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惺忪”詞義考

2024-01-03 09:04
關鍵詞:大詞典組詞語素

葛 威

(中央民族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1)

“惺忪”為聯綿詞,聯綿詞義存于聲,不拘于形,故又作“惺愡”“惺憽”“惺憁”“惺松”等,也可疊音為“惺惺忪忪”“惺惺松松”,或倒言作“忪惺”“憁惺”?,F代語文辭書對這些詞形的釋義,以《漢語大詞典》(第一版,下稱《大詞典》)為例,主要組詞義項如表1所示[1]:

表1 《大詞典》“惺忪”組詞義項

這些釋義是否正確、完備?例證是否可靠?義項之間關系是什么?詞語的構詞理據為何?本文擬對這些問題試作探究。

一 “惺忪”組詞詞義

(一)

“惺忪”組詞確實可用來表示“聲音輕快”,多見于宋詞,除《大詞典》所舉例證,又如:

(1)燕巢才點綴,鶯舌最惺愡。(唐·元稹《春六十韻》)

(2)淺淡梳妝疑見畫,惺松言語勝聞歌。(宋·周邦彥《望江南》)

(3)惺忪喜淮粲,啁哳困吳農。(宋·李昭玘《泊揚州城外》)

但經文獻查檢,我們看到,“惺忪”組詞所表示的“輕快”不僅僅局限于聲音,例如:

(4)桐花暗淡柳惺愡,池帶輕波柳帶風。(唐·元稹《送孫勝》)

(5)仙子何年下太空?凌波微步笑芙蓉。水風殘月助惺忪。(宋·楊澤民《浣溪沙·水仙》)

(6)一線春風透海棠,滿身香汗濕羅裳。個中好趣惟心覺,體態惺忪意味長。(明·吳敬所《國色天香·鐘情麗集》)

(7)蕭寺僧雛發初剪,風味惺忪意婉孌。(清·錢謙益《為戒香小師題扇》)

(8)同云釀出六花纖,一陣惺松一陣嚴。密糝漸飄風外絮,薄融初著水中鹽。(清·陸以湉《冷廬雜識記》卷二)

(9)一槳穿紅,雙橈剪綠。熨帖云鬟之影,惺忪暗麝之香。(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九回)

例(4)中“惺愡”,祝鴻熹等釋為“蘇醒”[2],《大詞典》和《全唐詩大辭典》“惺愡”條釋為“色彩鮮明”[3],釋為“蘇醒”與文意不合,釋為“色彩鮮明”有望文生義之嫌,且無其他文例可證“惺愡”有“色彩鮮明”義,當依《漢語詞典》等釋為“動搖不定之貌”[4],“動蕩不定之貌”即指柳條“輕快、輕盈”之態,與下文“柳帶風”相呼應。例(5)化用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詩:“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薄靶殊臁迸c“盈盈”相應,“水風殘月助惺忪”意即水風殘月襯托出水仙的輕盈。例(4)和例(5)同表現植物的輕盈之態。例(6)指人體舒適狀態下的體態輕快、輕盈。例(7)指小僧初剃頭后風度顯得輕快,《辭源》“惺忪”詞條第二個義項“輕快,清新”下亦舉此例[5];例(8)指雪下得輕快、輕盈,與后文表“緊迫”義的“嚴”對文反義。例(9)指香氣之輕盈,與前文“熨帖”相對。因此,《大詞典》此條義項似可改為:輕快,輕盈。多指聲音。

(二)

“清醒,醒悟”義項是正確的?!扒逍选迸c“醒悟”語義相近而有微別,“清醒”既可指外在的蘇醒狀態,也可指思想、認識上的清晰明白,而“醒悟”只指后者。二者關系密切,可列為一個義項?!洞笤~典》“惺忪”詞條“清醒,醒悟”義項下引以下兩則文例:

