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治宇:用仁心仁術 潤雪蓮花開

2024-01-03 08:24卓映紫
廣東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肝癌麻醉腹腔鏡

文/ 卓映紫

[導語]

冰封千年的雪域高原上,伴隨著藏族人民對援藏醫療隊伍的聲聲贊歌,雪蓮花于積雪巖縫間悄然綻放。在海拔高達五千米的仲巴縣,汕尾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主任醫師肖治宇懷揣著對生命的無限敬畏,帶領團隊用仁心行仁術,詮釋圣潔醫德,讓雪蓮花盛開在祖國西南邊陲。

[人物簡介]

肖治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受派擔任緊密型醫聯體汕尾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院長。曾任中山大學國家援藏駐仲巴縣醫療隊隊長。帶領團隊獲得近20項國家級基金支持,主持多項肝癌的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在專業權威期刊發表30余篇論文,獲“中國腫瘤防治青年才俊獎”、第一批“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2023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肖治宇(右二)在仲巴縣的第一臺腹腔鏡手術現場

肖治宇下鄉為牧民群眾進行義診

出發援藏從0 海拔到5000 米

2018年5月,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最西端的仲巴縣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時任中山大學國家援藏駐仲巴縣醫療隊隊長的肖治宇帶領團隊歷經10多個小時的顛簸車程,來到了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醫療援藏工作。

一眼望去,藍天白云與高原雪山恍若融為一體,一望無垠的戈壁草原沙丘、湛藍的河流湖泊、成群的牛羊馬驢……這是我們固有的對西藏的認知,但對于高原地區而言,高寒缺氧、植被稀少也是其環境伴生品。

快速適應環境以確保工作正常進行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但仲巴常年冰雪覆蓋,空氣稀薄,低矮的草僅破土便耗盡了全部力氣,對于習慣了南方氣候的人而言,要適應這樣的環境絕非易事。

一方面,仲巴縣醫院內部暫無自來水供應,僅有的一個公共水站實行限時定點供水,對醫院各方面的運作如診療、手術、院感管理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當地暴雨頻發的無常天氣也給肖治宇團隊的生活帶來重重挑戰。

突如其來的雨雪損壞了縣里唯一的發電站機組,但由于仲巴資源有限,維修所需設備僅能依靠內地運輸,而接連不斷的暴雨天氣致使多處道路被泥石流沖毀,交通嚴重癱瘓,整個醫療隊都必須忍受夜晚停電后的嚴寒,在入夜后需依靠氧氣瓶供氧才能入睡,肖治宇甚至需要借助安眠藥才能抵抗高原嚴重缺氧引起的失眠。

延期留藏將優質醫療送到祖國西南邊陲

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是仲巴縣內唯一的公立非營利性醫院,承擔著全縣及大量外來務工者和旅游者的健康保障和疾病治療重任,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原因,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衛生水平較低,衛生事業發展滯后,若只是單純技術幫扶,難以快速并全面地改變這種落后現狀。

2018年7月,肖治宇原定的援藏時間已臨近尾聲,但面對仲巴縣衛生中心創建二級乙等醫院的關鍵時刻,肩負協助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迎接等級評審,填補仲巴縣醫療、護理、管理等技術空白重要使命的肖治宇,當機立斷主動提出延長3個月援藏時間的申請,堅決將援藏使命進行到底。

肖治宇及同行團隊成員擯棄以往單純的技術幫扶,設法全面幫扶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一方面,他們幫助仲巴縣建立重要基礎科室,包括微創外科技術培訓中心、急診救援中心、婦產科診療中心、醫學遠程教育等多個培訓中心,強化當地醫生在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在醫院各級領導和科室領導的支持下,肖治宇多方聯系其他社會力量提供支持和幫助,最終為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捐贈了腹腔鏡、超聲刀以及遠程信息系統等價值近1000萬元的醫療設備,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

此外,肖治宇積極投入到醫院建設和改造中。僅短短半年時間里,肖治宇和隊友們主導改造醫院供排水系統、手術室、急診科、檢驗科、婦產房,新建麻醉恢復室、急診專門通道、門診產科手術室、胃腸鏡室及功能齊全的消毒供應室和洗衣房,同時捐資新建了逸仙-仲巴醫學圖書館,超額完成了創建二乙醫院對硬件設施的要求。

