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管理問題與優化研究

2024-01-02 02:00閆鵬旗倪德財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民辦高校俱樂部優化

閆鵬旗 倪德財

俱樂部式教學是以社會性體育俱樂部運行模式為參考,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訓練、競賽、研究等多種教學形式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參與積極性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運行時間較短,客觀條件支撐不足,頂層設計優化不足,政策指導和制度規范建設都較為滯后,使得教育優勢無法充分彰顯,在管理過程中也存在某些方面問題。

對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認識

1.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發展

在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起源于20 世紀90 年代末期,深圳大學、天津大學及北京部分高校在這方面走向前列,在球類、體操類、武術類及休閑體育等各種科目中推廣應用,取得良好的應用成效。部分學者研究表明,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應用明確了體育俱樂部的宗旨、任務、組織機構、活動計劃、考核制度和保證條件等幾方面內容;還有學者對俱樂部式教學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和組織形式等進行對比,分析教學模式應用的優越性,通過對不同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課程設置、組織形式、考核與評價進行對比,明確了具體管理應當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體育教學部也開始借鑒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優勢,深化教學改革,尤其是通過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將俱樂部活動與學分相結合,對考核、管理、保障條件等方面進行優化,推動教學成效不斷提升。以某民辦高校為例,在體育俱樂部運行中,根據不同年級、性別、學生身體素質基礎,對運行模式進行優化,構建課程分層體系(詳見表1),取得良好的應用成效。

表1 體育俱樂部課程結構圖

2.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運行模式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經歷了復雜的運行過程,三基型、一體化型、并列型、三段型、選項型逐漸轉變,最后形成較為完善、形式多樣的俱樂部式運行模式。當前民辦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已經形成多種教學模式并存,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運行模式。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幾種運行方式:一是不同級別會員制,具體形式與表1 內容相似;二是社會化運行模式。主要是以學生自由參與為主,根據學生對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自由參與,教師主要起指導作用,具體管理方面參與不深入,只是作為傳統體育課堂的有機補充。三是學分導向參與制。不同年級必修和選修課程設計要求學生至少參與4個學期的俱樂部活動,但是具體學期由學生自主選擇。四是以定教師、定場地、定項目、定時間的方式進行組織,學生則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不同俱樂部模式運行過程中,學生參與形式不同,對教師參與管理的具體要求也有所不同,學校在實施過程中,還可以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優化選擇。

3.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優勢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在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有20 多年歷史,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在民辦高校中也得以廣泛應用。結合近些年本校實際推行情況,具體優勢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尤其在當前民辦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生源結構更加復雜的背景下,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對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都存在明顯差異,俱樂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適應教育環境復雜的變化,滿足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需求。二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體育俱樂部運行的重要方式,就是能夠將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聚攏在同一項目俱樂部中,利用群體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三是能夠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滿足新時期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要求。

普通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學生管理方面的問題

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屬于社會化與高校教育相互疊加的運行方式,不同學校在具體運行方式上有所差異,但都能夠較好地呈現體育課程教學民主化特征。學生以俱樂部會員形式參與到活動中,在學習科目選擇、學期選擇等方面,都具有自主選擇權,能夠較好地滿足當前民辦高校招生特征,滿足高效組織教學活動的要求。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部分高校對俱樂部式教學體系中學生主體地位認識不清,只是簡單地將傳統課堂轉變為形式上的俱樂部,要求學生必須依照規定參與到俱樂部式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項目訓練的機會較少,依然是承襲傳統的班級教學方式,只是學生專業結構有所變化。這種學生管理方式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無法切實體現出俱樂部式教學應有的成效。