(10)不提防你后花園閑夢銃,不分明再不惺忪。(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

(11)其立一欺人以相對者,全不惺忪之俗儒也,其謬固不待破。(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補傳六》)

不難看出,例(10)之“惺忪”指外在的頭腦蘇醒狀態,例(11)之“惺忪”指思想上的清醒。指外在的蘇醒狀態例證稍晚,以下語句皆可作提前例證:

(12)籬角,夢依約。人一笑、惺忪翠袖薄。悠然醉魂喚醒,幽叢畔、凄香霧雨漠漠。(宋·吳文英《金盞子·賦秋壑西湖小筑》)

(13)起來嬌眼未惺忪。強整羅衣抬皓腕,更將紈扇掩酥胸。(宋·曾慥《浣溪沙》)

(14)醉眼羞抬,嬌困猶自未惺忪。(宋·潘汾《玉蝴蝶》)

《大詞典》在“惺松”詞條“清醒”義項下只列楊萬里詩句表外在的頭腦清醒,以下例證可補思想上清醒的文例。

(15)凡木氣為禍,不過冷淡是非,流連不寧,所以木星為禍,遲滯淹延不安。氣木為人執拗不惺松。(遼·耶律純《星命總括》卷下)

(16)濟公哈哈大笑,口中說道:“行善之人有善終,作惡之人天不容,貧僧前來點愚蒙,只怕令人不惺松?!保ㄇ濉す⊥ぁ稘珎鳌返谒氖兀?/p>

(三)

第三個義項為“形容剛睡醒時神志和眼睛還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此義項不確,因為我們發現,神志和眼睛的模糊不清不僅指剛睡醒時,例如:

(17)會當盛暑棕鞋卉服造竹下,脫巾露發一洗煩熱除惺忪。(元·黃公望《管夫人竹窩圖》)

(18)趁前垂柳陰濃,停鞭小駐從容。仿佛江鄉風味,引將倦眼惺松。(明·王錫爵《清平樂》,收錄于清·沈辰垣纂《歷代詩余》)

(19)有人眠,倦眼惺忪,壓衾花半邊。(清·吳綺《感恩多·看美人臥》)

(20)夜來翠幌春寒淺,醒也朦朧,睡也惺忪。多半迷離細雨中。(清·李?!读_敷媚·春曉》)

(21)相扶醉,相偎睡,意惺忪。正好一鐙私語、伴秋蟲。(清·洪亮吉《烏夜啼》)

(22)更兼淚眼惺忪,愁容寂寞,那一副帶病含愁的風格煞是動人。(《九尾龜》第五十四回)

(23)此時恐被他看出面上的淚痕,忙裝作倦眼惺忪模樣,兩手在眼角上一抹,趁勢拭去淚痕。(朱瘦菊《歇浦潮》第四十三回)

例(17)是指洗去盛夏時身心煩熱和不清醒。例(18)、例(19)和例(23)都指困倦時眼睛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例(20)和例(21)指睡覺時尚未睡著而意識處于模糊的狀態,例(20)中“惺忪”與“朦朧”對文義同。例(22)指哭時眼睛模糊的狀態。因此,第三個義項應該改為:形容神志或眼睛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

《大詞典》“惺憁”詞條“形容警覺”義項下所舉文例為《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他是個做經紀的人,常是提心吊膽的,睡也睡得惺憁,口不作聲,嘿嘿靜聽?!边@一文例語境與例(20)相似,皆指睡覺時雖不甚清醒但又未睡死的狀態,“警覺”為隨文釋義,可合并到此義項。

此外,“惺忪”組詞也可疊音為“惺惺忪忪”“惺惺松松”,表模糊不清義。

(24)一霎時,心猿意馬拴縛不住,惺惺忪忪的伸縮不定。(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回)

(25)直至三更,方朦朧睡去。五更初交,又惺惺忪忪醒了。(清·佚名《巫夢緣》第三回)