“病人生命體征平穩”雪域首臺腹腔鏡手術落幕

2018年8月13日,一名一側下肢已截肢的72歲男性患者被緊急送到仲巴縣衛生服務中心,經初步診斷該患者因消化道穿孔已陷入感染性休克,必須馬上進行手術。肖治宇獲知病人情況后,迅速組織醫院醫生召開病例討論,制定手術方案,當機立斷給病人安排急診手術——腹腔鏡探查、消化道穿孔修補術。

這是腹腔機到達仲巴后的第一次啟動,也是仲巴的第一臺腹腔鏡手術,同時也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腹腔鏡手術。

但這臺手術的進行絕非易事。仲巴醫院本身醫療資源有限,恰逢暴雨多發季節,給藥物運輸造成極大的障礙。首當其沖的便是麻醉藥品——鈉石灰的缺乏,導致全身麻醉工作中斷,轉而采取硬膜外麻醉(即將麻醉藥物注入硬膜外腔,使脊神經根產生暫時的麻痹),但硬膜外麻醉存在患者呼吸抑制的危險,加上當時存在缺乏完善的血氣監測設備、輸血條件困難等問題,稍有不慎,患者可能連麻醉環節都無法完成。

但患者的病情不容拖延,肖治宇及相關醫護人員頂著巨大的壓力決定繼續這場手術。就這樣,5000米海拔上的第一臺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鏡手術由肖治宇擔任主刀醫師,歷經近4個小時,在“病人生命體征平穩,送回病房恢復”聲音響起的那一刻,仲巴第一臺腹腔鏡手術終于落下帷幕。

降低死亡率布控肝癌全流程化管理

原發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高發腫瘤,也是腫瘤相關的第三大死因,僅次于肺癌和結直腸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2030年,死于肝癌的人數將超過100萬人,從而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威脅。研究表明,早期肝癌多適合手術切除、局部消融、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療,但在實際診療中,大多數肝癌在初診時已屬中晚期,原因是大多數病人在有了癥狀之后才開始就醫,但肝癌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一旦出現癥狀已屆中晚期,而中晚期肝癌缺乏根治性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差。

肝臟是一個血竇器官,沒有間隙卻充滿了各種管道,因此在早期的切割手術中,既要確保精準切除肝腫瘤,又要保留剩余肝組織的完整性、出血量少,對于醫生和手術設備的要求都極高。得益于腹腔鏡的高科技加持,其所具備的高清視野、狹窄空間操控性,使得醫生不需翻動肝臟就能將尾狀葉的腫瘤完整剝離,達到出血少、術后恢復更快的效果。但腹腔鏡的使用對于醫生個人的操作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稍加不留意可能效果還不如傳統手術。長期奮戰在肝膽外科一線的肖治宇對此深有所感,因此他一直推廣踐行“微創、精準”診療理念,推廣腹腔鏡肝切除流程化、規范化技術。

此外,肖治宇著重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建立能夠精準指導個體化治療的預后模型和術前新輔助、術后輔助治療體系,布控肝癌全流程化管理;研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術前評估、術中手術技巧、術后治療及并發癥防治等診治方案,積極開展肝膽胰各種腹腔鏡、機器人的手術培訓,讓更多醫生可以通過流程掌握腹腔鏡技術,達到“同質化”,為推動國內腹腔鏡肝切除發展,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

仁心融入血脈,仁術喚醒生機。時隔多年,如今的肖治宇又重新投身到地方基層中,到患者需要的地方中去,以滿腔熱忱護佑患者的就醫之路。

猜你喜歡
肝癌麻醉腹腔鏡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與質控》編委會
地氟烷麻醉期間致Q-T間期延長一例
LCMT1在肝癌中的表達和預后的意義
旋切器在腹腔鏡下脾切除術中的應用體會
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預防及處理
完全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骶管麻醉復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兒麻醉中的應用
microRNA在肝癌發生發展及診治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