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尿酸對肥胖人群動脈硬化預測價值分析

2024-01-03 05:48王曉華栗文暉曾雅琳郭萃蓉鄧平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袖帶受檢者高尿酸

王曉華, 栗文暉, 曾雅琳, 郭萃蓉, 鄧平

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湖南長沙 410004

踝臂脈搏波傳導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是動脈僵硬度的獨立性預測指標,也是評估動脈硬化的指標[1]。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基礎,在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心腦血管疾病仍是中國首位死亡原因,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2]。研究顯示,血尿酸是動脈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3]。本文分析肥胖人群動脈硬化情況及血尿酸(uric acid,UA)對動脈硬化的預測價值,為肥胖人群動脈硬化的早期預防和干預提供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者12 259例,其中男6 715例,女5 544例;年齡45~59歲,平均(51.57±4.13)歲。根據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分為肥胖組(BMI≥28 kg/m2)和非肥胖組(BMI<28 kg/m2)。入選標準:①baPWV、血壓及生化指標等資料齊全;②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血脂異常、痛風、腦梗死、外周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及惡性腫瘤病史;②患有嚴重殘疾、不能獨立行走接受檢查。

1.2 baPWV檢查

所有受檢者均采用全自動動脈硬化儀(型號BP-203RPEⅢ,日本歐姆龍公司)測量baPWV。受檢者靜息>5 min,取仰臥位,雙手手心向上置于身體兩側,四肢分別各束縛一條示波血壓袖帶,上臂袖帶氣囊標志處對準肱動脈,袖帶下緣距肘窩橫紋2~3 cm,下肢袖帶氣囊標志位于下肢內側,袖帶下緣距內踝1~2 cm,左右兩臂內側各放置一個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傳感器,連續測量2次,取左、右兩側baPWV的均值計算。參考文獻[4]標準:baPWV<1 400 cm/s為動脈僵硬度正常(無動脈硬化組),baPWV≥1 400 cm/s為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組)。

1.3 血糖、血脂、尿酸檢測

采集所有受檢者空腹靜脈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瑞士羅氏公司)上采用酶法測定血糖、血脂、尿酸。高尿酸血癥是指非同日2次測定UA≥420 μmol/L。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基本情況

12 259例體檢者中,肥胖1 875例(15.29%),肥胖者中存在動脈硬化者905例(7.38%)。12 259例受檢者baPWV值為(1 426±256.58) cm/s,動脈硬化(baPWV≥1 400 cm/s)的檢出者5 911例,占48.22%,其中男3 753例,baPWV值為(1 633.47±235.37)cm/s;女2 158例,baPWV值為(1 608.89±190.95)cm/s,男性baPWV值高于女性(P<0.05)。12 259名受檢者UA值為(340.71±88.71) μmol/L,其中男性血尿酸水平(480.55±56.97)μmol/L,女性血尿酸水平(310.51±61.12)μmol/L,男性明顯高于女性(P<0.001)。

2.2 不同BMI組間檢測指標比較

肥胖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UA及baPWV明顯高于非肥胖組,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非肥胖組(P<0.05;表1)。

表1 不同BMI組間檢測指標比較

2.3 不同baPWV組間的檢測指標比較

動脈硬化組年齡、SBP、DBP、BMI、FBG、TG、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UA明顯高于無動脈硬化組,而HDLC明顯低于無動脈硬化組(P<0.001;表2)。

表2 不同baPWV組間檢測指標比較

2.4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baPWV的影響因素

將各自變量分別與baPWV做一元回歸分析,然后將一元回歸分析有意義的變量SBP、DBP、BMI、FBG、TG、TC、HDLC、LDLC、UA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元線性回歸。納入模型的9個變量中,SBP、DBP、BMI、FBG、TC、LDLC、UA 7個變量是baPWV的影響因素(P<0.05)。按OR值的順序,肥胖人群動脈硬化的影響因素依次為SBP、FBG、BMI、DBP、UA、LDLC及TC,見表3。

2.5 尿酸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血尿酸與baPWV(r=0.230)、SBP(r=0.185)、DBP(r=0.257)、BMI(r=0.348)、FBG(r=0.080)、TG(r=0.369)均呈正相關(P<0.05),而與HDLC(r=-0.338)呈負相關(P<0.05)。

2.6 ROC曲線分析血UA和BMI對動脈硬化的預測價值

對UA、BMI和baPWV進行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UA截斷值為350.05 μmol/L,BMI截斷值為24.45 kg/m2。血UA聯合BMI對肥胖人群動脈硬化的預測價值較高(P<0.001;表5和圖1)。

圖1 ROC曲線分析血UA聯合BMI對診斷動脈硬化的預測價值

表5 血UA聯合BMI對動脈硬化的預測價值

3 討 論

大數據表明,中國體檢人群理想心腦血管健康水平者僅1.5%,多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健康問題,尤其當合并肥胖、高尿酸、高血壓等時,心血管代謝疾病發生率明顯增高[5]。研究表明,動脈硬化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病理生理基礎[6]。

本組中年體檢人群中,動脈硬化發生率較高,男性高于女性,且多伴有高血壓、高尿酸、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及高血糖,這與國內學者研究結果一致[7-8]。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SBP、FBG、BMI、DBP、UA、LDLC及TC等均是中年人群baPWV值增高的危險因素,與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相同[9-11]。研究表明,健康體檢人群baPWV值隨性別、年齡呈不同特征,且年齡和SBP是影響baPWV的獨立危險因素[12]。本研究對象是中年健康體檢人群,排除了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者,結果顯示SBP的標準化回歸系數遠遠高于FBG、BMI、DBP、UA、LDLC和TC等危險因素,表明血壓在中年人群baPWV中也起著關鍵作用。對中年人群,特別是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尤應加強監測血壓和定期隨訪動脈硬化情況,早期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中青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癥患者存在動脈硬化的早期改變,且高尿酸血癥與代謝綜合征并存能加速及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13]。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組baPWV值、伴高血糖、高血脂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尿酸正常組[14-15]。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血尿酸>350.05 μmol/L或BMI>24.45時對診斷動脈硬化有預測價值。高尿酸血癥與baPWV相關性機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確。而本研究為橫斷面觀察性研究,不能確定確切的因果關系,并且得出的血尿酸預測動脈硬化的截斷值僅在本研究人群中適合,并不適合所有的人群。本研究未對高尿酸血癥合并動脈硬化患者隨訪,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隨訪此類人群,觀察其動脈硬化的變化趨勢。

猜你喜歡
袖帶受檢者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藥多講究
介紹一種防止股部止血袖帶下滑的新方法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細節護理在健康體檢中心護理服務中的應用及體檢滿意率分析
冠狀動脈CTA檢查前需做哪些準備?
說說健康體檢中的溝通技巧
健康管理對糾正體檢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評價
監護儀不同袖帶綁扎方法對血壓測量及袖帶破損的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高尿酸癥血癥與痛風40例
中醫分型治療高尿酸血癥1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