(26)佩芳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朦朧睡醒。卻是香夢迷離,芳心縹緲,還有些惺惺忪忪的不肯起來?!保ā痘辍返诰呕?,《申報》1909年4月18日)

(27)在柴堆里找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兒,眼睛惺惺松松還沒睡醒(平襟亞《人海潮》第六回)

例(24)指心思上的模糊不定。例(25)、例(26)指剛睡醒時神志和眼睛模糊。例(27)指睡眼模糊。

(四)

清中期以來,“惺忪”組詞還有一個新義項,辭書皆失收。

(28)更闌后,女子衣短紅襖,外系金鸞紫絡帶,發惺松作懶裝,兜以皂帕。(清·沈起鳳《諧鐸》卷五《奇婚》)

(29)金鳳從此稱病,客或過訪,云鬢惺忪,花容寂寞,居然弱態。(清·芬利它行者《竹西花事小錄》)

(30)忍記年時惜別,倚朱闌一曲,綠鬢惺忪。(清·張琦《八聲甘州·秋海棠》)

(31)瓜子臉兒,帶著幾點俏麻點兒,梳個丁字頭,兩鬢惺忪,插了一枝花。(清·陳森《品花寶鑒》第十八回)

(32)見寶珠斜靠在枕上,云鬢惺松,花容掩映。(清·吟梅山人《蘭花夢》第六十四回)

(33)秋谷看他精神慘淡,寶髻惺忪,脂粉不施,蛾眉半蹙,那一種低回婉轉的神情,明露著十分幽怨。(《九尾龜》第三回)

(34)慵梳寶髻,惺松墮馬之妝;愁倚熏籠,寂寞驚鴻之影。(同上,第二十五回)

(35)秋谷留意看他,只見他鬢影惺忪,酒情繚亂。(同上,第二十七回)

(36)又等了好一會,方才見陸韻仙慢慢地走過來,鬟髻惺忪,衣裳不整,紅添頰上,春透眉梢。(同上,第一百三十三回)

(37)門開了,張全見下女蓬鬢惺忪的,更是有氣。(向愷然《留東外史》第二十四章)

例(28)至例(37)或言鬢發惺忪(松),或言鬟髻惺忪(松),排比例證和揣摩文意后不難得知,上述文例中的“惺忪”當為(鬢發等)“蓬亂、松散”義。同書中的如“兩眼發紅,云鬢散”(《品花寶鑒》第五十八回)“云鬢蓬松,芙蓉慘淡”(《九尾龜》第二十五回)等語句可與之類比。

總之,唐宋以來,“惺忪”組詞使用較為廣泛,詩詞、散文、小說、戲曲四種文體皆有涉及。主要用作形容詞,有四種含義:1.輕快,輕盈。多指聲音。例(1)~例(9)。2.清醒;醒悟。例(10)~例(16)。3.形容神志和眼睛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例(17)~例(23)。4.(鬢發等)蓬亂,松散。例(28)~例(37)。而表1中列的義項4和義項5,一則不確,一則可合并。

二 “惺忪”組詞探源

在梳理了“惺忪”組詞的詞義后,我們再來看其構詞理據及詞義間的關聯。

關于“惺忪”由來,劉永耕指出“‘惺’分成‘惺忪’”[6]。此看法正確,惜未具體言明。黃侃在《文字聲韻訓詁筆記·雙聲疊韻字雖不可分別解釋然各有其本字》中曾指出:“今謂凡疊字及雙聲、疊韻、連語其根柢無非一字者?!保?]王云路也指出:“單音節詞向后拉長,或向前延展,其結果通常是形成疊韻詞或雙聲詞?!保?]“惺忪”組詞正是“惺”讀音向后拉長形成的雙聲聯綿詞。

