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迭代升級“五大”領域 都市農業“雙高”發展

2023-12-31 03:34左川
重慶行政 2023年6期
關鍵詞:數字化農業

左川

近年來,重慶市巴南區搶抓重慶中心城區唯一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城郊區位特點,大力挖掘“土特產”,著力打好“都市牌”,走出了一條都市現代農業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發展“雙高”之路,對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強有效的推動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一產增加值43.4億元,增速4.5%,增速超全市一產增速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5元,居全市第二名。

一、聚焦“精”字,打造都市品牌農業

聚焦“一主兩輔”,走“小而美、小而精、有特色”都市農業品牌發展之路。一是做靚“精品花木”名片。打造“花木巴南”特色名片,成立成渝(巴南)花木產業化聯合體,現有花木市場2個、花木企業350余家,產值超6億元。在金瀾眾創、盤龍花間、界石新玉、“雙石”田園觀光旅游帶、巴縣老院子等地布局“花卉+”全產業鏈,依托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提升做靚定心茶園、沱茶產業園、月兒彎彎、原鄉藝術園等旅游景點,成為周邊地區休閑度假最佳選擇地。二是打造“精品糧油”基地。開展水稻、玉米、油菜、甘薯等“百畝方技術集成大比拼”,打造40個技術集成示范點。實施貢米產業計劃,依托“石灘大米”品牌,打造優質水稻生產基地5萬畝,黑稻0.5萬畝。強化新品種引進培育和技術攻關,引進水稻新品種,開展玉米品種對比試驗,帶動全區水稻增產2.56%、玉米增產3.72%。積極推廣丘陵山區使用農機具,全區水稻機收率達90%。三是唱響“精品果蔬茶”品牌。全面優化替換品種,以中壩島為核心打造設施蔬菜基地1萬畝。引進麥麥科技集團投資1.5億元,打造全市規模最大的工廠化設施蔬菜基地。引進深圳禾順公司建設重慶最大豆芽設施農業基地,打造全市現代設施蔬菜引領區。做響“食黑姜家”“二圣梨”“巴南銀針”“沱茶”“香又香泡菜”等品牌,打造中壩番茄、麥麥食用菌、誘導癌細胞凋亡的綠茶多酚(EGCG)等爆品。一品草莓、接龍蜜柚、魚洞烏皮櫻桃成為城郊采摘網紅打卡地。

二、面向“數”字,打造都市智慧農業

一是打造數字農業 “一張網”,夯實產業發展數字底座。巴南區正在開發建設全國首個服務農業全產業鏈的“耘間·農業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構建“1+4+N”模塊體系?!?”即打造關鍵核心“耘底座”,實現登錄統一、數據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線上線下服務統一;“4”即打造生產、營銷、服務、監管4大數字化生產場景;“N”即圍繞“三農”領域改革、需求、場景“三張清單”開發N個數字化應用。利用產業互聯網數字引擎柔性配置能力,智能化快速組合,形成適配性強、性價比高的數字化集群解決方案,精準匹配不同農業產業鏈個性化需求。通過構建4大數字化生產場景:數字生產場景,通過數字化實現種植養殖和加工企業生產標準化、數字化;數字營銷場景,著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企業特色品牌”體系,實現銷售多樣化、供需匹配精準化;數字服務場景,通過資源整合、流程再造,實現服務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數字監管場景,通過業務聚合和數據共建共享,實現抽樣、執法、數據統計、地力補貼發放、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各類業務的監管數據化。通過不斷拓展N個數字化應用,逐步形成品種培育、農事、農資、農機、加工、冷鏈、品牌、交易、營銷、電商、直播、科技、金融等多項全方位數字化服務能力,并持續拓展、迭代升級。二是上線數字 “云服務”,提供農業生產便捷服務。上線“耘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和“耘農資”集采集配平臺,“耘農機”平臺致力于構建農事在線供需撮合、農機在線調度、作業在線監管及補貼等場景,借鑒“滴滴打車”模式實現農事社會化服務全流程數字化。全區已成立10余支農機社會化服務隊伍,累計完成15萬余畝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培育農機操作人才180余名。該平臺已得到市級行業主管部門認可,并在江津等區縣推廣應用。后續巴南區將按照數字重慶建設有關要求,立足農機服務一件事,梳理形成三張清單,逐步迭代升級農機購置、上牌、使用、報廢全生命周期應用場景,持續推動耘農機的商用化?!霸呸r資”平臺通過構建大宗集采批發商城、訂單及銷售管理、采購管理、供應商管理、倉庫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場景,實現農資集中采購、集中配送,做到保農資質量、優農資價格,讓利于民。目前,巴南區農資集采集配服務已覆蓋33個農資經銷網點,累計實現集采集配1.1萬噸,成交4200余萬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支持。三是打造“耘農·我有+”,擴大產品銷售渠道。圍繞“一主兩輔”特色農業產業,著力打造“我有一畝田”“我有一棵樹”等“耘農我有+”認養農業,構建“資本下鄉、產品進城”云通道。銷售端通過提供認養、監控、直播、商城、活動等功能,數字技術鏈接生產基地,讓消費者實現“云視頻”“云監督”。生產端通過對認養基地土壤、氣象、蟲災、農事勞作、農殘監測等實行數字化在線管理,消費者可以遠程查看認養的地塊或產品情況。通過生產端數字化和銷售端網絡化共同發力,打造“科技+營銷”雙賦能模式,助力產出高品質農產品和創造高價值、高附加值。截至目前,共吸引1萬余人次參與,帶動城市資金3000余萬元下鄉消費。