2.教師隊伍管理方面的問題

教師隊伍是教育管理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較為薄弱的環節。在民辦高校推進體育俱樂部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應當隨之調整,推動教學模式整體不斷優化。但是俱樂部式教學模式主要是以不同運動項目為導向組建的,各類項目都需要專業技能較強的教師負責,當前民辦高校體育部教師多以綜合性技能為主,僅有少數教師具備某類運動的高水平技能。同時,在教師隊伍管理中,還存在參與積極性、組織能力、研究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教師在俱樂部式教學指導過程中,無法有效滿足體育專項課程教學要求,學生在俱樂部的學習成效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無明顯提升。在當前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體育教師應當具備良好的課程思政體系構建能力,深度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強化學生思政素養培養,但是由于俱樂部式教學組織方式變化較大,部分教師也未能適應教學模式轉變要求,深化課程思政改革,使得思政素養培養明顯滯后于整體改革要求。

3.教學資源管理方面的問題

教學資源管理是教育管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民辦高校俱樂部式教學管理難度最大的環節。體育俱樂部式教學對教學場地、體育運動裝備、專業測試儀器設備等方面供給都有較高要求,要求學校提供完善的教學資源支撐,但是受民辦高校辦學機制限制,多數學校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的投入較為薄弱,場地、設施等都難以滿足日常教學活動組織要求。部分民辦高校嘗試采用收費會員形式彌補這方面不足,但是多數學生對是否收費存在較大爭議,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多數學生對俱樂部收費持反對態度,僅有少數學生能夠接受較低收費,同時,不同性別學生對俱樂部收費的態度也有明顯不同,男生接受比例相對較高。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在資源分配方面還存在混亂現象,部分需要室內外訓練空間支撐的項目在時長分配上不夠合理,對教學成效產生顯著影響。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教師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主動性都受到影響,部分學生由于前期對俱樂部學習內容了解不夠深入,學習成效無法達到期望值,導致積極性喪失,對教學成效產生負面影響。

4.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

俱樂部式教學在民辦高校中的應用雖然具有多方面優勢,但是由于運行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原有的教學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有教學體系運行需求。教學管理制度的固化,使教師教學組織受到明顯限制,對教學成效產生影響。傳統的教學制度依然是以粗放式、命令式為主,學生對教學要求接受度不足,甚至出現逆反或矛盾現象。同時,俱樂部式教學的學分制度、學生自主管理制度、有償服務制度、“三全育人”融合發展制度、教學方式推廣制度等方面建設都較為滯后。部分管理層在制訂相關內容時,只是簡單地照搬其他學校制度,沒有考慮民辦高校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要求,還有部分制度直接照搬社會化俱樂部管理模式,也與高校體育俱樂部運行要求發生偏差。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教學設計、教學組織都無法滿足教學活動開展要求,對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產生限制。

5.教學評價體系管理方面的問題

結合本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管理體系,在評價體系構建方面依然較為滯后,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不足。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依然存在過于重視體育技能訓練,忽視體育知識培養的問題,也存在重視體育運動參與形式,忽視學生參與成效的現象。調查顯示,有接近60%的學生參與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目的是獲得學分,在考試結束后極少再繼續參與俱樂部活動。二是評價內容較為單一。評價主要集中于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體能及參與頻次等方面,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體育意志、合作精神等方面成效,不僅對學生個體成長發展產生限制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還制約了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的優化發展。三是評價方式不夠完善。評價方式依然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缺乏過程性評價和定性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占比較低,無法準確反饋學生實際成長情況,也無法為后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四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實施方式存在爭議。在對本校學生及相關教育工作者進行訪談中發現,雖然多數學生認為在評價體系中的參與度不足,但同時也認為學生評價具有較為顯著的個體傾向性,如何實現評價結果客觀化是教學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普通民辦高校俱樂部教學管理問題優化路徑