江藍生在證明“蹀躞”由“蹀”演變而來時,運用了孫景濤提出的區分變形重疊形式的三項標準,即:首先,要看這個雙音形式中是否有一個可以獨立運用于他處的音節(語素),如果有,便有可能是派生形式。其次,要看這個音節(語素)跟這個雙音形式是否有意義上的聯系。如果有并且這種意義聯系屬于類別性的,并且只有這一個音節(語素)跟它參加構成的雙音形式有這種意義聯系,那么這個雙音形式就是派生形式。再次,就是還要看兩個構成成分之間的語音關系,如果完全相同(表現在文字上即重言)并且符合上述要求,它就是重疊詞;如果語音上不盡相同,但是其差別可以歸入某種類型,即能找到許多平行的例子,這個雙音節形式仍可確定為重疊詞[9]。最后得出:“‘蹀躞’是‘蹀’的變形重疊形式,即‘蹀’通過順向改變聲母重疊為‘蹀躞’。在‘蹀躞’一詞中,只有‘蹀’是可以獨立運用的語素,“躞”只是構成雙音節重疊詞的一個音素,沒有任何意義?!保?0]江氏所運用的方法和得出的觀點皆令人信服。

我們亦根據孫氏提出的三個步驟,即從語素是否可獨立運用、語義之間的聯系和語音之間的聯系三個方面來證明“惺忪”由“惺”演變而來。

首先,“惺”為可以獨立運用于他處的單音節詞語?!靶省庇小扒逍?、醒悟”義,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一“八十四者惺”條:“睡覺也,迷得悟也?!薄稄V韻·青韻》引《字林》:“惺,悟也?!陛^早的用例如:

(38)陽病人精神顛倒,寐而不惺,言語失次,脈候浮沉有力者生。(東漢·華佗《中藏經》卷上《脈病外內證》)

(39)即放光明,照病者身,令得清涼,心即惺悟,喜不自勝,五體投地,歸命于佛。(三國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

(40)至于問安期以長生之事,安期答之允當,始皇惺悟,信世間之必有仙道。(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41)于是云興而言能,令后念不起者,蓋是夢中之夢未惺覺也。(五代陳·慧思說《大乘止觀法門》卷三)

“惺”字《說文》未收,先秦文獻中不見,《王力古漢語字典》在“惺”字條下注為“后起字”[11]?!靶省碑敒椤靶选焙蟪龇只?。殷寄明指出:“此二詞(筆者按:惺、醒)俱有醒悟義,其音亦同,心紐雙聲,耕部疊韻。則其語源當同?!保?2]“醒”從酉星聲,本義為“酒醒”,《說文新附·酉部》:“醒,醉解也?!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敖c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币瓿觥扒逍?、醒悟”義,如《楚辭·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薄靶选痹凇扒逍?、醒悟”義項上分化出“惺”字,而“醒”該義項亦未丟失。此外,“惺”“醒”常通用,《慧琳音義》卷五十一“八十四者惺”條:“音星,或作醒?!薄稄凸啪帯は缕铰暋贰靶选弊謼l:“別作惺?!薄墩滞āゅ膊俊罚骸?,通作惺,亦借作醒?!庇殖楫愇?,三國支謙譯《撰集百緣經》:“如即放光明,照病者身,令得清涼,心即惺悟,喜不自勝,五體投地,歸命于佛?!薄靶饰颉敝靶省彼?、元、明本作“醒”。又如曇無讖譯《悲華經》卷六:“其中眾生或處地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悉得惺悟?!薄靶饰颉敝靶省彼伪咀鳌靶选???勺鳛椤靶省睘椤靶选焙笃鹱种o證。

