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芻論

2024-01-01 14:44劉菊梅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
關鍵詞: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劉菊梅

摘要: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要構建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語文課程教學體系,引領學生通過語文課堂學習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增強文化自信。文章緊密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并從分析教材、確立目標、具體教學等方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國智慧;文化自信;中國精神;中國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4-0093-04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苯處熢谡Z文課堂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元素,又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法,以使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可通過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汲取中國智慧。其次,教師可通過確立教學目標,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內容,弘揚中國精神。最后,教師可通過具體教學過程,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路徑,傳播中國價值,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文明沉淀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文化結晶。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分必要。

1.相關政策要求

2014年,教育部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2017年,教育部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出要在基礎教育領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2年,新課標提出要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增強語文學習能力和自信,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文自覺學習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動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1]。

2.教學發展的需要

一方面,語文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另一方面,語文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促進中華文明延續與發展、加快人類文明進程也有著重要意義。

下面,筆者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探究。

1.加強單元教材分析,汲取中國智慧

本單元共包含4篇課文,即《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2個板塊,即“綜合性學習”和“語文園地”。對于《古詩三首》一課,教師可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對于《紙的發明》一課,教師可以古代科技成就為切入點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對于《趙州橋》一課,教師可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切入點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對于《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課,教師可以文化藝術為切入點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對于“綜合性學習”板塊,教師可圍繞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開展有關傳統文化的聽、說、讀、寫活動。對于“語文園地”板塊,教師可按照不同板塊的不同特征進行針對性融入[2]。例如,對于其中的“交流平臺”子模塊,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本單元所蘊含的語文要素。對于其中的“識字加油站”子模塊,教師可以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漢字。對于其中的“詞句段運用”子模塊,教師可以文化情境方式,引導學生訓練口語介紹與寫話能力。對于其中的“日積月累”模塊,教師可以日常實踐運用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口語交際和習作練習來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

2.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弘揚中國精神

(1)文化自信目標。本單元需要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中華傳統節日的風俗,并鼓勵學生積極利用線上線下不同方式收集資料,以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思想智慧形成初步的認識。

(2)語言運用目標?!豆旁娙住芬徽n需要學生熟讀并背誦,其中《清明》一詩需要默寫,《趙州橋》一課需要背誦第三自然段?!兑环麚P中外的畫》一課需要學生學會仿寫排比句。此外,本單元還需要學生能夠自主闡述有關傳統節日的作用,并將過節過程清晰表達出來。

(3)思維能力目標。本單元需要學生結合具體要求從相關段落中提取關鍵信息,聚焦一個內容寫清楚所要交代的事件,并以口頭的形式介紹有關手工活動的具體過程,再就如何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后針對他人的成果進行提問與評價,同時提出相應修改意見。

(4)審美創造目標。本單元需要學生認識漢字41個,讀準多音字7個,學會采用硬筆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漢字35個、詞語30個,并能從課文中體會和感悟漢字的意蘊和魅力,能初步賞析古詩詞,并從中感受詩意美[3]。

3.通過單元教學融入,傳播中國價值

(1)《古詩三首》。學生通常接受能力較強,且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學《古詩三首》時,教師可以將三首古詩作為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引導[4]?!对铡芬辉娒鑼懥宿r歷春節,呈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很多價值觀,如尊重傳統、注重禮儀、感恩圖報等。在教學這首詩時,為了體現和落實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農歷春節的場景,以便在辭舊迎新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肚迕鳌芬辉姷闹腥A優秀傳統文化內蘊十足,既顯示了季節時令文化的深刻性,又顯示了深厚的人文性和生活性,蘊含了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家國意識,使學生可以從藝術性與思想性兩個方面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一詩以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為背景,通過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示了重陽節的習俗,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吟誦古詩中初感鄉思,在解讀古詩中理解鄉思,在鞏固文化知識和豐富文化底蘊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紙的發明》?!都埖陌l明》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揭示了蔡倫改進造紙術,并使之得到傳承的原因[5]。在教學《紙的發明》一課時,一方面,教師要設法使學生意識到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以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拜之情。具體來說,第一步,教師可以新穎的構思、巧妙的銜接、清晰的思路、分明的脈絡,使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第二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通過默讀和思考理解課文含義,理順課文脈絡,并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從而對造紙術發明的過程形成深刻認識。第三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在竹片、帛片、木片上寫字的不足,以及麻造紙的缺點,進而明確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及造紙術被廣泛應用的原因。第四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拓展閱讀學習,如鼓勵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查詢古代四大發明的相關資料并展開討論,以拓展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并教會學生正確收集資料及對資料進行匯總的方法。首先,為了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得更恰當,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以便學生能夠詳細了解紙的發明過程。以下是一些教學建議。第一,導入環節。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紙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向學生簡要介紹紙的發明、發展和演變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第二,閱讀課文。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以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紙的發明過程、歷史背景和意義,并向學生提出一些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第三,講解紙的文化意義。在講解紙的發明過程中,教師可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史,讓學生充分了解紙在文化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古代文人墨客對紙的重視程度和使用情況,以及紙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的作用。第四,拓展延伸。教師可以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如讓學生了解紙的種類、制作工藝和用途等,也可以結合當地的特色和文化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材質、不同用途的紙張,以此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紙的發展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第五,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制作紙藝作品等,讓學生親身感受紙的文化魅力和實用性,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傳承意識,從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鮮活動力。

