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究

2024-01-03 03:23俞念勝
關鍵詞:四史馬克思主義思政

俞念勝

(池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安徽 池州 247000)

“四史”教育以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為基本旨歸,適應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富裕的客觀要求。如何有效地立足現實強化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如何有效地將彰顯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做好承載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四史”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當前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的教師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重點圍繞“四史”教育,開設系列選擇性必修課程?!陡叩葘W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 年)》將“四史”內容納入課程設置,并作為A 類指標列出。因此,“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客觀要求

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屬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范疇,而發揮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是落實好這一任務的關鍵,高校思政課對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指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盵1]高校思政課肩負著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的重任,開展“四史”教育,應發揮高校的優勢,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現實需求,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全過程。

開展“四史”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崇高品格,感悟偉大建黨精神,強化大學生對黨和國家制度的情感認同,從而自覺將“四史”中蘊含的精神自覺轉化為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恰當地選擇“四史”教育材料進行鑒賞、講讀,有利于高校思政課教師更深入、更全面地強化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加強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盵2]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愈發激烈?!白鳛槲ㄐ闹髁x歷史觀縮影的歷史虛無主義如果在高校傳播和肆虐,將嚴重扭曲和模糊大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識,弱化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嚴重威脅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盵3]“四史”教育正是破除歷史虛無主義、樹立大學生正確歷史觀的重要抓手。

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導向資源,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形象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四史”知識,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深化學生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有助于大學生在多種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下做出理性、正確的選擇;有助于進行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促使大學生領會和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精髓與精神實質。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恰當地選擇“四史”教育材料,有助于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增強其對“四個自信”的價值認同,加強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三)提升思政課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現實需要

推動思政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要不斷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做到“八個相統一”。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融入“四史”教育,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教育進行關注和引導,從情境和意志方面激發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既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其理解、消化所學內容,又能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把“四史”教育與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起來,是高校有效開展“四史”教育的需要,推動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高校加強“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弄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來龍去脈,深切地感悟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中國理論的創新性、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八氖贰苯逃趶娀髮W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以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為目標,通過利用“四史”教育中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鮮活內容,與內容抽象、理論性較強的高校思政課有機融合,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清高校思政課與“四史”教育之間的關系

2020 年12 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從國家層面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提出了具體的頂層設計和實踐要求。實施方案要求各高校結合本校實際,統籌校內通識類課程,確保學生至少從“四史”中選修1 門課程。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理清兩者之間的關系。

“四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上都具有內在一致性,都具有高度的政治屬性和價值要求?!八氖贰苯逃龑嶋H上是以中國共產黨的為人民服務史、孜孜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教育和激勵青年大學生,實現其德育功能。而“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4],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的核心課程,其承擔著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重要任務。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需要發揮思政課的作用,明確其承擔的職責與任務。

當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各取所需、各自為政、形神分離、騰籠換鳥”等情況,甚至出現“兩張皮”的現象。要看到“四史”教育作為一個整體,需要牢牢把握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一主題和主線,做好其在高校思政課的融入工作??傮w而言,需要用系統的觀念把握“四史”教育,避免碎片化、機械化的融入,要體現融入的原則性與靈活性。要避免為了歷史而講歷史,通過“四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培育學生的歷史情懷,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思維方法,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解決好“四史”教育與思政課的備課難題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理清“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之間的關系,是開展教學的關鍵,而進一步開展融入工作需要多管齊下,整體推進。

首先是解決好備課問題。目前,普通本科高校開設了思政課6 門: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由于高校思政課教師對“四史”教育的掌握和運用各不相同,“四史”教育內容極其豐富,研究者需要對其有深刻全面的理解把握,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掘并加以利用。同時,思政課教師還必須充分了解、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教學中靈活有效地實施“四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是課堂教學問題。課堂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中心環節,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精心組織教學。要在課堂上靈活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對黨的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的講解和討論讓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四史”教育。要創新“四史”教育教學方略,與一些新媒體相結合,通過大學生常用的微博、B 站、抖音等新媒體,讓“靜態”的四史轉化為“動態”的短視頻等,激發大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次是學生配合問題。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積極配合。要教育大學生以唯物史觀的分析方法來學習“四史”,引導大學生課外閱讀、了解“四史”并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四史”,積極配合教師課堂教學。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事關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與命運,事關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事關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當前,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應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使大學生不斷增強“四個自信”。

(一)實現“四史”教育內容與思政課教材內容有效貫通

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使“四史”教育中蘊含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鮮活內容與教材內容實現有效銜接。通過選取“四史”教育中的相關內容,整理分析“四史”教育中的相關材料,與思政課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編寫出可供高校思政課教師使用的教學案例和講義。

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要對比長征前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同境遇,把黨史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成果有機融入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的講授中,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要結合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務的歷史性演變,把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內容講授中,引導大學生領會和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四史”。比較近現代史上國內各政治派別與各政黨的社會改造理論、方案(如地主階級抵抗派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地主階級洋務派的“中體西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君主立憲、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民主科學、無產階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其實踐的成敗得失,有機融入“歷史和人民是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有助于大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講授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打下法學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形成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將新中國史上的廉潔文化實例,如毛澤東直接督促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的處理,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如1952 年4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批準的新中國第一部反腐敗國家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污條例》有機融入“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怎樣加強大學生法律法規意識”兩大關鍵問題的講授中,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形勢與政策主要講授國家大政方針以及國際形勢、我國的國際地位等。結合改革開放史上西方國家對華科學技術封鎖講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來龍去脈、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大,有助于培育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形勢觀、政策觀,有助于引導他們認清國內外形勢,更加認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實現“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方式有效融入

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基本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師應優化教學方式,按照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目標及機理推進教學方法創新,深入地講授“四史”。高校思政課教師應通過引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認識“四個選擇”的歷史性和必然性,從而強化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基本方法是引導他們深入“四史”演進過程內部去把握其脈絡與規律,在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與方法,采取以傳遞理論知識、澄清思想誤區為主的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要運用唯物史觀,采用研究式、互動式、討論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講授“四史”,使大學生能夠真正靈活掌握教學內容,實現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三)實現“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目標任務有效對接

開展“四史”教育,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使其成長為堪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八氖贰苯逃齼热葜邪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包含著中國共產黨人革命、建設、改革的奮斗歷史,是黨和國家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是貫穿“四史”教育的一條主線?!八氖贰苯逃幕局細w是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四史”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準確地把握“四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深刻地理解歷史和人民為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何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八氖贰苯逃笠缰八膫€意識”,充滿著“四個自信”,彰顯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各種平臺和網絡資源,有效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使其與思政課教學的目標任務有效對接。教師應通過積極創設語境吸引大學生的主動投入,通過平等對話喚醒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潛移默化地向大學生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認同感。如通過播放宣講“四史”的影視資料、課堂上討論“四史”等方式使大學生從視覺、肢體感覺等各方面深切感受“四史”,進而強化對主流意識形態認同。

四、結語

有效探索利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而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教學路徑,既是高校加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強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的關鍵環節。思政課教師應主動作為,積極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

猜你喜歡
四史馬克思主義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隊史連“四史”
思政課“需求側”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