其次,“惺”與“惺忪”組詞有類別性的意義上的聯系,而且只有“惺”這一個音節跟“惺忪”有這種聯系(“忪”多表示心跳、驚恐義,《釋名·釋親屬》:“夫之兄曰‘兄公’……又曰‘兄忪’,是己所敬,見之怔忪,自肅齊也?!薄洞髲V益會玉篇·心部》:“忪,心動不定,驚也?!迸c“惺忪”諸多義項無關)。上文所舉“惺忪”組詞的四個義項皆與“惺”之“清醒”義關系密切?!靶殊臁崩^承了“惺”之“清醒、醒悟”義,又由“清醒、醒悟”義引申出其他義項?!拜p快、輕盈”和“模糊不清”當由“清醒、醒悟”轉喻引申而來。前者即是擺脫沉重模糊,是清醒的進一步狀態,在例(1)~例(9)中,“惺忪”所修飾的對象無論是具體的人、動物、雪飄落的姿態,還是抽象的言語、氣質,它們皆有“輕快,輕盈”的特征。后者[例(17)~例(23)]與“清醒、醒悟”看似語義相反,實則相關,因為“清醒、醒悟”是一個過程,眼睛或神志在“清醒、醒悟”前都是模糊不清、朦朧的。而“蓬亂、松散”義當由“模糊不清”義隱喻引申而來?!澳:磺濉毙稳莸膶ο笫巧裰九c眼睛,當對象特定到無生命的鬢發時,即為“蓬亂、松散”[例(28)~例(37)]。

其詞義間的演變脈絡如圖1所示:

圖1 “惺忪”組詞詞義關聯

最后,從語音上看,“惺”與“忪”等字語音不同,但有雙聲關系?!稄V韻·青韻》:“惺,惺憽,了慧貌。出《聲類》?!薄都崱で囗崱罚骸靶?,惺憽,了慧?!庇帧洞髲V益會玉篇·心部》:“憽,蘇公切,惺憽?!薄靶省薄皯 薄八伞痹凇稄V韻》中同為心母平聲字。而“憽”“愡”同從“怱”得聲,故又作“惺愡”,“松”“忪”同從“公”得聲,故又作“惺忪”;“怱”為“悤”隸定后的字形,《集韻·東韻》:“怱,古作悤?!薄墩滞āば牟俊罚骸皭?,隸作怱?!庇帧蹲謪R·心部》:“愡,俗憁字?!惫视肿鳌靶蕬m”。另外,“憽”“忪”“憁”等字常為異文,如唐·貫休《禪月集》卷六《施萬病丸》:“瓠蘆盛藥行如風,病者與藥皆惺憽?!逼渲小靶蕬 彼牟繀部八纬咀鳌靶省保üP者注:為“憽”訛字),四庫全書本作“惺忪”,金華叢書本作“惺憁”。這也證明了這些字的通用。

由此我們可以說,“惺忪”是“惺”的變形重疊形式,即“惺”通過順向改變韻母重疊為“惺忪”。在“惺忪”一詞中,只有“惺”是可以獨立運用的語素,“忪”只是構成雙音節重疊詞的一個音素,沒有任何意義。而“惺忪”之“忪”,又可變為音同音近的“愡”“憽”“憁”“松”等字。這一組詞又通過重疊手段,變成“惺惺忪忪”“惺惺松松”等來表示模糊不清義;亦因聯綿詞只系于聲,前后語素顛倒不影響語義,故又可倒言作“忪惺”“憁惺”。

總的說來,本文重新梳理了《大詞典》等辭書對“惺忪”組詞的釋義,且用排比例證法歸納出在清中期以來“惺忪”組詞產生的“(鬢發等)蓬亂,松散”新義。追溯了“惺忪”組詞的語源,即其當是由“惺”讀音向后拉長形成。分析了“惺忪”組詞諸多義項之間的關系,其基本義當為“清醒、醒悟”,其他義項由此義項引申而來。

猜你喜歡
大詞典組詞語素
多音字組詞
同音字與多音字練習
《最低入門等級音節、漢字、詞匯表》語素和語素義分析
多義語素識別及教學探討
——針對對外漢語語素教學構想
《漢語大詞典》“籀”釋義辨證
語素的判定、分類及語法單位關系研究述評
怎樣正確組詞
因果復合詞
我會組詞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