三、緊盯“融”字,打造都市集群農業

堅持補鏈、延鏈、強鏈,加快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一是打造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區。正在建設國際農產品加工園、東盟農產品集散中心、南彭(國家)公路物流基地、生物醫藥城,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產加銷運”一體化服務。引進新發地、植恩中藥等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中藥材“產加銷”一體化。打造火鍋、肉蛋奶、中藥材、蔬菜產業集群,以重慶劉一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打造“重慶火鍋第一村”,現有火鍋產業鏈規上企業11家,綜合產值15億元,其中加工產值5億元。新建年屠宰80萬頭生豬當量國家標準化生豬屠宰場,保障主城屠宰產品安全供給。建成高品質黃精、山茱萸、紅豆杉、菊花、石斛、藏紅花等6個中藥材基地,會同國際生物城,引進植恩中藥等龍頭企業,探索發展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等中藥產業。提升改造中壩萬畝主城蔬菜保供基地,打造全市第一設施蔬菜基地。引進芽苗菜龍頭企業,打造重慶最大豆芽設施農業基地,實現高品質蔬菜“從田間到餐桌”。二是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格局。緊盯“一區五城”建設和五大產業集群發展,全面實施“強鎮帶村”“強村富民”工程和“一鎮街一辨識度”“一村一品”項目,創建國家級、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4個。大力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工程,做響做靚“古鎮、溫泉、巴縣老院子、美麗鄉村”四大文旅品牌,建成4A級景區8個、居全市第二名,將巴南打造成近郊游、短途游首選地。三是大力發展都市休閑旅游業。圍繞都市采摘、近城游玩等布局民宿旅游、石斛、盆栽等庭院經濟,助力農戶快速致富。例如,姜家鎮蔡家寺村發展“黑”產業,形成“吃住游”一條龍,產值達1900萬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1.2萬元。圣燈山鎮灘子口村鐵皮石斛庭院產業已發展300畝產量3萬斤,帶動167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四、彰顯“綠”字,打造都市生態農業

推進生態低碳農業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一是大力發展“綠色畜牧”。推動打造ESG山地現代零碳農業園,建成標準化豬場17家,達到零排放,實現種養循環。建成全市首個唯一國家級“兩病”無疫小區,為全市動物疫病凈化樹立了示范樣本,凈化技術在全市推廣。二是加快發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積極推廣稻經輪作、稻漁共生、稻禽協同為主的“稻+N”模式,穩定水產品產量2.3萬噸左右。在17個新建規?;i養殖場探索“畜禽糞污+土著微生物+秸稈”綠色種養循環模式,全區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9.77%。三是開啟化肥農業減量模式。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創建,深入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行動,通過數字化防控監測、精準施肥施藥、病蟲害綠色防治等,有效降低化肥、農藥、獸藥等使用量。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3%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創建“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

五、突出“變”字,激活沉睡資源

充分利用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政策優勢,持續深化改革,打通城鄉要素流通瓶頸。一是破解人才流動障礙。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通過民主決策的方式,讓試點村村民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決定城市人才落戶和權益享受。二圣鎮集體村已落戶1人,是中心城區首例以“城市人才”名義落戶鄉村的人才。二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實現突破。成功入市2宗,面積26.45畝,成交金額1801萬元,帶動社會資本1.2億元投入鄉村產業發展,實現村(社)集體增收693萬元。三是成功試點進城農戶“四權”退出。制定《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有償退出1+3+1政策體系》,形成農村權益退出閉環管理,在二圣鎮集體村、東溫泉鎮河岸村、惠民街道勝天村成功試點。四是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化改革。成立巴南區農村產權流轉服務有限公司、23個鎮街工作站、198個村級服務網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81宗,面積17780畝,交易鑒證金額13971.88萬元。

作 者:重慶市巴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胡 越

猜你喜歡
數字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數字化:讓夢想成為未來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論經濟學數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