建設生態宜居的“戀戀小城”。全面落實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要求,順應城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突出山水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優化城區空間布局,加快大寧古城保護開發、馬鎮壩品質提升、鳳凰水城規劃建設,打造美得自然、建得從容、過得幸福的“森林之城、寧靜之城、靈動之城”,充分彰顯“重慶最美縣城”的特色與魅力。深入開展城市緩堵保暢行動,突出治理油煙、噪聲等城市病。持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成果,深化開展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一體化示范建設。二是加快特色城鎮建設。增強縣城對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城鎮對縣城的支撐能力,支持毗鄰鄉鎮抱團發展、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三是持續推動惠民有感增福祉。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強化困難群眾就業兜底幫扶。深化“渝創渝新”創業促進行動,鼓勵支持返鄉創業,打造“巫溪烤魚工”“巫溪繡娘”等勞務品牌。鞏固拓展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成果,推動縣內學校與成渝“雙核”優質學校共建教育聯合體,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建設重慶師范大學鳳凰附中、附小等4所中小學,打造渝陜鄂川邊區教育(職業教育)高地、重慶市特色優質教育縣。推動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創建三級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創建二甲醫院,持續推進健康中國巫溪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打造渝陜鄂川邊區醫療衛生高地。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把巫溪建設成為一座“傳承歷史文脈,涵養巫鹽文化、樹立時代新風”的文化強縣。深化“楓橋經驗”巫溪實踐,持續開展平安鄉鎮(街道)、平安村(社區)示范創建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聯動長效機制,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統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強化實戰演練和應急物資儲備,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作 者:中共重慶市巫溪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鐘學麗

猜你喜歡
巫溪雙城經濟圈
“雙城劇匯”共促戲劇發展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在十八梯遇見巫溪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歐盟“通行證”
中國雙城發展模式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雙城和一周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分產業區位優勢研究
奉溪高速進入掃尾階段 年底通車實現“4小時”重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