1.創新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多數高校體育俱樂部運行管理依然是以學校為主,教師負責主要管理工作,學生只是起到有限的輔助作用,在具體參與過程中,只是在體育科目選擇方面有一定的權力,距離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運行要求有較大偏差。因此結合俱樂部式教學模式運行特征,創新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優化學生自主管理體系,是教學管理改革應當關注的首要問題。例如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應當充分發揮當前民辦高校學生視野開闊、思維靈活等特征,將傳統校園文化宣傳平臺和新媒體平臺有機結合,納入多種形式的宣傳內容,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俱樂部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例如在體育文化活動中由學生集體投票決策,合理組織校內外競賽形式,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到項目組織中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能力,提升學生知識儲備與才干,培養學生堅毅的體育品格。在體育俱樂部學習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選擇1 至2 項感興趣又擅長的體育項目,優化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個人終身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奠定良好基礎。

2.優化教師隊伍管理方式

在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管理體系中,全面優化教師隊伍管理方式,提升教師參與課程教學積極性,提升教學指導能力,是教學改革應當關注的重點問題。結合俱樂部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選課方式,在選課結束后,將選課資料發放給教師,由教師根據自身專業優勢,選擇合適的教學科目。一般情況下,球類運動項目單個俱樂部成員數不超過30 人,其他體育項目則限制在40人以內。超出數量要求的,則應當進行分設增加俱樂部數量,以便教師組織管理。在學??冃Э己梭w系中,應當結合俱樂部式教學成效基本要求和教師職業發展要求,構建完善的評估機制,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結合考核結果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鼓勵教師積極走出去,向運行較為成熟的高校和社會化俱樂部學習。在教師隊伍管理中,還應當強化教師職業素養和思政素養培養,要求教師能夠順應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適應俱樂部式教學組織新方式,加大課程思政研究和組織力度,培養出真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3.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受制于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設施投入的限制,要想全面推動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改革,就必須將教學資源優化配置作為教學管理的重點環節。針對俱樂部式教學過程中存在是否收費的問題,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于辦學實力較強,軟硬件設施建設相對完善的民辦高校,應當以免費會員形式為主,以惠及所有學生,通過合理的課程設計、教學組織設計,提升場地和運動裝備使用效率。對于起步較晚,資金、設施和人力資源投入較為薄弱的民辦高校,首先應當保障所有學生的基本學習機會,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高等教育規范和政策體系中要求的目標,對于有興趣愛好,愿意積極提升的學生,則可以采用分級會員形式進行管理,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成長要求。在教學資源分配方面,應當利用計算機軟件對體育俱樂部運行需求進行分析,根據現有資源制訂配置方案,確保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4.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結合本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活動開展實際情況,全面優化教學管理制度,是有效解決管理問題,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教師日常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采用平等式管理方法,構建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在學分制度設計方面,應當結合學校整體學分設計體系,以便讓學生獲得學分,確保學分的導向作用,確保學生在獲得學分的同時,能夠積極融入到俱樂部學習方式中來,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如果采用社會化體育俱樂部管理制度,則應當根據民辦高校學生生源特征、性別比例特征、學生自主管理能力調研等情況,對具體內容進行優化,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俱樂部學習訓練中,便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組織。

5.革新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設計是體育俱樂部式教學管理優化難度最大的環節,具體改進應當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對教學評價設計的重視程度,能夠通過完善的評價體系,轉變學生參與俱樂部的學習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二是全面整合評價內容,在做好體育技能評價、體能水平提升評價及課程學習態度評價的同時,將學生體育意志評價、合作精神評價等納入評價內容。三是要構建過程性評價體系,合理設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占比,準確反饋學習動態,為教學管理優化提供參考。四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將學生評價納入評價主體,在具體實施中,可以采用逐步增加學生評價分數占比的形式進行優化,同時強化對學生的指導,確保學生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確保評價結果能夠準確反映學生學習水平。

結語

普通民辦高校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實施依然不夠成熟,在教學管理方面還需要改進優化,但是作為較為先進的體育教學模式,也具有自身明顯優勢。因此對相關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結合學校辦學情況、生源結構、教師能力等實際情況,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完善教學管理制度,革新教學評價體系,有效解決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猜你喜歡
民辦高校俱樂部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偵探俱樂部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