(3)《趙州橋》。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并在通讀過程中利用課文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進而充分感知趙州橋的雄偉壯觀。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趙州橋為什么能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發現重要信息,進而更好地把握趙州橋的特點和價值,以增強學生對趙州橋的親近與喜愛之情,使學生可以在交流和討論中充分感受趙州橋的文化魅力,從而有效落實單元教學目標。再次,教師可以基于建筑藝術視角,向學生介紹趙州橋,并將其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展示出來,以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趙州橋的神奇和美麗,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在介紹趙州橋時,教師可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河北民歌《小放?!芬鲒w州橋,以此為趙州橋披上神秘色彩,使學生對趙州橋充滿好奇心,進而對課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的魅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當地的現代橋梁資料,并將其與趙州橋進行對比,以使學生充分發現趙州橋的文化價值,進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贊嘆之情和學習興趣[6]。

(4)《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本單元的前三課《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均屬于教讀課文,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則屬于自讀課文。本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幾課學習到的寫作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在前幾課學到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根據自讀提示要求自學,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思考為什么《清明上河圖》會名揚中外,并鼓勵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與插圖,向他人詳細講解《清明上河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第一,讀懂課文,學會寫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提示認真閱讀課文,直至讀懂。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前三篇課文所學的寫作方法,圍繞一個內容進行寫作練習,以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寫作方法。第二,收集資料,順暢表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獲取有關《清明上河圖》的資料,并從這些資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再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加工,最后將所有信息,如作者、藝術成就、歷史價值、畫面細節等一一展示出來,以使學生對《清明上河圖》形成準確、全面的認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清明上河圖》與其他名畫進行對比,以此凸顯《清明上河圖》的特點,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清明上河圖》的魅力,從而為學生順暢介紹《清明上河圖》奠定堅實基礎。第三,說出感受,形成情感。教師應設法引導學生感悟和體會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達成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

(5)“綜合性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綜合性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消化相關知識,使學生實現遷移運用,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為了在“綜合性學習”中更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串聯性、整體性任務。例如,在開展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教學時,教師可以“手工印象”活動為載體,分步驟開展以下教學工作。第一,教師可在“識字積累”環節,采用視頻、游戲等方式幫助學生識記生字詞。第二,教師可在“梳理歸納”環節,引導學生分別對《趙州橋》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兩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的寫作方法進行梳理和歸納。第三,教師可在“課外拓展”環節,引導學生閱讀交流平臺中的內容,并選擇一定的段落和片段進行討論和交流,以使學生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學習。第四,教師可在“讀句與寫句”環節,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段落語句,并鼓勵學生進行仿寫。第五,教師可在“展示”環節,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仿寫語句中選出與傳統手工活動有關的語句,與其他學生進行口頭交流。

(6)“語文園地”。對于三年級學生,教師要設法通過一定的情境任務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和感悟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有效達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目標。因此,在本單元“語文園地”教學中,教師可以“印象深刻的節日”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將學生按照5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分工,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查找和整理。在學生查找和整理完相關資料、準備進行寫作時,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鼓勵學生將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節日故事詳細記錄下來,并為學生搭建平臺,以使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分享自己記錄的節日故事。學生在交流和分享節日故事的過程中,不但會收獲經驗,還會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進行針對性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總結與表揚,并及時提出存在的問題,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第一,教師要不斷夯實自身的理論功底。教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扮演著組織者、設計者、引領者等角色,因此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水平。對此,教師要以終身學習觀念為指導,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和培訓,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夯實自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知識,深入分析教材并努力從中挖掘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第二,教師要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既要以傳統的語言文字作為切入點,加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的解讀,又要以古詩詞作品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從中體味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此外,教師還要大力挖掘中華民俗文化資源,并借助這些資源引導學生掌握民俗文化內容,促使學生熱愛中華民俗文化。

第三,教師要通過精心導入素材,為學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創造機會。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國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布置拓展類的“雙減”作業等方式,積極為學生創造體驗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努力從教材中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其與教學內容合理融合在一起,以使學生逐漸了解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蘊,從而有效達成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意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菁.中國傳統文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融合路徑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06):64-66.

[2]陳妍嫻.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現狀與實現策略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20.

[3]倪凌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安徽教育科研,2019,(20):103-104.

[4]陸常波.品味漢字承載的傳統文化———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古漢字與傳統文化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11):45-46.

[5]陶敬軒,俞愛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22,(04):151-156.

[6]鮑赫.傳統文化與中小學語文課堂融合路徑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03):73-76.

Discuss on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Liu Jumei

(Anning DistrictYangguang Primary School,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long history of over 5000 years, the Chinese nation has forme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 To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build a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with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wisdom, promote Chinese spirit, spread Chinese values, and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through Chinese classroom learning. The article closely combine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unit 3 of the third grade Chinese textbook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analyzing textbooks, establishing goals, and specific teaching.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Chinese wisdom; cultural confidence;Chinesespirit;Chinesevalue

猜你喜歡
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世界奉獻“中國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視角解讀《紅樓夢》中賈瑞的人物形象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G20杭州峰會的“中國智慧”
“中國精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